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民生焦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00263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大民生焦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十大民生焦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十大民生焦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十大民生焦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十大民生焦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大民生焦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十大民生焦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大民生焦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大民生焦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今年大约是50:

1,其中一部分还是给在职的,到大学生这里怕是60:

1、70:

1。

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地方政府和地区联手,阻碍贷款的发放,中央台了很好的政策,但地区贷款放不下去。

这也是值得思考问题。

解决就业问题:

重要观点:

就业是民生之本。

解决这一问题的举措:

国家应做到——加强宏观调控,扩在就业门路,发展第三产业,完善社会就业服务体系。

企业应做到——调整国有企业布局,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

农村应做到:

——发展城镇化;

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化转移。

个人应做到——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职业技能,转变就业观念;

第八个问题就是禽流感,比如说癌症村。

第九个问题是一个是能源、资源问题,能源和资金有区别也有联系。

石油作为一种资源,又是一种能源。

水是资源,水一发电就成了能源了。

我国的GDP在世界上占到六位、七位之间,但国际竞争力近两年是下降的。

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资源使用效果低,还有一个是我国的能源资源已经是一个发展的瓶颈。

最近的电荒、煤荒、油荒,我去年去上海,在火车上遇到几个人,他们几个人是国家派去浙江收购粮食,保证上海的粮食储备。

我国是一个自愿达国,又是一个资源小国,很多常量、产量都是世界第一,但我国又是人口大国,这样下来就是小国了。

要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这是中央提出的。

节能的对策:

1、政府建立节能管理体系,加强监督力度2、健全法律、法规,调节人们的节能行动3、建立市场条件下的节能新机制,提高节能技术4、完善节能经济激励政策,鼓励和倡导节约资源

 第十个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问题

医疗卫生问题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变革的基本走向是商业化、市场化,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后果,导致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

不同社会成员医疗卫生需求的实际被满足程度,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而严重地两极分化。

医疗改革基本上不成功,今后应该纠正医疗领域市场化的导向,公平分配医疗福利和资源。

2、

(1)、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促进公益性卫生机构的改革与发展。

(3)、实施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以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减轻农民经济负担。

(4)、彻底实行医药分开。

3、医疗改革——让老百姓真正看得起病

“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葛延风说。

由他担任课题组负责人的最新医改研究报告于近日发布,报告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行了总体性评价和反思,并提出了医疗改革的新框架。

很佩服这位葛副部长和《中国青年报》,佩服他们的勇气和胆识。

承认“中国的医改基本上不成功”,要冒否定改革的风险,在现阶段否定改革就是最大的政治问题,这个风险一般人是不敢担的。

如果始终不正视现实,捂着鼻子哄眼睛,任由医改在错误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使得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有病不敢医,“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癌症”,让医改走进死胡同,这才是真正地害了改革。

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失败,越是不敢承认失败,这个失败就越大越彻底。

发现改革方向出现了偏差,及时进行纠正与调整,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才是真正的改革家,才会取得最终的成功。

现在终于有人第一个站出来说话,揭开了这个盖子,坦承医改出了问题,这是一件大好事。

据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农村37%应就诊病人没有就诊,65%应住院病人没有住院。

而农村应住院而未住院者中,1993年有58.8%的人是出于经济困难,1998年,这个比率增加到65.25%。

1998年调查显示,农村的因病致贫率达到21.61%,贫困地区甚至达到50%以上。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价格上涨的巅峰是药品。

20年来,工资上扬了10一20倍,而医药费用上涨的幅度在100倍到200倍,它的涨幅不但大大高于工资上扬的水平,而且大大高于同一时期国民经济增长的水平。

20年前在医院生一个孩子(顺产)收费只不过十几元钱,现在竟达到四五千元。

开一次刀就得“出一次血”,看一个大病就得倾家荡产。

这充分说明医改出了毛病。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走到今天,恰似一个人正身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至为关键。

考察医改的重点,无外乎医院和农村,这也是难处所在。

设医院之目的,在荟萃名医,治病救人而已,可现而今,医院自身竟不能健康生存,难以为继,又如何担当保障、提升人民生命健康的重任?

