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报志愿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94627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报志愿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报志愿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报志愿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报志愿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报志愿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报志愿Word下载.docx

《高考报志愿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报志愿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报志愿Word下载.docx

有人认为选一个社会需求大的专业比选一所名牌大学更为重要。

我认为,考生首先要选择一个相对层次较高的院校,在层次相当的院校中,主要是首选专业。

蔡荣生:

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大学的学科建设水平,学科建设水平是大学水平和声誉的集中体现。

一所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之所以享有崇高的声誉,具有一批优势的学科是必然条件。

考生选择一所大学,并不仅仅是选择在哪里接受什么样的专业教育,更重要的是选择和接受这所大学的文化。

将来就业及深造时没人去查你的高考分数

除了清华北大这样的几所学校之外,适合学生分数的往往会有一批高校,在这些高校之间该如何选择?

或者说根据哪些因素来权衡定位自己的目标?

各校高考录取分数线由其办学历史、综合实力形成,但更为重要的是其社会认可度,有些学校虽然分数高一点,但就某些专业而言社会并不认可,而某些学校综合实力弱一点,但其若干个专业却被社会追捧。

若为满足某些家长以及社会的虚荣心,在可能的情况下选择一个高档次的学校可以理解,比如能上清华不上北交。

但是在一个档次内,去选择高几分的学校而不选择优势专业则是得不偿失,万不可取。

道理很简单,虽然按高考录取分数线确实能看出综合实力的差距,但在就业及深造问题上则没有人去查你的高考分数,而只是看你是哪个学校的哪个专业。

国内外高校及社会人士都会有相同认识。

而大学毕业后就业深造则是考生首要考虑的问题。

选择学校要重点关注学校的办学历史、优势特色学科、师资队伍,实验及教学平台和环境。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不要只凭感觉来定位。

某些学校具有很好的历史、传统、校风、教风和学风,在某些行业具有独领风骚的作用,在国内外都得到认可。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学生只根据校名就判断这个学校是如何如何,却不知这些学校还有一些具有相当优势的学科和专业及其他专业。

建议认真阅读该校招生简章和上网了解该校全部真实情况。

选择学校时“稍保守”一点,以“把握比较大”为宜,不要仅凭自己曾经一两次考出过能“搭上”某较高层次学校的分数,就要“冲一冲”。

实际上冒这样的风险毫无意义,大学毕业不一定是许多学生的学习终点,要考研等深造,且经过努力要比用高考进名牌大学容易得多。

相反,一味无把握的追求名牌大学目标可能会导致一般大学都难进的后果。

建议选择“还算满意”的大学。

这样,填报第一志愿学校会很轻松,自己也不会有太大压力,考试会发挥很好,可以进这所大学的较好专业。

一所有生命力的一流大学,永远是开放和包容的,当然也有自己的脾气秉性,每所大学所追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理念不一样。

在分数适合多所高校的情况下,应当先了解各校的文化底蕴,传承的精神和人才培养的理念,熟悉各校的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结合个人的专业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适合的高校。

无论从继续深造或者进入职场,大学等学术机构或者用人单位都非常重视学生的本科学历出身。

甚至有些城市或企业在接收毕业生就业时实行差别待遇,如果有多种选择时,首选考虑选择“985工程”等重点大学。

服从专业调剂,以降低退档危险

报志愿的时间全国基本上分为考前、考后分数出来前,分数出来后这三种,考生分别应该参考哪些情况,怎样考虑,才能避免与自己心仪的学校擦肩而过?

