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的措辞语气与句式重心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95347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翻译中的措辞语气与句式重心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翻译中的措辞语气与句式重心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翻译中的措辞语气与句式重心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翻译中的措辞语气与句式重心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翻译中的措辞语气与句式重心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翻译中的措辞语气与句式重心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翻译中的措辞语气与句式重心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翻译中的措辞语气与句式重心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翻译中的措辞语气与句式重心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傅雷先生从客观因素上解释了领悟与表达的差异问题。

他认为,“领悟为一事,用中文表达为又一事。

况东方人与西方人之思想方式有根本分歧,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

西方人那么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唯恐不尽,描写唯恐不周:

此两种entalité

[精神面貌]殊难彼此融洽交流。

同为é

taphre[隐喻],一经翻译,意义即已晦涩,遑论情趣。

不假设西欧文字彼此同源,比喻典故大半一致。

〞(傅雷,1957)

  笔者认为,傅雷先生的以上见解十分精辟。

不过,撇开语言、文化、习俗等客观因素,翻译中的措词表达问题多半与译者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

或是武断臆测,或是语境失察,或是逻辑不通,或是张冠李戴?

?

  我们先看?

对英语中的进行体的翻译处理。

众所周知,汉语中不存在“体〞的概念。

那么,译者应当如何处理英语中的这一语言现象?

刘先生认为:

“当英语以体的形态表示比较微妙的活动方式及态度时,汉语就可能因难以表达而导致意义丧失。

这是英译汉中又一种典型的表达法障碍。

〞(第119页)并举以下两例加以说明:

  1.thehildjupedfrjy.(一次)

  2.thehildasjupingfrjy.(屡次)

  对于上述两句的翻译,刘先生评论道:

“在英汉双语转换时,前后二式都只能译成‘孩子快乐得跳了起来’;

如果将后式译为‘跳跃不止’,就可能失之过分。

而英语就可以比较精微地表示‘跳’的反复性。

〞(第120页)

  笔者认为此话言之有理。

不过,除了不加区分地将以上两句笼统地译作“孩子快乐得跳了起来〞之外,难道就没有别的什么出路了吗?

汉语的词语难道就贫乏得连英语的“时〞和“体〞都难以对付了吗?

事实上,英语中的“体的形态〞大都可以通过汉语的词汇形式来表现。

例2的情况译作“跳跃不止〞固然失之过分,用“直〞、“一个劲儿地〞来表达又何尝不可?

  改译:

孩子快乐得直跳。

(或:

孩子快乐得一个劲儿地跳。

  再看下面几例因措辞表达不到位而造成的译文败笔。

  3.shethenunrssedherlegs.

  刘先生认为,“此句中的unrssedherlegs无法译出〞,只能阐释译为“于是她把交叉搁着的腿放平〞。

(第186页)

  上述阐释性译法固然有其道理,但译文却不那么得体,既罗嗦又不得要领。

“交叉搁着的腿〞是一副什么样的架式?

怎样“放平〞?

颇令人费解。

笔者认为,在处理此类英语的特有表现形式时,应摆脱原文语义的干扰,转用汉语类似的表达法来再现原文的神态。

此处的unrss(使不交叉)确实很难直译,我们不妨先绕过它,根据语境分析判断出行为者当时的举止行为。

在unrssedherlegs之前她干了什么呢?

显然是rssedherlegs:

跷起二郎腿。

一经语境分析,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unrssedherlegs自然也就是“收起二郎腿〞了。

于是她收起(放下)二郎腿。

  4.inheavenanangelisnbdyinpartiular.

  在天堂里,天使们也是芸芸众生。

(第191页)

  英语中的nbdy指的是无足轻重的小人物,着眼一个“不起眼〞;

而汉语的“芸芸众生〞那么是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意在“平凡、众多〞;

inpartiular,尤其,特别,何来“也是〞之说?

译文的含义与原文显然有一定的距离。

在天国里,尤其是天使,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

  5.gardensarentadebysinging“h,hbeautiful〞andsittingintheshade.(r.kipling)

  花园并不是为了哼哼曲子而建造的悠哉游哉的庇荫之地。

(第182页)

  此译的表达失误是由于对原文的句式结构的误解而造成的。

原文的根本句式结构为:

takesth.

  byding...(通过做?

完成某事),此处只不过是经过改头换面,是原句型的被动结构加否认罢了:

  sth.isntadebydingsth.(某事不是通过?

