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0225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规范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97602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25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Z0225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DZ0225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DZ0225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DZ0225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DZ0225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DZ0225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规范文档格式.docx

《DZ0225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规范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Z0225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规范文档格式.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Z0225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规范文档格式.docx

指环境要素及其由此构成的环境状态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所承担的职能和作用。

环境对人类的主要功能有三:

a.环境是人类的栖息地,各项环境要素如空气、水、土地、生物等都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b.环境是生产劳动的对象。

它具有净化污染物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因而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依托;

c.环境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而还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制约因素。

4总则

4.1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地下水环讦”)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

凡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或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明显影响的建设项目,均应开展地下水环评工作。

4.2地下水环评的基本任务是:

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实施过程各阶段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危害,并针对这种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对策,控制地下水环境恶化,保护地下水环境,为建设项目选址决策、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3地下水环评应按本规范划分的评价工作等级,开展相应精度的评价工作。

低于三级环讦条件的建设项目,只需按附录A(标准的附录)规定的格式和要求,填报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编写简要分析说明书。

注:

环评工作等级应在编制工作大纲时确定,并应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定。

4.4地下水环评的基本内容应包括: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分析;

对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并提出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和不良影响的防治对策。

4.5地下水环讦工作应划分为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进行(详见图1)。

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是:

准备阶段:

搜集和研究有关资料、法规文件;

了解建设项目工程概况进行初步工程分析;

明确评价任务要求;

现场踏勘;

研究确定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重点及编制和审定评价工作大纲。

实施阶段:

完成评价大纲中所规定的全部外业调查、监测、试验、化验、考察等实物工作量;

进行室内资料分析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为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奠定基础。

总结阶段:

汇总和综合分析上述阶段工作所取得的各种资料、数据,筛选拟预测项目及参数,选择预测模式,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研究保护措施与防治对策,完成报告书的编制任务。

4.6环评工作的范围,应根据拟建项目的性质、规模、工程布局、生产工艺和排污特点,结合当地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环境功能和评价工作等级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

评价范围以能满足保护地下水环境的需要为原则。

4.7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时期和时段的选择,应根据建设项目的类型、开发方式和建设过程不同而确定。

评价时期一般应分为工程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三个时期。

评价时段可分为地下水丰、枯水期两个时段。

4.8环评工作必须在充分利用和分析现有资料基础上进行,并尽可能与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统一部署,结合进行。

4.9环评工作应采用多种手段,积极合理应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提高评价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

5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5.1地下水环评工作等级划分依据

 

——建设项目的环境特征,以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表征;

——建设项目的工程特征,以污水排放量和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表征;

——对评价区地下水水质要求,以地下水质量类别表征;

——环境敏感区存在状况。

5.2表征分级条件的分类标准

5.2.1评价区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分为以下三类;

a.复杂的(Ⅰ类):

含水层结构和水动力条件复杂、空间分布不稳定;

地表粘性土覆盖层薄,不连续或缺失,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自净;

“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较多的地区。

B.中等的(Ⅱ类):

含水层结构和水动力条件较复杂、含水层层次多,但具有一定规律,空间分布较稳定;

地表粘性土防护层厚度较小,具有一定的纳污能力:

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较少的地区。

c.简单的(Ⅲ类):

含水层结构简单,空间分布稳定,地下水补、径、排条件清楚;

地表粘性土防护层厚度较大,具有较强的纳污能力,不存在突出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地区。

对以上分类中未包括的水文地质条件,可按其复杂程度相似的类别进行分类。

5.2.2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系指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749—88)的污水排放量。

分类标准见5—1。

表5—1污水排放量标准

分类

污染排放总量(m3/d)

10000—20000

较大

3000—10000

较小

<3000

5.2.3建设项目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按污染物类型和污水水质参数的数量确定。

a.根据污染物在地下水环境中的吸附、降解、衰减的特点以及它们的预测模式,将污染物分为三类:

——持久性污染物(指在地下水环境中难以降解、吸附、衰减的有毒有害污染物);

——非持久性污染物;

——以PH值表征的酸和碱。

b.根据污水的污染物类型和污水水质参数的数量,按表5—2确定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表5—2污水水质复杂程度

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类别

污染物类型(个)

污水水质参数(个)

复杂

2—3

≥7

中等

1—2

4—6

简单

1

≤3

1.水质复杂程度划分时,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处理

2.污水水质参数数量根据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和表6—1选定。

5.2.4地下水质量类别,按GB/T14848分为I、Ⅱ、Ⅲ、Ⅳ、V类。

5.2.5敏感区存在的状况,分为:

——A类:

评价区内有大、中型集中供水水源地或有景观旅游、自然保护等敏感区。

——B类:

