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呼吸系统疾病.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00293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docx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呼吸系统疾病.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docx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

 

第十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包括上、下呼吸道急、慢性炎症,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胸膜疾病,呼吸道异物,先天畸形,肺部肿瘤等。

其中以急性呼吸道感染为最常见。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及防治密切相关。

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为界划分为上、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包括鼻、鼻窦、咽、咽鼓管、会厌及喉;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性毛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

   

一、解剖特点

 

(一)上呼吸道 婴幼儿鼻腔比成人短,无鼻毛,后鼻道狭窄,粘膜柔嫩,血管丰富,易于感染,发炎时后鼻腔易堵塞而发生呼吸与吮奶困难。

鼻窦粘膜与鼻腔粘膜相连续,鼻窦口相对较大,故急性鼻炎常累及鼻窦。

婴儿出生后6个月便可患急性鼻窦炎,以上颌窦与筛窦最易感染。

咽鼓管较宽、直、短,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时易致中耳炎,是历年考试的重点。

 

4.患儿,男,1岁半。

因发热,咳嗽3天,1天来诉右耳痛,五官科诊断为急性卡他性中耳炎。

其发病机理为

A小儿喉部呈漏斗型,感染不容易向下,故向周围蔓延   

B血行播散   

C淋巴管播散

D咽鼓管较宽、直而短、呈水平位   

E上呼吸道IgA分泌

答案:

D

 

咽部亦较狭窄而垂直。

咽扁桃体6个月内已发育,腭扁桃体至l岁末逐渐增大,4~l0岁发育达高峰,青春期逐渐退化,故扁桃体炎常见于年长儿,婴儿则较少见。

小儿喉部呈漏斗形,喉腔较窄,声门裂相对狭窄,软骨柔软,粘膜柔嫩而富有血管及淋巴组织,故轻微炎症即可引起声嘶和呼吸困难。

 

   

(二)下呼吸道 历年考试的重点:

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较狭小,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支撑作用不力,粘膜血管丰富,纤毛运动较差,清除能力薄弱,易因感染而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加,导致呼吸道阻塞。

左支气管细长,位置弯斜,右支气管粗短,为气管直接延伸,异物易坠人右支气管内。

小儿肺的弹力纤维发育较差,血管丰富,毛细血管与淋巴组织间隙较成人为宽,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量较少,造成肺的含血量丰富而含气量相对较少,故易于感染,并易引起间质性炎症、肺气肿或肺不张等。

 

【助理】25.小儿下呼吸道的解剖特点是(2006)

 A.气管腔较宽   

 B.粘膜血管少

 C.纤毛运动好

 D.左侧支气管较直

 E.肺弹力纤维发育差

 

   (三)胸廓 婴幼儿胸廓短、呈桶状;肋骨呈水平位,膈肌位置较高,使心脏呈横位;胸腔较小而肺相对较大;呼吸肌不发达,呼吸时胸廓活动范围小,肺不能充分地扩张、通气和换气,易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出现青紫。

小儿纵隔相对较大,占胸腔的体积较大;纵隔周围组织松软、富于弹力,故在胸腔积液或气胸时易致纵隔移位。

   

二、生理特点

 

   

(一)呼吸频率与节律 小儿因代谢旺盛,需氧量高,但因解剖特点,呼吸量受到一定限制,只有增加呼吸频率来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

年龄愈小,呼吸频率愈快。

婴儿由于呼吸中枢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易出现呼吸节律不齐,尤以早产儿、新生儿最为明显。

(二)呼吸型 婴幼儿呼吸肌发育不全,胸廓活动范围小,呼吸时肺向膈肌方向移动,呈腹膈式呼吸。

随年龄增长,呼吸肌逐渐发育,开始行走时,膈肌和腹腔脏器下降,肋骨由水平位逐渐倾斜,遂出现胸腹式呼吸。

   (三)呼吸功能的特点

   1.肺活量 肺活量系指一次深吸气后的最大呼气量,小儿为50~70ml/kg。

在安静时,年长儿仅用肺活量的12.5%来呼吸,而婴儿则需用30%左右,说明婴幼儿的呼吸潜在力较差。

   2.潮气量 潮气量系指安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年龄越小,潮气量越小。

   3.每分钟通气量 每分钟通气量指潮气量乘以呼吸频率。

正常婴幼儿由于呼吸频率较快,每分钟通气量如按体表面积计算与成人相近似。

   

   4.气体弥散量 二氧化碳的排出主要靠弥散作用,C02弥散速率比02大,故比O2易于弥散。

小儿肺脏小,肺泡毛细血管总面积与总容量均比成人小,故气体弥散量也小。

但以单位肺容积计算则与成人近似。

   5.气道阻力 气道阻力的大小取决于管腔大小与气体流速等。

管道气流阻力与管腔半径的4次方成反比。

小儿气道阻力大于成人,惟随气道管腔发育而递减。

   6.功能残气量 功能残气量为平静呼气后残留在肺内的气量受肺脏体积与肺弹性回缩力改变的影响。

   从上述小儿呼吸功能特点看,各项呼吸功能的储备能力均较低。

当患呼吸道疾病时,较易发生呼吸功能不全。

   (四)血液气体分析 新生儿和婴儿的肺功能不易检查,但可作血气分析以了解氧饱和度水平及血液酸碱平衡状态,为诊断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小儿动脉血液气体分析正常值见表12—11—1.