所以,必得先为医院“输血”、“降压”,是为急务。

毫无疑问,担负起这个职责的,应该是我们的政府、中央和地方的各级政府,而不仅仅是其卫生部门。

因为说到底,在目前条块利益分割、冲突、转型的复杂背景之下,单单一卫生部门根本无法应对此种局面。

而对于农村,原本底子更薄,困难更大,需要花的心思、下的工夫就更多,非政府莫能。

政府责无旁贷,必须来主导医疗体制改革,让所有中国人都能看得上病、看得起病,都能享受更好的“生命小康”!

当我们找到“医疗保障成‘富人的俱乐部’,服务公平性下降”、“城乡医院两极分化,效率低下”、“‘小病拖,大病扛’,医疗费用居高不下”这些病症时,才能对症开方,开出“打破城乡、所有制等界限,建立覆盖全民的、一体化的体制”、“将医疗卫生服务分为三个层次,实行不同的保障方式”、“打破‘医药合谋’,全面推进医药分开”这样一些药方。

有了好的药方,再照方抓药,及时治疗,医疗“疾病”才有可能好转,老百姓才有救,普通群众才有希望看得起病,医疗卫生机构才有可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国家能源问题的对策(申论范文)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能源危机,现在,一个清楚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

美国无需对中国本土作战,只要切断外国流向我国的石油命脉,我们的经济就不能持续发展,我们的工业就要陷于瘫痪,然后我们就只好束手就擒。

因此我们必须要有对策。

应付能源危机需要从二个方面着手:

开源与节流

开源

在目前的层面上,我们对石油、天然气的依赖相当严重,因此,寻找可利用的石油、天然气就显得举足轻重。

然而,实情并不乐观,我们几乎被帝国主义的霉国给卡断了能源输入通道,而俄国人同样不希望中国强大。

那么,就目前的层面上讲,怎样才能突破霉国的封锁了。

首先,执行武器换石油计划,这种计划的对象为伊朗和古巴。

理由,霉国亡上述国家之心不死,上述国家急于保护自己,需要武器武装,同时,他们又有大量的石油资源,因此,执行武器换石油计划是我国多赢模式,一方面获取了石油等资源,二方面遏制了霉国的包围。

其次,美元换石油计划,这种计划的对象为中亚国家,理由,这些国家和中国没有唇亡齿寒的关系,但利益关系明显。

    第三,建立攻击型海军、空军,这种计划的对象为中东国家,理由,以维护当地次序为由,出兵中东,和霉国等帝国主义抗衡,在驻军的影响范围建立联合石油开采计划,然后保证石油安全运输。

    第四,我们的煤炭储量丰富,但这些资源不能再廉价卖给我们的敌人日本,这一招需要向俄罗斯学习。

    第五、寻找本土资源、

    第六、大力发展水电这种可再生的能源,然后开发电能储备技术。

    第七、开发农作物植被清洁能源之路,目前,中国农村的麦杆等植被基本上是放火烧掉了,这样即浪费能源又污染环境。

    第八、开发新型能源。

    第七、地球上的能源应该来源于太阳,对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将是摆脱危机的最终出路。

    节流

    首先,对我国工业耗能情况必须要有清楚的认识,必须改造现有高耗能的企业,走节能型企业之路。

    其次,无能工业与民用,必须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只能作为补充的位置。

    第三,必须搞清处我国民用耗能情况。

    第四,在交通运输方面,必须选用节能,经济的方式,在城市公共交通方面,应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同时鼓励汽车工业开发节能性汽车。

    第五、在民用建筑方面,尤其是北方,必需走节能建筑方式,如果条件容许,最好用地热代替现有的供热方式。

    第六、国民需树立浪费能源可耻良好风尚,彻底改变现有奢侈糜烂的生活作风(指富人

将建立能源三级预警机制。

  三级:

失衡、紧张、紧急

出现一级预警情况:

领导小组将组织各发电企业紧急采购发电用煤和燃料油,市交通局做好重要物资的运输工作;

供电部门加强负荷控制,保证电网安全,各电厂发电机组顶峰负荷发电;

水务部门加强内部管理和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处理;

燃气集团则加强管理,密切关注燃气储存量。

  出现二级预警情况:

除了采取第一级预警的措施外,市贸工局、发改局还将向国家有关部委争取燃料油进口限额数量,深圳市有关部门负责人要到产煤省市协调解决发电用煤短缺问题;

市贸工局和供电部门共同向省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争取省电网增加对深圳的供电指标;

水务部门向省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争取支持;

燃气集团采取措施,增加燃气储存量,确保深圳供应。

  出现三级预警情况:

除采取一级、二级紧急状态的措施外,领导小组组长还必须向市主要领导报告事态情况,并请市领导向省和国家有关部委、产煤省市反映情况,争取省和国家有关部门、兄弟省市的支援。

世界能源危机与中国对策

一、能源危机迫在眉睫

 

世界经济的现代化,得益于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与核裂变能的广泛的投入应用。

因而它是建筑在化石能源基础之上的一种经济。

然而,由于这一经济的资源载体将在21世纪上半叶迅速地接近枯竭。

石油储量的综合估算,可支配的化石能源的极限,大约为1180~1510亿吨,以1995年世界石油的年开采量33.2亿吨计算,石油储量大约在2050左右年宣告枯竭。

天然气储备估计在131800~152900兆立方米。

年开采量维持在2300兆立方米,将在57~65年内枯竭。

煤的储量约为5600亿吨。

1995年煤炭开采量为33亿吨,可以供应169年。

铀的年开采量目前为每年6万吨,根据1993年世界能源委员会的估计可维持到21世纪30年代中期。

核聚变到2050年还没有实现的希望。

化石能源与原料链条的中断,必将导致世界经济危机和冲突的加剧,最终葬送现代市场经济。

事实上,近10年来,中东及海湾地区与非洲的战争都是由化石能源的重新配置与分配而引发。

这种军事冲突,今后还将更猛烈、更频繁;

在国内,也可能出现由于能源基地工人下岗而引发的许多新的矛盾和冲突。

总之,能源危机迟早会爆发;

它的爆发将具有爆炸性!

二、克服能源危机的出路: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用可再生能源和原料全面取代生化资源,进行一场新的工业革命,不仅是出于生存的原因;

与之相连的是世界经济可获得持续的发展。

在这种世界经济中,高科技术和生态可以承载的区域性经济形式将得以发展。

可再生能源主要有如下方面:

以太阳能的利用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潜力极大,据天文物理学家的计算表明,太阳系还能存在45亿年,每年太阳提供的能量是世界人口商品消费量的1.5万倍。

光伏电力的应用如在德国每平方米每年的平均日照量为1100千瓦时。

电力的总需求量约为5000千瓦时,光伏技术的年平均功率约为太阳辐射量的10%。

依*光伏设备生产5000亿千瓦时的电力,需要5000平方公里的光伏转化模板面积。

明智的做法是用相关设备安装在建筑物的表面,在德国,这一做法意味着只需不到10%的建筑物顶部。

光热利用在中欧和北欧等缺少阳光的地区,已经出现了一些完全依赖阳光供暖的建筑物(应用比较理想的热与热交换系统)。

生物质燃料能源目前全球农用面积约为1000平方公里。

约有40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为森林覆盖,荒漠地区的面积约为4900万平方公里。

光合作用的年产量(包括自然生长的植物和粮食生产)目前大约是2200亿吨干坏料,这大约相当于每年80亿吨生化资料所提供的能量,只需不到1200平方公里的可耕地和林地面积(不计沼气的能力)。

氢能源利用自然界大量存在的水,由电解水产生氢或由太阳能光催化水分解氢。

小水电与潮汐发电也可提供可观的电力。

风力发电丹麦是风力发电大国,现有6300座风力发电机,提供13%的电力需求。

总之,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潜力很大,完全可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的需求。

三、远水能解近渴?

