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第三章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01567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护理学第三章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儿科护理学第三章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儿科护理学第三章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儿科护理学第三章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儿科护理学第三章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科护理学第三章Word格式.docx

《儿科护理学第三章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护理学第三章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科护理学第三章Word格式.docx

正常足月儿穿衣、包被,室温24℃即可达到中性温度要求

4.呼吸暂停:

呼吸停止超过15~20秒,或虽不到20秒,但心率减慢<

100次/分,并出现发绀及肌张力减低

二、外观特点

 

足月儿

早产儿

皮肤

红润,胎毛少

发亮,水肿,胎毛多

耳廓

软骨发育良好

软、薄,紧贴颞部

指甲

达到或超过指端

未达指端

乳腺

可摸到结节

无结节

足纹

外生殖器

睾丸降入阴囊

大阴唇遮盖小阴唇

睾丸未降

大阴唇未遮盖小阴唇

三、各器官系统特点

体温

●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大,为成人的三倍,散热比成人快4倍

●依靠棕色脂肪代谢产热

易受环境温度影响

●缺少棕色脂肪

●易出现体温偏低或不升

呼吸系统

●频率40-50次/分

●节律常不规则

●腹式呼吸

●浅快而不规则或暂停

●咳嗽反射弱,易梗阻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

循环系统

●卵圆孔、动脉导管关闭

●心率平均120-140次/分

●血压70/50mmHg

消化系统

●胃横位,容量小

●贲门括约肌松弛,易溢乳

●胎便(生后12小时开始排,3-4天排完)

●吞咽反射弱,易呛奶

●肝功能不完善,凝血因子合成不足,易出血

血液系统

●红细胞、血红蛋白高

●血红蛋白中胎儿血红蛋白占70%

●血小板数量低

●维生素K不足,凝血因子缺乏——肺出血、颅内出血

泌尿系统

●肾小球滤过率低,浓缩功能差

●生后24小时内排尿

神经系统

●大脑皮层兴奋性低,睡眠时间长

原始神经反射(觅食、拥抱、握持、吸吮等)

●神经反射弱或不完全

●易缺氧,发生缺血缺氧性脑病

发育不完善,易脑出血

免疫系统

●接受母体IgG,不易患传染病

●IgA、IgM缺乏,易患呼吸道、消化道感染

四、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状态

1.生理性体重下降:

生后2-3天出现,体重下降不超过10%,10天左右恢复

2.生理性黄疸

3.生理性乳腺增大:

生后3-5天出现,2-3周消退,男女均可出现

4.假月经:

部分女婴生后5-7天出现阴道血性分泌物,持续1-3天

5.口腔内改变:

上皮珠(上皮细胞和粘液腺分泌物堆积)和螳螂嘴(颊部脂肪垫)

第三节新生儿与早产儿的护理

一、正常新生儿的护理

1.环境:

室温22℃~24℃,湿度55%~65%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保持体温恒定:

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

4.预防感染

5.皮肤与脐带护理:

每日在奶前沐浴1-2次;

脐带残端1~7天内脱落,每日用75%酒精消毒。

6.喂养

7.预防接种

二、早产儿的护理

室温24℃~26℃,湿度55%~65%。

2.保暖:

体重小于2kg者,置于婴儿培养箱保暖

3.合理喂养

(1)开奶时间:

出生体重在1.5kg以上而无青紫的患儿,出生后2~4小时喂10%葡萄糖水2ml/kg,无呕吐者,在6~8小时喂乳;

出生体重在1.5kg以下或伴有青紫者,可适当延迟喂养时间。

(2)喂养方式:

最好用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者以早产婴配方奶为宜

(3)喂养方法:

奶后宜取右侧卧位,并注意观察有无青紫、溢乳和呕吐现象。

吸吮无力及吞咽功能不良者,可用滴管或鼻饲喂养,必要时,静脉补充高营养液

4.用氧气浓度30%~40%。

吸氧时间不宜过长,防止氧中毒的发生

5.密切观察出血等情况

第四节新生儿窒息

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以产程开始后多见

1.孕母因素

(1)母亲年龄>

35岁或<

16岁易发生

(2)全身及产科疾病

2.分娩因素

3.胎儿因素

二、临床表现

1.胎儿缺氧表现

(1)早期:

胎动增加,胎心超过160次/分

(2)晚期:

胎动减少或消失,胎心减慢或停止

2.分类

(1)轻度窒息:

生后1分钟Apgar评分4-7分

(2)重度窒息:

生后1分钟Apgar评分0-3分

三、治疗与护理措施

1.ABCDE复苏方案

A立即清除口鼻咽部黏液及羊水,吸出新生儿咽部黏液和羊水,必要时用气管插管吸取

B对无呼吸或心率<100次/分的新生儿应进行正压人工呼吸,一般采用自动充气式气囊进行。

频率:

40~60次/分。

C用拇指法或双指法有节奏地按压胸骨下1/3部位,频率:

100次/分,深度:

1~2cm

D建立有效静脉通道,保证药物应用

E每30秒评价1次

2.监护

3.保暖

第五节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新生儿窒息后严重并发症

2.缺氧原因:

围生期窒息、反复呼吸暂停、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等

3.脑损伤部位与胎龄有关

(1)足月儿:

脑皮质、矢状窦旁区

(2)早产儿:

脑室周围脑白质区

主要表现为意识及肌张力变化

1.轻度:

兴奋、激惹,肌张力正常

2.中度:

嗜睡、迟钝,肌张力降低

3.重度:

意识模糊、昏迷,肌张力松软

三、辅助检查

1.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升高:

脑组织受损

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升高:

神经元受损

3.CT:

最适合检查时间生后2~5天

四、治疗原则

1.支持疗法:

给氧,改善通气,纠正酸中毒

2.控制惊厥:

首选苯巴比妥,顽固者用安定或水合氯醛

3.治疗脑水肿:

一般用速尿,严重者用甘露醇

五、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消毒隔离

3.加强监护

4.安慰家长

第六节新生儿颅内出血

1.缺血缺氧:

早产儿多见

2.产伤:

足月儿多见

1.生后1~2天内出现

2.意识改变

3.眼部症状颅内压增高表现

4.呼吸系统表现

5.肌张力:

早期增高,以后减低

6.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应差

7.其他:

黄疸、贫血等

1.脑脊液:

均匀血性和缩皱红细胞,蛋白含量明显增高

2.CT、B超:

提供出血部位和范围

1.镇静止惊:

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

2.降低颅压:

可用速尿

3.止血及对症处理

4.使用恢复脑细胞功能的药物

5.支持疗法

1.环境适宜,保持环境及患儿安静

2.降温处理

3.喂养:

少量多餐,保证入量,必要时鼻饲

4.保持呼吸道通畅

5.观察并发症

6.遵医嘱给药

健康教育

第七节新生儿黄疸

一、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1.胆红素生成较多:

每日胆红素生成约为成人的2倍

(1)红细胞破坏多

(2)红细胞寿命短

(3)血红蛋白分解速度快

(4)旁路胆红素来源多

2.联结运送胆红素能力弱

3.肝摄取胆红素能力差

4.肝脏酶系统功能不完善

5.肝肠循环特殊

●新生儿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为成人的1%~2%

二、新生儿黄疸分类

(一)生理性黄疸

生后2-3天出现,5-7天达到高峰,10-14天消退(早产儿3-4周消退),血清胆红素<

205μmol/L(12mg/dl),早产儿<

257μmol/L(15mg/dl),一般情况良好。

(二)病理性黄疸

1.病理性黄疸特点

(1)黄疸出现早(24小时内)

(2)程度重

(3)发展快:

每日上升>

85μmol/L(5mg/dl)

(4)消退晚或退而复现

(5)血清结合胆红素>

34μmol/L(2mg/dl)

2.病理性黄疸的常见原因

(1)新生儿肝炎:

巨细胞病毒、乙肝病毒多见,一般生后2-3周出现黄疸

(2)败血症:

由脐炎、脓疱疮引起最多见,一般于1周内出现

(3)新生儿溶血:

ABO、Rh溶血最多见

ABO血型不合:

50%发生于第一胎,母亲AB型或婴儿O型均不发生

Rh血型不合:

一般不发生于第一胎

主要表现:

胎儿水肿、黄疸、胆红素脑病

(4)胆道闭锁:

大便陶土色,生后1-3周出现

(5)母乳性黄疸:

发生率0.5~2%,一般喂养后4-5天出现,2-3周达到高峰,可停止母乳喂养1~4天,待黄疸消退后再喂

三、临床表现

1.黄疸

2.胆红素脑病

(1)血清胆红素>

342μmol/L(20mg/dl)易引起

(2)反应差,拒乳,尖叫,肌张力变化等

四、新生儿黄疸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采取积极治疗

2.降低血清胆红素(退黄)

3.控制新生儿感染,保护肝功能

4.纠正缺氧、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

五、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皮肤颜色,生命体征、大小便等

2.保暖

3.尽早喂养

4.处理感染灶:

3%过氧化氢清洗脐部

5.光照疗法

6.给予补液和白蛋白治疗

7.健康指导

第八节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1.早产儿多见

2.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

(1)胎龄20~24周出现,35周后迅速增加

(2)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1.生后2-6小时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

