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论文10篇数学教学论文教育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96835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论文10篇数学教学论文教育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论文10篇数学教学论文教育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论文10篇数学教学论文教育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论文10篇数学教学论文教育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论文10篇数学教学论文教育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论文10篇数学教学论文教育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论文10篇数学教学论文教育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论文10篇数学教学论文教育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论文10篇数学教学论文教育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师在计算教学中,也应当巧妙地设置一个相适合的情境,提高计算教学的趣味性。

首先,设置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

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泉,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学生喜闻乐见的题材来设计并表现计算内容,这样更容易被学生接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其次,创设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情境。

“好动”是小学生的显著特点,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动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亲身动手,获得更广泛的经验;

最后,创设一些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的情境。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计算热情。

2.游戏教学,激发兴趣爱玩是学生的天性,通过游戏的形式组织计算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计算效率。

一方面可以设置比赛游戏。

小孩子的好胜心比较强,喜欢争第一,也喜爱别人的夸奖。

教师要巧妙利用学生这种心理组织计算竞赛活动,提升学生的计算热情;

另一方面可以设置“开火车”的游戏。

在训练学生口算能力时,“开火车”的游戏形式会经常遇到。

它练习面广、量多,而且具有趣味性。

小学生的喜爱性和参与性都比较高,是非常适合的提高学生计算兴趣的途径之一。

3.引入故事,激发兴趣一讲起故事,学生都会瞪大眼睛,聚精会神,饶有兴趣的听着,注意力非常集中。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中外数学家的典型故事或者是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小故事等等来激发学生计算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计算效果。

二、培养学生坚强的计算意志

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计算的习惯,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每天教学的内容,适量为学生增加一些口算的训练。

如每天设置10到20道口算题让学生解答,每天坚持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通过这样长期的训练,既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此外,设置的计算题要难度适中。

小学生都比较喜欢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难的,甚至是稍微复杂的计算。

但是一味简单的计算,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会停步不前,训练就失去了意义。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通过多样的计算练习,如,巧算比赛、一题多解等等,培养学生的解题意志。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决定了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直接影响学生的计算能力,因此,在日常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

认真看题,保证数字抄写的正确,这是保证计算效率的前提;

认真思考,不要一拿到题就算,而应该先审题,先思考,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再动笔;

认真计算,书写规整,尤其是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等,集中精力,条理清晰,不争不抢;

认真检查,计算完之后认真验算、改错,确保计算的正确性。

学生计算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统一办法,统一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总之,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更新观念,多动脑筋,大胆尝试,这样才能探索到更有实效性的教学办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张思平.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J].智慧课堂,2013(4).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第二篇: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方法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其中最为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莫过于计算,让学生学好计算,掌握计算的方法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首要目标。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将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着莫大的作用。

原有的题海战术、大量的机械式运算已不再适用,广大教师应该研究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轻松有效地掌握计算。

有效方法

计算是小学最基础的问题,小学生在接触数学的时候就是从认数和计算开始,计算能力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

计算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计算能力也是综合能力的具体表现之一。

它不仅是数学的基础,也能促进我们思维能力的发展。

虽然在教学中我们一再强调计算的重要性,但是学生在计算中还是存在诸多的问题,例如,计算慢、正确率低。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我们应该探究出更为有效的方法。

下面我就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方法进行探究与分析。

一、结合生活,应用计算于实际

都说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只有结合实际生活才能让枯燥的学习变得形象、具体。

现在的教材中都有相应的情境图,因此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正确分析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选择所需的信息,得出正确的答案,熟知其中的算理,真正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课件,通过投影仪播放一些动画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方便学生学习思考。

二、学会举一反三,多方位的思考

在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中有这样一道题“妈妈带100元去商店买下列用品,图中有暖瓶、烧水壶、水杯,分别是28元、43元、24元,问妈妈带的钱够吗?

