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景洪市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97500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景洪市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云南省景洪市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云南省景洪市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云南省景洪市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云南省景洪市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景洪市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云南省景洪市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景洪市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景洪市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云南省景洪市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云南省景洪市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

1.1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

云南省景洪市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

1.1.2建设地点

云南省景洪市嘎洒镇

1.1.3建设性质

新建

1.1.4项目主管部门

云南省农业厅

1.1.5项目建设单位

1.1.6建设目标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在云南省景洪市嘎洒镇建成一个面积为40亩的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遏制西双版纳普通野生稻资源及其原生境被进一步破坏和灭绝,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普通野生稻原生境日常管理与保护工作的运行机制,恢复和繁殖目前残存的普通野生稻,逐步使保护点的生态环境朝着有利于普通野生稻生存繁衍的方向发展,使普通野生稻的居群在这一环境中得到再生、更新、繁殖、扩大。

推动野生稻中优异基因的发掘与利用,为我国水稻育种提供育种材料,将农业生物资源优势转变为基因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

1.1.7项目建设内容

云南省景洪市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建设主要包括核心区和缓冲区,面积为40亩,其中:

核心区为6亩,缓冲区为34亩。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建设围栏,修建道路、保护点标志、警示标志、排水沟等保护设施,购置简单观察、记录、管理设备和气象观测箱等必要仪器。

1.1.8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为115.00万元,分别为中央和地方投资。

其中:

1、土建投资为50.58万元,占总投资的43.98%,

2、仪器设备购置为10.00万元,占总投资的8.70%,

3、数据库建设为10.00万元,占总投资的8.70%,

4、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8.90万元(包括前期工作费10.00万元,宣传培训费15.00万元及其他费用13.90万元),占总投资的33.82%;

5、预备费5.52万元,占总投资的4.80%。

1.1.9资金筹措

普通野生稻资源保护是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分别由中央投资105.00万元,占总投资的91.30%,地方投资10.00万元,占总投资的8.70%。

1.1.10实施计划

项目建设期1年。

1-3月完成施工图设计等工作,4-11月完成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与安装、人员培训等工作,11-12月项目竣工验收。

1.1.11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在短期内难以见到明显的、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其潜在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我国以野生雄性不育稻为育种材料的杂交稻,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达到1.6亿公顷,共增产2.4亿吨,其经济效益达1200亿元。

同时,景洪市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建设,将促进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为我国正在大力培植的生物技术产业和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2、社会效益

普通野生稻资源的丢失实质上是不可再生基因资源的丢失,保护普通野生稻资源,加快重要优异功能基因的发掘,将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的物质基础。

我国是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普通野生稻资源保护与利用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自身食物安全,而且将对发展中国家产生巨大影响。

我国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国之一,加强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是履行国际公约的重要措施。

3、生态效益

长期以来,由于城市的规划建设与发展,景洪市普通野生稻原生境破坏相当严重,普通野生稻原生境受到极为严重的威胁,原来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丧失,生态系统严重退化。

该项目的实施,将使景洪市普通野生稻原生境得到有效保护,对普通野生稻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具有积极作用。

1.1.12结论与建议

结论:

项目的建设是及时必要的;符合国家普通野生稻资源保护产业政策与普通野生稻资源保护的需要;项目建设目标明确,投资规模适宜;项目管理系统健全;购置仪器设备实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项目可行。

建议:

项目主管单位加大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管、协调和控制力度,确保项目顺利的实施;抓紧项目资金的落实和监管工作,加强资金运用的监管,严格按照项目的建设内容和规模安排资金,专款专用,杜绝挪用;当地相关部门制定有利于农业普通野生稻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管理办法、土地使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建议国家尽早立项,加快实施。

1.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建设内容

1

核心区围栏

228

2

缓冲区围栏

1292

3

工作路

490

4

排水沟

490

5

工作间

平方米

140

6

围栏门

1

7

标志碑

1

8

警示牌

2

9

设备仪器

台/套

6

总投资

万元

115.00

1

土建工程

万元

50.58

2

仪器设备购置

万元

10.00

3

数据库建设

万元

10.00

4

工程建设其它费用

万元

38.90

5

预备费

万元

5.52

资金筹措

万元

115.00

1

中央投资

万元

105.00

2

地方投资

万元

10.00

2项目背景

2.1政策背景

我国是世界上野生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特有的野生植物约270类、1.7万个品种。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进行掠夺式开发经营,致使野生植物资源遭到毁灭性破坏,一些珍稀植物濒临灭绝,许多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植物数量急剧减少。

据有关部门人士介绍,我国农业野生植物有4至5类、191种处于濒危状态,这些不可再生物种一旦灭绝,将对人类及其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

“农业的根本出路要靠生物工程来解决”。

农业野生植物资源是开发优质农产品的潜力所在,野生植物基因资源是农业生物工程的基础。

农业野生植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优良特性,蕴藏着大量的高产、优质、抗病虫、抗旱、耐寒等优异基因。

拥有并利用野生植物资源来挖掘优异基因,创造新型种质,培育综合性状整合良好并具有某种特异优良性状,如超高产、高品质或特殊用途品种的生物工程技术,已成为新世纪农业科技创新的首要目标。

