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03516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一,从教师的角度看质量的高低。

教师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以心理学与社会学的理论为基础,在师生互动中通过教师的常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以促进学生获得满意的学习效果,学会学习的过程。

第二,从学生的角度看质量的高低。

有效教学即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学好,有效教学是指成功实现了明确的目的——学生愿意学习和在教学后能够从事教学所不能从事的学习的教学。

不管从哪个角度而言,界定我们的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方面:

(1)它应该有理想的教学效率,强烈反对低效,无效的教学效果,相对于教学投入而言,教学产出的“质”和“量”都达到了一定的预期目标。

(2)它有理想的教学效益,价值取向符合时代和个体的积极而进步的需求。

(二)、教师的“活教”

1、深钻教材,准确把握学生学习起点,拟定有效目标。

2、设计情境,在课堂中捕抓学生的信息,营造有利气氛。

3、把握学情,尊重个性差异,追求最大的受益面。

4、真诚面对,实施有效评价,构建良性发展。

(三)、让学生“会学”

(1)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

第一,参与意识,这是学生主体意识的萌芽,是学生认知能力和情感动机的个性表现。

第二,竞争意识,它是主体发展的动力阶段。

创设良好的竞争环境,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坚定学生学习的信心,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第三,自主学习意识。

(2)合理选用学习方式。

六、 

 

课题组分工情况

课题负责人:

王宇(主持研究工作,负责课题的整体设计,组织安排,指导协调,课题阶段性,总结性报告等撰写工作。

本课题组共有成员9人,由中心小学的市骨干教师及校骨干教师组成,并覆及所有完全小学。

课题组成员作为课题研究的核心力量,要根据总课题的需要和自身特点确定子课题,并开展实验研究。

课题组除了组织力量为各子课题提供帮助、指导外,还将提供交流平台,如每学期举办若干场研讨交流活动等,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促进实验教师的专业成长。

加强联系,努力争取省学科专家及市教研室教研员的引领与指导。

七、主要研究阶段

1、开题起步阶段。

(2009.5~2009.6)

成立课题组,确定详细的开题报告及研究方案;

分块确定子课题,召集子课题研究成员,审批子课题研究方案。

2、初步研究阶段。

(2009.7~2010.5)

各子课题按既定方案开展研究;

组织相关子课题的交流研讨活动;

初步形成一些案例成果。

3、深化、总结阶段。

(2010.6~2010.12)

分块总结形成规律性的策略、方法,形成总结报告和相关论文,推出优秀课堂案例。

4.结题阶段。

(2011.1~2011.7)

八、阶段性成果形式

1、各研究成员根据自己的研究子课题撰写研究报告。

2、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经验,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

3、不定期在“海南教师交流平台”、“文昌市教研室”网站上登出教师进行研究的论文、案例、教学设计,感想,反思。

九、最终成果形式

1、研究结题报告

2、教学反思

3、课堂教学设计(含案例)、课件、录像课

4、研究论文

参考文献:

1.何兰支等编.《有效数学和谐课堂》(小学数学)[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年5月版

2.赵国防编.《有效数学和谐课堂》(总论)[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年5月版

3.文学荣编.《做智慧的老师》[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版

4.詹明道编.《名师经典细节》(小学数学卷)[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版

5.网上资料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探讨与研究》

小专题研究报告

石嘴山市第六小学数学课题组卢杏珍、哈学峰、雍惠萍

一、小专题的提出

(一)问题现状:

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素和重要内容。

而良好的计算能力更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将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

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以及必要的运算技能。

“必要”一词清晰地体现了计算教学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一方面从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来看,与计算相关的内容占有很大的比重。

例如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要通过计算去落实;

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

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从我校的实际出发,在计算教学中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比如口算能力比较薄弱、计算基础不够扎实、计算法则混淆不清、计算能力参差不齐。

而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的不断加深,学生计算越发暴露出问题。

这有悖于素质教育的精神,而且势必会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失去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动力和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带来了不利因素。

为了改变现状,更好地贯彻课标精神,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迅速有效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实现知识、技能向能力的转化,我们课题组提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这一课题。

(二)问题思考

我校的数学教师对计算教学进行了长达多年的研究。

我们认为:

培养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计算能力,历来是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要重视笔算教学,也要重视口算教学。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口算和笔算各有特点,互有区别,但它们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笔算加、减法计算的熟练程度是受口算的熟练程度制约的,而笔算又能促进口算能力的提高。