  而被完成的)

花园不是赞叹一句“啊,多美氨,坐在树阴下就能建成的。

  6.epitaph:

abelatedadvertiseentfralinefgdthathasperanentlydisntinued.

  (bb)墓志铭只不过是为断档的商品而作的过时的广告罢了。

  从逻辑考虑此译文措辞上存在问题。

墓志铭与商品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关系?

风马牛不相及。

译者对alinefgd(一系列善行)的语义含义理解有误:

  显而易见,将gd(善行)误读为gds(商品)了。

墓志铭:

为一系列永不复存的善行打出的过时广告。

  二、英汉译例中的语气问题

  语气一般指的是说话的口气,而在文字表现上往往指的是“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表示说话人对行为动作的态度。

〞(?

辞海?

)翻译中的语气问题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能否再现原作者的口气、态度,反映原文的神韵、精神风貌。

再来看下面几个摘自?

的语气把握欠妥的译例。

  原文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一般现在时主从复句,译成中文之后既无头(缺主语),又无绪(缺衔接成分):

主语snbs(势利鬼)不见了,由asif引起的虚拟语气没了,表一般性状况的现在时态变成了对过去情况的陈述——这显然不符合原作者语气。

势利鬼大言不惭,似乎把祖宗先人也能说成是自己的后代。

  8.“anbeginsbyshuting‘dn’t!

stp!

’taan’sadvaneand‘dn’tstp!

’thisretreat.〞在面对男人的追求时女人常大喊“给我站住!

〞;

在他退却时她又大喊“给我干下去!

〞(第179页)

  此例仿拟了.ilde的名句“anbeginsbyresistingaan’sadvanesandendingbyblk59翻译中的措辞、语气与句式重心问题.

  inghisretreat.〞意思是女人以抗拒男人的追求为开端,而以截断他的退路为结局。

译文无论从语境还是语气把握上都与原文的情趣差之甚远。

试问:

将dn’t!

译作“给我站住!

〞有何依据?

dn’tstp!

译作“给我干下去!

〞又有何道理?

显而易见,原文的诙谐调侃语气在译文中丧失殆荆通过语境分析得知,dn’t!

与前面的shuting搭配,应当是“别这样干!

住手!

〞之类的喝斥声;

而后面的dn’tstp!

那么明显地带有请求的口吻:

“别停啊!

〞在把握了原作者利用标点符号玩文字游戏的前提下,笔者窃以为译文完全也可以在标点符号上做文章。

模仿借用原文的手法,汉语同样能到达异曲同工之效。

在面对男人的追求时,女人常常高声大叫“别,住手!

而在男人退却时却又怂恿道:

“别住手啊!

〞9.henaandressestkill,thevitiisapttbetie.当女人梳妆打扮的时候,时间就成了她的牺牲品了。

(第185页)

  爱梳妆打扮是女人的天性,从译文的口吻来看,完全是对这一现象的挖苦、否认。

难道原作者对女人的梳妆打扮持反感心理不成?

仔细阅读原句,不难发现,原作者并无此意,问题仍出在译文的语气措辞上——译者没能把握住原文所玩的文字游戏,因此造成了译文的败笔。

英语成语bedressedtkill意为“穿着过分考究的〞,和一般的梳妆打扮并非一码事。

  原作者成心将成语dressestkill与tie拈连在一起(killtie消磨时间),一语双缀(zeuga),余味无穷,倒给译者造成不小的麻烦。

这样的文字游戏即便是勉强翻译出来,也难保原文所特有的情趣了。

当女人力图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时候,无谓的牺牲品往往是时间。

  iputtheliqurbttleaayandentvertheashbltrinsetheglassut.henihaddnethatiashedyhandsandbathedyfaeinldaterandlkedatit.(第223页)

  优美的字迹,就像写字的那只优美的手。

我把它搁在一旁,又喝了一杯酒。

我感到平静一点了,摆弄着写字台上的东西。

我的双手感到有点发麻、发热、发僵。

我用一个手指在写字台的一角划了一道,望着划去灰尘的那一道斜线。

我看了看手指,抹去了手指尖上的灰尘。

我看了看表,望着墙,望着茫然的空间。

  我将酒瓶放到了另一个地方,在洗碗槽里洗了一下酒杯。

后来,我又洗了洗双手,把脸浸在冷水里,我注视着那盆里的水?