利用再生能源产生电力由于成本昂贵与过度分散不便使用。

目前,仅有不足化石原料产生电力的10%用于现代人类生产与生活中,在今后的半个世纪内能否全面地取代化石能源还是一个未知数。

最理想的估算,也只能取代约50%的常规能源。

如要达到100%的取代,还需100年的研发努力。

真是远水不解近渴?

这就更决定了应付能源危机的极度急迫性。

四、能源危机对发展中的中国具有特殊的冲击作用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的能源尚可自给自足。

我国有自己的煤,自己的油田,丰富的水利资源,以及在农业经济中生物能源(主要是沼气)的利用,使得我国利用本国能源即可满足全国的能源需求。

在化石动力原料的需求领域中,增加供应的可能性极为有限。

1999年我国石油开采量约1.6亿吨,但是消耗量已上升到1.9亿吨,到2010年预计消耗量将达到3亿吨。

如果在能源危机的来临之前,不作紧迫的应对,必将严重地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2020年以后更难保持经济的高速发展,甚至会严重倒退!

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国家,不能盲目地跟随西方工业化国家利用化石能源发展工业,急剧地扩大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来自农村的强壮劳动力(只留下老、弱、病、残的人口在农村);

盲目地加速地增加私人汽车……如此,必将提前遭受能源危机的冲击!

我国农业与农村将更加提前受到冲击!

五、猛敲警钟,紧迫应对

基于上面所述,我国必须猛敲能源危机的警钟。

首先是我国的领导部门与领导人更要有高度警觉,要有超前的意识与长远眼光,亲自动手,制定切实的能源政策。

发动我国的广大科技人员与干部群众,紧迫应对能源危机。

建议环绕如下课题开展研究与发展工作:

1.开展利用太阳能光催化制氢及其它途径制氢的基础研究。

系统地开展氢的制取、储存、运输与应用的研究。

2.大力研究新型高效廉价光伏电池。

3.大力开展生物质能源材料的种植,利用基因技术发展高富含油脂植物品种,发展甲醇与乙醇的提取技术。

4.通过光伏电池生产创新整合与小家电的推广应用,增大光伏模块的产量,降低光伏电池的成本。

5.研究太阳能发电塔与太阳能中央空调设备。

6.与建筑行业紧密合作,研究光电屋面瓦与光电幕墙,大力推行能源平衡或富余的太阳能建筑,推动太阳能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7.开展太阳能的储能技术与适度的区域联网技术研究。

8.开展太阳能中温集热技术在海水淡化及污水净化上的应用研究。

9.继续推广太阳能集热器、太阳灶、日光温室等技术;

研究太阳能中温集热器。

10.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太阳能产品的利用。

11.重视小型水电站、风力发电站与潮汐发电站(我国有绵长的海岸线,十分有利于潮汐发电的发展)的建设。

12.重视农村沼气的开发利用。

13.切实发展绿色照明工程与开展工业烘烤节能,节能建筑,节约电力与能源耗费(40%)。

14.利用生物质材料取代化石材料,改造化学与化工产业,增强农村与农业的活力。

……六、从应对能源危机的长远观点出发,应重新审查我国的一些现行政策

1.向外国大量出口我国的优质煤是否合适?

2.遍地开花的发展小城镇与加工企业是否会加速消耗我国的能源?

