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03303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10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科学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外科学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外科学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外科学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外科学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科学文档格式.docx

《外科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学文档格式.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科学文档格式.docx

②每次人工呼吸的吸气时间应大于1秒钟,并可看到胸廓起伏,成人潮气量约为500~600ml。

★③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

有心跳者人工呼吸成人为10~12次/分;

人工气道建立后2人进行CPR时,通气频率为8~10次/分。

C、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心脏按压是通过间接或直接按压心脏,以形成暂时人工循环的方法。

(①维持心脏的充盈和搏出。

②诱发心脏的自律性搏动。

③预防重要器官(脑)因较长时间缺血缺氧导致的不可逆性改变。

胸外心脏按压:

病人仰卧在硬板或平地上,头与心脏处于同一平面。

急救者跪于病人一侧,两臂伸直,双手交叉,手指上翘,以自身重力通过掌根部垂直按压胸骨下1/2处。

按压与松开时间之比1:

1,下压4~5cm,频率100次/分。

&原理:

胸泵机制,心泵机制(心室受胸骨和脊柱的挤压而泵血)。

&按压有效的标志:

能触摸到大动脉波动。

&并发症:

肋骨骨折、气胸、血气胸等。

胸内心脏按压:

适应证:

①胸廓畸形②张力性气胸③多发性肋骨骨折④心包填塞⑤胸主动脉瘤破裂急症CPB⑥发生在开胸的手术病人⑦胸外心脏按压无效(按压10min摸不到大动脉搏动)

方法:

①切口部位:

胸骨左缘第四肋间旁开2~2.5cm至腋前线②上下各去一肋③在膈神经前方纵行切开心包④以拇指以外的四指握住心脏,对准大鱼际群挤压⑤频率为60~80/min⑥切忌指端着力

★2、初期复苏有效指征:

①触及大动脉(颈、股动脉)搏动,可测得血压。

②紫绀消失,皮肤、黏膜转红。

③瞳孔变小是复苏有效的重要指征。

2、后期复苏(ALS)

1、是初期复苏的继续,是借助于器械和设备,以及更先进的复苏技术和条件以争取最佳疗效。

2、主要任务:

①继续BLS。

②呼吸道的管理和呼吸器的应用。

③监测心电图,治疗心律失常。

④建立静脉输液,调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衡。

⑤维持循环功能稳定。

(A)呼吸道管理: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B)呼吸器的应用:

简易呼吸器和人工呼吸机

(C)恢复自主心跳并维持有效循环:

1、电除颤:

①室颤时心肌耗氧量大于正常心律的心肌耗氧量,必须尽快终止,否则心肌能量耗尽,失去复跳机会。

②除颤时间每延迟1min,存活率下降7%~10%。

延迟9min以上,复苏率接近零。

推荐2分钟内除颤。

③电除颤是以一定量的电流冲击心脏使室颤终止的方法。

2、药物治疗:

⑴目的:

①激发心脏复跳、增强心肌收缩力:

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氯化钙

②防治心律失常:

阿托品、利多卡因、异丙肾上腺素

③调整急性酸碱失衡:

碳酸氢钠

④维持血压和组织灌注: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

⑤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和电解质平衡:

晶体、胶体

⑵给药途径:

①首选静脉给药,尤其中心静脉给药;

②其次是气管内给药;

③最后是心内注射。

⑶常用药物:

①肾上腺素:

首选,有助于自主心跳的恢复、增加心肌和脑血流量、增强心肌收缩力。

用法:

0.5~1mg0.5~1mg或0.01~0.02mg/kg,必要时5min重复一次。

②阿托品:

适用于窦性心动过缓。

1mg,必要时5min重复一次,使HR>60/min。

③氯化钙:

适用于低血钙、高血钾或钙通道阻滞剂过量的心跳骤停病人。

成人10%氯化钙2.5~5ml缓慢静注。

④利多卡因:

适用室性早搏、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反复室颤者。

1~1.5mg/kg静注或2~4mg/min。

⑤碳酸氢钠:

纠正酸中毒。

当碱剩余(SBE)达到—10mmol/L以上时,才以其来纠正。

首次1mmol/kg,以后每10min给0.5mmol/kg(1mmol碳酸氢钠≈5%碳酸氢钠1.67ml),或根据血气分析指导碱性药物应用:

碳酸氢钠(mmol)=SBE×

体重(kg)×

0.25。

碱性药物的应用原则是“宁酸勿碱”。

在用它的同时应进行过度通气以免CO2蓄积。

⑥多巴胺:

⑴1~3μg/kg/.min时,兴奋多巴胺受体,扩张肾及内脏血管,对血压和心率无明显影响;

保护肾功能。

⑵4~10μg/kg/.min时,兴奋β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和心排血量增加,心率加快;

升压作用。

⑶>10μg/kg/min时,兴奋α受体,明显增加外周和肺血管阻力,导致肾血管收缩、心动过速和心排血量降低。

⑦去甲肾上腺素:

用于低血压者。

0.04μg/kg/min。

⑧异丙肾上腺素:

用于房室传导阻滞者。

2~20μg/min

3、监测:

①心电监测;

②血气监测(PaO2≥60mmHg,PaCO236~40mmHg);

③血压、尿量、CVP监测

4、体液治疗:

应适当输入胶体,但一般不主张输血,除非有明显的失血。

三、复苏后治疗(PRT)

1、任务:

①维持良好的呼吸功能②确保循环功能的稳定③防治肾功能衰竭④脑复苏

(一)维持良好的呼吸功能:

胸肺部检查,如无自主呼吸,机械通气,维持良好的PaO2、PaCO2、pH值,直到病人清醒。

(良好的通气功能有利于降低颅内压,减缓脑水肿的发展。

(二)确保循环功能稳定:

纠正循环不稳定的原因:

①血容量不足;

②心肌收缩乏力或心律失常;

③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

④未能纠正复苏过程中的并发症等。

(应避免发生低血压,维持血压在正常或略高于正常水平为宜,有利于脑内微循环血流的重建)。

(三)防治肾功能衰竭:

预防措施包括:

①维持循环稳定,确保有效的肾脏灌注压;

②避免使用使肾血管收缩及损害肾功能的药物,纠正酸中毒及使用肾血管扩张药(小剂量多巴胺);

③加强肾功能的监测。

★(四)脑复苏:

⑴定义:

为了防治心跳骤停后缺氧性脑损伤所采取的措施。

脑完全缺氧15秒→意识丧失、1分钟→呼吸停止、瞳孔散大;

4分钟能量耗竭;

>5分钟脑组织形态学改变,不可逆损伤。

⑵目的:

防治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减轻或避免脑组织的再灌注损伤,保护脑细胞功能。

⑶适应证:

①心跳骤停时间短(<4min)、初期复苏有效,无缺氧性脑损伤,不需要脑复苏②心跳骤停时间长、初期复苏不及时,有缺氧性脑损伤体征(体温升高伴肌张力亢进、痉挛或惊厥),立即进行脑复苏;

③肌张力完全丧失(软瘫),病情已近脑死亡,目前措施无法使其恢复,不需要脑复苏。

⑷措施:

1、脱水疗法:

①、以减少细胞内液和血管外液为主,血管内液应保持正常或高于正常并适当血液稀释。

②、以增加排出量来完成,不应使入量低于代谢需要。

③、以渗透性利尿甘露醇(mannitol)为主,快速利尿药(呋塞咪,furosemide)为辅。

④、成人保持第一个24h尿量多于入量1000ml,以后保持出入量平衡。

⑤、20%甘露醇用量为0.5~1mg/kg,4~6/d,必要时加呋塞咪20~40mg增加脱水效果。

⑥、血浆白蛋白⑦、脑水肿3~4天达高峰,脱水治疗持续5~7天。

2、低温疗法:

①、及早降温,脑缺血缺氧最初10min内是降温的关键时刻。

心脏复跳并能测得血压后开始降温,在6h内将体温迅速降达预期水平,一般为36-330C。

②、头部重点低温,以冰帽为好,配合全身低温,将冰袋置于颈、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经过的地方。

③、降温降到底,降温持续到病人神志开始恢复或好转为止。

④、为防止降温期间发生寒战反应,可辅助应用丙嗪类药物。

⑤、降温和复温要平稳,降温期间所用的辅助药物在体温恢复1~2d后停用。

(不是凡是心脏停博者都必需降温,在缺氧性脑损伤体征表现时可降温,时间过短或出现软瘫时不降。

3、肾上腺皮质激素:

①、理论上可以稳定细胞膜和溶酶体酶的活性,改善血脑屏障和脑血管的通透性,缓解脑水肿,但临床应用仍有争议。

②、应用宜尽早开始,心脏停搏的即时可静滴氢化可的松100~200mg,以后用地塞米松20~30mg/24h。

一般使用3~4日即可全部停药,以免发生并发症。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

体液的生理代谢:

体液的分布组成:

水、电解质、非电解质

体液的渗透压:

290~310mmol/L、调节(2个系统)

体液的酸碱度:

pH值:

7.35~7.45、

体液的平衡:

血液缓冲对、呼出CO2、肾排H+保Na+

水、电解质失调:

水和钠的失调:

等渗性缺水、低渗性缺水、高渗性缺水、水中毒。

钾的代谢失调:

低钾血症、高钾血症

钙的代谢失调:

低钙血症、高钙血症

磷的代谢失调:

低磷血症、高磷血症

镁的代谢失调:

镁缺乏、镁过多

酸碱平衡失调:

代谢性酸中毒:

HCO3-<18mmol/L(CP-CO2↓)、PH值<7.35

呼吸性酸中毒:

PH值↓PaCO2↑HCO3-可正常

代谢性碱中毒:

HCO3-CP-CO2、PH值均升高,PaCO2正常

呼吸性碱中毒:

PH值↑PaCO2↓HCO3-↓

混合型酸碱平衡失调

体液失衡的综合防治:

恢复血容量、纠正缺氧、严重的酸碱中毒及高血钾要首先处理

1、体液

1、组成:

①水:

占体重的50~60%(C内40%、C外20%、血5%,4种排出途径。

)②电解质:

细胞外液:

Na+、Cl-、HCO3-和蛋白质细胞内液:

K+、Mg+、P3-和蛋白质③非电解质:

葡萄糖、尿素、肌酐等

2、分布:

细胞内液

体液血浆功能性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细胞外液

组织间液结缔组织液

无功能性细胞外液

(交换功能弱)透细胞液:

组织液、关节液、消化液

体液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男性占60%,女性占50~55%

体液的渗透压为290~310mmol/L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渗透压相等

3、血容量和渗透压的调节:

渗透压↑下丘脑—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口渴、喝水

290~310mmol/L

肾水的再吸收↑渗透压↓

脏Na+吸收↑水再吸收↑

血容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血容量↑

4、酸碱平衡:

⑴动脉血pH值:

7.35~7.45

⑵调节因素:

①体液中的缓冲系统:

HCO3-/H2CO3=20∶1②呼吸的调节:

PH值↓,呼吸中枢兴奋,呼出CO2,H2CO3↓③肾脏调节:

肾小管排H+(通过Na+—H+交换;

通过排NH4+(H++NH3+);

通过尿的酸化),保留Na+,并重吸收HCO3-

2、水、电解质失调

Ⅰ、水和钠的代谢紊乱

★㈠、等渗性脱水

又称急性脱水或外科脱水、水和钠按比例丢失、血钠和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正常。

2、病因:

①消化液急性丢失:

急性胃肠炎、肠外瘘、大量呕吐

②感染区域或软组织内体液丢失:

急性腹膜炎、肠梗阻、烧伤创面

3、表现:

