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现状分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99897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现状分析.docx

《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现状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现状分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现状分析.docx

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二.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1国内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总观

2011年全球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欧债危机持续蔓延。

从国内情况来看,虽然国民经济发展总体向好,实现了平稳较快的增长,但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大量的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给企业的快速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及国内宏观经济调控等因素影响,2011年外需疲软、内需放缓,工业自动化产品需求增速减缓,全年呈现“前高后低”走势。

根据中国工控网数据,2011年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约为920亿元,增长率约为14%,增速较2010年有所减缓。

但在国家节能减排及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整个中国自动化市场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特别是本土品牌增长更加明显,其中运动控制类产品本土品牌的市场份额增速最快,变频器本土企业也有较好表现。

2012年一季度中国自动化市场规模为224亿元,环比萎缩22.6%。

整体自动化市场继续保持低位运行。

2.2国内项目市场和OEM市场描述

从产品市场来看:

DCS、软件类、仪器仪表类产品市场总体表现出同比稳中有升,增幅均小于8%。

项目型市场需求平稳,受市场波动影响相对滞后等因素导致项目型自动化市场相对较为平稳。

其他自动化产品均出现不同程度同比萎缩或持平,直接原因是源自OEM市场的需求萎缩。

其中小型自动化产品(例如小型PLC)萎缩较为严重,渠道商端资金流压力依然严峻,预计未来二季度是市场依然保持低位运行。

从行业市场来看:

OEM行业中除矿用机械、包装机械、建筑机械有超过10%的增幅外,其他均有不同程度萎缩。

下游行业需求减少,投资信心减弱,金融紧缩政策以及出口的持续萎靡成为1季度OEM行业低位运行的主要原因。

项目型行业中化工、矿业、汽车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同比增幅,增幅均超过15%。

冶金、造纸、建材则继续呈现同比萎缩,幅度均超过8%。

总体来看,项目型市场同比保持较小幅增长,预计未来增长空间有限。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家对国内太阳能市场的持续投资及政策鼓励,太阳能行业增长潜力较大,预计2季度太阳能行业自动化市场订单量保持较好增长。

结合2012年一季度中国自动化市场众多市场信息分析,研究认为二季度市场不会呈现较明显环比增长。

2.3国内工业自动化市场对应细分应用行业

目前国内工业自动化市场主要对应的细分应用行业包括:

机床、纺织机械、包装机械、印刷机械、塑料机械、橡塑机械、烟草机械、起重机械、工程机械、物流仓储、电梯、电子制造、风电、太阳能、电力、石化、建材、造纸、矿业、水业、冶金、汽车、铁路、轨道、楼宇、安防等。

本文我们主要选取几个重点行业关注:

工业机器人、机床和再生能源。

●工业机器人

2010年,机器人制造商的营业额总计20亿欧元,同比增长24%。

2011年的营业额预计增长至少10%,达到22亿欧元。

汽车行业,电子行业、日化药品行业、食品饮料、搬运、农业等行业在机器人的投资正日益扩大。

IFR预计到2012年,我国运行中的工业机器人可达到60400台,平均每年新安装将近8000台。

按照每台机器人平均6-8万美元的价格计算,我国未来几年每年的市场规模将有40亿人民币以上。

  伴随着“用工荒”与产业升级而引发对自动化装备的需求,机器人的需求也随之逐渐升温。

最大电子加工厂富士康则表示未来3年增100万台机器人取代人力,规模将达到100万台。

  厂商自是“HOLD”不住,市场抢夺战上演。

工博会上占据大半场地的机器人区足以说明:

ABB、发那科、安川、库卡、爱普生、广州数控等等“争奇斗艳”,新品迭出,处处夺人眼球。

日本安川电机宣布将于2012年2月在中国江苏省成立新的子公司,生产并销售用于汽车制造的焊接机器人,这是安川首次在海外兴建机器人生产基地。

2011年机器人“大热”是业界不可否认的事实。

从年初的广州SIAF自动化装备展,到年中的华南自动化展,再到多国展,以及上海工博会上,机器人均能成为会场中最受瞩目的焦点。

明年,产业转型升级依然是重心,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工业机器人市场巨大,服务机器人市场也是不容小觑。

机器人类别复杂,一般按照应用进行类别划分。

数量最多的是焊接机器人、喷涂机器人和搬运机器人。

码垛、切割、涂胶、贴片、清洗、特殊处理加机器人等等,也在工业中常见。

行业则集中于汽车和电子制造,其他诸于塑料、包装等也有很多应用。

目前国内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仍然被国外厂商所垄断。

据米尔自动化网不完全统计,在工业机器人领域里,国外品牌中,以日系份额最为优势,欧美系次之,而国内厂商的份额则不足10%。

●机床

2012年1-3月,全国机床工具行业发展同比增速仍然出现大幅下滑的态势,工业总产值的增速为18.27%,同比下降了20.41个百分点;工业销售产值的增速为17.33%,同比下降了22.28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的增速为12.41%,同比下降了17.58个百分点。

    

   第一,产销增速整体下滑

   2012年1-3月,全国机床工具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70.17亿元,同比增长18.27%;完成销售产值1606.86亿元,同比增长17.33%;产销率为96.2%。

   1-3月,机床工具行业销售产值整体出现大幅下滑的态势。

其中,金属成形机床制造、铸造机械制造、机床附件制造行业的增速下降幅度占比较大,同比增速分别为0.20%、11.93%、24.57%。

   第二,出口交货值增速普遍下滑

   2012年1-3月,机床工具行业实现出口交货值89.11亿元,同比增长12.41%,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7.58个百分点。

