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鸿图教育幼儿园保教知识及能力假期作业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01147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4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信鸿图教育幼儿园保教知识及能力假期作业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中信鸿图教育幼儿园保教知识及能力假期作业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中信鸿图教育幼儿园保教知识及能力假期作业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中信鸿图教育幼儿园保教知识及能力假期作业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中信鸿图教育幼儿园保教知识及能力假期作业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信鸿图教育幼儿园保教知识及能力假期作业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中信鸿图教育幼儿园保教知识及能力假期作业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鸿图教育幼儿园保教知识及能力假期作业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信鸿图教育幼儿园保教知识及能力假期作业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A.知识本位

B.儿童本位

C.经验本位

D.教师本位

13.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积累下来的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的课程种类是( )。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14.活动课程最早可追溯到( )的“新学校”运动。

A.杜威

B.泰勒

C.夸美纽斯

D.卢梭

15.下列课程中不是活动课程的是( )。

A.物理实验

B.手工制作

C.绘画

D.辩证唯物主义

16.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形式是( )。

17.1912年,英国教育家( )率先提出了综合课程的主张。

A.泰勒

B.杜威

C.怀特海

18.下列属于综合课程的组成部分的是( )。

①相关课程②融合课程③经验课程④核心课程⑤广域课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19.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教学内容而形成的综合性课程是( )。

A.相关课程

B.融合课程

D.广域课程

20.必修课的主要实现形式不包括( )。

A.公共课

B.基础课

C.专业课

D.活动课

21.必修课程旨在体现社会对人才的统一要求,具有统一性和( )。

A.关联性

B.选择性

C.强制性

D.稳定性

22.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 )。

A.科学课程

C.隐性课程

D.核心课程

23.为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而开设的、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是( )。

B.选修课程

D.活动课程

24.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落实在课程类型上表现为( )。

A.学科课程

25.我国古代的“六艺”可看作最早的( )。

A.活动课程

C.分科课程

26.( )是课程的主要形式,是教学的主要载体。

A.显性课程

B.核心课程

C.必修课程

D.综合课程

27.“隐性课程”一词最早出现于( )]968年出版的《班级生活》一书中。

A.布鲁纳

B.斯宾塞

C.杰克逊

D.斯腾豪斯

28.( )是显性课程的主要特征,是区分正规课程和非正规课程的主要标志。

A.计划性

B.行政性

C.规范性

D.可评估性

29.下列不属于潜在课程的是( )。

A.学生在学校各种人际交往中受到的影响

B.校风、班风

C.开发学生各种潜能的内容

D.学校物质环境所构成的物质文化影响

30.根据课程制定者和课程管理制度的不同,可把课程分为( )。

A.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研究性课程

B.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

C.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D.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

31.影响课程开发的因素包括( )。

①儿童②社会③学科知识④课程理论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2.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

B.博比特

C.泰勒

D.裴斯泰洛齐

33.(2013年真题)1949年美国学者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课程编制四段论,形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课程编制模式。

这一模式称为( )。

A.实践模式

B.过程模式

C.环境模式

D.目标模式

34.泰勒认为,若想有效地组织教育经验,必须根据继续性、综合性和( )的标准来组织。

A.一致性

B.序列性

C.灵活性

D.选择性

35.过程模式是指课程的开发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研究过程,并贯穿着对整个过程的评价和修正,整个过程的核心人物是( )。

A.学生

B.教师

C.班主任

D.校长

36.“文化分析”理论是情境开发模式的理论基础,该理论是由( )提出的。

A.斯基尔贝克

B.劳顿

C.斯腾豪斯

D.泰勒

37.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

这种课程类型体现了( )的理念。

C.学生课程

D.显性课程

38.主张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根据社会的变化来安排课程内容的是( )。

A.学科中心课程

B.活动中心课程

C.社会中心课程

39.以“人文教育”为核心教学理念的课程流派是( )。

A.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B.要素主义课程理论

C.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D.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

40.(2012年真题)主张课程内容的组织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提倡“做中学”的课程理论是( )。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社会课程论

D.要素课程论

41.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为(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42.(2013年真题)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课程论命题的学者是( )。

