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Word格式.docx
《黄山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山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Word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黄山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根据教育部、财政部2011—2012年实施“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要求,结合安徽省、黄山市及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黄山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方案”,以提高我院旅游管理专业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专业建设基础
(一)专业建设背景
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提出要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对旅游业的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明确要求把旅游业作为一项重要经济产业来抓,希望旅游业为应对危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0年第十届世界旅游旅行大会指出:
旅游业已是当今世界的第一大产业。
中国已经形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旅游市场,入境旅游与出境旅游跃居世界前列。
黄山市是安徽省重要的旅游城市,是首批国家级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市、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也是首批加入长三角经济圈共同发展的城市,她拥有包括黄山风景区、西递宏村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在内的丰富旅游资源,在安徽省的旅游地位不可替代。
随着徽杭、合铜黄等两纵两横高速公路的通车以及合福、徽杭高铁的建设,江、浙、沪等省市的产业链正快速向黄山延伸,旅游业的发展更凸现良好态势。
《黄山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加快发展旅游经济,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要全面实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推进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旅游新型产业,持续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要依托黄山旅游、文化、生态资源优势,以创新生活服务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不断完善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积极探索符合黄山发展实际、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服务业改革和发展之路,实现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形成以服务业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近三年来,黄山市旅游业围绕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坚持“打好黄山牌,做好徽文章”,加快推进黄山旅游“六个转变”,加速旅游产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国际化进程,构建了囊括旅游六要素的多功能、多层次的现代旅游产业体系,形成了以观光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休闲旅游为主的旅游产品体系。
近五年,黄山市累计接待游客9244.7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06.1亿元,其中入境接待396.85万人次,创汇10.49亿美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2.49倍、2.77倍、4.01倍和3.84倍。
全市旅游总接待、旅游总收入、入境接待和创汇等四项指标年均增幅分别达到20.51%、26.87%、19.39%、30.22%。
旅游业提供的税收对全市财政贡献率达33.07%,旅游从业人员20.98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23.16%。
《黄山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提到,要“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推动我市职业教育向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紧紧围绕我市经济产业发展目标,调整优化专业结构,重点建好特色专业,培养符合我市经济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黄山最大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在未来5-10年内,黄山旅游业对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需求量会保持较高的增长率,而这也为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二)专业建设基础
旅游管理专业拥有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近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具备了较好得基础条件。
1、人才培养模式基础
本专业采用“校企融合、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3个1”能力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一年进行基本能力培养,一年进行生产性实训,一年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职业能力不断提升,最终实现学生能力与用人单位岗位要求零距离对接。
学校理论学习期间,将导游资格证、酒店管理师证等职业资格考试课程的内容,有机地整合到教学体系中;
企业顶岗实习实训期间,由校企双方的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通过建立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的机制,结合企业标准对实习学生进行考核,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2、师资条件基础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共14人,其中专任教师5人,兼职教师9人,专业带头人1人,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
“双师素质”教师10人,副高以上职称4人,硕士学位7人;
拥有导游资格证的教师4人、高级旅游酒店管理师资格证的教师1人,高级职业经理人1人。
通过近年来的建设,打造了一支专兼结构合理,专业能力、实践指导能力和研发能力较强的教学团队。
努力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力争有企业实践经历的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0%。
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任旅游企业高管、企业一线专业人员为兼职教师。
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项目经理和优秀导游员为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教师。
通过承担课题研究任务,参与企业项目开发,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加强团队建设。