目前实行考前填报的省市只有北京和上海。

一般来说,考前报志愿需要考生结合历次模拟考试成绩,综合分析评价自己的实力进行填报。

估分填报志愿涉及到一个“技术”问题,那就是估分必须严格控制误差范围,尽可能做到准确。

目前大多数省市实行出分填报,出分填志愿同样存在很大风险。

因为考生虽然知道了自己的分数,甚至在全省的排名,但却不能掌握到比自己分数高的考生都报考了哪些院校,知己不知彼。

无论哪种填报方式,本质上区别并不大,最终都是要靠考生本人的实力。

对于实行非平行志愿省份的考生建议采取略微保守的方式选择高校,而对于实行平行志愿省份的考生可在第一顺序学校填报最心仪的、分数相对高的高校,接下来顺序依次选择分数相对低的其他几所高校。

填报志愿既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又要冷静、慎重。

应先详细了解心仪的学校近几年的录取情况,包括录取分数和招生计划数,学科建设和感兴趣的专业等信息,并向大学的招生部门详细了解当年的招生政策。

考前和估分报志愿的模式下,主要参考模拟考试成绩的省(市、区)排名,而出分报志愿可以根据高考成绩和各校招生计划数咨询。

无论何种方式,建议考生选择服从专业调剂,以降低退档危险。

“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

有的地方实行平行志愿填报方式,认为这样可以最大可能的“不浪费学生的分数”,但是有的人认为平行志愿实际上要起到这个作用很困难,您怎么看?

对于单个学生来说,“平行志愿”填报志愿方式表面上看减轻了考生报考志愿的压力,但从实际报考的情况来看,平行志愿激发了考生冒险意识,更容易造成“扎堆”现象。

同时,平行志愿大大强化了高考分数的作用,填报志愿成为考生持分数“待价而沽”的“等价交换”,考生会更多地考虑自己的分数能够填报哪些学校,而忽视了对高校的理性选择,更多地追逐热门大学和专业,而忽视了大学和专业与自身情况和发展潜力的匹配。

考生一旦被退档,一般会成为死档,只能进入下一批次的学校进行录取。

平行志愿在选择高校的角度,相对较大的发挥了分数尤其是高分的作用;

但是在学生选择水平相近高校的同时,限制了他们选择专业的机会,容易出现选择了略微较强高校较弱专业,而无法选择略微弱高校的最强专业;

但是从个人职业发展角度来看,这个最强专业通常要比那个较弱专业发展要好。

平行志愿可以使考生填报志愿少一点侥幸心理,不用担心考试分数和学校的层次严重不符。

考生要把相关专业实力比较强,且自己分数有希望达到的院校放在前面,然后按兴趣类推,而不仅仅是按分数类推。

在此基础上,可以采取“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策略,即:

学校志愿之间要拉开一定的梯度,“冲”的是自己有希望能上的学校,“稳”的是自己有较大把握能上的学校,“保”的是自己一定能达到的学校。

平行志愿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一定要服从专业调剂。

平行志愿的直接后果,就是考生分数“扁平化”,大量考生分数集中在一个很小的区间段,这时如果考生所报专业非常集中,肯定会有一些考生的专业志愿无法满足。

不服从专业调剂,就只能被退档。

而因为平行志愿只进行一轮投档,被退档的考生再没有投档的机会,只能根据院校的缺额情况再填报征集志愿。

但征集志愿时院校的可选余地非常小,可能会导致考生失去此批次的录取机会,落选到下一录取批次。

高考志愿填报:

“专业级差”方式下的录取规则

  高校在提档后的专业录取规则是不同的,常见的有分数优先、专业优先(专业清)以及专业级差三种方式,前两种大家很容易理解。

最近不少朋友们在微博上@我,讨论“专业级差”问题,觉得理不清头绪。

微博上字数有限制,三言两语说不清这个问题,正好以前我曾写过一篇博文,用一个实际例子说明了我所理解的专业级差录取规则,这里重新贴出来给大家看看。

需要说明的是,本人并非业内人士,个人理解的东西不一定准确,仅供交流、参考!

  我们以对外经贸大学为例,先看看它的招生规则是怎么说的:

  “录取专业时,根据各省市考生填报专业志愿的数量,确定一定的分数级差。

所有投档考生按分数排队,由高到低依次录取,第一专业志愿无法满足的,降一个分数级差录取第二个专业志愿,以此类推,……”

  怎么理解这段话?