”下边又画了几个学生讨论这道题,这些讨论的内容就是计算的思路和方法。

有个小女孩说:

“买暖瓶后剩余72元,买烧水壶后剩29元,所以买水杯够了”。

这是利用连续减法的思路来运算的。

还有一个男孩说:

“买烧水壶和暖瓶共用去71元,还剩29元,所以买水杯够了。

”这又是利用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

虽然是一道简单的题目,但却能引发学生举一反三,多方位思考。

学生从不同层面计算题目才能更深刻地掌握计算。

三、讲清算理,让学生遵从守则灵活应用

小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因此我们要将抽象问题具体化。

例如,在三年级课本中的应用题:

一个图片中同学们要租船过河,一条船只能做4人,总共有24个人,需要租几条船。

对还没学过乘、除法的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抽象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把它具象化,每条船可以坐4人,那么就让每4人站在一起,这样就方便得出问题的答案了。

其实,分析问题的时候就要把计算的算理搞清楚,通过搞清楚算理学生会更快速地掌握计算法则。

例如,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当中,我们来练习28×

3,一般的算法是,3个8就是24需要进位,把24根小棒中的10根捆成一捆,使24根变成2捆零4根。

再把60根小棒和24根合起来,使用学具进行演示。

实际上是3×

8=24,然后是20×

3=60也就是60+24=84。

在计算中我们把28分为20和8,分别和3相乘,然后相加,这样使问题简单化,让学生更为有效地解决问题。

我们得出结论:

同一个问题,搞清算理就可以运用更为简单的办法去解决,所以在计算中就要求学生理清算理、遵从守则从而更快更有效地计算。

四、培养良好习惯,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虽说要拒绝题海战术,但是相应的训练还是必不可少的,毕竟熟能生巧,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素质教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行为要求。

计算教学本质上也是对学生的一种习惯养成教育。

通过大量的计算训练,让学生养成严格认真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量事实证明,很多学生因为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计算习惯,导致计算失误,最终影响其思维的发展。

所以学生要经常练习,除了练习还要掌握一些固定的计算,这样在计算中就可以节约大量时间。

五、培养数感

在计算中学生一定要具备数感,尤其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计算数感更为重要,如一些乘除法表,20以内的加减法。

另外教师还应该让学生积极地探索新的计算技巧方法,讲求创新,不论计算的方法如何,只要能得出正确的答案,那么这种方法就是好的、有效的。

而获得这种技巧就需要数感。

计算教学是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的,在计算学习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估计问题的结果,并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价值,逐渐培养锻炼学生良好的数感,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提高计算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通过有目的地计划、分步骤地训练才能形成。

教师先要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兴趣是的老师,让学生对计算不再惧怕,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计算,另外,在计算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先从算理讲起,让学生从理解中找到方法,从方法中悟出规律,最终形成思维模式,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桂芳.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3.

[2]徐媛.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符号教学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第三篇:

小学数学中的计算教学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的。

计算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学生学习数学时最基本且最重要的能力。

拥有良好的计算能力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而且对学生的生活和将来的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本文中,笔者结合计算教学实践,阐述了怎样在教学中有效地进行计算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生;

重要性

引言

数学是一门以数字为沟通语言的科目,学生在初次接触数学时也是从数字开始的,且数字计算是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的技能之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会使以后的数学学习更加顺利,也为其他科的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说是数学学习中的基础能力,而老师要怎样使学生的计算率既高又准确,这便是教学中的难点。

一、引导学生意识到计算能力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计算学习的热情

计算兼具乏味和单调两种教学困境,所以必须激发小学生的计算热情。

布卢姆曾经说过:

“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因此,在计算教学中,老师要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放在首要位置。

当然,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道路上,老师要具有足够的耐心。

学生刚接触数学计算方面的问题,肯定会对其不感兴趣,进而出现课堂中注意力分散的现象,这时,老师不可以批评学生,而是要了解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特征,以感性教学为出发点,让学生们逐渐地、理性地认识到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同时,在教学初期,老师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在计算课堂中多组织一些实际操作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教学学具对计算学习有一个较为直接的认识。

老师可以利用实物,如课本、粉笔、三角尺等工具,设计出一些有趣味的数学故事,让学生领会到加减乘除法的现实意义,进而使学生真正地意识到计算能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巨大作用。