(第238页)

  翻译中的措辞和语气问题常常是相互相联的:

语气的正确把握是遣词用字的先决条件,而恰如其分的措辞那么是再现原文语气的保障。

在上述两段原文中作者反复使用i+verb+and的句式,形成了一种单调乏味的语气。

译文在措辞上亦步亦趋,模仿原文的句式,反复套用代词i和it,试图以此来保持原文单调乏味的特色,其结果事与愿违,反而造成了译文的句式结构的不畅和指代关系的模糊不清。

  我们知道,英语重“形合〞(hyptati),代词的指代意义往往通过词汇、语法的表现形式而得到固定;

而汉语重“意合〞(paratati),其指代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话题的内容,其表现手段正如王力先生所言,要么省略,要么重复使用前面已出现过的名词,很少像英语那样大量地使用和重复代词。

英语代词的使用率、复现率均大大高于汉语,作为译者来说,如果不顾英汉语言文字上的表达差异,生搬硬套原文的结构,往往会弄巧成拙。

  以上面两段为例,先看原文和译文的前两句:

  不难看出,原文中的两处it,所指代的是前面的同一件物品:

handriting。

在译文中,handriting和代词it被分别译为“字迹〞、“字〞和“它〞。

我们不禁要问:

“搁在一旁〞的“它〞指代的究竟是何物?

“字迹〞?

“字〞?

都不可能——凭常识我们知道,抽象的“字迹〞、“字〞是不能“搁在一旁〞的。

根据此时此地的语境,根据后面的动词push的搭配,我们知道it是有一定分量的东西,多半是手稿书信之类无疑。

  上述两段译文的另外几处语境语气问题,一是ipushedthingsarundthedesk(摆弄着写字台上的东西),二是ilkedatnthing(望着茫然的空间),三是对ashbl一词的误解。

根据词的搭配,pushsth.arund应为“推到?

周围〞,而非“摆弄着〞;

根据上下文,根据主人公所处的位置,我们知道室内是没有“茫然的空间〞可望的,ilkedatnthing直译为“我哪里也不看〞或“我什么也没看见〞;

而ashbl应为“脸盆〞,而不是“洗碗槽〞,否那么,69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末句“那盆里的水〞中的“盆〞又从何而来?

漂亮的书法,犹如书写者那只漂亮的手。

  我把手稿推到一边,又喝了一杯酒,感到稍稍平静了一点,于是将几件东西推到写字台周围。

我感到双手僵直发烫、不听使唤。

我伸出一个指头划过写字台的一角,看看灰尘划去后留在桌面的那道痕,瞥了一眼指头上的灰土,将灰擦掉。

我看看表,望望墙,眼前一片茫然。

  我将酒瓶放到一边,走到在脸盆旁涮了涮酒杯,接下来又洗了洗手,将脸浸入冷水,然后注视着盆里的水。

  三、汉英译例中的句式重心问题

  奈达博士曾指出:

“在任何复杂的话语中,所涉及的人和活动的重要性是不会完全相等的,其中有的是重点和焦点,有的却是次要的陪衬点。

译者必须把这些特征如实反映在译文里。

〞(谭载喜,1999,第236页)笔者认为,奈达博士所谓的重点和焦点,表达在英汉翻译中也就是译文的句式重心问题。

的某些汉译英译例由于译者过于与英语成语求切,无视了原文的重心和焦点的位置,因而造成了译文的焦点错位,重心转移。

我们先看下面这个汉译英译例。

  11.你不要脚踏两条船。

ifyurunafterthares,yu’llathneither.(第77页)

  原文是一祈使句,重点在警示、告诫,而译文却变成了条件句!

用回译法进行对照检查,我们不难发现,译文和原文二者相去甚远:

如果你追赶两只野兔,你一只也抓不祝

dn’ttrythaveaftineitherap.

  (r:

dn’ttrytbeafene2sitter.)

  再看下面几例。

  12.万里走双骑。

e(they)traveledtenthusandlinhrsebak.(第89页)

  13.鸡蛋碰石头。

theeggasbrkenagainstark.(第154页)

  14.我已经干得筋疲力尽了。

thejbexhaustede.(第154页)

  以上3例都涉及译文的句式重心问题。

我们知道,英语句式结构讲究形式上的完整,任何句子都可以按主、谓、宾结构逐一划分,结构严谨,井然有序。

  而汉语那么不然,句式上没有严格的句子成分划分,连接上讲究“不言而喻〞。

英语重主语、重语法结构,汉语重话题、重句式重心。

因此汉语中常见的无主句,如例12、13,在译成英语时,译者得想方设法为译文找一个恰当的主语。

例12、13、14的译文之所以成问题,是因为在没有上下文,主题模糊的情况下,译者根据自己的理解不恰当地添加了主语,因而改变了原文的话题,打破了原文的句式重心。

上述三例,如果用“回译〞法来检查译文,我们会发现译文与原文的句式重心都不尽相符:

  312.我们(他们)在马背上旅行了一万里。

  313.鸡蛋被石头撞破了。

  314.此工作使我精疲力竭。

  例12没有上下文,翻译起来确实十分棘手。

句子话题是什么?

