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大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01223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大纲.docx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大纲.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大纲.docx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大纲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主要考察作为一个合格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教育理教育综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论基本素质,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即教育学原理、课程和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班主任工作常识、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与应用、时事政治等,是中小学各学段各学科教师招聘考试的必考科目。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

一、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1.教育的概念。

2.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3.教育的起源和学校教育的产生。

4.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教育学发展阶段。

3.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

(三)教师与教育学

1.教育学的价值。

2.教师与教育学的学习。

二、教育与社会

(一)教育与社会经济

1.经济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

2.教育的经济功能。

(二)教育与政治制度的关系

1.社会的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2.教育政治的政治功能。

(三)教育与社会文化

1.社会文化对政治的制约作用。

2.教育的文化功能。

(四)教育与社会人口

1.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2.教育优化人口的功能

(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三、教育与个体发展

(一)人的发展概述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1.遗传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环境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

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与教育

2.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教育

3.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4.儿童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四、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1.教育目的概念

2.教育目的的功能。

(二)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几种不同的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

2.在确立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1.我国的教育目的的沿革及其精神实质。

2.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

(四)素质教育与教育目的

1.我国素质教育产生的背景。

2.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

3.素质教育的实质。

4。

教育目的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五、教师与学生

(一)学生

1.学生的本质属性。

2.学生的社会性地位。

3.当代学生的特点。

(二)教师及其专业发展

1.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2.教师角色和教师劳动的特点。

3.教师的职业素养。

4.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阶段和途径。

(三)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的概念及其作用。

2.师生关系的构成。

3.师生关系的模式。

4.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六、教育途径与课外教育活动

(一)教育途径概述

1。

教育途径的定义

2。

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二)学校课外活动

1.课外活动的概念、特点与意义。

2.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内容。

3.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4.学校课外活动的实施要求。

(三)综合实践活动

1.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

2.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4.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及其开发。

七、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1.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2.影响学制的因素及当代学制发展的特征。

(二)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1.欧美现代学制的建立。

2.我国学制的产生与发展。

3.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趋势。

(三)义务教育

(四)终身教育

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心理学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3.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二)教师的专业成长

1.从新教师到专家教师:

新教师的特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2.专家教师的特点:

专家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教学专长、心理品质。

3.教师的成长及培养:

影响因素、教师发展中的刻意训练、塑造完整的教学人格。

二、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认知发展与教育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基本观点、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2.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基本观点、在教育上的意义。

(二)社会化发展与教育

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含义、教育意义。

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含义、教育意义。

3.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

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

三、学生个体差异与教育

(—)学生的认知差异

1.认知方式差异。

2.认知能力差异。

3.认知结构差异。

4.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二)学生的性格差异

1.性格的概念。

2.性格的个别差异。

3.性格差异的鉴定。

4.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三)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1.特殊儿童的概念。

2.特殊儿童的类型。

3。

特殊儿童的教育。

四、学习与学习理论

(一)学习的概述

1.学习的定义。

2.学习的生物与社会意义。

3.学习的分类:

我国流行的学习分类、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奥苏伯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分类、广义知识观的分类。

(二)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1.经典条件作用。

2.操作条件作用。

3.社会学习论。

4.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三)认知主义的学习观

1.早期的认知学习研究:

格式塔心理学家的顿悟说、托尔曼认知地图论。

2.现代认知学习观: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理论。

(四)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1.建构主义的不同倾向。

2.不同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主要分歧。

3.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共同点。

4.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教学含义。

(五)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1.人本主义心理学概述。

2.马斯洛与康布斯的学习理论:

马斯洛的学习理论、康布斯的学习理论。

3.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自由为基础的学习的原则。

4.人本主义思想在教育上的实验。

五、广义知识的学习

(一)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1.陈述性知识的表征。

2.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和条件(六步三段两分支)。

3.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

(二)智慧技能的学习

1.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2.程序性知识的表征。

3.智慧技能的习得过程和条件:

智慧技能的层次、辨别技能的形成、概念学习、规则学习。

(三)认知策略的学习

1.认知策略的性质。

2.认知策略的分类。

3.认知策略学习的一般过程和特点。

4.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

六、动作技能的学习

(一)动作技能的性质

1.动作技能的含义。

2.动作技能的分类。

3.熟练操作的特征。

(二)动作技能的习得与保持

1.动作技能学习的理论。

2.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3.动作技能的保持。

(三)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

1.有效的指导与示范:

指导与发现的比较、指导内容的影响、指导方法的影响、示范。

2.练习:

练习的分布、练习中的整体与局部;心理练习、练习中的情境干扰效应。

3.反馈:

反馈的含义与分类、反馈在动作技能学习中的作用。

七、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改变

(一)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1.态度的含义。

2.态度的学习的过程与理论。

3.促使态度改变的方法。

4.巩固态度的方法。

(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1.价值观概述。

2.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八、问题解决与迁移

(一)问题解决

1.问题及问题解决。

2.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4.问题解决的策略。

5.问题解决与创造。

(二)为迁移而教

1.学习迁移概述。

2.传统学习迁移理论。

3.当代的迁移理论及其教学含义。

4.为迁移而教的一般建议。

九、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概述

1.动机与学习动机。

2.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

3.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4.学习动机的分类。

(二)学习动机理论

1.强化论。

2.需要层次说。

3.自我效能感理论。

4.成败归因理论。

5.成就动机理论。

(三)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1.内部条件:

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成就与年龄特点、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学生的焦虑程度。

2.外部条件:

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教师的榜样作用。

3.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十、学习测评

(一)学习测评概述

1.基本概念。

2.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3.测量与评价的主要类型。

4.有效测评的必要条件。

(二)教师自编成就测验的技术

1.教师自编成就测验的步骤。

2.常见题型的编制技术。

第三部分教育政策法规

一、教育法基本理论

(一)教育法概述

1.教育法的含义。

2.教育法的特点:

教育法作为一般社会规范和法律所具有的特点;教育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和法律的特点。

3.教育法的功能:

规范功能;标准功能;预示功能;强制功能。

(二)教育法律关系

1.教育法律关系概述:

概念、特征、类型。

2.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

3.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三)教育法的渊源

1.宪法:

规定了教育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立法依据、规定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法律规范。

2.教育法律。

3.教育行政法规。

4.地方性教育法规。

5.自主性教育法规。

6.教育行政规章。

二、教育法的制定、实施与监督

(一)教育法的制定

1.教育法制定的含义。

2.教育法制定的程序:

教育法律议案的提出、审议、通过、公布。

(二)教育法的实施

1.教育法实施的含义。

2.教育法实施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教育法的遵守。

4.教育法的活用。

5.教育法效力:

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对人的效力。

(三)教育法的监督

1.教育法监督的含义。

2.教育法监督的类型: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社会的监督。

三、教育法律责任与教育法律救济

(一)教育法律责任

1.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

2.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有损害事实的存在、损害行为违反教育法律、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3.教育法律责任的类型:

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

(二)教育法律救济

1.教育法律救济:

教育法律救济的含义、特征。

2.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

行政渠道、司法渠道、仲裁渠道、调解渠道。

3.教育申诉制度:

教师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

4.教育行政复议:

教育行政复议的含义和特征、受案范围、程序。

5.教育行政诉讼:

概念和特征、受案范围、管辖、程序。

四、学校、教师和学生

1.学校:

学校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违法行为与预防、学校安全教育。

2.教师:

教师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国家教师制度、教师违法与预防。

3.学生:

学生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未成年人保护与犯罪预防。

4.学校安全教育。

五、教育政策的基本理论

(一)教育政策概述

1.教育政策的含义:

教育政策的概念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区别、教育政策的功能。

2.教育政策的类型和体系结构。

(二)教育政劈的制定、执行、评价与监控

1.教育政策的制定:

议题的认定;教育政策的制定

2.教育政策的执行:

含义、地位、基本环节、基本特征。

3.教育政策的评估:

概念、功能

4.教育政策的监控:

含义、功能

第四部分德育和师德教育

一、德育概述

(一)德育的概念与意义

1.德育是什么。

2.德育的意义。

(二)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1.德育的目标。

2.德育的内容。

二、德育过程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1。

德育过程的概念

2。

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二)德育过程的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