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与玩具考试题完整版期末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00845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游戏与玩具考试题完整版期末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幼儿游戏与玩具考试题完整版期末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幼儿游戏与玩具考试题完整版期末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幼儿游戏与玩具考试题完整版期末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幼儿游戏与玩具考试题完整版期末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游戏与玩具考试题完整版期末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幼儿游戏与玩具考试题完整版期末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游戏与玩具考试题完整版期末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游戏与玩具考试题完整版期末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代表人物是霍尔。

游戏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重现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祖先的动作和活动,游戏是人类遗传活动的表现。

5.自主性体验:

谈及游戏,幼儿的心理状态总是放松的,因为他们是游戏的主人,持有这种“权利”所引起的体验就是自主性体验。

6.角色扮演:

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动作,是指幼儿以自身或他物为媒介对他人或他物的动作、行为、态度进行模仿的动作,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性动作。

7.象征动作:

幼儿在游戏中的动作和生活中的基本动作不同,尽管在表现上类似,但意义却截然不同,比如游戏中幼儿模仿日常活动中拍球的动作,不是真要玩球,而是为了符合游戏的情景,配合游戏的需要。

这种动作就是象征动作,即“在表象作用支配下的想象性虚构性动作”。

8.游戏:

是学前儿童喜欢的、主动的活动,是学前儿童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

9.感觉运动游戏:

即机能性游戏、练习性游戏、实践性游戏,是儿童最早出现的一种形式,一般存在于从儿童出生到2岁这一阶段这类游戏主要由简单的重复动作运动组成。

在运用过程中获得快感,该游戏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徒手游戏或重复的操作物体的游戏。

10.象征性游戏:

是2-7岁学前儿童最典型的游戏形式。

象征即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在这一时期,幼儿的象征游戏表现为运用“替代物”,以假想的情景和行动方式将现实生活和自己的愿望反映出来。

情景转变,以物代物,以人代人是象征性游戏的基本构成要素。

11.表演游戏:

是根据故事、童话、舞蹈等文艺作品的内容,指导幼儿进行扮演的游戏。

它需要背诵文学语言,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作品情节,分角色表达出人物性格。

属于一种特殊的角色游戏,它是对童话或故事中成型角色的语方、动作、表情等进行创造性扮演的游戏。

12.教育家欧文通过游戏在学前公共教育中的实施,使游戏开始进入学前教育领域。

13.福禄贝尔是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基础教育的教育家。

14.拉察鲁斯和帕特里克是经典游戏理论中松弛说的代表人物。

15.德可乐利认为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真正适应社会生活的儿童,并为学前儿童制作了一套专门发展感知觉的游戏体系。

16.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的理论创始人是弗洛伊德。

17.贝特森是游戏的元交际理论的代表人物。

18.游戏觉醒理论的代表人物是伯莱因。

19.游戏的觉醒理论(内驱力理论)的核心概念是“觉醒”。

20.平行游戏是幼儿社会性游戏的初级形式。

21.幼儿在2—3岁时出现真正的“以物代物”。

22.2-7岁学前幼儿最典型的游戏形式是象征性游戏。

23.我国对幼儿园的幼儿每日户外活动时间明确规定应不低于2个小时。

对寄宿制幼儿园的幼儿每日户外活动时间规定不少于3个小时。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玩具是孩子第一部无文字的教科书”?

答:

玩具逼真的造型便于幼儿理解和认识,对玩具的操作可以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力、注意力;

玩具的各种特征可以刺激幼儿的感官,让幼儿得到各种感官训练,促进感知觉的发展;

玩具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周围的世界,训练集中注意的能力,增进感性认识;

玩具有利于发展幼儿好奇心,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有的玩具专门用于思维训练,手脑并用,可以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并心灵手巧。

2.游戏的觉醒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又称内驱力理论,代表人物是伯莱因。

主要观点:

(1)环境刺激是觉醒的重要源泉;

(2)机体具有维持体内平衡的自动调节机制;

(3)当有新异刺激时机体采取探究的方式来降低觉醒水平;

当缺乏刺激时机体采取游戏的方式来提高觉醒水平。

3.经典游戏理论有哪些贡献?