一道多位数加多位数的笔算加法实际上是由一系列基本口算组成的。

所以口算能力强,笔算的速度就快,正确率就高。

研究表明,基本口算与笔算有着显著的联系。

反之,掌握了笔算的计算法则并能灵活运用,也有助于口算能力的提高。

所以,在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中教师以教材为依托,通过有效地运用策略及方法、帮助学生剖析算理、引导建构算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计算练习,最终形成自我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的活动和过程。

(三)小专题达成的目标:

1、探索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方法、技巧以及学生计算训练的方式方法。

2、激发学生在计算上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3、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促使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实施措施

1、成立专题指导小组和研究小组,对课题组成员工作进行分工。

课题指导组组长:

卢杏珍

课题研究组组长:

哈学峰、雍惠萍

课题研究组成员:

全体数学教师

2、基本研究任务分工:

卢杏珍全面负责小专题的研究指导工作;

哈学峰负责小专题的研究管理工作和小专题活动案例的收集;

雍惠萍负责上示范课和进行课堂教学指导。

3、召开小专题会议,具体落实对方案的实施,定期开展小专题活动,保证小专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五)研究原则:

1、导向性原则: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探索一种比较有效的计算教学方法,研究者应以集体目标为导向,不断端正思想,提高研究者的信心和水平,同时要发挥导向的多种功能。

2、参与性原则:

全体参与,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在充分调动研究者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始终参与研究活动,使其成为改革研究的主角。

3、平等性原则:

研究者应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在学习上取得成功,都有潜质有待开发,都是值得尊重和关怀的,能负起责任的,这些都应该平等地对待。

4.坚持多元性体现开放,建立科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不仅评价计算教学的一般特征,而且要为不同条件的课堂教学留有可变通的余地,提倡创新,鼓励个性化教学。

二、小专题研究的过程

(一)确立研究内容:

根据我校数学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计算状况进行调查,我们认为:

培养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计算能力,历来是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如何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具体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我们重在解决的问题。

所以,我们确立?

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为研究内容,重点研究培养良好数感、提高思维能力、增强实际应用、加强学生计算训练方式方法、及培养学生稳定的心理和良好习惯等

(二)具体的操作措施

我们依据教学大纲,对计算教学提出内容、要求,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我们的基本做法是:

1.以口算的基本训练作为计算教学的突破口。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任何笔算四则计算,实际上都是分解成一群基本口算题进行运算的。

专家研究表明,如果基本口算熟练的学生,笔算速度就快,正确率也高。

笔算四则计算的熟练程度是受基本口算的数量程度所制约。

因此,计算教学中,口算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1)坚持每节课3-5分钟的基本口算训练。

口算的技能、技巧的形成和熟练程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教学中长期不懈地训练,所以我们规定了每节数学课必须在开始时安排3-5分钟地口算基本训练。

(2)口算内容有计划,要求有层次。

口算的内容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

新、旧知识必须交叉混合训练,针对学生现状及大纲对计算内容的不同要求、分层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口算速度,及口算准确率。

(3)口算形式、方法多样化

在教学中,凡需要计算的,尽量与口算训练结合,能口算的坚持让学生口算。

不仅如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形式交替进行口算训练,强化训练速度、密度,激发学生的兴趣。

2.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是课堂计算教学的重点。

(1)遵循认知规律,让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为突出。

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形象直观使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

不仅让学生知其然,更重要的然他们知其所以然。

例如,在教学乘数是一位数乘法时,让学生看图,从摆小方块、数小方块等形象思维入手,抽象出一位数乘法的法则。

(2)运用“迁移”规律,促进计算法则的掌握。

在计算法则教学中,主要唤起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回忆,寻找新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运用旧知识的迁移学习新法则。

例如小数加减法法则学习,课建立在加减法法则的基础上进行理解。

(3)重视算法指导,在计算的合理性、灵活性上下功夫。

在讲清算理、揭示规律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解题的技能、技巧,使解题过程既正确,又合理。

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法则、定律,使解题过程最忧化。

3.组织好有效练习是计算教学的关键。

(1)新授内容重点练。

课堂内应重点练习新的知识点,以便及时巩固新知。

(2)基本内容方法练。

在一堂课内必须组织二次或多次基本练习。

做到:

小步子、多反馈、高密度,及时纠错,加强指导。

(3)易错内容针对练。

学生刚学新法则后,经常会发生各种错误,我们建立错题库,设计各种易错题,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以进一步巩固新知。

(4)新、旧知识结合练。

课内还应该适当结合新、旧知识进行练习,以达到融会贯通。

4.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是计算教学的动力。

计算教学枯燥乏味,甚至于机械单调,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目的,交替地选择不同的训练形式。

综合训练用练习纸,专项训练用卡片,讲评训练用黑板,并配以游戏、竞赛等活动,如:

“百题无差错”、“一周无差错”等,既激发了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5.利用学科活动定期交流研究中的得与失,以便及时反思及时改进。

每逢周二我们课题组的教师都会聚集在一起,交流教学后、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出现的新奇的思维方式,及学生们的普遍错列,这些日积月累的第一手原始材料,是我们教师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是我们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有力保障。

在新课改下,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让学生去掌握已有的经验或现成的结论,而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学会怎样学习。

鉴于当今提倡的教育思想,所以在这种看似并不复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解决与分析实际问题时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这也是允许的。

学生出现错误,特别是普遍存在的典型错误时,为师者不是忙于纠错,而是要去思考与总结错例发生的根本原因,去积极地思考与制定再教时如何消除错例发生的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坚持写好教学后记,是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自我研究,在长期的自我剖析似的研究之中,自己的教学技能不断精湛,教学思路更趋完善,教学质量自然是一天一个样了。

6.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9月份至10月份我们课题组的每位骨干教师都进行做课。

做课。

各学段的老师跟踪听课、评课、反思。

并对每位听课、评课的老师提出具体关注的要求,做到有目的的听课。

下面是我校几位骨干教师示范课的成功教学案例:

案例:

一执教:

雍惠萍

两位数乘一位数 

(进位)

师:

请同学们列竖式算一算24×

3等于多少?

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互相商量一下。

(学生尝试计算,计算后反馈结果)

生1:

24乘3等于92。

生2:

我不同意,24乘3应该等于72。

现在有两个不同的答案,究竟哪一个是对的呢?

先请大家说说你们是怎样想的,好吗?

请结果是72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生:

先用连加,其他同学觉得太麻烦,生2继续回答笔算过程(师板书)。

刚才哪位同学算出结果得92?

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吗?

生:

我是想3乘4等于12,个位上写2进1,十位上2加进上来的1等于3,3乘3得9,所以结果是92。

噢,你是先把十位上的2加上进上来的1,再乘3。

那么究竟应该先加1再乘,还是先乘再加上进上来的1呢?

我们不妨请小棒来帮帮忙。

教师边说边演示,提问为什么是7捆,学生回答是6捆加上1捆。

教师指出进上来的1捆就相当于竖式中进位写的1,所以应该先乘后加进位1……

案例二:

9加几 执教:

赵学蓉  

一、课前口算练习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想不想见到他?

教师出示“小灵通”的课件:

小灵通做自我介绍。

你们知道小灵通为什么这么高兴吗?

学生摇头。

因为今天是他的生日。

瞧,他收到这么多的生日礼物。

我们一起来看看。

教师拿出各种图案的卡片,上面写有算式。

请学生计算。

 三、引导操作,探索新知

  1、引导观察

小灵通还收到一份很特别的礼物。

你们想不想看?

  在学生的期待中,教师出示课件:

群鹅戏水的画面。

这是什么?

(学生说:

鹅。

)这些鹅都是什么颜色

  的?

各有几只?

“有白鹅,有灰鹅。

白鹅有9只,灰鹅有3只。

”)

  2、引导提问。

谁能根据画面提问?

(学生提问:

“一共有几只

  鹅?

谁会列式?

(学生:

9+3)

   3、动手操作。

  

(1)师:

9+3=?

请同学们拿出小圆片,自己动手摆一

  摆,数一数。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随机指导。

  

(2)师:

和你小组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数的,好不

  好?

……

7,同伴互助,观摩研讨

为了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驾驭课堂能力,每学期我们开展同伴互助展示课活动。

教师在交流、研究、合作中,使各自从不同的层面得到很好的发展。

为了这看似简单的一课,执教老师经历了“确定课例主题-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反思-再听课-再反思,直至形成指导性教学方案”的课例研究全过程。

三、小专题实施的取得的成果

通过一年多的尝试实践,现已取得明显的效果。

(一)、初步探索出计算教学的基本模式

模式如下:

新课展开(情境创设)——主题图(看读、读图、理解图意)——提出问题——列式计算(解决问题)——明算理、会算法、懂优化(重点)——总结方法(法则)——练习设计(围绕算理设计,尊重教材)——解决问题(巩固提升算法的应用、不宜过多)

(二)总结出计算教学的几点做法:

抓好算理、讲清方法、适当的笔算、口头训练。

联系生活,以“用”引“算”以“算”激“用”。

以“用”促“算”真正做到“算用结合”。

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过多追求花样的翻新,亦不要太多的关注形式的求异,要求使双基(增加基本思想、基本经验)教学落到实处,平实中见新奇,具体做法如下:

1、情境创设与复习铺垫的有效结合.