评价区内没有大、中型集中供水水源地,只有分散的小型水源地或开采井,没有有重点保护的敏感区。

5.3划分方法

地下水环评工作等级,采用计分法确定。

分级条件的计分方法见表5—3。

表5—3地下水环评工作分级条件计分方法

类别

计分标准(分)

计分方法

环境水文

地质条件

20—30

计分标准区间分值主要考虑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多少和饱气带隔污能力,以及掌握现有水文地质资料的多少来判定。

10—19

<10

污水排放量(m3/d)

15—20

按排放量和计分标准用插入法计分,超过20分者不再计分。

8—14

<8

污水水质

复杂程度

每一污染类型按4分计,每一污染水质参数按2分计,超过对应计分标准者,不再增分。

地下水质量

要求类别

Ⅰ、Ⅱ、Ⅲ类

15—25

按要求的水质类别计分。

Ⅳ类

10

Ⅴ类

5

环境敏感区

存在状况

A类

评价区内有敏感区计5分,否则计0分。

B类

根据表5—3所列分级条件和计分方法,求得累积分值,据以确定地下水环评工作等级,其划分标准见表5---4。

表5--4地下水环评工作等级划分标准

评价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累计分值

71—100

41—70

21—40

累计计分值小于21时,按4.3条规定执行。

5.4地下水环讦工作技术要求

不同等级的地下水环评应开展相应精度的评价工作,各等级评价工作的技术要求见表5—5。

表5—5不同等级地下水环评工作技术要求

资料搜集

各类资料齐全,在已有勘察资料基础上,补充开展有关勘探工作。

进行类比调查考证。

尽量搜集已有各类资料,补充必要的勘探工作。

进行类比调查。

以全面搜集资料为主,补充必要的调查工作。

进行类比资料搜集。

污染源调查

查明评价区污染负荷及其变化趋势。

进行污染源扩散与自净规律的研究。

查清主要污染物扩散和自净的一般规律。

进行一般性区域污染源调查。

查清主要污染源与主要污染因子。

一般可通过搜集资料解决,不再进行现场调查。

监测工作

较全面进行开采量调查;

水位监测一年以上,水质监测应分别在枯、丰水期和采样一次。

监测项目齐全。

在主要地区进行开采量调查;

水位监测可在枯、丰水期进行;

水质监测一般宜在枯、丰水期各采样一次。

监测项目应包括有影响的污染因子。

一般可不进行开采量调查;

水位监测在评价工作期间进行;

水质监测只在枯水期采样一次。

监测项目能基本包括有影响的污染因子。

试验工作

现场试验为主,试验项目应齐全。

室内试验结合现场简易试验。

以搜集利用类比资料与经验资料为主,可进行现场简易试验。

参数值以采用经验值为主。

影响预测与评价

应建立定量化预测模型,并采用两种以上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分析。

预测参数以实测为主。

预测参数与预测点的数量较多。

预测、评价内容应包括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影响;

对水量、水位变化的影响及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应至少采用一种模型进行定量至半定量影响预测。

预测参数采用实测与收集参数,预测参数与预测点数量一般。

预测、评价内容应包括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的水质污染影响及对水量变化的影响为主。

宜采用经验模式、类比分析、近似解法进行半定量至定性影响预测。

预测参数的选用以经验值为主,预测参数与预测点数量较少。

预测、评价内容以建设项目为地下水水质污染影响为主。

6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识别

6.1基本要求

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分析是地下水环评的基础,应在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并应贯穿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的全过程。

6.1.1应根据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三个阶段(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阶段)工程活动特征分别进行工程分析,并应考虑正常生产运行与事故状态两种情况。

对于评价等级较高,且随着生产运行时间推移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有可能加剧的建设项目,还应按生产运行初期和中后期进行工程分析。

6.1.2应着重分析建设项目生产工艺过程中原料来源、成分、物理化学变化、消耗量和平衡回收利用情况以及生产运行过程产生的废水、废渣排放种类、成分、数量、浓度、方式及排放去向情况,掌握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各种来源。

6.1.3工程分析的方法应充分利用拟建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方案等技术文件中所提供的资料进行。

如所提供的工程技术资料不能满足工程分析需要时,可参照附录B(提示的附录)选用类比法、物料衡算法或资料复用法开展工程分析。

6.2识别要点

不同类型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要点

6.2.1工业生产建设项目应主要识别:

——工业废水、废渣污染(主要污染物种类见表6—1);

——生活区污水、废弃物淋滤污染;

——废水的输水储水设施渗漏污染;

——废渣或粉煤灰堆放场及其扬尘的淋滤污染;

——废水淋滤、渗漏引起地下水水位、水量动态变化而产生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地下水供水水源地水质污染和长期供水状态下,地下水水位、水量动态变化及由此而产生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评价区及邻区地表水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等。

6.2.2矿山开发工程应主要识别:

