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筑套表仪器仪表工程最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01071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3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建筑套表仪器仪表工程最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工程建筑套表仪器仪表工程最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工程建筑套表仪器仪表工程最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工程建筑套表仪器仪表工程最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工程建筑套表仪器仪表工程最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建筑套表仪器仪表工程最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工程建筑套表仪器仪表工程最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建筑套表仪器仪表工程最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建筑套表仪器仪表工程最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PartⅡADVANCEDMANUFACTURINGTECHNOLOGIES

第二章先进制造技术

Unit1ComputerTechnologies(第壹单元计算机技术)

Unit2NumericalControlofProduction(Equipment第二单元数控加工设备)

Unit7CAD/CAM/CAPP(第七单元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工艺规划)

Unit10VirtualManufacturingandNetworkedManufacturing(第十单元虚拟和网络制造)

Unit11RapidPrototypingandManufacturingTechnologies(第十壹单元快速成形制造技术)

Unit12NanomaterialandMicro-Machine(第十二单元纳米材料和微加工)

Unit13IntelligentManufacturing(第十三单元智能制造)

参考教材名称:

叶邦彦,陈统坚编:

《机械工程英语》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主要参考书:

1)唐壹平主编:

《先进制造技术》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卢秉恒主编: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

预修课程(最低要求):

工程材料基础,机械设计基础,装备和制造技术基础

适用专业:

机械工程

《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学分数:

computertechnologyandapplication

60(最低要求)上机(实验)时数:

12小时

20(最低要求)教学方式:

课堂授课+上机、实验

本课程适用于机械工程类、仪器类、测控类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习计算机技术之需要,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原理、输入输出系统、掌握计算机通信、计算机数据采集、测控技术等知识,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进行硕士论文研究打好基础。

第1章介绍微型计算机硬件和系统,学习微机的处理器及其发展技术、总线技术、存储技术、BIOS、中断技术、各类流行的操作系统、输入输出设备等。

第2章介绍计算机测控系统,学习单片机、DSP、ARM等处理器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工业控制计算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数控机床等。

第3章介绍计算机通信技术,学习近程通信常用的USB和RS232通信协议、中远程通信常用的RS422、RS485通信协议以及485组网技术、RS232和RS485电平转换技术、TTL和RS232电平转换技术、且行通信技术、网络通信的基础知识等。

第4章介绍计算机数据采集技术,学习信号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滤波技术、模数转换器和转换技术、数模转换器和转换技术。

第5章介绍计算机测控应用技术,学习PID控制技术、PWM控制技术、变频调速技术、虚拟仪器设计、分布式控制系统设计、设备状态监测和诊断系统设计等。

第6章介绍单片微机原理和应用技术,主要是目前仍在大量使用且高速发展的单片机原理和应用技术。

第1章微型计算机硬件和系统

1.1微型计算机的处理器

1.2微型计算机总线

1.3存储器

1.3.1存储器类型和存储体系结构

1.3.2随机主存储器(RAM)

1.3.3辅助存储器

1.4微机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

1.5中断系统

1.6操作系统(OS)

1.6.1Windows95

1.6.2WindowsCE

1.6.3WindowsNT(工作站)

1.6.4Windows98

1.6.5WindowsME

1.6.6Windows2000

1.6.7WindowsXP

1.6.8WINDOWS2003

1.6.9LINUX

1.6.10μC/OS-II

1.7常用输入输出设备

1.7.1输入输出设备

1.7.2键盘

1.7.3显示器

1.7.4打印机

第2章计算机测控系统

2.1单机嵌入式系统

2.1.1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

2.1.2基于DSP的嵌入式系统

2.1.3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统

2.2工业控制计算机

2.2.1工控机概述

2.2.2CompactPCI总线工控机

2.2.3STD总线工控机

2.2.4PC104总线工业控制计算机

2.3可编程控制器(PLC)