在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优良品种是最重要的因素,而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的关键是对野生植物资源的发掘与利用。

20世纪初以来,国内外科学家利用农业野生植物改良作物品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被誉为“杂交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与美国的科学家合作,通过分子技术从普通野生稻中发现两个增产基因,分别可比现在的高产杂交稻增产18%以上,利用普通野生稻不育株开创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新局面,使全国水稻产量大幅提高,为中国解决粮食紧缺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再次印证了普通野生稻在杂交稻研究中的宝贵价值。

可以说,没有普通野生稻资源,培育优良栽培稻品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就是保护农业生产力;开发利用野生植物资源就是发展农业生产力。

普通野生稻是一种非常珍贵的野生植物资源,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不可替代的战略性储备资源之一,对人类社会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起基础性支撑作用,已成为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命脉。

长期以来,由于对普通野生稻资源缺乏系统而有效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使得云南省普通野生稻资源在原生境下几近灭绝。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多次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加强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最近温家宝总理做出专门指示,要求“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通力协作”,做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回良玉副总理指出,“野生植物资源是不可替代的农业战略性资源,要从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切实加强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作为普通野生稻资源的原生地,景洪市农业局是农业野生植物保护的行政主管部门,加强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2.2社会经济状况

景洪市地处东经100º25′~101º31′,北纬21º27′~22º36′。

国境线长112.39公里。

境内有国家级口岸景洪港和西双版纳国际机场,景洪市辖12个镇,一个街道办事处,84个村公所,辖区内有5个县级国营农场、4个中央和省属科研单位。

全市面积6958平方公里,东西横距98公里,南北纵长112公里。

全境山地占总面积的95%,在山间有10个盆地(坝子),其中勐龙坝79平方公里,景洪坝77平方公里,橄榄坝65平方公里。

坝区为粮食与热带作物橡胶的主产区。

辖区境内共有大小河流71条。

被誉为“东方多瑙河”的澜沧江—湄公河纵贯全境。

境内森林覆盖,是动植物资源宝库。

有高等植物3000种、珍贵树种340多种、脊椎动物600多种、鸟类400种、兽类60种,有全国最大的灵长类中心和蝴蝶养殖场。

景洪市人口37.42万人,农业人口22.09万人,农村劳动力12.6万人。

2003年全市国民经济生产总值32.18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辖区)155734万元(农业32688万元,林业108201万元\畜牧业11729万元、渔业3116万元),财政收入1.8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11元,人均有粮380公斤。

景洪属北热带和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干湿分明,雨热同季兼有大陆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优点而无其缺点,日温差大,年温差小,静风少寒,基本无霜。

年平均气温在18.6—21.9℃之间。

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700毫米,年平时日照1800—2300小时,太阳辐射总量120—136千卡/年,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86之间。

年平均风速0.5—1.5米/秒,静风频率71%。

最热月25℃,最冷月13.8℃,市内虽然四季不分明,但旱季和雨季却分明,降雨集中在5—10月,辖区内共有大小河流71条,其中有10条主要河流。

西双版纳国家级原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在市境内有3片,共计173.55万亩,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6.7%,占全州保护区面积的48.2%。

此外,境内还有保护完整的国有森林417.54万亩和集体森林165.4万亩。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普通野生稻是一种非常珍贵的野生植物资源,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在水稻育种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含有多种目前人们尚不完全了解和某些现代水稻丢失的特殊基因及农艺性状。

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远缘杂交,可产生许多优质新品种,创造粮食生产上的奇迹。

被誉为“杂交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利用普通野生稻不育株开创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新局面,使全国水稻产量大幅提高,为中国解决粮食紧缺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

2.3.1必要性分析

作为全球近一半人口食物来源的水稻,是世界头号粮食作物,是我国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作物,保护好普通野生稻资源及原生环境,将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保护和利用普通野生稻种质资源,将对我国消除贫困、发展经济、实现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据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估计,随着人口的增加,到2020年全世界对稻米产量的需求将由现在的5亿吨增加至7.8亿吨,但实际情况是可耕地和稻农却在日益减少。

如何大幅度提高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成为水稻育种专家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唯一有效的途径就是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稻属遗传多样性和新的基因资源,通过不断扩大栽培稻改良品种的遗传基础来实现。

这一方面需要借助于生物技术等先进的科技手段,另一方面则依赖于水稻近缘野生种的基因资源。

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普通野生稻形成了丰富的变异类型,对水稻病虫害有较强的抗性,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并具有抗旱、耐寒、耐盐碱、优质、氮磷高效利用及雄性不育等优良基因。

大量的研究表明,野生稻中广泛存在着可用于栽培品种改良的优异基因,特别是存在着许多育种急需而栽培品种缺乏的关键性基因。

所以,妥善保护野生稻、深入挖掘野生稻中的有利基因对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增强水稻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抗性、保障粮食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杂交水稻的大范围推广,就是我国科学家利用野生稻的“野败”不育细胞质特性,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的范例。

普通野生稻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