为培养一支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本专业重视专业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与锻炼,先后选派专任教师到黄山国际大酒店、黄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黄山中海国际旅行社等市内多家校企合作单位,参加一线实践活动,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
表1旅游管理专业专兼职教师队伍一览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学历
职称
专任
兼职
蔡琼
女
41
本科
副高
√
李青莲
36
讲师
张静
28
硕士
助讲
潘宝
男
31
程豪
24
朱国兴
50
副教授
姚李忠
39
李德明
37
叶树敏
48
高级导游
张阳志
43
许梅
49
专科
汪永明
46
卫万宁
34
职业经理人
喻黎曙
酒店管理师
3、课程条件基础
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将职业资格证考核体系引入到课程体系当中,以专业核心技能为主线进行必要的课程整合和教学改革,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在实践教学方面,构建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职业综合技能”三大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了“一个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两个课堂”(校内课堂和校外课堂)、“三级实训”(课堂操作→综合训练→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实训模式,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针对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学,采取核心技能集中训练,第五学期开始以校外实训基地为基础,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实现专业技能与职业岗位的结合。
4、实习实训条件基础
旅游专业现有模拟导游实训室、餐饮实训室、客房实训室、旅游管理模拟实训室、形体训练室等5个实训室,主要用于导游服务、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旅游礼仪以及旅游服务语言等项目的校内实训,为学生课外实训提供了充足的条件,满足校内实践教学和实训的需要。
表2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室一览表
校内实训基地名称
数量
容纳学生人数
模拟导游实训室
1
60
形体实训室
餐饮实训室
40
客房实训室
30
旅游管理模拟实训室
在校外还建立了12个实训基地,有:
黄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黄山中海国际旅行社、高尔夫大酒店、云松宾馆、黄山国际大酒店等校企合作单位,基本能够满足本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和就业需要。
表3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简明表
实训室、实习基地名称
开设的实训项目
实训室设备
黄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导游、餐饮、客房、
酒店服务与管理
实习基地提供实训设备
黄山中海国际旅行社
导游、计调、
旅游市场营销
高尔夫大酒店
云松宾馆
黄山翡翠谷
导游
唐模景区
黄山国际大酒店
花山谜窟
休宁古城岩
上海明城大酒店
南京军区华东饭店
5、毕业生能力基础
本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备酒店服务与管理、导游服务、旅游企业经营与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即本专业不仅要重视强化专业技能,而且还要重视学生的社交能力、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关键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
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推行职业资格认证内容的课程化,实现“双证书”率达90%以上;
力争做到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100%,并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三)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院成立于2010年,时间较迟,到2012年才开始招收高中起点三年制高职学生,专业建设基础薄弱,具体表现在:
1、教学团队方面:
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数量不足,教师总数不足,教师科研能力欠缺,部分专业教师缺乏行业企业经验,优秀企业兼职教师队伍需进一步建设。
2、实践育人方面:
“校中店”的实训基地缺乏,实训设备不足,工学结合模式实习实训基地还需完善,实习实训的标准和机制还需进一步探索、完善。
3、培养方式方面:
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创新不够,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方面运用不够。
4、校企合作方面: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不够,校企对接的广度和深度不足,订单培养机制还不够完善。
5、系统培养方面:
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和人才培养通道的贯通需进一步探索;
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工学交替”力度不够,时有脱节;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尚有差距。
6、第三方评价:
企业、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建设不足。
7、社会服务方面:
服务能力尚弱,服务面有待进一步拓宽,专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建设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必备的旅游管理基本知识,熟练掌握酒店服务与管理、导游服务、旅游企业经营与管理等专业知识和核心技能,能胜任星级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事业一线服务和基层管理工作的,并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通过一年建设,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改革、产学研机制等方面的内涵建设,使培养的学生能够很好地服务于黄山市、安徽省乃至泛长三角地区的旅游业发展。
(二)人才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按照教育部、财政部“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要求,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规划目标(皖政〔2011〕33号),为实现安徽省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转变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支撑,以提升服务区域旅游业发展的能力为出发点,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推进校企全面对接;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校企融合、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行“双证书”制度,构建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岗位对接,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做一体”的优质核心课程;
校企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加强“校中企”、“企中校”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的硬件及内涵建设;