①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严肃地思考并解释了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

②从儿童生理的不同侧面对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进行解释;

③从人的一般本性和共性角度对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进行解释;

④基本上肯定了游戏是儿童的一种重要活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力量。

4.简述幼儿游戏的特征?

主动性。

指幼儿游戏的动机主要自源于主体的内在需要。

虚构性。

即幼儿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真实的活动。

幼儿在游戏中,内在现实超越了外在现实,物体的日常意义被忽略,而取代以游戏中新的意义。

通过象征与转换,幼儿在游戏中完成了从心理现实到社会现实的对接。

兴趣性。

幼儿的游戏活动和行为受情绪化的兴趣支配。

游戏的兴趣性通过游戏的内容、游戏的形式、游戏的情节反映出来,对幼儿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形象性。

游戏的形象性体现在声、形、动、情之中。

在游戏中幼儿扮演着社会各阶层人物,充分创造人物的形象,仿佛真实生活一样。

游戏以生动的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强烈地吸引着幼儿,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5.简述幼儿游戏的情景的特征?

(1)游戏环境的多样性。

(2)游戏内容的丰富性(3)游戏机会的均等性

6.玩具有哪些教育作用?

①玩具有利于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的精神;

②玩具有利于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品德行为;

③玩具有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7.简述幼儿游戏的认知分类?

=(简述按认知发展的游戏分类?

)答: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随认知发展而变化的,他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把儿童游戏分为:

①感觉运动游戏;

②象征性游戏;

③结构游戏;

④规则游戏。

8.简述”剩余精力说”的主要观点?

剩余经理说的主要观点是:

第一,生物体都有维护自己的生存的能力,生物体进化得越高级,这种能力越强.第二,儿童除了一般生活活动(吃饭、洗手等)外,不需谋生,所以除了维护正常的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

同样高等动物除了维持生存所必须消耗的精力之外,也还有剩余精力。

第三,儿童和高等动物的剩余精力必须要找到出路消耗、发散出去,于是就用自然的无目的的活动方式——游戏以获得快乐,所以游戏就产生了。

第四,游戏就是儿童和高等动物对剩余精力的一种无目的的消耗。

因此,他们把人类的活动分成两种:

一种是有目的的活动,被称为工作;

一种是无目的的活动,被称为游戏即精力发泄。

9.简答认知发展学派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

(1)游戏是儿童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是同化超过了顺应.

(2)游戏是儿童巩固概念的方法,是思维与活动相结合的方法.(3)游戏帮助儿童解决情感冲突,实现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4)游戏的发展受儿童认知水平的制约,并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相适应.

10.什么是游戏的元交际理论?

游戏的元交际理论是近年来西方心理学领域产生的一种新的游戏理论,其代表人物是贝特森,他认为,游戏是一种元交际,是一种意识与信息的意义交流和理解过程,是一种发展儿童进入人类文化和表征世界必须技能的重要途径.

11.教师应该从幼儿哪些外部动作上去判断幼儿是否在游戏?

=(从外部动作判断幼儿是否在游戏?

表情;

动作(探索动作;

象征动作;

嬉戏动作);

角色扮演;

言语;

游戏材料。

12.幼儿游戏的结构要素?

答:

游戏的可观察的外部行为表现;

幼儿的内部心理体验;

游戏发生的情景(外部条件因素)

13.游戏性体验的主要成份?

(1)兴趣性体验

(2)自主性体验(3)胜任感体验(4)幽默感(5)驱力愉快

14.幼儿游戏具有哪些特征?

15.为什么说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

(1)游戏丰富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2)游戏发展幼儿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3)游戏发展幼儿审美情趣和情感;

(4)游戏可以消除幼儿消极的情绪情感。

16.如何认识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

=游戏的课程价值?

游戏蕴含了丰富的幼儿园课程价值。

游戏是一种适宜于幼儿心理发展规律的活动形式,而且游戏本身就是课程的内容。

没有游戏,幼儿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也就无法实现幼儿园课程价值。

同时,游戏并不是作为幼儿身心诸方面的发展途径才显示其重要性的,游戏本身是幼儿所需要的,幼儿的发展、幼儿的生活不能没有游戏。

缺乏了游戏的幼儿园课程是不完美的,没有游戏的幼儿园课程是不合理的。

只有有机地以游戏组织的幼儿园,才能满足幼儿学习的需要、发展的需要,才能实现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在课程及整个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具有基本地位。

17.实现游戏与教学整合的基本路径是什么?