是“万里〞旅程,还是“双骑〞?

重心何在?

“走〞是已经完成的行为还是准备去做的事?

“双骑〞何所指?

是thrseen(骑手),tturists(旅游者)还是ttrylists(摩托车手)?

在没有上下文的情况下,原文简直就是一个猜不透的谜,翻译也就无从下手。

(类似的情况英译汉也不时可见,如:

i’vefinishedthebk.看完?

写完?

审阅完?

  没有上下文,也就谈不上翻译。

)因此可见,将“万里走双骑〞简单地译作e(they)traveledtenthusandlinhrsebak.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

  例13“鸡蛋碰石头〞原句是一种行为描述,而译成英语theeggasbrkenagainstark却变成了“碰〞的结果。

例14的译文那么将原文的主位述位调换了顺序,句式的重心也就搞颠倒了。

笔者认为,像例13之类的句字翻译成英语应当考虑“形合〞,需补译出原文的形式主语;

而例14之类需要对译文的宾主结构进行调整,重心是主语“我〞而不是“工作〞:

  改译13:

itisjustlikestrikinganeggagainstark.

  改译14:

iaexhaustedbythejb.

  15.莫笑我无双国士,任处处无上欢迎;

实乃是无足轻重,大半世无臭无声;

笑谈处无伤大雅,酒醉后无始无边。

爱只爱无肠公子,笑骂我无赖无聊;

自任我无冬无夏,看世界无颇无偏。

  pleasedn’tlaughate—i’aanfsuperirtalent,enjyingrealppularity.tbeperfetlyhnestianbdy,justasasallptat.

  上述?

济公自嘲诗?

对仗工整,寓意隽永,英语79翻译中的措辞、语气与句式重心问题很难传达出汉语的内在韵味,上述译文笔者亦不敢苟同。

问题的关键在于译文未能抓住原文的句式重心的特征,所以未能如奈达所说的“把这些特征如实反映在译文里〞,因此造成了译文的失真和走样。

我们试将以上译文对照原诗进行逐句分析,就更能说明问题了。

  原诗“莫笑我?

〞句,其重心在祈使句“莫笑〞上,而不是译文所突出的宾语“无双国士〞;

随后的几句,“任处处无上欢迎〞为让步状语,句式重心应当是第三句“实乃是无足轻重〞,而第四句“大半世无臭无声〞为前句的补充说明;

笑谈“无伤大雅〞的原义并非desn’tatter(没关系);

“无始无边〞似乎和rerazy(更加疯狂)也不尽一致;

“无肠公子〞即螃蟹,而“笑骂〞那么应为derive(嘲笑)而不是takesbtbe(认为是);

“冬夏〞实际上指的是季节的循环更替(theyleftheseasns);

而“看世界无颇无偏〞,出于济公和尚玩世不恭之口,似不宜译为带告诫语气的“butreeber,i’...〞(记住,我是?

)。

不考虑诗韵对仗、文字修辞等各种因素,笔者按原文的句式重心及要点改译上述诗句大意如下。

dn’tlaughate,aanfunathabletalent.aseeinglyellreeivedfigure,iaatuallynbdy——anbsurenkallthetie.

  以上分别就英汉互译中的措辞表达、语气及句式重心等三方面问题开展了讨论。

如前所述,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因此英译汉的关键在于怎样摆脱原文的形式,用地道的汉语译出原文的意思;

而汉译英的关键在于把握句子的重心,注意句式结构的转换,将汉语中“不言而喻〞的东西按英语的习惯表达法表现出来。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语义特点、句式结构和文化差异,翻译时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措辞的失当、语气的欠妥和句式重心的偏移。

作为译者,必须对此加以足够的重视,尽量准确地传达出原文的精神风貌。

  参考文献:

  [1]nida,eugene.thesiliguistisfinterlingual2uniatin[].

  brussels:

editinsduhazard,1996.

  [3]陈康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