2.3.1PLC的应用特点

2.3.2PLC的基本结构

2.3.3PLC的工作原理

2.3.4PLC编程技术

2.4数控机床

第3章计算机通信技术

3.1USB接口

3.1.1USB概述

3.1.2USB系统

3.1.3USB总线拓朴

3.1.4USB通信端点和管道

3.1.5USB总线协议

3.1.6USB接口器件介绍

3.1.7USB接口在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

3.2RS-232C接口

3.2.1RS-232C传递信息的格式标准

3.2.2RS-232C标准的信号线定义

3.2.3信号线的连接和使用

3.2.4RS-232C电气特性

3.2.5机械特性

3.3RS-423A/422A/485接口

3.3.1RS-423A接口

3.3.2RS-422A接口

3.3.3RS-485接口

3.3.4RS-232C和RS-422A的转换

3.3.5RS-423A/422A/485接口性能比较

3.4CAN总线接口

3.4.1CAN总线特点

3.4.2标准CAN总线和扩展CAN总线的关系

3.4.3总线仲裁

3.4.4出错处理

3.4.5内置俩路CAN控制器的微处理器DS80C590

3.5且行接口

3.5.1且行接口原理

3.5.2PC兼容且行打印机接口

3.5.3IEEE488总线

3.6计算机网络和TCP/IP协议

3.6.1Internet

3.6.2TCP/IP协议

3.6.3Internet的传输原理和服务功能

3.6.4Internet在中国

第4章计算机数据采集技术

4.1集成运算放大器和信号调理

4.1.1运算放大器主要参数

4.1.2虚地概念

4.1.3集成运放的典型应用线路

4.2采样保持电路

4.3采样过程和采样定理

4.4采样偏差的校正技术

4.5信号隔离和选通技术

4.6数据采集中的抗干扰技术

4.6.1干扰因素和抗干扰基本方法

4.6.2若干特殊滤波技术

4.6.3A/D转换过程中的抗干扰技术

4.7D/A转换技术和应用电路

4.7.1R-2RT形电阻网络型DAC的工作原理

4.7.2权电阻型DAC的工作原理

4.7.3DAC的性能指标

4.7.4DAC0832及其和计算机的接口

4.7.58位之上DAC及其和微机的连接

4.8A/D转换技术和应用电路

4.8.1逐位逼近式ADC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4.8.2双积分式ADC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4.8.3∑-Δ模数转换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4.8.4AD574系列A/D转换器及其和计算机接口技术

4.8.512位A/D转换器MAX186/MAX188

第5章控制系统应用技术

5.1控制系统概述

5.2PID控制技术

5.2.1常规PID控制

5.2.2自适应PID控制

5.2.3智能PID控制

5.3步进电机的PWM控制技术

5.3.1PWM控制的基本原理

5.3.2步进电机概述

5.3.3步进电机细分驱动原理

5.3.4恒力矩均匀细分驱动技术

5.3.5全数字PWM逆变驱动技术

5.4变频调速技术

5.4.1异步电动机概述

5.4.2异步电动机调速

5.4.3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

5.4.4变压变频协调控制

5.4.5我国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概况

5.5虚拟仪器设计

5.5.1虚拟仪器基本概念

5.5.2LabVIEW虚拟仪器开发系统

5.5.3虚拟仪器设计举例

5.6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

5.6.1概述

5.6.2基于串行总线配料控制系统

5.6.3基于Profibus现场总线玻璃生产线原料配料控制系统

5.7设备状态监测和诊断系统设计

5.7.1设备状态监测的意义

5.7.2设备状态监测和诊断的分析方法

5.7.3设备状态监测和诊断系统的网络化设计

第6章单片微型计算机

6.18位单片机系列产品

6.28051单片机

6.2.18051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6.2.28051封装和引脚功能

6.2.3时钟电路

6.2.4复位和复位电路

6.2.5存储器结构

6.2.6指令部件

6.2.7特殊功能寄存器区

6.2.8布尔处理器

6.2.98051单片机程序执行方式

6.2.108051单片机低功耗操作方式

6.2.118051单片机编程和校验方式

6.2.128051的机器周期和指令周期

6.2.138051访问片外存储器的时序

6.2.148051的系统扩展

6.2.158051的中断系统

6.2.168051的定时器/计数器

6.2.178051的串行接口

6.3单片机在冲床自动控制中的应用

6.4多功能单片机C8051F

6.4.1C8051F特性简介

6.4.2指令集

6.4.3中断系统

6.4.4电源管理方式

毕宏彦主编:

《计算机测控技术》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

1)刘乐善等《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及应用》,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2)薛钧义等《微机控制系统及应用》,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IBMPC微型计算机原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

机械工程;

仪器科学;

自动控制工程;

《工业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工业工程学分数:

IndustriaEngineer课内学时数:

40

课堂授课

现代工业工程是以大规模工业生产及社会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制造工程学、管理科学和系统工程学等学科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壹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工程领域。

工业工程是壹门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工程领域,它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为导向,采用系统化、专业化和科学化的方法,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创新和决策等工作,使之成为更有效、更合理的综合优化系统。

工业工程领域的特点是强调“系统观念”和“工程意识”,重视研究对象的“统筹规划、整体优化和综合原理”。

因此,工业工程领域涉及的主要学科领域有系统科学、现代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运筹学、人因工程等。

尽管工业工程是壹门工程学科,但它和机械、电子、化工等这些工程性学科具有完全不同的特征。

它不是研究如何设计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而是研究怎样将这些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且有效利用企业的材料、能源、人力、环境等当下资源的工程技术。