最终无法振兴农村与农业;

3.对发展我国的汽车生产是否应有限制;

4.应制订我国能源资源的保护与限制开发的政策;

5.让夜间城市灯光通亮起来的口号不宜普遍提倡,这会造成电力的大量浪费;

6.西部光明工程应扩大为全面开发可再生能源的阳光工程,加大投资力度。

《申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

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考时限:

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材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从1999年起,中国连续扩大招生规模。

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达250万,4年增加了140万,今后还会继续增长。

有专家统计,按照70%的一次就业率,今年250万毕业生中将约有75万人离校时落实不了工作岗位。

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教育、人事部门的人士介绍说,毕业生数量跳跃式增长,而社会上的人才需求增长则是缓慢或与往年持平。

以北京为例,2002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有8万人,2003年超过10万人,2004年达到14万人。

据有关部门对北京市属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三分之二高新技术企业统计,今年的需求岗位有3.9万个,估计未统计在内的中央驻京单位及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的需求岗位有1万个,这一数字与往年需求岗位持平,预计今后也不会增加太多。

因此,今后几年内北京地区的就业形势将十分紧张。

2.教育工作者认为,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高校毕业生占人口比例还偏低,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问题的症结在于中国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和培养模式不尽合理,就业难集中反映了高等教育许多深层次问题。

广州市人事局人才开发处副处长李鹏飞介绍说,广州需要的计算机、英语、财会等12个专业毕业生占需求的63%,已经饱和的专业有建筑、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等,这些学生就业很难。

3.记者在广东、上海等地人才招聘会上看到,相当多的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不要应届毕业生,他们认为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差,招来后企业还要花费相当的精力进行培训,因此,只招聘具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毕业生。

4.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单位用人机制陈旧,难以吐故纳新。

这些单位里,人员素质不高,编制却满满的,无法吸纳大学毕业生,这种情况在边远地区尤为严重。

教育人事部门的人士分析认为,大学毕业生实行自主择业的就业模式必须有人事制度改革作为配套,用人制度不进行改革,将严重制约大学生走向就业市场。

5.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从90年代初即建立了“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已基本确立。

上海市教委学生处的田垒认为,目前,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由政府的教育、计划和人事部门管理,毕业生获得就业信息和落实就业单位的主渠道是各类招聘会。

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这一工作模式面临着较大压力。

广东、上海、北京教育人事部门的人士反映,现在学生就业信息资源需要整合,教育、人事、劳动部门基本各自为政,相互沟通的较少,使就业信息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此外,网上求职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求职方式,但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严重滞后。

6.记者采访中发现,就业流向“扎堆城市”、职位选择期望值过高,导致众多毕业生自我失业。

众多的大学毕业生抱守“非大城市不去”的观念,使东部沿海和西部中心城市大学毕业生“人满为患”,而急需人才的基层和西部越来越少人问津。

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上的“马太效应”导致就业难。

据北京市有关部门对高校毕业生抽样调查,85.3%的大学生首选就业单位是“城八区”。

广东工业大学调查显示:

90%的毕业生首选留在广东,其中80%要求留在广州、深圳两地。

记者在广州、上海人才市场看到,一些应届毕业生开口就问月薪几千,待遇如何,除了京、沪、穗、深等大城市,地市一级的单位都不愿意去。

广东教育部门人士认为,近几年的连续扩招,使中国的高等教育正从精英教育迅速向大众教育转变,这种变化必然对就业产生重大影响,而一些大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就业意识却还停留在精英教育阶段。

这种状态不变,就业的路必然越走越窄。

7.虽然目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但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全面部署下,各地各高校普遍采取切实措施,针对市场需求和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加大就业指导和服务力度。

广东省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列入教学计划;

清华大学面向在校师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选修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从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质量入手,积极推行“本科生就业导师制”,采取“结对子”的方式给高年级每个学生安排导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就业方面的系统指导。

8.有关专家认为,以下三个因素将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

一是中国经济将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的发展势头。

在良好的宏观经济和社会背景下,社会各行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必然会增加。

以上海市为例,由于上海GDP连续10年实现两位数增长,2001年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比上一年增加了1.2万个岗位,毕业生总体就业率比上年增加了近7个百分点,这两年还在增加。

专家认为,从目前发展态势看,中国完全有能力使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二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北京、上海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取得很大突破,使大量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