还是举例来说可能大家比较清楚。

  假设:

有甲、乙、丙、丁四位考生,高考成绩分别是623、619、617、615分(加分忽略),西班牙语、金融和财务管理三个专业各招一个学生,专业级差为3分。

考生志愿是如下报法:

考生

高考成绩

专业一

专业二

专业三

623

西班牙语经贸

金融

财务管理

619

617

……

615

按照贸大招生章程,录取步骤应该是这样:

1、按照分数排队,先看甲的志愿,西班牙语专业满足条件,录取;

2、检索乙的志愿,西班牙语专业招生已满,不能录取,减去级差3分,重新排队,这时候顺序变成

616(619-3)

3、检索丙的志愿,金融专业满足条件,录取;

4、检索乙的志愿,金融专业计划已满,不能录取,减去级差3分,再次重新排队,这时候顺序变成

613(616-3)

5、检索丁的志愿,财务管理专业满足条件,录取。

这时候剩下乙考生还没有被录取,而西班牙语、金融和财务管理3个招生计划已录满,按照招生章程规定:

“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的,如果服从专业调剂,将由学校根据分数调剂到相应专业(提前批次招收的部分外语专业及工商管理类兰斯双学位项目只招收有专业志愿的考生)。

高考成绩无法满足所填报的专业志愿,又不服从调剂的,做退档处理。

  最终的录取结果:

录取结果

调剂专业或退档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乙考生虽然高考成绩比丙和丁好,但由于专业级差的原因,他的二专业金融、三专业财务管理都无法录取。

因此,考生和家长在报志愿前,不能仅关注各学校的提档线和专业录取线,还要仔细阅读它的《招生章程》,看其专业录取规则是什么,不然可能就会高分吃大亏!

报考指导之怎样正确参考高校历年录取线

  考生在报考某所大学时,不管是填报第一志愿,还是第二志愿和其他志愿,我们往往都要参考高校以前的录取数据。

而目前高校录取的数据统计中,有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等数据,这三个数据对考生来说,如何去参考和分析,以及怎样去分析、参考,才能为他们所用?

则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从每年很多考生和家长咨询的问题看,他们大多注重的是学校的最低录取分是多少,而关心录取平均分的人则相对较少。

这说明有不少人走进了志愿的误区,即在如何对待高校以前的录取数据问题上,一些考生和家长只关心学校的录取最低分。

  怎样来正确参考高校以前的录取分数呢?

  我们先从高校一般公布的数据看,有最高分、最低分、学校录取平均分,有的高校甚至统计出了各专业录取的最低分和平均分。

但对考生来说,可以淡化最高分这一概念,因为它对考生没有多大参考意义,我们要上大学,首先考虑的或担心的是录取与否,而最高分显然不是决定录取与否的关键。

  在这剩余的两种分数中,按对考生的参考意义和价值大小来分的话,可以分成学校录取平均分和录取最低分两部分。

在告诉考生和家长如何正确使用这些数据之前,先说说如何正确看待这些分数。

有的考生在拿到高校以前的录取数据后,很茫然,怎么看?

就单纯看这些分数的高低吗?

“你看,这所大学去年在我们省录取最低分为620分,我今年只考了600,可能不行了。

”单纯从绝对分数上看,我们很难找出这位考生的错误。

但恰恰这位考生就错了,他错在只单纯拿学校录取分数与自己成绩的对比,而忘了一个很重要的中间参考分数,即在当地该大学所在录取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

这正是很多考生和家长在拿到学校录取的分数线后不知道如何分析的具体表现,也是他们容易犯的一个错误。

  所以,正确的分析方法是,把某所学校的平均分也好最低分也好,先减去该学校在考生所在地录取批次的最低控制线,求出一个差值,然后再以自己成绩减去同年该学校在本地录取批次的最低控制线,又得出一个差值,最后把两个差值进行比较。