所以,在计算教学初期,老师需要从生活实际着手,激发学生计算的热情,进而使学生意识到计算能力在生活中的意义,这样学生便会逐渐喜欢上计算。

鉴于此,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唯有将现象进行分析、探究和总结,进而自己得到结论才可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真正发展起来。

这正应验了郑毓信教授的那句话:

“如果我们始终停留于实际操作层面,而未能很好地实现知识的‘内化’,就不可能发展任何真正的数学思维。

二、透彻掌握算理,提高计算准确性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数学老师经常在学生还没有明白算理时,便盲目地进行计算训练和布置作业,导致学生计算时没有头绪,从而出现计算困难的现象。

因此,老师必须让学生透彻地掌握算理,进而提升计算的信心。

比如在《凑整》教学时,老师可以先设计这样的题目:

89+53+11,19+49+51,102+29+98。

老师要让学生先观察这三道题目有什么共同点,怎么计算比较简单。

问题提出后,学生便会积极地思考和反复地计算,之后便会发现:

89+11,49+51,102+98加起来都是整百的规律,很快学生便从自己的计算中掌握了凑整的算理,这样不仅使学生的计算信心大增,同时也使计算的效率和准确性不断提高。

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降低计算的错误率

在数学教学中,令老师困扰的因素之一便是学生的计算错误率高,即使是进行了反复的练习,还是没有太大的效果。

且计算错误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的学生将数字抄错了,如将9抄成了6、将1抄成7、将3抄成8等;

有的学生将符号抄错了,如将除号抄成加号;

还有的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由于粗心算错结果等。

针对这些问题,老师应先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科目是一门非常严谨且细致的学科,不能以自己的粗心为借口对此问题不加以重视,要让学生自己对计算错误的点进行改正,只有这样树立正确的计算态度才可以逐渐降低计算错误率。

学生没有审清楚题目就进行计算,是由于学生的总体感知能力较弱,更多的是只重视题目的表面现象,没有认真关注事物间的特点和内在联系。

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点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计算习惯。

当然,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老师要重视每一次训练,使之逐渐养成。

在计算教学中,随着年级的增加会遇到更多的数学公式,且要学生运用这些公式去解决不同的问题,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在计算练习时,老师要挑选一些综合性强的题目进行练习,量不用多,重要的是要精,还要要求学生在练习时必须集中精力认真去做,避免出现计算基本的错误。

四、采用多元化的练习形式,加快运算的速度随着学习的发展,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会越来越丰富,计算题的综合性也会越来越强,计算的复杂度也会越来越高。

在这样的计算大背景下,不仅要保证学生计算的正确性,还要确保计算的速度。

而想要实现这一最高目标,必须依靠一定的训练。

多元化的练习形式是有效提升计算能力的途径之一。

老师必须从实际的学习阶段和情况出发,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常用的训练形式有随堂练习、课后练习、对比练习、针对练习和反思练习等。

随堂练习是指完成每节课的讲解之后,老师可以适当地安排适量的随堂练习来进行巩固,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当然要注意的是随堂练习要以基础性为主。

而课后练习要重视层次性,练习题的难度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依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布置的题目可以不同,还要遵循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计算能力。

对比练习是指随着学生的学习广度的扩大,很多计算顺序会混淆,因此要及时地进行对比练习,进而使计算概念、顺序达到清晰化,让学生掌握其运算的规则,达到温故知新的程度。

针对性练习是指重视差异性教学,尤其是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老师更要以学生为计算教学的主体,在进行练习时必须认真观察每个学生存在的不足,进而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以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

反思练习是指要引导学生在每次计算完之后都进行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自行分析和反思,达到运算速率提升的效果。

结语

计算能力在学生的终生发展中都有很大的影响。

老师要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对计算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可以从大量的计算中寻找到计算的规律,进而深化对计算知识的理解,达到举一反三和灵活运用的目的。

同时,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再通过多元化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

此外,老师不可以局限于一点点的计算成果,还要依据教学实践,不断地进行反思、总结、优化和创新,使学生在创新的教学形式之中,更善于学习和计算,使其朝着正确的计算道路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芹英.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5(26).