C.杜威

D.博比特

43.提出在“学科结构”基础上的“发现学习”的是( )。

B.马斯洛

C.裴斯泰洛齐

D.迪尔克姆

44.重视道德教育和社会权威作用的课程理论是( )。

A.学科中心课程理论

B.活动中心课程理论

C.社会中心课程理论

45.下列属于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的是( )。

A.多尔

B.巴格莱

第二章幼儿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1.教育内容既要符合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又要能促进其进一步发展,这符合(  )。

A.发展适宜性原则

B.价值性原则

C.基础性原则

D.兴趣性原则

2.(  )是我国学前教育所特有的一条原则。

A.独立自主原则

B.发展适宜性原则

C.保教结合原则

D.综合性原则

3.在幼儿园实践中,某些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茶点等是保育,只有上课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唯一途径,不注意利用各环节的教育价值。

这种做法违反了(  )。

A.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原则

B.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原则

C.尊重儿童原则

D.实践性原则

4.(2013年真题)某教师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出了不同难度的操作材料,这遵循了(  )。

A.整体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活动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5.培养儿童独立自主性的难点在于(  )。

A.幼儿园

B.家长

C.社区

D.学校

6.发展适宜性原则有两个方面含义,即年龄适宜性和(  )。

A.群体适宜性

B.小组适宜性

C.个体适宜性

D.社区适宜性

7.学前教育的实质是(  )。

A.综合教育

B.启蒙教育

C.独立性教育

D.适宜性教育

8.活动性原则源自于(  )的“做中学”。

A.皮亚杰

B.夸美纽斯

C.福禄贝尔

D.杜威

9.活动性原则要求学前教育以活动为主,并以活动贯穿整个教育过程,这里的活动主要指(  )。

A.教师设计和指导的活动

B.儿童主动积极参与的活动

C.儿童的自选活动

D.儿童的游戏活动

10.实现保教合一的前提是(  )。

A.良好的工作伙伴与师生关系

B.教师的保育意识

C.保育员的工作态度

D.幼儿的自理能力

11.所谓(  ),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完整、系统地教授儿童。

A.心智

B.整个教学法

C.全面教育

D.教、学、做合一

12.幼儿主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最重要的方式是(  )。

A.游戏

B.交往

C.活动

D.游玩

13.下列不属于尊重和保护幼儿原则要求的是(  )。

A.尊重幼儿的基本权利

B.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

C.尊重幼儿的观点、意见

D.尊重并同意幼儿的主张、决定

14.幼儿教师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吃、喝、拉、撒、睡、穿和玩,还要关心孩子学习环节中的每一个环节,这体现了幼儿教师工作的(  )。

A.艰巨性

B.复杂性

C.细致性

D.系统性

15.“发展适宜性原则”是美国针对幼儿教育界普遍出现的(  )倾向提出来的。

A.幼儿教育多元化

B.幼儿教育制度化

C.幼儿教育小学化

D.幼儿教育特色化

16.现代幼儿教育中,教育者主要以“广、博、浅”为准则,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这体现了幼儿园教育具有(  )特点。

A.综合性

B.发展性

C.启蒙性

D.活动性

17.我国幼儿园通常不要求在学前阶段教孩子写字,这符合(  )。

A.独立自主性原则

18.幼儿教师在语言课上只讲故事、音乐课上只唱歌、体育课上只做游戏的做法,违背了(  )原则。

A.活动性

B.综合性

C.保教结合

D.独立自主性

第三章幼儿园班级管理

1.幼儿园班级的主体是(  )。

A.保教人员

B.幼儿

C.教师

D.学生

2.幼儿园班级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  )。

A.班集体

B.小组

C.个体

D.兴趣小组

3.(  )是班级的基层组织形式。

A.个体

C.班集体

4.以下对保育工作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保育者的工作是帮助教师做好一些教学辅助工作

B.保育者的工作是搞好卫生

C.保育者的工作是保证在园幼儿吃好、喝好

D.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一体化

5.智力是人认识事物的能力,其核心是(  )。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思维力

D.创造力

6.培养幼儿求知的兴趣和欲望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  )的教学内容之一。

A.体育

B.智育

C.德育

D.美育

7.幼儿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发展幼儿的个性和(  )。

A.幼儿的特长

B.幼儿的智力

C.幼儿的社会性

D.幼儿的能力

8.幼儿美育的目标是(  )。

A.使幼儿掌握美学的知识

B.使幼儿掌握表现美的技能

C.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D.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初步能力