①乏力、恶心、少尿、眼窝下陷②舌干、但不口渴,皮肤干燥、松弛③血容量不足(失液达体重5%):

肢端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不稳或下降④休克(失液量>体重的6%):

代谢性酸中毒

4、诊断:

病史+临床表现+化验(血浓缩、血钠正常、尿比重增高)

5、治疗:

①去除病因②补液:

应用含钠的等渗液或平衡液,血容量不足不明显者,补1500~2000ml+日需水量2000mL+NaCl4.5g有血容量不足表现明显者,需补:

体重的5%+日需要量③注意补钾(尿量≥40∕h)及纠正酸中毒

★㈡、低渗性脱水

又称慢性脱水或继发性脱水,失水少于失钠,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血钠低于正常。

①胃肠道消化液持续慢性丢失:

消化道瘘、肠瘘、胆瘘、反复呕吐、长期胃肠减压②大创面的慢性渗液③长期应用排钠利尿剂:

氯噻酮、依他尼酸(利尿酸)④等渗性缺水治疗时补充水分过多

3、表现:

①轻度:

血钠浓度<

135mmol/L,头晕、无力、手足麻木,尿钠减少。

(不口渴)②中度:

130mmol/L,恶心、站立性晕倒、神志淡漠、呕吐、血压不稳或下降、尿少

③重度:

血钠浓度<

120mmol/L,神志不清、肌痉挛、昏迷、腱反射减弱、休克、木僵。

病史+临床表现+化验(血钠降低<

135mmol/L、尿比重降低<1.010、尿钠减少、血液浓缩)

高渗性液体5%NaCl;

补钠量(g)=(142-实际血钠浓度mmol/L)×

体重(Kg)×

0.6(女性0.5)/17;

方式:

当天需补充量的1/2+正常需要量(4.5g)+日需液体量2000mL③静脉输液原则:

输注速度应先快后慢,总输入量分次完成,防止血容量过高。

④一般先补充缺钠量的一部分,以解除急性症状,使血容量有所纠正;

重度缺钠出现休克者,应先补充血容量,以改善微循环和组织器官的灌注。

⑤注意:

低钾血症、酸中毒、低血容量

★㈢、高渗性脱水

又称原发性脱水,失水多于失钠,细胞外液成高渗状态,血钠高于正常范围。

①水分摄入不足:

不能进食者,水源不足、给予过多高渗液②水分丢失过多:

高热大量出汗、尿崩症、糖尿病未控制致大量尿液排出。

①轻度:

口渴,缺水量为体重的2~4%②中度:

无力、尿少、尿比重增高、皮肤弹性下降、唇舌干燥眼窝下陷、烦躁不安,缺水量为体重的4~6%③重度:

躁狂、幻觉、谵妄、昏迷等精神症状,缺水量大于体重的6%

病史+表现+化验(血钠>

150mmol/L;

尿比重高、量少、颜色深;

HCT、Hb高)

①去除病因。

②喝淡水③静滴低渗液:

5%G.S、0.45%N.S④补液:

按每丧失体重的1%补液400~500m,缺液量/2+需要量(2000ml)。

缺液量分2天给。

⑤注意:

低钠、低钾、酸中毒

㈣、水中毒

又称稀释性低血钠,摄入水量>排出量,致水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血钠浓度降低。

①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疼痛、大手术、下丘脑垂体病变、失血、休克、创伤)②肾功能不全,排尿能力下降。

③摄入或输入水过多

①急性脑细胞肿胀,颅内压增高表现(头痛、嗜睡、躁动,精神紊乱、昏迷等)②慢性的症状常被忽略(乏力、恶心、嗜睡等)③体重增加,皮肤苍白而湿润。

④化验血液稀释(RBC、Hb、血浆蛋白下降)。

4、治疗:

①治疗病因;

②停止水摄入;

利尿(20%甘露醇、速尿)③注意补钾

Ⅱ、钾的异常

98%在细胞内液,正常血钾浓度为3.5~5.5mmol/L,参与维持细胞的代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心肌正常功能等。