能够说它的技术特征最突出表现为着眼于系统性、整体性和技术和管理的有机结合。

课程大纲

第壹篇工业工程的发展史

1.1工业工程的概念

1.1.1工业工程的定义

1.1.2工业工程的内容

1.2工业工程的产生和发展趋势

1.2.1发展

1.2.2发展趋势

第二篇工业工程的方法论

2.1方法论的概念

2.1.2工业工程的思想和原则

2.1.3基本方法

2.2业工程系统分析方法

2.2.1系统的概念

2.2.1.1系统的定义

2.2.1.2系统的特性

2.2.1.3系统的描述

2.2.1.4系统分析

2.2.2系统分析基本原理

2.2.2.1系统分析的内容

2.2.2.2系统环境分析

2.2.2.3系统目标分析

2.2.2.4方案汇总

2.2.2.5模型建立

2.2.3系统评价方法

2.2.3.1系统评价

2.2.3.2系统评价原则

2.2.3.3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

2.2.3.4关联矩阵法

2.2.3.5层次分析法

2.2.3.6费用---效益分析

2.2.3.7案例分析

2.3工作设计和工作研究

2.3.1工作设计

2.3.1.1工作方法研究

2.3.1.2工作专业化

2.3.2工作研究

2.3.2.1概述

2.3.2.2方法研究

2.3.2.3动作研究

2.3.3作业测定

2.3.3.1工时定额

2.3.3.2时间研究的具体方法

2.3.3.3模特法及其应用

2.3.3.4案例分析

2.4工效学

2.4.1概述

2.4.1.1工效学的研究内容

2.4.1.2人机系统及其设计阐述

2.4.1.3人机系统分析和评价

2.4.2人的特性因素

2.4.2.1人的总体特征

2.4.2.2人的信息感觉.处理.输出特性

2.4.2.3人体尺寸和劳动姿态

2.4.3人机界面设计

2.4.3.1人机系统设计思路

2.4.3.2显示器的选择和设计

2.4.3.3控制器选择和设计

2.4.3.4工作空间和工作地设计

2.4.4工作环境的影响及改善

2.4.4.1工作环境分类

2.4.4.2环境因素对操作者的影响

2.4.4.3环境改善的壹般设计方法

2.4.5劳动安全和事故预防

2.4.5.1概述

2.4.5.2不注意和事故的关系

2.4.5.3事故产生的根本原因

2.5.1设施选址

2.5.1.1设施设计和物流分析概述

2.5.1.2设施设计和物流分析的内容

2.5.1.3设施设计和物流分析的目标及基本原则

2.5.1.4设施选址的影响因素

2.5.2物质系统的布置

2.5.2.1布置的基本问题及布置决策的依据

2.5.2.2布置的基本原则

2.5.2.3基本布置系统的形式

2.5.2.4工艺原则布置的方法

2.5.2.5案例分析

第三篇先进制造模式

3.1精益生产

3.1.1产生背景

3.1.2准时生产制

3.1.3丰田式生产系统

3.1.4精益生产

3.1.5精益生产应用实例

3.2敏捷制造

3.2.1产生背景

3.2.2敏捷制造的基本思想

3.2.3敏捷制造的特征

3.2.4敏捷制造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3.2.5敏捷制造应用实例

3.3CIMS和IMS

3.3.1CIMS的产生背景

3.3.2CIM的基本思想

3.3.3CIMS系统的组成

3.3.4IMS简介

3.3.5CIMS应用实例

3.4先进制造模式在企业的实施

3.4.1各种模式比较

3.4.2网络化制造模式

3.4.3在企业的实施策略和步骤

3.4.4案例分析

第四篇企业资源计划和运作管理

4.1工业企业生产概述

4.1.1生产系统和生产过程

4.1.2生产类型和生产方式

4.1.3企业生产管理的内容

4.1.4企业资源分类

4.2ERP基础知识

4.2.1ERP的发展过程

4.2.1.1订货点法

4.2.1.2MRP/闭环MRP

4.2.1.3MRPII/ERP

4.2.1.4ERP未来的发展

4.2.2ERP计划的分类和作用

4.2.2.1计划的作用和目标

4.2.2.2计划和控制的层次

4.2.2.3ERP中的计划分类和计划相互之间的关系

4.2.3ERP基本信息单元

4.2.3.1信息标识和编码

4.2.3.2制造标准

4.2.3.2.1物料清单(BOM)

4.2.3.2.2工艺分工路线

4.3物料需求计划

4.3.1物料需求计划的基本概念

4.3.2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

4.3.3MRP的算法

4.3.3.1毛需求

4.3.3.2净需求

4.3.3.3提前期对计划的影响

4.3.3.4批量对计划和生产过程的影响

4.4能力需求计划

4.4.1生产能力需求计划

4.4.1.1有限能力和无限能力

4.4.1.2能力计划层次

4.4.1.3粗能力计划

4.4.1.4细能力计划

4.4.2约束理论(TOC)

