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3万吨稻谷深加工及2万吨仓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95771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21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市3万吨稻谷深加工及2万吨仓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某市3万吨稻谷深加工及2万吨仓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某市3万吨稻谷深加工及2万吨仓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某市3万吨稻谷深加工及2万吨仓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某市3万吨稻谷深加工及2万吨仓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市3万吨稻谷深加工及2万吨仓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市3万吨稻谷深加工及2万吨仓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市3万吨稻谷深加工及2万吨仓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市3万吨稻谷深加工及2万吨仓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市3万吨稻谷深加工及2万吨仓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市3万吨稻谷深加工及2万吨仓储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要

1.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1.1概况

项目单位名称:

XX市XX米业有限公司

所有制形式:

有限责任公司

发展历程:

XX市XX米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位于关庙镇关庙街,经过20多年的创新意识和开拓下,从仅拥有十几万元资产的手工作坊式工厂发展成为固定资产近千万元的食品企业。

管理制度:

企业具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运作,通过多年的生产经营管理实践,不断探索和总结,已建立了与管理机构相适应的完整、严谨、科学的管理制度:

《XX市XX米业有限公司物资采购管理制度》、《XX市XX米业有限公司仪器设备管理制度》、《XX市XX米业有限公司财务会计管理制度》、《XX市XX米业有限公司安全管理制度》等。

管理模式:

公司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制度化管理模式,实现订单生产,严格按照现代企业运行机制规范经营管理。

人员结构:

本公司现有职工33人,其中技术人员7人

1.1.1.3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公司法人代表XX,男,1958年6月出生,大专学历,现任XX市人大代表。

1.1.2项目建设条件

本项目拟迁建于麻竹高速公路关庙出口与应马公路连接处,项目占地60亩。

区域内路、水、电设施齐全,地下水资源丰富,周边没有环境敏感区域,此外XX市及周边地区是主要的水稻产区,原料来源充足,项目建设条件良好。

1.1.3项目建设方案

项目名称:

XX市30000吨稻谷深加工2万吨仓储建设项目

产品方案:

大米17400吨/年,细米2700吨/年,油糠3000吨/年,糠壳副产品6600吨/年。

建设地点:

麻竹高速公路关庙出口与应马公路连接处

建设规模:

项目计划征地60亩,分为生产区、仓储区和办公生活区,建成年加工稻谷3万吨的生产线及2万吨的仓储规模,总建筑面积26125平方米。

购置电气设备17台套。

进度安排:

从2010年3月可研报告编制开始到2012年3月正式营运,历时24个月。

1.1.4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投资概算:

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715万元,流动资金1285万元。

资金来源:

全部由企业自筹。

1.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科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项目报批总投资

万元

6000

1.1

建设投资

万元

4715

含资金占用费

1.2

流动资金

万元

1285

 

2

年均营业收入

万元

6032.4

生产期平均值

3

年均总成本

万元

5565.8

生产期平均值

3.1

年均固定成本

万元

405.8

生产期平均值

3.2

年均可变成本

万元

5160

生产期平均值

4

年均经营成本

万元

5399.6

生产期平均值

5

年均利润总额

万元

388.2

生产期平均值

6

财务内部收益率

%

19.63

7

财务净现值

万元

1578.9

10%

8

投资回收期

13.17

含建设期2年

9

盈亏平衡点

%

51.10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XX市统计年鉴》2008年

(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4)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基础材料。

1.3综合评价

1、XX是农业大市,同时又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市。

生产水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素有“鄂北粮仓”的美誉,一般年份水稻复种面积32718公顷,稻谷总产约33万吨,项目的建设可解决当地农产品就地加工增值问题,增加农民的收入。

2、项目建设可直接带动种植户15000户、4.5万人,预计每户每年可增收1200元,人均增收400元;项目实施后,将进一步带动当地及周边地区一批相关行业的发展。

3、项目的主要问题就是原料保障和产品销售问题。

本项目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原料基地,对种植户提供物资、技术及农产品回收等方面进行支持,能够保障原料的供应。

在产品销售方面,具有完善营销网络和稳定的客户,产品供不应求。

3、项目全部投资税后内部收益率为17.56%,财务净现值为1174.4万元(ic=10%),全部投资所得税后投资回收期为14.67年(含建设期),各项财务指标均大于行业平均值,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

综上所述本项目具有相当的基础条件,项目产品市场优势突出,经济效益显著,社会效益明显,推广示范效应良好。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项目提出的主要依据

2.1.1.1国家产业政策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中,把粮食加工作为国家重点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的三大领域之首。

2.1.1.2区域发展规划

针对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畜产品集中生产区,推进“一村一品”发展,促进种植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根据省农委《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农业部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选择随州、襄樊、荆州等市为水稻优势区域布局。

2.1.2项目提出的理由

2.1.2.1区域经济

“十一五”期间,湖北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扶持省政府制定的水果、畜牧、优质粮、优质油、水产、茶叶、蔬菜、棉花、中药材、茧丝绸等十大主导产业。

XX市地处鄂北丘陵农业区,区域经济特色明显,确定的三大农业主导产业属于省政府制定的十大主导产业,基础条件较好,且有XX市XX米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能够充分利用和发挥XX的区域优势、产品优势和传统优势。