2.生后24小时X线特征性改变

(1)毛玻璃样

(2)支气管充气征

(3)白肺

三、护理措施

1.氧疗护理

(1)持续正压呼吸用氧(CPAP)

(2)简易鼻塞瓶装法:

压力5~10cmH2O(早产儿2~3cmH2O),水封瓶置于患儿水平位下30~50cm

2.气管内滴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1)体位:

平卧—→左侧卧位—→右侧卧位

(2)用药后4~6小时内禁止呼吸道吸引

第九节新生儿肺炎

一、吸入性肺炎

1.吸入羊水、胎粪、乳汁

2.以胎粪吸入最为严重,足月及过期产儿多见

3.临床特征

(1)出生时多窒息,复苏后可有呼吸快,呻吟,鼻翼扇动,反应差,体温不稳定等

(2)严重时可出现双眼凝视、尖叫、惊厥,呼吸衰竭等

二、感染性肺炎

(一)病因

1.产前感染:

生后12~24小时发病,以病毒为主

2.产时感染:

出生3~5天发病

3.产后感染:

出生5~7天发病,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

(二)临床特点

1.宫内感染:

常有窒息史,多在12~24小时之内出现症状。

呻吟、点头呼吸、面色苍白,严重者呼吸衰竭、抽搐等

2.产时产后感染:

细菌感染多在生后3~5天发病,病毒感染则在生后5~10天出现症状;

产后感染生后5~7天发病。

主要表现反应差、哭声弱、拒奶、吐奶、口吐白沫、呼吸浅促、体温不稳定等,严重者出现点头呼吸或呼吸暂停

三、治疗原则与护理措施

1.选择合适抗生素

肺炎链球菌感染:

青霉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头孢类

大肠埃希菌感染:

阿米卡星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利巴韦林

支原体感染:

红霉素

2.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用氧

第十节新生儿败血症

一、病因

1.致病菌:

葡萄球菌常见,其次是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

2.感染途径

产前:

与孕母感染有关

产时:

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等

产后:

以脐部感染最常见

1.产前、产时感染发生在3天内;

产后感染发生在3天后

2.精神欠佳,哭声弱,体温异常,精神萎靡、嗜睡、拒乳等

3.可合并化脑、肺炎、坏死性小肠炎等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增多,并有中毒颗粒和核左移,血小板计数减少

2.细菌培养

3.涂片找细菌

1.选用敏感抗菌药物

2.处理局部病灶、对症和支持治疗

1.保护性隔离

2.保证营养供给

3.按时给药,观察药物反应

4.清除局部感染灶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6.健康教育

第十一节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1.与寒冷、早产、低体重、感染、窒息有关

2.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

3.体表面积相对大,皮肤薄,易散热

4.棕色脂肪储备不足,产热不足

1.体温低下、皮肤硬肿和多器官功能受损

2.皮肤硬肿的顺序:

小腿—大腿外侧—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3.硬肿分度

轻度:

小于20%

中度:

20%~50%

重度:

超过50%

1.复温是护理的关键;

循序渐进是复温的原则

肛温≥30℃,腋-肛温差为正值的:

置于箱温30℃的暖箱中,6~12小时恢复正常体温;

肛温≤30℃,腋-肛温差为负值的:

箱温高于体温1℃~2℃,每小时提高箱温1℃,不超过34℃,12~24小时恢复正常体温

2.合理喂养

3.预防感染

4.观察病情

第十二节新生儿破伤风

1.接生断脐时器械或其他用物消毒不严,使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侵入脐部

2.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

1.革兰氏阳性厌氧菌

2.产生痉挛毒素

1.常在生后7天左右发病

2.特征性表现:

苦笑面容,同时有吸吮困难、牙关紧闭、面肌抽搐

1.破伤风抗毒素(TAT)1万~2万单位中和毒素

2.减少刺激

3.处理脐部:

3%过氧化氢清洗后涂2%碘酊

4.观察病情变化

例题解析

患儿,男,4天,胎龄35周。

生后第3天出现哭声弱,吸吮无力,皮肤暗红发亮,双下肢硬肿,体温32℃。

1.该患儿可能的诊断是

A.吸入性肺炎

B.新生儿窒息

C.新生儿颅内出血

D.化脓性脑膜炎

E.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答案:

E

2.对该患儿采取首要的护理措施是

A.供氧

B.预防感染

C.保暖、复温

D.纠正酸中毒

E.供给足够的营养

C

3.需要注意观察的并发症是

A.脱水

B.电解质紊乱

C.DIC

D.营养不良

E.酸中毒

4.正常新生儿的外观特点有

A.胎毛多

B.四肢屈曲

C.乳晕不清

D.女婴大阴唇不能盖住小阴唇

E.男婴睾丸未降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