每天需钾40~80mmol。

㈠、低钾血症

血钾浓度低于3.5mmoL/L

①摄入不足:

进食、补钾不足②排出过多:

肾脏丢失(保钠排钾利尿剂、盐皮质激素、急性肾衰竭多尿期、肾小管性酸中毒)、胃肠道丢失(呕吐、胃肠减压、肠瘘)③分布异常:

向细胞内转移,如大量应用葡萄糖+胰岛素、碱中毒

①胃肠道症状:

厌食、恶心、腹胀、肠麻痹②肌无力:

最早出现,四肢、躯干、呼吸肌③心脏受累:

传导阻滞、节律异常、T波降低、st段减低、QT时间延长、U波④神经系统症状:

腱反射减弱、软瘫

★4、低钾血症可致代谢性碱中毒,这是由于一方面K+由细胞内移出,与Na+、H+的交换增加(3K+=2Na++H+),使细胞外液的H+减低;

另一方面,远曲肾小管Na+、K+交换减少,Na+、H+的交换增加,使排H+增多,形成反常性酸性尿。

5、诊断:

病史+表现+化验(血钾低于3.5mmoL/L)

6、治疗:

①去除病因②分次补钾:

口服补钾;

静脉补钾(需3~5天),量:

<

3.5mmol/L100~200mmol;

<

3.0mmol/L300mmol;

2.5mmol/L500mmol;

药物:

10%KCL(K+13.4mmol/g)

★7、补钾的原则:

①浓度不应过高:

<40mmol/L(3g)②速度不应过快:

<20mmol/h③每日补钾不应过多:

<110mmoL/L(8g)④见尿补钾:

>40ml/h

8、Cl-的作用:

减轻碱中毒,增强肾的保钾作用。

㈡、高钾血症

血钾浓度高于5.5mmoL/L。

2、病因:

钾进入过多:

口服、静滴、大量输入库存血排出过少:

肾功能衰竭、保钾利尿剂(螺内酯、氨苯蝶啶)、盐皮质激素不足细胞内钾移出:

溶血、组织广泛损伤(挤压综合征)、酸中毒

①无特异性:

无力、神志感觉异常②微循环障碍:

苍白、青紫、低血压③心脏功能:

心动过缓或不齐、心跳骤停(7mmol/L)★④心电图:

T波高尖、P波下降、QRS增宽

病因、表现、血钾>5.5mmol/L

⑴去除病因★⑵降低血钾浓度:

①促使K+进入细胞内:

A、输注5%NaHCO3溶液B、输注25%G.S+RI(5:

1)C、对于肾功能不全者:

25%G.S400ml+10%葡萄糖酸钙100mlivgtt+11.2%乳酸钠50ml+RI20U24h慢滴②阳离子交换树脂:

15g4次/日口服③透析疗法:

腹膜透析、血液透析④抗心律失常:

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20ml

Ⅲ、钙的代谢失调

1、低钙血症:

甲状旁腺损伤或切除可致,<2mmol/L有诊断意义。

临床表现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强有关。

可用10%葡萄糖酸钙治疗。

2、高钙血症: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骨转移癌可致。

早期无症状,严重会出现头痛、背和四肢疼痛。

可用硫酸钠治疗。

3、酸碱平衡失调

㈠、代谢性酸中毒

由于酸性物质的积聚或产生过多,或HCO3-丢失过多引起的。

①酸性物质产生过多:

休克、感染、糖尿病、饥饿、缺氧②碱性物质丢失过多:

肠瘘、胆瘘、胰瘘、腹泻③酸性物质排除障碍:

肾功能不全、肾小管性酸中毒④酸性物质摄入过多:

盐酸精氨酸、氯化铵

3、代偿机制:

肺部通气以排出更多CO2,又通过肾排出H+、保留Na+及HCO3-.