打造“双师素质”教师团队;
实施企业、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等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
带动相关专业发展,建设旅行社经营与管理、酒店管理、餐饮管理与服务等专业群,增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具体目标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本专业把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不断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一是推动校企合作模式,强化实践性教学,推进工学结合;
二是根据职业和岗位群的需要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不断完善“校企融合、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由学校、企业、学生共同参与教学,强调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结合,以实践教学为核心,重视企业顶岗实习实训,突出职业性,为发展旅游业提供大量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
本专业从一开始,就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育人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根据酒店前厅、客房、餐饮以及导游等职业岗位(群)的能力需求和工作过程及操作程序,确定本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
同时通过将酒店管理师、导游等职业资格考证课程引进课程体系,构建“岗位对接、课证融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实力和能力,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坚持“双证书”制度,力争使毕业生双证书率达100%。
力争通过一年的建设,完成以下具体任务:
2013年2月完成《旅游学概论》院级精品课程建设,从而带动专业其它课程建设,推进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
2013年将院级重点课程《餐饮服务与管理》、《导游业务》、《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旅游文化》4门课程至少建成1门院级精品课程。
通过课程整合、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形成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3)师资队伍建设: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培养建设一支实践能力强,基础理论扎实,能够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双师素质”及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实行双带头人制度,加强院校间的学习交流与考察,通过派到企业顶岗实践,送往国内知名旅游学院进修等途径,培养1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带头人,同时从企业聘用1名精通旅游管理的专业带头人。
通过教师进修培训制度、青年教师“导师”制度、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开展教学观摩等建设途径开展教研活动,培养2名骨干教师。
每年选派教师到各实训基地利用带队实习机会顶岗工作,同时选派教师参加技能培训及考核,获得旅游行业资格证书,使本专业的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90%。
密切校企合作关系,聘请企业和高校的专家做兼职教师,不定期地邀请高校的学者、企业一线的专家介绍旅游领域的新知识、新理念,加强专、兼职教师的双向交流。
(4)实训室、实训基地建设:
进一步加强实训室及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形成校内外相结合,能够充分满足学生课程实训、专业实习、企业员工培训等需求的实训场所。
校内实训室建设着眼于学生课程实习及实训,建设期内加强已有导游实训室、客房实训室、餐饮实训室等建设,从根本上满足学生课程实习及实训的要求。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硬件和软件建设,使实践教学与校内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方面协调一致,实现专业群内教学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
同时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作为学生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使用。
(5)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做好对校外基地的服务工作,与企业建立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合作形式,利用现有的师资力量和相对充足的实验实训条件,主动为企业职工提供多层次的在职培训服务,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面向区域内及周边旅游服务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社会其他人员等开展旅游行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对口帮扶等社会服务,逐步获得社会认可,并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三、专业建设内容
结合黄山市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和我院学生的具体特点以及学院的要求,继续推进高职教育模式的改革,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为主线,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工学结合的“岗位对接、课证融通”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双师素质”教学团队,以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服务于“三个中心”(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中心,以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为中心和以服务于地方经济、区域经济的发展为中心),推动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及专业群的改革与发展,培养旅游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推进校企对接
在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按照“五个对接”的校企合作思路,成立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
按照“学院对接企业、专业对接职业、课程对接技能、教师对接师傅、学历证书对接职业资格证书”组织教学,将课堂教学、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紧密结合,强化职业技能培养,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
1、学院对接企业,完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职能
与黄山市旅游协会、黄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黄山国际大酒店、云松宾馆等行业企业合作,成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研讨校企合作途径、方法,分析旅游行业发展需求和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及其岗位(群)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协同安排实践教学,负责“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校企双方员工实行互兼互聘,共同修订实习教学计划;