前面那位考生,如果上一年该大学所在录取批次的控制线为610分,而今年的控制线为580分,求得的两个差值分别就为10分和20分。

上一年该校录取线高出同批次控制线10分,而今年该考生成绩高出控制线20分,这样看来,该考生今年的分数应该是“长”了。

  接下来,该是考生报考时如何把握平均分和最低分的时候了。

考生要清楚的是,在最低分和平均分这两个分数中,平均分是反映高校录取的整体水平,而最低分则是以该校在该地某个最低录取分专业的分数为依据统计的。

  所以,对考后填报志愿学生来说,如果单纯要求能否上某学校的调档线的话,参考学校的最低录取分不是不可以。

但我们知道,高考录取时某高校的调档线是受很多因素干扰和影响的,这样就难免会出现调档线在以前的分数线附近上下浮动,要是浮动很大的话,参考学校以前的最低分要么就超过调档线很大部分,要么就远远低于学校调档线。

要是出现前者情况,我们虽然比较幸运,但可能会给我们的专业填报带来损失,因为本来你的成绩可能进入到一个好的专业,而你正是按最低分来判断,认为成绩不占优势,选择了几个很一般的专业。

但这种情况只是在专业录取上受到了影响,我们或许还可以接受,而要是出现后者情况的话,就很有可能落选。

  所以,如果要想录取把握更大些,最好是参考平均分。

因为高校的平均分更能反映某学校在某地的整体生源结构情况,在每年招生计划、生源等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一般波动不是很大。

如果你的成绩和当地同批次控制线的差值与学校当年录取平均分和同批次控制线的差值基本相当的话,你被该校录取的几率就比较大了。

  还有,如果考生还想录取到自己理想的专业,最好还要参考学校分专业的录取平均分数,因为高校录取是按专业录取,有时学校的最低录取分与其他专业的录取分相差很大。

如一大学文科在某省的最低录取分为618分,而该大学的国际经济与贸易、新闻学、金融学、旅游管理等四个专业的录取分都在640分以上,比学校在当地的最低录取分高出22分之多。

该校最后录取的平均分为636分,而有超过四分之三的专业的录取分都达到这一分数。

  显然,我们在考虑志愿时,如果以平均分或专业录取平均分参照,则录取的机会也许就会大得多。

应该如何填报高考志愿

我是10年高考的学生,今年大四,明年六月份毕业。

因为自己和同学们都将面对人生中更加重要的选择——工作,所以把自己的一些拙见拿出来分享一下,叔叔阿姨们看一下就好,希望可以帮助到学弟学妹们。

  很多人觉得高考完了之后是学习的终结,其实不然,大学只是学习的开始,那么学的是什么呢?

  1.对于一心想要搞研究的孩子来说,学的是专业知识。

  2.对于不想搞研究的孩子来说,学的是人生经验。

  关于选学校:

  1.选择学校所在城市。

一线城市或者东部沿海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的优劣势很明显,孩子在一线城市学习生活,都会比较便利,资源相对较多,见识也会相对广泛。

其实本科阶段实习和兼职带来的成长比书本上多,在经济更发达的城市这些工作机会也多。

  有人纠结在是不是更应该选择985,211学校,举个例子:

两个高中同学,甲在三线城市985学校Top5的专业,乙在上海普通二本,每次我们聚会,甲都会抱怨找不到兼职机会,后来就不提了。

而我们看着乙从不知名的公司一直实习到世界500强并拿到offer,甲的结局是回家考了某局的事业编制。

  2.充分了解学校的硬件和软件条件。

  这中间包括学校图书馆怎么样,宿舍条件怎么样,有没有空调暖气,学习氛围如何,师资力量如何,男女比例什么样。

这些都作为参考条件列入选择范围。

  3.批次真的不那么重要。

从以前到现在,中国社会总是要给万事万物都要分一个三六九等出来。

大学?