4、表现:

呼吸深而快(最明显)、呼气中有酮体味、面色潮红、心率加快、血压偏低、对称性肌张力减退、昏迷、心律不齐、急性肾功能不全、休克。

①病史:

严重腹泻、肠瘘、休克等②表现:

深而快的呼吸③化验:

HCO3-<21mmol/L(CP-CO2↓)、PH值<7.35④血气分析:

BE↓、PCO2↓

①治疗原发病②补液纠正脱水,不宜过早使用碱剂,边治疗边观察,逐步纠正酸中毒。

③应用碱性药物:

5%碳酸氢钠(1gNaHCO3含有11.9mmol的HCO3-)

补充碱量(HCO3-):

补充碱(mmol)=(正常CO2CP-测定CO2CP)×

0.2(临床上可先补给计算量的1/2~1/3)④注意低钾和低钙。

5%碳酸氢钠溶液为高渗性,过快输入可致高钠血症。

㈡、代谢性碱中毒

体内H+丢失或HCO3-增多引起。

①酸性胃液丧失过多:

最常见,幽门梗阻、胃减压引流、呕吐②应用利尿剂:

速尿、依他尼酸,引起低氯性碱中毒。

③低钾血症:

3K+↔2Na++1H+④碱性药物应用过多

呼吸变浅变慢,CA和谷氨酰酶活性降低,H+排泌和NH3生成减少,HCO3-再吸收减少。

呼吸浅、慢、嗜睡、精神错乱、抽搐、缺氧,常伴有低氯血症、低钾血症。

病史+表现+化验(二氧化碳结合力升高)+血气分析:

PH值↑,HCO3-↑,BE↑

①去除病因②应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盐水、补钾③应用酸性药物:

严重:

HCO3->45mmol/LPH>7.65,用0.1~0.2mol/L盐酸(稀释的盐酸溶液)④注意:

经中心静脉导管缓慢滴入,切忌经周围静脉输入,因一旦溶液渗漏会导致软组织坏死。

⑤纠正碱中毒不宜过于迅速,一般也不要求完全纠正。

3、体液失衡的评估

1、详细询问病史2、仔细的体格检查3、全面的化验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血气分析、心电图4、客观的分析评估:

有无失调?

何种失调?

程度如何?

四、体液失衡的防治

1、去除病因2、确定输液量:

生理需要量+已丧失量+额外丧失量3、分清急缓先后

休克

★1、定义:

是一个有由多种病因引起,但最终共同以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综合征。

1、本质:

由于组织灌注不足而引起的综合征。

产生炎症介质为其特征。

2、由低灌注引发的组织细胞缺氧、损伤。

从亚临床阶段的组织灌注不足到MODS或器官衰竭的连续过程

3、有效循环血量依赖:

充足的血容量;

有效的心排量;

良好的周围血管张力

★一、休克的分型

1、低血容量性休克:

①失血性休克:

大血管破裂、肝、脾破裂、消化道大出血等②创伤性休克:

③失液性休克:

烧伤、肠梗阻

2、心源性休克:

①内原性:

心肌梗塞、心率失常、心肌无力、瓣膜疾病、心肌病②外原性:

压迫—张力性气胸、心包填塞、过度正压通气;

阻塞—肺栓塞

3、血管源性休克:

①感染性休克:

SIRS,中毒性②过敏性或类过敏性③肾上腺功能减退

4、神经源性休克:

e.g.脊柱损、脊麻、严重颅脑损

2、休克的病理生理分期

㈠、微循环改变分期(选、填)

1、微循环收缩期(缺血期、休克代偿期):

(1)心跳加快,心排出量增加

(2)血液重新分配(3)组织缺氧(4)组织液明显减少:

(代偿机制: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血量重新分布)

2、微循环扩张期(淤滞期\休克抑制期):

(1)灌大于流;

只进不出

(2)组织水肿(3)动静脉短路和直捷通道大量开放。

3、微循环衰竭期(不可逆期):

(1)DIC形成(判断)

(2)细胞自溶,组织坏死(3)出血倾向。

(4)MODS

㈡、代谢改变

1、无氧糖酵解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