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
2、专业对接职业,校企共拟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依据专业“实习基地共建,人才培养共育,教学效果共评”的运行机制,分析校企各自的利益诉求点,找准合作点,本专业与黄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黄山中海国际旅行社、黄山国际大酒店等企业合作,校企共建旅游管理专业,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进行准确定位,共同拟定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规格、教学模式、教学计划、授课内容及进行就业指导。
3、课程对接技能,校企共同开发优质核心课程
以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制度为依据,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出发,把岗位职业技能标准作为教学核心内容,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与旅游职业教育紧密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
并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改革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
表4课程对接技能一览表
岗位
岗位能力要求
核心课程
餐饮、客房服务能力
餐饮、客房服务管理能力
酒店市场营销能力
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
餐饮服务与管理
导游带团能力、景点讲解能力
应急处理能力
导游业务
导游基础知识
计调
对外接待能力
组织接团能力
旅行社经营与管理
4、教师对接师傅,构建“双师”双向交流机制
校企共同制订《教师参加专业实践锻炼实施办法》、《企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校企人员互聘及岗位轮换管理办法》、《学院“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发挥各自优势构建“责任明确、管理规范、成果共享”的“双师”双向交流机制,努力实现教师与企业人员之间的身份互换,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以结对子的方式共同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
5、学历证书对接职业资格证书,推进实施“双证书”制度
基于学生就业和岗位准入的要求,实行“双证书”制度,使教学计划同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相衔接,把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正式纳入教学计划之中。
通过调查毕业生就业情况,听取企业专家的意见,确定本专业学生可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种类,确定不同职业(工种)培训和技能鉴定时间。
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或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参加鉴定的职业(工种),考取全国导游职业资格证书、高级营养师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就业上岗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探索系统培养
1、探索中、高职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形式
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本专业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学生旅游企业服务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学生旅游企业管理能力。
为实现中职、高职人才培养的衔接,按照中职培养“企业员工”、高职培养“企业中层管理者”的要求,从学制、招生及培养模式等方面入手,探索初中起点5年制高职培养模式和中职教育后高职教育模式,为黄山市各学校旅游专业的中专学生创造升入高职继续学习的机会。
2、设计系统化的中、高职课程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既要满足学生的就业要求,又要为学生职业发展和继续学习打好基础。
在课程体系设计中,本专业遵循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培养和系统化的实践技能培养,以满足毕业生就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需求。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为满足学生职业发展和继续学习的要求,开设的理论知识课程主要有旅游学概论、旅游地理、旅游文化、旅游经济学等专业基础课程,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等六门专业核心课程。
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本专业系统开设了餐饮摆台实训、模拟导游、客房服务等基本技能实训环节,同时专业核心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改革,以培养学生服务旅游领域的职业核心技能。
旅游管理领域通常有两个层次,中职教育培养的“企业员工”主要是指具有旅游企业基本服务职业能力,获得初级工职业资格的旅游企业工作人员;
高职教育培养的“企业中层管理者”是指能够除具备基本服务能力以外还应掌握一定的企业管理能力,获得中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的相关证书人员。
为此,本专业将课程体系按照职业能力发展的逻辑递进关系重组为基本技能课程、高级技能课程,课程的教学进程也就是职业能力提升的过程,符合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规律,也自然实现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融合。
3、系统化建设中、高职衔接的优质核心课程和教学资源库
以学做一体教学改革为重点,联合黄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黄山国际大酒店、黄山中海国际旅行社及黄山周边旅游企业合作建设本专业中职四门核心课程:
餐饮服务、前厅服务、客房服务、导游业务;
高职六门核心课程:
旅游学概论、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景区规划与开发。
积极利用国家级教学资源库的资源,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基础上,建设学院教学资源库。
4、改革招生考试办法
在遵循省招生考试制度的前提下,完善改革招生机制,在借鉴相关学校经验的基础上,实现自主招生,争取与企业合作就业、合作办学招生,吸引相关企业工作两年以上的中职毕业生报考。
不断完善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招生计划,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强化实践育人
加强实训室及实训基地建设力度,最终形成校内、校外相结合,能够充分满足学生课程实训、专业实习、教师培训等一整套的实训场所。
探索建立“校中企”、“企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完善和升级校内实验室的建设,满足在校学生校内实习和社会培训需要。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校企共同组织实训教学,将课堂建到生产一线,通过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单位参观实习、到合作企业进行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增加数量,提高质量,构建高质量的校外实训基地和就业通道,实现教学、实习、生产经营和就业一体化的目标。
1、加强制度育人
制定、运行先进的管理制度,营造积极向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