(1)游戏教学化。

“游戏教学化”是指教育者参与、控制幼儿的游戏,对游戏施加教育影响,以取得幼儿更好发展的一种策略。

即游戏成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形式,在幼儿园游戏中自然地融入教育的因素,使幼儿在获得游戏体验,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实现预设的教育目标。

但是游戏教学化并不是简单地把游戏与教学累加,而是在游戏中引入教学的因素,同时保证游戏的主体地位。

(2)教学游戏化。

“教学游戏化”是指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尽可能淡化教育目的,强化游戏的手段,轻结果重过程。

即教师突破讲解式的教学方式,根据具体的情景,恰如其分地运用游戏进行教学,使幼儿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但是教学游戏化并不是用游戏完全来代替教学,而是强调教学应秉持游戏的精神。

18.简述玩具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玩具逼真的造型便于幼儿理解和认识,对玩具的操作可以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力、注意力;

玩具的各种特征可以刺激幼儿的感官,让幼儿得到各种感官训练,促进感知觉的发展;

玩具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周围的世界,训练集中注意的能力,增进感性认识;

玩具有利于发展幼儿好奇心,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

有的玩具专门用于思维训练,手脑并用,可以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并心灵手巧。

19.美国学者帕顿按照幼儿社会行为的不同表现,依据参与游戏的幼儿之间的相互关系,将游戏划分为哪些类型?

将2—6岁幼儿的游戏行为分为六种类型,

(1)偶然的行为(或称无所事事);

(2)旁观(游戏的旁观者);

(3)独自游戏(单独的游戏);

(4)平行游戏;

(5)联合游戏;

(6)合作游戏。

其中真正属于游戏行为的是后面四种。

20.按照游戏与教育的关系如何进行游戏分类?

根据游戏与教育教学任务或目的结合程度的不同,游戏可以分为本体性游戏和工具性游戏两类。

本体性游戏也称目的性游戏,是指幼儿进行自主、自发表现的游戏,游戏目的在于游戏本身,强调游戏本身的内在价值和游戏的自发性。

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和结构游戏都属于此类游戏。

工具性游戏也称手段性游戏,指教师为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而组织的游戏活动。

工具性游戏的直接目的不在于游戏本身,而是在于通过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游戏形式促进教育活动的有效进行和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这种游戏强调游戏外在的工具价值即教学价值,音乐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等属于此类游戏。

21.幼儿游戏内容的发展趋势?

游戏内容是指幼儿在游戏中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中事物的范围规定,幼儿游戏内容的发展主要是伴随着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和生活范围的扩大而发展的。

幼儿所在环境中一切影响其发展的外部条件构成了幼儿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并成为幼儿游戏内容的丰富源泉。

(1)婴儿时期:

幼儿游戏的内容更多是反映幼儿周围日常生活的琐碎事物和现象,游戏中并无明确、明显的主题。

(2)2、3岁幼儿的生活由于进入幼儿园等更多的社交场合,游戏内容反映的社会现象的范围逐步扩大,游戏出现了较明确的主题。

(3)3、4岁幼儿游戏的内容由反映日常生活过渡到反映社会生活和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幼儿逐渐不再单纯依赖感知觉,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来构思游戏主题。

(4)4、5岁以后幼儿游戏的主题更具有社会意义,并增加了较难的智力活动,游戏主题的意识性、灵活性、社会性和深刻性渐趋增强。

(5)5岁以后幼儿游戏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复杂,成为具有更多社会意义的主题游戏,而且增加了较难的智力活动内容。

22.幼儿游戏形式的发展趋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游戏形式最终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的程度所决定的。

游戏动作、语言、持续时间、参加人数、规则等反映了游戏形式的整体发展趋势,具体体现是:

(1)游戏动作的渐次连贯

(2)游戏语言的准确化(3)游戏持续时间的推延(4)游戏规则的明朗化(5)游戏活动的社会化。

23.从结构特征上可将户外游戏场地作何划分?