 

                              表12一11一1 小儿血液气体分析正常值                        

项   目                新生儿        ~2岁          >2岁                  

氢离子浓度(mmol/L)   35~50         35~50         35~50

 Pa02(kPa)            8~12         10.6~13.3    10.6~13.3

 PaC02(kPa)           4~4.67       4~4.67        4.67~6.0

 HC03看(mmol/L)       20~22          20~22          22~24

 BE(mm01/L)            -6~+2        -6~+2         -4~+2

 Sa02               0.90~0.965    0.95~0.97     0.955~0.977         

  

 三、呼吸道免疫特点

小儿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

新生儿及幼婴儿咳嗽反射及气道平滑肌收缩功能差,纤毛运动功能亦差,难以有效地清除吸入尘埃及异物颗粒。

婴幼儿的SIgA、IgA、IgG和IgG亚类含量均低。

此外,肺泡巨噬细胞功能不足,乳铁蛋白、溶菌酶、干扰素、补体等的数量及活性不足,故易患呼吸道感染。

 

21婴幼儿易患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是(2004)

A呼吸浅表             

B呼吸频率快             

C呈腹式呼吸

D呼吸道粘膜缺少SIgA   

E鼻腔短小,狭窄,粘膜血管丰富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upperrespiratoryinfection,AURI)简称上感,俗称“感冒”。

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它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常诊断为“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

   

一、病因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各种病毒、细菌和肺炎支原体等均可引起,以病毒多见,占90%以上,主要有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等。

病毒感染后,亦可继发细菌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常见的一种。

 

8.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是

A呼吸道合胞病毒

B肺炎链球菌

C肺炎支原体

D衣原体

E轮状病毒

答案:

A

    

二、临床表现

   本病症状轻重不一。

与年龄、病原体及机体抵抗力不同有关,年长儿症状较轻,婴幼儿则较重。

   

(一)一般类型 上感常于受凉后1~3天出现鼻塞、喷嚏、流涕、干咳、咽部不适发热等,热度高低不一。

婴幼儿可骤然起病,高热、纳差、咳嗽、可伴有呕吐、腹泻、烦躁,甚至高热惊厥。

部分患儿发病早期出现脐周阵痛,与发热所致反射性肠蠕动增强或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关。

   体检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

肺部呼吸音正常或粗糙。

肠道病毒所致者,常伴不同形态的皮疹。

   病程约3~5天。

如体温持续不退或病情加重,应考虑炎症波及其他部位。

   

(二)两种特殊类型上感

1.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 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好发于夏秋季。

上感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菌是历年考试的重点,为多次考。

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

体检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粘膜上可见数个至十数个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

病程为1周左右。

 

 

24.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为

A.流感病毒

B.副流感病毒

C.柯萨奇病毒

D.单纯疱疹病毒

答案:

C

 

2.咽-结合膜热(pharyngo—conjunctivalfever) 病原体为腺病毒3、7型。

常发生于春夏季。

是一种以发热、咽炎、结合膜炎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散发或发生小流行。

可在集体儿童机构中流行。

多呈高热,咽痛,眼部刺痛,咽部充血,一侧或两侧滤泡性眼结合膜炎。

颈部、耳后淋巴结肿大,有时有胃肠道症状。

病程1~2周。

 

19咽-结合膜热的病原体为(2004)

A流感病毒           

B合胞病毒            

C柯萨奇病毒

D腺病毒             

EEB病毒

答案:

D(2004)

 

 

(5~7题共用备选答案)

A化脓性扁桃体炎 

B咽结合膜热 

C流行性感冒 

D疱疹性咽峡炎 

E急性鼻炎

下列病原体能引起哪种上呼吸道感染

5.腺病毒        

答案:

B

6.鼻病毒         

答案:

E

7.链球菌         

答案:

A

化脓性扁桃体炎主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不难诊断,但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一)流行性感冒 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所致。

有明显流行病史。

全身症状重,如发热、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不一定出现。

   

(二)急性传染病早期 上感常为各种急性传染病的前驱症状,如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脊髓灰质炎等,应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等综合分析并观察病情演变加以鉴别。

   (三)急性阑尾炎 上感伴腹痛者应与急性阑尾炎鉴别。

后者腹痛常先于发热,腹痛部位以有下腹为主,呈持续性,有腹肌紧张及固定压痛点等。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四、治疗

   

(一)一般治疗 休息、多饮水;注意呼吸道隔离;预防并发症。

   

(二)病因治疗 常用抗病毒药物:

①双嘧达莫(潘生丁,persantine)对RNA病毒及某些DNA病毒均有抑制作用,每日3~5mg/kg;②三氮唑核苷(病毒唑,virazole)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疗程为3~5日。

如病情重、有继发细菌感染,或有并发症者可选用抗生素,常用者有复方新诺明、青霉素,疗程3~5日。

如证实为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或既往有风湿热、肾炎病史者,青霉素疗程应为l0~14日。

   局部可用l%病毒唑滴鼻液,每日4次;病毒性结合膜炎可用0.1%阿昔洛韦(aciclov-ir)滴眼,每l~2小时l次。

   (三)对症治疗 ①高热:

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阿司匹林,亦可用冷敷、温湿敷或醇浴降温;如发生高热惊厥者可予镇静、止惊等处理;②咽痛:

可含服咽喉片。

   

五、高热惊厥及其处理   

高热惊厥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是历年考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