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96778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8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全册备课

对数学学科课程标准的理解: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比较准确清晰的回答了我国数学课程要改革什么、提倡什么和需要做什么的问题,还提出给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标准》明确课程标准时编写教材、进行教学和评价与考试命题依据的同时,不仅在基本理念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指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它标志着数学教育的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标准》在增加既符合时代要求、对学生的发展又具有促进作用的数学内容的同时,适当删减了许多对学生而言没有太大价值的学习内容,有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标准》的指引下,我的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早日从课改的瀚海中驶向成功的彼岸。

教学内容:

新知识内容:

圆柱和圆锥、统计初步知识、比和比例,另外还有一个总复习单元和两个实践活动单元。

知识技能应用题。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方法: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

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并能从生活中找出实例,进行交流。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求圆柱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情感、态度

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和国情教育。

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

使学生养成置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

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掌握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

认识比例尺,掌握求一幅图的比例尺的方法;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界比例的方法;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的方法。

,会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解答简单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的全过程。

内容

课时

周次

一、圆柱和圆锥

11

1--2

1、圆柱的认识和表面积

3

1

2、圆柱的体积

2

3、圆锥的认识和体积

4、复习检测

4

二、统计的初步知识

12

3--5

1、条形统计图

2、折线统计图

3--4

3、复习

4、检测机动

5

三、实践活动

四、比和比例

22

5-9

1、比的意义和性质

2、比例尺

6

3、按比例分配

4、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7

5、正比例和反比例

7-8

6、正比例和反比例应用题

8--9

7、复习检测

9

五、实践

1011周放假

六、复习

30

10--15

第一单元

教学思想:

在本单元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总结出知识点,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新知,能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知识目标:

认识圆锥和圆柱,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或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

1、会正确的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会正确的计算圆柱、圆锥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探究新知。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空间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圆柱和圆锥、统计初步知识、比和比例、总复习

1、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圆锥的体积,圆柱的表面积。

2、能运用公式较灵活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圆柱、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准备:

教师与学生每人带一个圆柱,教师给学生每4人小组发一个纸制的圆柱。

每位学生准备好制作圆柱的材料。

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

理解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并理解长与宽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忆,我们以前学过那些立体图形?

(长方体和正方体)那么你知道他们有哪些特征吗?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如茶叶桶、罐头盒、圆钢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简称圆柱。

二、新授

教师: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圆柱。

1、初步印象

同学们,请你们用眼睛看,用手摸,说一说圆柱与长方体的有什么不同?

(圆柱是由2个圆,1个曲面围成的。

2、分组研究

那么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

面与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现在请4人小组进行研究,必要时可以将老师发给你们的纸圆柱拆开看看,并把发现的结论写在玻璃片上。

3、交流结果

教师可让一些小组上台交流。

教师及时进行概括:

(1)关于两个圆形得出:

上下2个圆是完全相等的圆,它们都是圆柱的底面。

(2)关于曲面得出:

它是圆柱的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沿着斜线展开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3)关于圆柱的高:

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

高有无数条。

高有时也可用长、厚、深代替。

4、你怎样可以得到一个圆柱体?

生操作演示汇报。

圆柱可以看成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以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而成的图形。

5、举例说明进一步明确特征

既然大家对圆柱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么在生活中那些物体是圆柱呢?

(学生举例,再让学生自己判断。

当有一个学生说粉笔是圆柱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讨论。

6、运用知识进行判断

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

哪些不是?

说明理由。

7、动手制作圆柱

三、练习

1、运用知识进行判断

四、总结

谁能讲一讲今天学习的内容。

五、作业:

练习一1-4题

六、板书:

圆柱

2个圆→底面完全相同

长=底面周长1个曲面→侧面长方形(或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宽=圆柱的高

课后反思:

课上学生能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动一动,感知圆柱的立体图形及了解了圆柱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

第二课时

1、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并根据圆柱的表面积与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圆柱形的物体,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运用侧面积公式、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侧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一、复习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

(l)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后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柱和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请大家想一想,圆柱侧面的展开图是什么图形?

教师出示罐头盒,引导学生回忆实验过程:

沿着罐头盒的一条高剪开商标纸,再打开,展开在黑板上,得到的是一个长方形。

那么,圆柱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三、新课

1.圆柱的侧面积。

板书课题:

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学生动手摸圆柱的侧面,感知圆柱的侧面就是圆柱的侧面积。

思考:

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什么关系呢?