从结构特征上可将户外游戏场地分为传统的游戏场地、创造性的游戏场地以及冒险性游戏场地。

冒险性游戏场地起始于丹麦。

24.关于幼儿室内游戏环境,人类发展生态学家经过观察研究得出了哪些一致结论?

材料配备齐全的积木角能激励幼儿积极的动手操作及进行想象游戏;

安静的阅览室和图书能养成幼儿认真阅读书籍的良好习惯;

在美术角,幼儿经常更多的独立完成自己的创作;

在娃娃家,幼儿则会频频的与人交谈,认真扮演自己的角色,使社会交往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

25.如何科学地制定幼儿游戏目标?

幼儿园的游戏目标应该是内在的、长时的,应体现“以人为本”的课改精神。

具体要做到:

应考虑儿童年龄特点;

根据游戏类型确定不同的目标;

游戏的目标要有实际针对性;

游戏的计划和目标应体现渐进发展性。

26.游戏的内容选择应注意哪些方面?

游戏内容的选择要体现趣味性和生活性,要具有可操作性。

27.在幼儿开展自主游戏的自由选择过程中,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指导策略?

(1)鼓励幼儿自由选择。

共享幼儿自由选择获得的快乐。

(2)提供幼儿选择的条件。

教师在协助幼儿组织、完成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①满足幼儿自由选择商议,决定游戏的时间空间。

②为幼儿提供感兴趣的、适合年龄特点的、促进幼儿学习发展的玩具材料,让幼儿选择并与各种玩具材料发生交互作用。

③要重视幼儿知识经验的积累。

(3)帮助幼儿解决选择中的困难和矛盾。

28.教学游戏的组织应有哪些环节?

准备游戏经验,投放游戏材料;

确定游戏活动的规则和方法;

观察游戏;

参与并指导游戏;

评价游戏,分享游戏体验。

29.在哪些情况下,教师必须介入幼儿的的游戏进行指导?

(1)当幼儿在游戏中因遇到困难、挫折,难以实现自己的游戏愿望时。

(2)当幼儿在游戏中有不安全的倾向时。

(3)当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寻求帮助时。

(4)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过激行为时。

(5)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消极内容时。

30.幼儿游戏的教育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1)幼儿在游戏中感到轻松、愉快,发挥了创造性。

(2)幼儿能认真游戏,在游戏中体现坚持性。

(3)幼儿会正确、创造性地使用玩具。

(4)幼儿在游戏中能与同伴合作,并不妨碍他人游戏的进行。

(5)游戏内容丰富、积极向上,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

31.如何确立对幼儿游戏的观察视角?

(1)幼儿的兴趣点。

(2)幼儿的行为类型(表征行为、构造行为、合作行为、规则行为),行为过程和结果。

(3)幼儿与环境、同伴的互动情况。

(4)幼儿的情绪体验。

(5)影响幼儿行为的(外部)因素。

(6)幼儿是否遵守游戏规则。

32.如何理解游戏评价的价值取向?

(1)强调幼儿自主发展,这是以幼儿为中心为取向的。

(2)强调个别差异性和具体感受性,这是以个体经验为取向的。

(3)强调发展的不同层次和水平,这是弹性发展的取向。

33.如何认识幼儿角色游戏的实质与特点?

幼儿角色游戏的实质在于扮演某个角色,即幼儿通过自己的形体动作、面部表情和言语等来塑造某一特定的人物。

幼儿角色游戏具有假想性、主动性、创造性的特点。

34.幼儿角色游戏对于幼儿发展具有哪些方面的作用?

可以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

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可以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

35.幼儿规则游戏的结构是什么?

游戏的任务;

游戏的玩法;

游戏的规则;

游戏的结果.

36.如何指导幼儿结构游戏?

(1)帮助幼儿了解建筑物的形状和构造。

(2)保证幼儿有适当的结构游戏材料和时间。

(3)帮助幼儿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7.如何理解幼儿表演游戏的特点?

表演游戏是一种带有表演性质的游戏,其特点是兼具表演性和游戏性。

幼儿表演游戏的实质在于通过扮演特定角色以产生游戏性体验;

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性优先于表演性。

表演游戏的游戏性和表演性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相互统一的。

游戏性贯穿并体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表演性则是幼儿在游戏性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作为活动的结果显现出来的。

38.教师怎样指导幼儿的表演游戏?