2.1.2.2企业自身发展需求

XX市XX米业有限公司历经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地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地方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龙头带动作用。

由于公司长期以来,管理严格,工艺精湛,产品产供不应求。

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竞争劣势凸现,主要表现在:

(1)现有企业加工能力较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的需求;

(2)原材料的质量和数量难以保证,导致质量难以提高。

这两个因素,严重阻碍了企业向大规模化、高标准化方向发展。

因此,依托提高本地区的水稻种植优势,适当的扩大企业生产能力,成为企业当前迫切的需要。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是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的需要

水稻种植是该市的传统优势农产品。

该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形成“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模式,带动广大农民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2)项目建设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需要

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结合项目单位整体实力的发挥,项目建成后,将有效的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影响和带动全市农民及周边地区水稻等地方主导农作物种职业发展,加快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和产业化的进程,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3)项目建设是引导农户科学种植的需要

目前,农户水稻传统种植及农产品初加工习惯制约了XX市水稻等主导农产品的有序健康的发展,因此,加速向专用型、特色型农作物种植、精深加工发展,围绕这条主线进行资源、资金配套改革,提高专用优质稻谷的专业化、组织化、规模化、现代化水平,实现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形成多种经营的格局,使传统农业种植成为地方主导的优势产业,逐步形成产业链,把千家万户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4)项目建设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企业规模,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龙头企业带动基地、种植户,形成产业链条,共同致富。

而前提是龙头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实力,这就要求公司要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然后,又要进一步扩大种植基地面积,从而带动种植户致富。

(5)项目建设是增强服务“三农”、服务社会的能力的需要

目前XX市农产品加工产业由于供应链及规模的制约,致使产业的发展潜力难于发挥,所以必须对种植户进行全面而有效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尤其在品种引进,先进生产技术推广使用等方面需急待完善和加强,为公司提供原料供应保证。

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实现规模化、科学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公司的服务,提高科学种植水平,强化商品意识,使优质专用农作物健康、持续、快速、有序发展,为农产品精深加工系列开发提供稳定和优质的原料资源。

项目建成后,进一步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增强了服务“三农”、服务社会的能力。

(6)项目建设是XX新的经济增长点

项目的建设,不仅能推动水稻等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的发展,而且能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业、通信业、饮食服务业等,对于增加XX市的凝聚力和辐射力,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同时,项目的建设,还能解决部分人员的劳动就业问题,促进XX市经济的发展,是XX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第三章建设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1、地理位置

XX市位于湖北省北部偏东,以平靖关、武胜关与河南连界,自古为南北交通要冲,素有“鄂北门户”之称。

地跨东径113°31′-114°07′,北纬31°23′-32°05′。

北与河南省信阳市毗邻,东邻大悟市,南接孝昌市、安陆市,西连随州市曾都区。

东西宽57.5公里,南北长78.7公里,国土面积2647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1.4%。

全市人口93万,其中其中农业人口70万,辖17个乡镇办事处和1个省管经济开发区。

2、自然资源状况

(1)地形地貌

XX市地处桐柏山脉南麓、大别山脉西端,属低山丘陵地带。

地势北高南低,自北而南,山地、丘陵、岗地、沿河小块平原,依次分布。

山地占总面积的30.1%,丘陵占67.4%,平原占2.5%。

山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和东北部,一般坡度为30°至45°,最高处大贵山海拨907.8米,相对高差在300至500米之间。

岗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南部及东南部,海拔一般在100米上下,坡度一般在15°左右。

小块河谷平原主要分布在中部、西南及东南部,海拔一般在50米左右,最低处平林市水河床海拔37米,地势以鄂豫边界为脊干,以低山为屏障,丘陵岗地主体,由北向南逐渐倾斜,经横坡河的切割,形成岭谷平行并列的地貌景观。

(2)水文条件

XX境内河流分属长江、淮河流域水系,共有大小河流337条,总长2418.5公里,均属间歇性河流,总流域面积2434.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92%,。

境内地表水资源,主要为大气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

年平均降水量990毫米,平均径流深351.6毫米,平均地表径流量9.3亿立方米。

在时空分布上,降水量集中在5至8月;在地理分布上,降水量东部多于西部;在气候成因上,丰水年十年一遇,枯水年五年一遇。

境内地下水资源贫乏,为无统一地下水体的贫水区,地下水量为2726万立方米。

因地表为丘陵地带,分布极不均匀,虽部分低洼地区有地下水,但水位低,储量小,对农田灌溉无开发价值。

XX市有大中型水库6座,都分布在北部山区,其中,黑洞湾、花山、飞沙河、许家冲4座水库形成“四库联网”的花飞灌区。

四库共拦截雨面积265.3平方公里,有效库容1.947亿立方米。

高峰寺、霞家河二水库共拦截雨面积56.6平方公里,有效库容0.291亿立方米。

其他蓄水工程有:

小I型水库32座,年末水总量6012万方;小II型水库154座,年末水总量4327万方;塘堪63874口,年末水总量12000万方;大小水厂108个,提水能力2246万方。

上述各类蓄水工程当年可供净水2.4亿立方米,全市农作物需水量为2.8亿立方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