教师出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让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侧面积。

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

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分组讨论推导圆柱侧面积公式。

引导归纳: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

字母表示s=ch

2.小结。

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3.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请大家把上节课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

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教师指着圆柱的展开图,“那么,圆柱的表面积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使大家明确:

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板书: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一、 

解决实际问题

例:

一个无盖的圆柱体铁皮水桶,高是45厘米,底面直径是40厘米,做这样一个水桶至少需要多少铁皮?

1、生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解答汇报

3、师适时板书

二、练习巩固

1、练一练:

芳芳制作了一个圆柱体的笔筒,笔筒的底面周长是25.12厘米,高是10厘米。

她想给笔筒的侧面贴上彩纸,至少需要多大的彩纸?

2、试一试:

6页

小结:

谈收获

三、作业:

练习二2---5

七、板书:

圆柱侧面积=地面周长*高

圆柱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学生对圆柱表面积,通过动手操作制作圆柱体给圆柱体配侧面,直观形象的感受到圆柱体的侧面与长方形的关系,理解了怎样求圆柱体的侧面。

但在理解圆柱侧面积的时候有些困难,课堂时间安排得很紧凑,内容比较多。

第三课时

通过圆柱切分和拼合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圆柱的特征认识,掌握圆柱体表面积变化的规律。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思考,提高空间的想象能力。

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回忆圆柱体的特征、侧面积、表面积的求法。

二、新授

(一)分割

1、每名同学拿出一根黄瓜,说明如果把它看成圆柱体,摸一摸它的表面,体会圆柱的表面是一个曲面。

把黄瓜切一刀。

(1)你是怎么切的?

(2)分别切成什么样的物体?

(3)摸一摸两部分的表面,观察这时的表面积之和与原来的圆柱表面积相比较有什么变化?

A横截

演示:

问:

表面积之和增加了那部分?

怎样计算增加部分的面积?

怎样计算表面积之和?

学生交流汇报

思考题问:

把圆柱横截后去掉一部分,表面积有什么变化?

减少的是那部分的面积?

怎样计算?

B纵剖

提问:

C讨论其他方法

无论怎么分割圆柱,它的表面机之和都什么变化?

(二)拼和

1、出示自学提纲并讨论

这两部分拼合成一个形体,思考:

(1)你是怎样拼和的?

(2)表面积发生什么变化?

大家能够利用以前的知识解决今天的问题,说明大家做到了学以致用。

三、巩固练习

1、选择正确答案

(1)一个圆柱木棒,底面直径2厘米,高3厘米,如果沿地面直径纵剖后,表面积之和增加()厘米。

A6b12c24d48

(2)把圆柱的钢材沿平行地面的方向截成三段,表面积之和增加12平方厘米,钢材的第面积应是()

a6b4c3d2

2、讨论并解答

一个圆柱木块,高减少1厘米后,表面积就减少了6.28平方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四、作业;

数学书6页789题

五、课后反思:

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进行切拼,学生一目了然,很清楚的就知道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加的是那个面,减少的是那个面,学生能够正确的求出圆柱体的表面积。

第四课时

1、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2、使学生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

能够正确计算圆柱体体积

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把圆柱底面平均分成16个扇形,然后把它分成两部分,两部分分别用不同颜色区别开)。

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

高。

2.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

学生可能会答出“长方体的体积=长×

宽×

高”,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想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

高”。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

3.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图形,有几个底面?

有多少条高?

请大家想一想,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是怎样把圆变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的?

先让学生回忆,同桌的相互说说。

然后指名学生说一说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的面积和所拼成的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

大家仔细想想看,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

让学生相互讨论,思考应怎样进行转化。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想到的方法,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出将圆柱的底面分成扇形切开教师应该给予表扬。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何将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师出示一个圆柱,提问:

这是不是一个圆柱?

(是。

)教师用手捂住圆柱的侧面,只把其中的一个底面出示给学生看,提问:

“大家看,这是不是一圆?

”(是。

)“这是一个圆,那么要求这个圆的面积,刚才我们已经复习了,可以用什么方法求出它的面积?

学生很容易想到可以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于是教师可以先把底面分成若干份相等的扇形(如分成16等份)。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

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

教师将这分成16块的底面出示给学生看,问:

现在把底面切成了16份,应该怎样把它拼成一个长方形?

指名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操作演示,先只把底面部分拿给学生看,“大家看,圆柱的底面被拼成了什么图形?

学生:

长方形。

大家再看看整个圆柱,它又被拼成了什么形状?