9.幼儿德育的目标强调从(  )入手。

A.情感

B.意志

C.行为

D.认识

10.幼儿园的工作是(  )。

A.保育

B.保育和教育

C.保护儿童

D.照看孩子

11.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  )。

C.游戏

12.(2012年真题)制定幼儿班级生活常规的主要目的是(  )。

A.让幼儿学会服从

B.帮助幼儿学会自我管理

C.便于教师管理

D.维持纪律

13.下列选项中,(  )不是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内容。

A.生活管理

B.教育管理

C.保育管理

D.物品管理

14.对幼儿最直接和最常用的管理方法是(  )。

A.规则引导法

B.情感沟通法

C.互动指导法

D.榜样激励法

15.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原则不包括(  )。

A.主体性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参与性原则

D.时效性原则

16.(  )是实施学前儿童德育的最基本途径。

A.家庭教育

B.学前教育

C.社会教育

D.日常生活

17.(  )是由托儿所教育的特殊教育对象所决定的,也是托儿所集体教养的核心。

A.以保为主,保教并重

B.个别教育为主

C.集体教育为主

D.家园配合

第四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  )颁布的。

A.1996年7月

B.1996年9月

C.2001年7月

D.2001年9月

2.幼儿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  )的奠基阶段。

A.基础教育

B.家庭教育

C.终身教育

D.社会教育

3.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  )等方面的发展。

A.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

B.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

C.能力、情感、态度、知识、技能

D.情感、态度、知识、技能、能力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每个领域进行阐述时,“指导要点”说明了该领域应当注意的普遍性的问题和(  )。

A.该领域的价值取向

B.教师该做什么、怎么做

C.幼儿该学什么、怎么学

D.该领域教和学的特点

5.下列属于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的是(  )。

A.能认读拼音字母

B.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C.能认读一定量的汉字

D.能正确书写常用汉字

6.《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的五个领域,每个领域都可以提炼出一个关键的能力,艺术是(  )。

A.感受能力

B.表现能力

C.创造能力

D.思维能力

7.《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基本指导思想集中反映在总则里,贯穿在整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各部分,它不包括(  )。

A.终身教育的理念

B.“以知识为本”的幼儿教育

C.面向世界的科学的幼儿教育

D.“以人为本”的幼儿教育

8.下列关于教师在幼儿学习活动中的角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

B.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C.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指导者

D.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9.从教育角度来说,儿童绘画的真谛是(  )。

A.内心的表现

B.直观的表现

C.艺术性的表现

D.创造性的自我表现

10.对幼儿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关键在于(  )。

A.幼儿园的条件

B.教师的素质

C.园长的领导

D.良好的课程资源

11.对幼儿发展状况评估的目的是(  )。

A.筛选、排队

B.教师反思性成长

C.提高保教质量

D.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

12.(  )是园所生存的基础,是园所发展的动力和取得成功的关键。

A.生源

B.师资

C.园所文化

D.信誉

13.对于我国大部分的幼儿园来说,课程的整合首先应该关注的是(  )。

A.领域外的整合

B.领域内的整合

C.超领域的整合

D.多个领域之间的整合

14.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  )和行为。

A.感性认识

B.环保意识

C.人文意识

D.自然规律

15.幼儿园应与家庭和(  )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A.教育机构

B.培训学校

D.社会

16.健康领域的活动要(  )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

A.发扬

B.结合

C.充分尊重

D.关注爱护

17.(2013年真题)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应当(  )。

A.以行政人员评价为主,专家等参与评价为辅

B.以园长评价为主,教师等参与评价为辅

C.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等参与评价为辅

D.以家长评价为主,幼儿等参与评价为辅

18.选择教育内容的依据是(  )。

A.教材顺序

B.教学计划的安排

C.幼儿园的要求

D.幼儿的兴趣与水平

19.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  ),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A.认识水平

B.情感体验

C.创造思维

D.审美经验

20.语言能力是在(  )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A.一日生活

D.运用

 

第五章国内外幼儿教育的改革动态及发展趋势

1.1985年6月在日本召开的“日、美、欧幼儿教育、保育会议”的中心内容,就是要求从“智育中心”转向(  )的全面发展。

A.德育中心,

B.美育中心

C.幼儿个性

D.注重整体

2.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幼儿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  )。