(1)为幼儿选择适合表演的文学作品。

(2)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特点。

(3)帮助、支持幼儿开展游戏。

39.什么是专门化玩具?

专门化玩具又称成型玩具,是指根据游戏的需要,专门设计制作的玩具,这种玩具可直接充当游戏的成员或设备,有助于幼儿模仿成人的活动,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愿望。

40.根据儿童玩具的功能和特点,可以把玩具分成哪些类型?

形象玩具(主题玩具);

智力玩具;

结构造型玩具;

音乐玩具;

体育玩具;

娱乐玩具。

41.民间玩具有哪几种类型?

民间玩具按功能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节令玩具;

观赏玩具;

音响玩具;

益智玩具;

健身玩具;

实用玩具。

42.班级玩教具应如何管理?

(1)建立玩教具使用的常规;

(2)合理放置,便于幼儿取放;

(3)定期清洗、检修;

(4)根据需要,及时增减玩具。

43.简述结构游戏的年龄特?

小班:

开始时只是无目的的摆弄结构材料,还不会搭。

一般结构游戏时间为10分钟。

中班:

目的比较明确,对搭建材料的动作和过程感兴趣,也关心游戏的成果。

一般结构时间为20分钟。

大班:

基本掌握结构的技能。

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长时间的结构活动,并出现多人参与的集体结构游戏。

44.幼儿游戏场地环境创设的原则是什么?

第一,促进幼儿的发展;

第二,符合幼儿特点;

第三,保证幼儿的安全性。

45.

 

三、论述题

1.论述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的理论基础及主要观点。

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的理论基础是其代表人物弗洛伊德的人格构成学说,即认为人的本我受唯乐原则的支配,超我受道德原则的支配,自我受现实原则的支配,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矛盾冲突的机制。

儿童初生时完全受本我的支配,随着经验的积累,自我和超我才开始发展。

故弗洛伊德认为游戏允许儿童自由地调节本我和超我的要求,帮助儿童发展自我的力量。

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

(1)认为儿童游戏的动机是心理生活的唯乐原则。

游戏能使儿童获得快乐,与其他心理事件一样,都受到唯乐原则的自动调节。

儿童在游戏中能够满足自身的愿望,掌握创伤事件和使受压抑的敌意冲动得到发泄。

(2)游戏能使儿童满足快快长大成人,做大人能做的事情的愿望。

这种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因此儿童在游戏中寻求这种愿望的满足。

游戏为儿童提供安全的环境,使其从现实的强制和约束下解放出来,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

(3)游戏能使儿童掌握创伤事件和发泄敌意。

弗洛伊德认为,不愉快的体验也往往成为游戏的主题。

在游戏中儿童通过对他人或他物的伤害,可以转移不愉快的体验,从不愉快体验的被动承受者转变为游戏的主动执行者,满足自己想成为大人的愿望,从而获得愉快。

同时,弗洛伊德还认为强迫重复是唯乐原则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只有通过强迫重复,儿童才能逐渐掌握创伤事件.(4)游戏的对立面不是严肃的工作而是现实。

儿童通过游戏自由地表现自己愿望的时期是短暂的。

随着儿童自我的发展和逻辑思维的发生,游戏逐渐被艺术活动代替,但游戏的动力特征依然存在于这些活动的潜意识的动机中。

2.论述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贡献与局限性?

(一)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基础是其代表人物弗洛伊德的人格构成学说,其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

同时,弗洛伊德还认为强迫重复是唯乐原则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只有通过强迫重复,儿童才能逐渐掌握创伤事件。

(4)游戏的对立面不是严肃的工作而是现实。

(二)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

第一,推动游戏理论与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密切结合;

第二,普遍重视游戏对儿童社会性和情感发展的价值;

第三,促进游戏治疗技术和人格研究方法的发展;

第四,强调早期经验对健康成年生活的重要性.(三)同时,由于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以分析游戏个案为主,故其游戏理论存在如下局限:

其一,具有明显的临床诊断色彩,研究结果不能适用于所有的儿童;

其二,具有明显的主观臆测倾向.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