2、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的有效结合.

3、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有效结合

4、学生探究与适时引导的有机结合.

(三)探索出了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归因

心理方面的原因

导致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有许多,这就是我们家长经常所说的:

“明明是会做得计算题,可就是因为‘粗心’给算错了。

”这个“粗心”大多是感知情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原因造成的。

1、心理不够重视,感知比较粗略。

大多数学生对计算题都是十分轻视的,在他们看来,计算只不过是算数,是最不用动脑筋的数学题。

首先是思想上的不重视,从而导致了他们在计算方面的不认真,又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感知比较粗略,就更容易出错,在平日的测试中发现,题目中明明是写着128,学生在下一步计算中居然抄写成182,明明是加法,学生就列成了减法。

与此类似的忧郁感知的粗略而导致的错误并不在少数。

2、思维定势的干扰。

定势是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可以决定同类后继活动的某种趋势。

积极的思维定势可以促进知识的迁移,消极的定势则可以阻碍知识的迁移。

在数学计算中,尤其是四则混合运算题目,学生就很容易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

例如,128+350÷

70,由于前面所学的加减混合运算时一般是从左往右算,在这种思维定势的干扰之下,学生就很容易忽略掉350÷

70(先算除法再算加法这一运算顺序)。

3、短时记忆比较弱。

人们所记忆的目的不仅仅是在于储存,在必要的时候也需要及时的提取。

短时记忆一般是保存信息的时间在1分钟左右,这1分钟的保存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在计算的过程中还是十分重要的。

小学生的短时记忆还是比较弱,因此他们常会因为记忆时提取失误而出错。

例如,学生在计算125×

4时,就很容易忘记每一位满几该向前一位进几,从而导致算错了数。

知识方面的原因

除了心理方面原因,知识方面的欠缺也是导致计算失误的一大原因。

1、口算不熟,计算不准

笔算出错的一个重要原因往往是由于口算不熟练,乘法口诀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简单,而且错误率也是比较小的,但是一百以内的加减法却是学生特别容易出错的一个方面,在笔算出现进位或者是退位减的时候,这些薄弱的地方就会体现得尤为明显。

2、算理不清,概念不明

算理不清,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没学会”,学生根本就没有弄明白这样计算的道理,算理不明确,从而导致计算错误。

例如,学生学习使用简便方法计算时,有这样一种类型的题:

85×

99+85=85×

(99+1),如果学生没有弄明白是“99个85加上1个85所以等于100个85”这样的算理,就根本不理解加1的含义,而是容易算成85×

(99+85),造成失误。

再如,32×

101=32×

(100+1)也是同样的道理,101个32相加也就是100个32再加上1个32,如果算理不清楚,形成错误,是在所难免的。

如何纠正学生的计算失误

计算教学在整个小学阶段都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在分析了学生在计算中出错的原因之后,我们应该对如何纠正他们的计算错误进行方法指导,从而减少或避免他们的计算失误。

(一)要重视学生的初次感知

我认为要减少学生的计算失误,计算教学的起始课一定要上好,要在第一节计算课上就让学生把算理理解的清楚、明白。

重要的地方用红笔标示一下,需要学生清楚地算理就多找几个学生说一说,小组同学之间再相互交流交流等。

重视学生的初次感知,就会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正确的记忆,从而可以避免太多的错误。

(二)计算教学应该有一节纠错课

学生新学习一种计算方法之后,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有的可能是算数上的失误,但是大多时候还是由于算理不清造成的。

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这些错题积累起来,让学生分析、辨别这些出错的原因,从而及时的纠正他们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

(三)循序渐进的进行加强训练

计算教学还不同于其它的教学,它需要学生经常的反复的练习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

教师应该每天出3-5道计算题让学生练习。

一是为了他们能够熟练计算,二是理解算理。

(四)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计算的积极性

计算教学相比较其它方面教学,就显得有些枯燥。

时间一长,学生难免会出现厌烦、轻视的现象。

因此,在计算方面的教学,应该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至于是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我们每学期都会定期开展口算、计算题的闯关比赛,同时设立一定奖项,发奖状,以资鼓励。

为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计算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接受挑战,从而认真的对待计算方面的问题。

总之,计算教学时间任重而道远的事情。

虽然现在科学如此发达,有许多问题借助计算机就能解决,但对小学生而言,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认真而负责的学习态度,对他们的未来还是大有裨益的。

通过多年的实验,班级成绩明显高于以前整体水平。

特别是后期测试,出现了极显著性效果,说明上述课堂内计算教学的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

我们认为坚持以计算着眼、口算着手,加强课堂内计算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