A.幼儿教育社区化

B.幼儿教育整体化

C.幼儿教育民主化

D.幼儿教育全球化

3.下列不属于社区幼儿教育基本特点的是(  )。

A.开放性

B.正规性

C.综合性

D.地域性

4.“玩具馆”最早出现在(  )。

A.美国

B.日本

C.中国

D.英国

5.根据城乡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

这属于(  )。

A.办园模式的改革

B.教育理念的改革

C.教育地区的改革

D.教育形式的改革

6.《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教育理念倡导的是(  )的方法,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A.快乐学习

B.活教育

C.劳逸结合

7.《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  )。

A.辅导者、支持者、引导者

B.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C.指导者、合作者、支持者

D.辅导者、合作者、引导者

8.在我国幼儿园的课程模式中,影响较大的两种模式是(  )。

A.单元教育课程和田野课程

B.单元教育课程和综合主题课程

C.田野课程和综合主题课程

D.田野课程和游戏课程

中信鸿图教育模块3生活指导

第一章幼儿园一日生活

1.(  )是根据幼儿的生活特点安排幼儿一天的生活,即对幼儿主要的生活内容,如吃、睡、活动等在时间和顺序上予以合理的安排与划分。

A.幼儿园一日生活

B.幼儿园一日活动

C.幼儿一日生活

D.幼儿园一天活动

2.下列关于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教育意义,不正确的说法是(  )。

A.可以保护幼儿身体的健康发育

B.有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C.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D.安排过多的游戏活动,不利于幼儿的学习

3.《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一日活动的组织应(  ),注重幼儿的实践活动,保证幼儿愉快地、有益地自由活动”。

A.重点突出

B.分清轻重缓急

C.动静交替

D.合理安排

4.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第一项活动是(  )。

A.早操

B.进餐

C.接待幼儿入园

D.自由游戏活动

5.幼儿教师晨间接待幼儿入园工作的重点是(  )。

A.提醒幼儿尽早进入学习状态

B.与家长交流,沟通情感

C.检查孩子的身心状况

D.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

6.幼儿早操活动以锻炼身体、培养团队精神和对体育活动的(  )为主要目的。

A.技能

B.兴趣

C.技巧

D.游戏

7.有组织的(  )是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水平出发,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组织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活动。

A.学习活动

B.教育活动

C.德育活动

D.体育活动

8.教师应从(  )岁左右的孩子开始进行如厕能力的培养。

A.1.5岁

B.2岁

C.2.5岁

D.3岁

9.(2014年真题)《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制定合理的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两餐间隔时间不少于(  )。

A.2.5小时

B.3小时

C.2小时

D.3.5小时

10.幼儿就寝前(  )小时,开窗通气(冬季,幼儿人室就寝时应关闭窗户)。

A.0.5

B.1

C.2

D.1.5

11.一位新入园的孩子问老师:

“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

”下列回答中最合适的是(  )。

A.妈妈放学后来接你

B.你想妈妈的时候妈妈就来接你

C.你现在想妈妈了吗?

妈妈一下班就会来接你的

D.妈妈下午5点来接你

12.保教人员要保证幼儿每天游戏活动的时问不少于(  )。

A.3小时

B.4小时

D.1小时

13.幼儿阶段教育工作的原则是(  )。

A.保教结合

B.教养并重

C.育中有教,教中有育

D.组织好幼儿一日生活

第二章幼儿生活常规教育

1.(  )是幼儿园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基本能力,确保幼儿健康成长而制定的幼儿园生活各环节的基本规则与要求。

B.幼儿生活常规

C.幼儿园保育

D.幼儿园教育

2.幼儿园日常生活组织,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的合理的常规,坚持(  )的原则,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A.一贯性、一致性和灵活性

B.一贯性、一致性和巧妙性

C.一致性、一体性和互动性

D.一致性、互动性和渗透性

3.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可以培养幼儿(  )。

A.遵守纪律的习惯

B.良好的生活习惯

C.自我保健的技能

D.艰苦朴素的习惯

4.在幼儿生活中进行常规教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教师要从长期自居的领导者的宝座上走下来,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

B.教师要引导幼儿自信,鼓励幼儿主动发展

C.教师要规范自身的行为,为幼儿树立榜样,促进幼儿养成自觉的行为习惯

D.幼儿生活常规教育无需家长的参与

5.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意义有(  )。

①可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②可以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学习在集体中生活

③幼儿的某些生活常规教育不利于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

④能够增强幼儿的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