(有点接近长方体。

)。

然后教师指出:

由于我们分得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

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

把圆柱拼成近似的长方体后,体积发生变化没有?

圆柱的体积可以怎样求?

引导学生想到由于体积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可以通过求切拼后的长方体的体积来求圆柱的体积。

“而长方体的体积等于什么”让全班学生齐答,教师接着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

请大家观察教具,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的哪一部分有关系?

近似长方体的高与原来圆柱的哪一部分有关系?

通过观察,使学生明确:

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

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圆柱的底面积,r=20cm,

(2)你会求圆柱体的体积吗?

(3)学生试做。

2、如果以这个长方形的一条长所在直线为轴,旋转360度,又会形成怎样一个立体图形?

(1)长方形和圆柱体有怎样的关系?

r=10cm,

3、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轴,旋转360度,形成一个圆锥体。

(1)三角形和圆锥体有怎样的关系?

r=6cm,

(2)你会求圆锥体的体积吗?

4、一个长方形,以一条对称轴所在直线为轴,旋转180度,形成一个圆柱体。

长方形和圆柱体有怎样的关系?

d=4cm,

5、直角梯形

说一说,所形成图形与梯形之间的关系,怎样求立体图形的体积?

6、长方形平移

7、三角形平移

8、圆平移

(三)练习

1、学校门厅要设计一个转动门。

门扇是高3米,长4米的长方形玻璃,门的转动轴安在长方形玻璃一条对称轴所在的直线上。

这个转动门所占空间需要多大?

2、一个机器零件的扇叶是直角三角形(如图),它较短的直角边上安着一根转动轴,要使扇叶旋转起来,至少需要多大的空间?

(四)平行四边形

(五)任意旋转

(六)任意平移

作业:

练习册

教学反思:

学生了解了面动成体的这一特点,知道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培养。

第十一课时“圆柱、圆锥”单元测试卷

一.看图填空:

(在“()”里填入分数或倍数)(共16分)

圆柱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

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圆柱的体积比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多()

圆锥的体积比和它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少()

二.填空题:

(每空3分,共36分)

1、一个圆柱体的底面积周长是6.28分米,高3分米,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平方分米,表面积是()平方分米.

2、一个圆柱体,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3分米,圆柱的高().

3、一个圆柱体底面周长是12.56分米,高为2分米,它的体积是().

4、用一张长2厘米,宽6厘米的纸围成一个圆柱体,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

5、一个圆柱的底直径为8分米,高1米,它的侧面积是(),体积是().

6、一个棱长为4分米的正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体积减少()立方分米.

7、一个圆柱与圆锥底面周长相等、高也相等.圆锥的体积是1.8立方分米,圆柱体积是().

8、一个圆锥体积比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少48立方米,圆锥体积是().

9、一个圆柱的高是5厘米,若高增加2厘米,圆柱体的表面积就增加25.12平方厘米,原来圆柱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10、一个圆锥体积与一个圆柱体相等,已知圆柱的底面积是圆锥底面积的13,高是5厘米,圆锥的高是()厘米.

三.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一个圆柱体,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8.84厘米,它的底面半径是()厘米。

A0.3B10C3D6

2、把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纸卷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形纸筒,那么圆柱纸筒的体积是()立方分米.(保留圆周率)

A2B3C1D14

3、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底相等,体积也相等.圆柱的高是1.2分米,圆锥的高是

()分米. 

A0.4B3.6C1.2D0.6

4、学校修建一个圆形喷水池,容积是37.68立方米,池内直径是4米,.那么这个水池深()米.

A2B3C0.6D5

四.求下组合体的体积:

(单位:

厘米)(7分)

五.应用题:

(第

(1)8分,其它每题7分,共29分)

1.一个无盖子的圆柱形水桶,侧面积是1884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62.8厘米,做这个水桶至要多少 

平方分米的铁皮?

这个水桶的容量是多少立方分米?

2.一根空心钢管长2米,内直径是10厘米,外直径是20厘米,如果每立方厘米的钢材重7.8克,这根钢管重多少千克?

3.把圆柱体铁块熔制成一个圆锥体铁块,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高是3厘米,熔制成圆锥的底面半径是3厘米.那么圆锥的高是多少?

4.一个圆锥形的麦堆高1.5米,底面周长是12.56米,如果1立方米麦子重1500千克,求这堆麦子的重量?

第二单元

比和比例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掌握球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

2、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会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3、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4、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或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5、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掌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活泛比例的方法,会解答最基本的正比例、反比例应用题。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正比例和反比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