   从子行业来看,除了铸造机械制造、机床附件制造、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三个行业的增速有所增长以外,其他子行业的增速均有所下降,其中,其他金属加工机械制造行业下降幅度最大,由169.73%下降至6.3%,同比下降了163个百分点;其次是其他非金属加工专用设备制造行业下降较大,同比下降了110个百分点。

   第三,主要产品产量普遍下降

从主要产品产量看,3月份,机床工具行业7种产品中金属成形机床、机床数控装置、金属切削工具三类产品的产量同比出现稳定增长的态势,其他行业的增速均有所下滑。

机床CNC市场容量和增长预计:

国产经济型数控系统由于适应我国用户的实际使用水平和机床制造企业数控技术配套要求,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同,已形成了规模优势,目前约占到我国整个数控系统市场的60%左右,但市场需求已趋于饱和。

在经济型数控车床和电加工机床的市场上,国产数控系统是“一花独秀”(其中有10%左右的是合资企业产品)。

国产普及型数控系统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但外国品牌依然占领国内市场。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以航天数控集团、机电集团、华中数控、蓝天数控等以生产普及型数控系统为主的国有企业,以及北京-法那科、西门子数控(南京)有限公司等合资企业的基本力量。

国产普及型数控系统市场前景可观。

目前国产高档数控系统市场占有率不足5%,与国外相比,国产高档数控系统在高速(快速进给速度40米/分以上)、高精(分辨率0.1微米以下)、多通道数控系统的功能、性能上还存在着差距,而且产品的系列化不全,如伺服电机、伺服驱动从小到大各种规格,国外都有,而我们的规格有限。

国内高档数控系统约80%的市场份额被海外数控公司所占有,我国进口的数控系统基本为西门子(SIMENS)和法那科(FANUC)两家公司所垄断。

国内高档数控系统有大片市场等待开发,市场前景相当广阔。

CNC系统市场供应商市场份额:

就伺服而言,作为数控机床的重要功能部件,伺服系统的特性一直是影响系统加工性能的重要指标。

围绕伺服系统动态特性与静态特性的提高,近年来发展了多种伺服驱动技术。

可以预见随着超高速切削、超精密加工、网络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具有网络接口的全数字伺服系统、直线电动机及高速电主轴等将成为数控机床行业的关注的热点,并成为伺服系统的发展方向。

由此可以判断,应用在电机上伺服系统将愈加广泛,2010年的整体市场容量超过了2亿元。

机床行业伺服系统市场容量和增长

虽然中国机床行业中的伺服市场主要由国外品牌占据了大部分的份额,但近年来,国内的伺服品牌在成本、服务、技术上有了一定优势,积累了相对较强的实力,国产品牌的技术路线上与日系产品接近,伴随着数控行业市场的快速发展,国内伺服产品的销量也将保持快速增长,市场前景看好,我国数控机床行业伺服产品的用户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和华北,其中华东市场,占45%,以广东为主的华南和以京津为主的华北各为15%左右。

华中和东北大约是10%。

华东市场是伺服最大的消费市场,而且这个趋势会持续下去。

目前,他们主要来自日本和德国,日本品牌有安川、发那科(Fanuc)、三菱电机等;德国有西门子(Siemens)等。

机床行业伺服系统市场主要供应商市场份额:

未来,我国数控机床行业自动化将向高速、高精、高可靠性、复合化、智能化、调试简单、使用便捷、环保等方向发展。

目前应用于机床及机床生产线的各种自动化产品,几乎都在发生着推陈出新的变革。

作为中高端机床的控制中心,数控系统包含了运动控制、智能技术、自诊断等多方面的技术,多轴多系统的数控装置已纷纷被研发出来并投入应用;伺服系统的控制方式,也逐渐由常规信号型向总线型过渡;伺服驱动器和电机也同样向数字化、交流化和智能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包装工业

我国包装工业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其已经逐渐成为国内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之一。

预估到2020年,我国包装工业将建材一个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才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产业。

包装工业发展潜力巨大,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

虽然,国内包装工业发展前景广阔,但当前国内包装工业还存三大不合理之处:

一是、产品结构主要以简单、原始产品巨多,并且产品更新换代慢,导致塑料包装产品结构不合理,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二是、包装企业总体规模较小,产业集中度偏低;三是、各地区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包装工业比较落后,而东部地区发展较为发达。

包装材料不断推陈出新,除传统的纸塑、玻璃、金属包装外,人们已经开始探索使用新型原料制成包装,植物原料开始走入市场。

随着越来越多的包装材料的发现和应用,未来国内包装材料种类将会更加丰富。

随着材料工业的高速发展,不断有如微波炉专用包装等具有较高抗压性、阻隔性、热封性、阻气性的新型的包装材料出现。

但需要注意的是未来包装工业的发展不仅仅限于对包装材料本身的研发及应用,还要在精深加工上下工夫。

未来包装工业要想持续发展就要从根本上调整产业结构。

当前,我国包装工业还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十二五”期间,国内包装工业将会继续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势态,其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产业结构将会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将会有显著的提高。

预估:

从2011年到2015年,包装工业总产值或将以年均6%速度快速增长的速度增长。

到2015年,纸包装制品有望达到到3600万吨、塑料包装制品946万吨、金属包装制品491万吨、玻璃包装制品1550万吨、包装机械120万台套。

到2015年包装工业信息化总体水平有望达到或超过中等发达国家。

●工程机械

2012年3月,全国工程机械行业同比,环比均有所下降,仅出口交货值较上月有大幅上升,已达到44.25%。

  第一,产销增速均有下降

  2012年3月,全国工程机械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53.51亿元,同比增长6.76%;环比增长30.54%;实现销售产值648.97亿元,同比出现0.12%负增长;环比增长43.04%。

3月产销率为99.3%,比上月增长了8.68个百分点。

  2012年全年1-3月,全国工程机械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493.61亿元,累计同比增长6.79%;实现销售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