[2]张惠昀.彰显内涵算出趣味——如何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J].科普童话,2014(33).

[3]田立.提高小学中段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实践[J].新课程,2016(03).

第四篇: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是近两年来被引进到教学领域中的一个新词汇。

所谓的核心素养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时不再遵循传统的教学观念,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而是开始逐渐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是小学生学习的基础科目,也是重点科目,计算贯穿在数学教学的始终,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将从核心素养的基础出发,阐述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设计方法,旨在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核心素养;

设计

数学是一门能够锻炼学生能力的学科,计算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学知识离不开计算的相关应用。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数学计算教学可以说是教学的核心和重点。

核心素养是从整体出发,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观,它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下面笔者就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具体谈一谈在教学中该如何运用核心素养进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设计。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应凸显核心素养价值

(一)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政策的新要求

数学核心素养明确提出是在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在这项课程标准中就当前的数学教学提出了10个核心素养,其中运算能力是最主要的一项素养。

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深入,人们的教育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不再像过去一样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他们开始更多地将目光放在培养孩子综合能力的方向上,寻求孩子的全面发展。

所谓的数学核心素养并不是单纯地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它更多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解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重在锻炼学生的思维,这种思想观点与当前新课改的教育政策不谋而合,是当前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二)核心素养应体现在课堂学习中

小学数学教学,主要在于课堂学习,小学生大部分较为贪玩,在课堂外,许多学生并未树立继续学习的意识。

因此,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对于教师而言就十分重要了,课堂效率的高低决定了教师知识传输的多寡。

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将核心素养的理念贯穿其中,真正落实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而不是让其变成一句口号,虚有其表,这样核心素养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三)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应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指引

计算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密不可分,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将其他数学知识都学好了,但是唯独计算没有学好,那么学生学习的其他知识,只能是无本之木,毫无用处。

数学核心所反映的是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这两点是数学的精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掌握好了这两点,那么不管遇到了什么类型的计算题目,对于学生来说都不成为题。

因此,数学计算教学应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指引,通过核心素养将计算教学的思想和本质挖掘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设计

小学数学学习的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的紧密,许多计算知识都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在生活中遇见的困难,提升学生的各方面技能。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渗透核心素养理念,讲解数学知识的时候也并不是盲目的、毫无根据的。

计算教学的设计需要有目标、有针对性,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更容易掌握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

例如,在讲解《混合运算》这一节之前,教师运用核心素养讲解计算的方法和技巧的时候,就要学会有目标的教学,根据班上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教师的教学目标也要因人而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

比如说,有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只要能够掌握简单的计算原理就可以了,有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则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让他们自主探究,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

三、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核心素养过程设计

万里长城的修建并非一日之功,同样的在数学计算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和运用也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时一点一滴的渗透。

在教学时,教师运用核心素养必须设计好相应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识的望。

比如说,在“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口算、笔算方法,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自主探究“笔算两、三位数的加减”计算方法,在探究数学方法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较快地掌握新的知识,同时也能加强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

又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设置一些教学情景,在生活中学生常常会遇见物品分配不均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遇到这种问题该怎么处理,这样将生活中的情景运用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上,使数学计算的知识生活化,既可以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也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

四、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核心素养评价设计

传统的数学计算教学评价往往是以书面评价为主,以分数论英雄,学生的学习成绩好,计算没有失误,那么数学计算教学就是有效果的,反之,学生的学习成绩差,计算存在诸多问题,计算教学就是失败的。

这种教学评价虽然有可取之处,但是在评价时,过于简单,而且它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容易将学生培养成学习的机器,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数学核心素养注重的是对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与传统的计算教学方式相比,它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重理解、重思考。

基于这样的原因,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效果的不同,运用核心素养设置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而不是仅凭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有的学生笔算能力差,但是估算能力强,教师就可以在平时多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尝试笔算,提升他的综合能力。

总之,核心素养虽然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但是数学核心素养反映的是数学本质与思想,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运用好了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到了数学计算的本质,不仅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种教学理念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陈敏,吴宝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从教学过程的维度[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5(4).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