——露天采矿人工降低地下水水位工程,改变地下水动力场和破坏地下水资源;

——地下开采固体矿床矿山排水工程,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和对地下水水质的污染:

表6—1工业生产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主要污染物一览表

工业部门

污染源

主要污染物

液体

固体

纺织印染

工业

棉纺,毛纺,丝纺,针织印染等。

PH值,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挥发性酚,硫化物,笨胺类,六价铬。

制革工业

皮革,毛皮加工

硫化物,氯化物,总铬,PH值,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

纤维废渣,铬渣。

造纸工业

生产纸浆,造纸

碱,酸,木质素,挥发性酚,硫化物,铅,汞,PH值,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

食品加工业

油加工,肉食加工,乳制品,水产加工,发酵酿造,味精生产。

PH值,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溶解氧,挥发性酚,细菌,病毒。

——矿石、矿渣、废石堆放场淋滤污染;

——尾矿库和坝下淋渗、渗漏对地下水水质的污染及对地下水水位、水量动态变化的影响;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排关系,了解矿坑排水致污的地表水对地下水的影响;

——矿山服务期满后对地下水水质、水位动态变化的影响:

——工程实施后可能引起的含水层疏干、水资源衰竭、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坑道突水等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6.2.3石油开发工程应主要识别:

——油田基地采油炼油排放的生产、生活废水对地下水的污染;

——石油勘探、采油和运输储存过程中的跑、冒、滴、漏油对土壤、地下水的污染;

——采油井、注水井以及废弃油井、气井套管腐蚀破坏和固井质量问题对地下水环境的污染及对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影响;

——油田开发大量采用地下水引起的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及水资源衰竭等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6.2.4水利水电工程应主要识别:

——水库工程和坝基渗漏对上、下游地区地下水水位、水质、水资源量动态变化的影响;

——渠道工程和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在施工和运行期间对地下水动力场的影响;

——工程实施后可能引起的水库诱发地震、滑坡塌岸、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沼泽化等环境地质和生态环境问题。

6.2.5农业生产活动应主要识别:

——农田灌溉、农田工程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

——污水灌溉和施用农药、化肥、有机肥料对地下水的淋渗污染;

——农业生产活动可能引起的次生沼泽化、盐渍化等农业生态和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6.2.6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开发建设工程应主要识别;

——水源地开发对区域地下水资源平衡与水动力场变化的影响;

——长期开采地下水引起新的补给源或不同成分水质混合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水源地开发可能引起的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水资源衰竭、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水质恶化以及水源地周围泉水消失等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6.2.6垃圾填埋场建设工程应主要识别:

——垃圾中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对饱气带土层污染的影响;

——垃圾渗沥水对地下水水质污染、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的影响。

7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编制

7.1依据的资料

编制地下水环评工作大纲,应按本规范4.5所表明的评价工作程序,在充分搜集和研读有关文件、资料,并进行初步工程分析和现场踏勘后,认真组织编制。

应围绕任务要求有选择地搜集和研读下列文件、资料。

a.有关法规、标准、工程等方面的文件资料,主要包括:

——国家和拟建项目所在地区已颁布的有关环境保护法规、条例、实施管理办法等文件;

——拟建项目的建议书或初步可行性研究资料;

——拟建项目的审批文件;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任务委托书;

——地下水质量标准和与地下水环境影响相关的环境保护标准等。

b.评价区自然环境方面的技术资料,主要包括:

——表征当地气候特征以及与地下水密切相关的水文、气象资料;

——土壤与植被资料;

——地貌成因类型、形态特征、微地貌特征等地形地貌资料;

——区域构造、地层岩性、矿产资源、地质灾害等区域地质资料;

——水文地质资料:

包括含水层的岩性、分布范围、埋藏条件、渗透性、导水性与富水性;

隔水层的岩性、结构、厚度、埋藏条件、连续性;

地下水类型、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饱气带岩性、结构、厚度、渗透性与隔污性能;

地下水水位、水量、水质、水温动态特征;

水文地球化学资料;

地下水污染源类型及其分布情况;

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和开发方式及存在的主要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等。

c.评价区社会环境与发展规划方面的资料,主要包括:

——拟建工程所在地区的行政区划、城乡分布、土地利用、主要工农业生产状况、人群健康地方病情况等资料;