4.4.3JIT拉式生产控制模式

4.4.4推式生产控制方式

4.4.5高级计划和排产(APS)

4.5生产作业计划和车间生产调度

4.6库存管理

4.6.1仓库和货位

4.6.2库存控制

4.6.3库存盘点

4.6.4库存ABC分类

4.6.5库存控制策略

4.7供销管理

4.7.1采购模式

4.7.2采购计划

4.7.3供应商筛选

4.7.4采购决策

4.8成本管理

4.8.1管理会计

4.8.2产品成本构成

4.8.3产品成本计算

4.8.4作业成本法

4.8.5成本差异分析

4.9ERP系统体系结构和基本功能

4.10ERP实施后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五篇质量工程

5.1质量工程总论

5.1.1质量工程及其发展

5.1.2质量工程的技术体系

5.1.3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国际标准——ISO9000族标准

5.1.4产品质量工程支持的质量控制模型

5.1.5信息时代的产品质量工程及二十壹世纪的质量观

5.2设计质量工程方法和应用

5.2.1质量功能配置(QFD)

5.2.1.1质量功能配置概述

5.2.1.2质量功能配置方法和步骤

5.2.1.3QFD中用户需求的提取和分析技术

5.2.1.4质量屋的建立

5.2.1.5计算机支持的QFD系统

5.2.1.6QFD应用案例

5.2.2健壮性设计

5.2.2.1健壮设计的基本概念

5.2.2.2Taguchi健壮设计法

5.2.2.3计算机辅助健壮设计工具(CARD)简介

5.2.3系统可靠性设计

5.2.3.1系统可靠性设计概述

5.2.3.2系统可靠性主要特征量

5.2.3.3系统可靠性模型的建立

5.2.3.4系统可靠性预计

5.2.3.5系统可靠性分配

5.2.3.6系统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度分析(FMECA)

5.2.3.7计算机辅助可靠性设计系统

5.3制造质量工程方法和应用

5.3.1质量检验

5.3.1.1检验方法论

5.3.1.2接触和非接触检验技术

5.3.1.3量具检验技术

5.3.1.4坐标测量技术

5.3.1.5表面测量技术

5.3.1.6机器视觉

5.3.1.7光测量技术

5.3.1.8检验数据分析

5.3.2质量分析

5.3.2.1流程图

5.3.2.2因果图

5.3.2.3数据记录表

5.3.2.4帕累托图

5.3.2.5直方图

5.3.2.6散点图

5.3.2.7试验设计

5.3.3统计过程控制

5.3.3.1过程变化和过程能力

5.3.3.2控制图

5.3.3.3统计过程控制的应用

5.4计算机集成质量系统

5.5.1计算机集成质量系统的概论

5.4.2计算机集成质量系统总体结构

5.4.3计算机集成质量系统中的质量信息和集成空间

5.4.4计算机集成质量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实施

5.4.5计算机集成质量系统实例

5.5敏捷制造环境下的集成质量系统

5.5.1敏捷制造及虚拟企业

5.5.2敏捷制造环境下的集成质量系统需求分析

5.5.3虚拟企业集成质量系统概念模型

5.5.4工作流管理技术的引入

5.5.5虚拟企业集成质量系统体系结构

5.5.6虚拟企业集成质量系统支撑平台

王应洛编:

《工业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年

1)罗振壁编:

《工业工程导论》,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2)王应洛编:

《系统工程及应用》,北京: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年

高等数学、概率论

工业工程、仪器科学和技术、机械工程

《工程光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光学学分数:

engineeringoptics

40(最低要求)上机(实验)时数:

课堂授课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光学基础知识,包括几何光学中的基本原理、理想光学系统和球面光学系统成像、像差基本认识以及典型光学系统,物理光学中的光的电磁波性质、在界面的反射和透射、干涉和衍射以及它们的基本应用、光的偏振性及常用波片和光学晶体。

该课程主要由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俩部分组成。

系统地介绍了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和成像理论,理想光学系统的光学参数和成像特性、平面和平面镜成像系统、光学系统中的成像光束限制、像差基本概念、典型光学系统的成像特性;

光的电磁性质、光的传播规律和叠加、干涉衍射及其应用、光的偏振及元件。

第1章几何光学基本定律和成像概念

1.1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

1.1.1光波和光线

1.1.2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

1.2成像的基本概念和完善成像条件

1.2.1光学系统和成像概念

1.2.2完善成像条件

1.2.3物、像的虚实

1.3光路计算和近轴光学系统

1.3.1基本概念和符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