——工农业经济发展规划、区域环境保护规划、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等资料。

7.2编制内容

地下水环评工作大纲应着重叙述和说明下列内容。

a.任务的来源、编制依据、控制地下水污染与保护地下水环境的目标,采用的评价标准、评价范围、设置的专题与评价对象、评价工作等级、评价重点等。

b.建设项目工程概况和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应阐明拟选的生产工艺路线、污染流程(附示意图)、生产与生活供水量供需平衡情况,对主要污染物排放种类,重点对废水的排放方式、初选排放口位置、排放去向、排污量以及污染物成分、浓度、毒性等加以说明。

c.评价区环境现状调查部分,应着重说明为弥补资料搜集的不足,需要开展调查以及勘探、试验、测试等项工作的目的、任务,调查的范围、内容、方法、工作量和预期成果等。

1.应着重说明地下水环境背景值(污染起始值)或对照值的确定方法。

2.污染源比较复杂且前人调查资料较少的地区,可设置污染源调查专题,并需详细说明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及其它点源和非点源调查的对象、内容、方法、工作量以及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的筛选确定方法等。

3.地下水水质的调查监测工作,应详细说明监测的项目、点网布设的原则以及采样的时段、频率和采样方法、分析方法等,同时应说明地下水现状评价中参数的筛选原则与方法,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网)布置图。

d.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工作的原则、内容、方法,包括预测时段的选择、水质参数的筛选方法、有关参数的估值方法及结果表达方式等。

e.承担评价工作的单位组成和人员组成,明确分工和责任。

f.完成评价任务的时间、进度,并附评价工作总进度表。

g.评价费用概算情况。

1.地下水环评工作大纲的内容应根据环评工作等级、当地环保部门要求及建设工程具体情况,可酌情增减。

2.在执行《大纲》过程中,如实际情况发生较大变化,需要更改工作方案时,应及时拟文报请原审批部门批准后实施。

8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8.1调查范围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围应能说明地下水环境的基本状况,并能满足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的要求。

具体实施时,应考虑包括:

——废水渗入地下与地下水发生水质联系,经稀释扩散后,地下水水质可能达标的范围;

——同一水文地质单元内可能存在直接补排关系的供水水源地开采影响范围;

——拟建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破坏影响或环境地质问题发生的地区;

——地下水环境影响的敏感地区;

——地下水与地表水存在水力联系的地区。

8.2调查内容

环境现状调查一般应包括:

——环境水文地质调查(天然和人为环境水文地质条件调查);

——地下水污染源调查;

——主要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调查;

——地下水动态监测;

——必要的勘探、试验、测试等。

8.3调查的原则与方法

8.3.1调查工作中,应遵循资料搜集与现场调查相结合、面上一般调查与重点区定位调查相结合、调查与试验相结合、本区调查与类比考察相结合的原则。

8.3.2应以搜集利用现有资料为主,当现有资料不能满足环境影响评价要求时,组织现场调查或勘探试验。

8.3.3以现有生产井、地下水天然露头、地表水体、地下水污染源和存在主要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地点,作为观测点进行调查。

地面观测点总数,按评价等级和当地水文地质条件确定,一般控制在0.2~1.0个/公里。

一级评价应取略大值,三级评价可取较小值(包括已有资料的观测点)。

8.3.4对平价等级较高,调查面积较大的评价项目,可选用航空、卫星相片进行遥感图像解译配合地面调查。

8.3.5地下水水质监测时间,应在能代表当地地下水枯、平、丰水期的月份中进行。

在环境水文地质调查、水质采样和化验过程中,必须要有质量控制措施。

8.3.6地面调查工作精度,应根据工程特征、评价等级、当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和研究程度等因素综合确定。

在调查区内允许存在不同的工作精度,但总体上应能满足评价和预测拟采用的方法或模型所需资料或参数确定的精度要求。

8.4环境水文地质调查

8.4.1天然和人为环境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的内容可参照GB/T14158中的有关规定,重点应调查和了解:

——饱气带岩性、结构、厚度及防渗隔污性能;

——含水层的岩性组成、厚度、渗透性和富水性;

隔水层的岩性、结构、厚度、连续性;

——地下水类型、水动力特征和开发利用状况;

——集中供水水源地和水源井的分布情况、水井结构、地质剖面;

卫生防护情况;

——有无地下水开采引起的不良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其影响程度和分布情况等。

8.4.2调查成果宜写成文字材料,并附必要的图表(如环境水文地质图、地下水等水位线图、监测点位置图)和照片。

应指出评价区的主要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污水渗入的可能途径、尚未查清的问题和进一步开展勘查工作的意见等。

8.5地下水污染源调查

8.5.1调查对象

地下水污染源调查对象包括:

改、扩建项目的现有污染源和分布在评价区内,对地下水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污染源。

调查时可划归为:

a.废水污染源:

主要包括废水排放口、渗坑、渗井、污水池、排污渠、污灌区和已被污染的河流、湖泊、水库等。

b.固体废弃物:

主要包括冶炼废渣、化工废渣、废化学晶、废溶剂、尾矿粉、煤矸石、废矿石、炉渣、粉煤灰、污泥及其它工业、生活垃圾等。

8.5.2调查原则

地下水污染源调查,应按下列原则进行:

a.对已有污染源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