211、985、一本、二本(2A)、三本(2B)统统都是。

当然,“等级”越高的学校当然在教学、学习、学术方面氛围越浓厚。

但我这里要说的是次一等学校不一定就要比上一等学校好。

比如:

说起深圳大学和内蒙古大学比较的话,诸位一定会认为深大要好过内大吧。

但是事实是深圳大学在广东2A(二本)招生,内蒙古大学呢?

人家是211啊!

怎么样?

诸如此的例子真的很多,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学校到底是怎么样的。

 关于选专业:

  1.千万不要相信网上铺天盖地的十大热门专业。

  当下热门不代表孩子毕业后还会热门,实际上未来孩子的工作主要还是要看孩子自身的发展,在大学里积累的人脉,学会的处事方式等等。

  更何况,学土木建筑的可以转金融工商,学太空物理的可以转音乐娱乐。

各行各业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果孩子够优秀的话。

  2.搞清楚你所要填报的专业具体是干什么的。

  该专业有哪些课程,现在的大学专业单凭专业名称是很难判断其主要学习内容的。

查清楚专业设置的课程,大致浏览后,看到不知所云的课程名也要去搞清楚。

这关系到今后四年将如何度过,和一个不喜欢的专业朝夕相处四年,想想就很尴尬和痛苦!

  说个朋友的经历。

当年A年少无知,一心只想从事计算机事业。

厚厚的一本招生简章,嫌烦,也没细看。

就把所有看着跟电脑沾边的专业都填上去了。

最后录取:

信息与计算科学。

  听着很信息化?

很计算机吧?

结果,去报到那天才知道这是数学类专业!

  该专业70%的数学课程,30%计算机课程。

前两年几乎都在上数学数学数学。

  据朋友说,那段日子生活整日暗淡无光。

  说这件事就是想说,做任何决定前至少要对所处局面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准备吧。

一定不能草率决定。

  总结一下:

  填报志愿真的很重要,决定了大学四年将要学到的东西。

  其中选择什么样的专业是最不重要的东西,因为在未来的工作中,真的能和专业对口的人是很小一部分的。

  那么最有决定意义的是学校所处环境,城市,好坏,机会,学校的硬件软件条件等等。

考生弃清华北大去香港上大学有错吗?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各大高校之间的“争抢优秀生源”大战又将拉开序幕。

而在前不久的高校自主招生“三国杀”(“华约派”、“北约派”和“卓越派”)中,更是火药味十足,甚至不惜考试时间“撞车”来给考生出难题。

在内地各大高校“争抢优秀生源”的明争暗斗中,“港风”吹来,像内地莘莘学子伸出橄榄枝。

据媒体报道,今年共有共有17所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比去年增加了5所,各省市没有招生名额限制。

而在一项针对高中生的调查调查显示,“如果同时被理想的香港高校和内地高校录取,你会如何选择?

”有83%的学生选择香港高校,而香港高校对他们的印象是:

教学方法更国际化、教学教风更好、国际排名比内地学校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内地考生,特别是高考状元选择去香港读大学。

香港高校究竟有什么魔力,成为大多数考生的“理想国”?

首先,从大多数考生青睐的世界大学排名分析,2013-2014年度QS全球大学排行榜中,香港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的排名都在清华北大之上,2014年度QS世界亚洲大学排名中,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排名第五、第六,北大由去年的第五名降至第八名,清华排名第十四。

QS世界最佳大学排名主要将评级指标比重分配在学术同行评议、雇主回顾、师生比例、教职员论文引用次数、国际影响力以及国际学生比例等方面。

内地一些大学教授的某些行为,如论文抄袭造假、艳照门、雷人语录频现,,更让人对内地大学产生质疑,教授们总想着借着“教授”的头衔往上走,而并非真正去传道授业。

其次,港校国际化的教育方式。

很多人选择去香港读书,就是想跳出现有的应试教育体制,去接受多元化的教育。

港校对于内地,最大的好处就是其开放的教学体制,其教学环境和师资力量都较高于内地一些高校。

和内地高校不同的是,香港学生的成绩用国际承认的GPA绩点计算,使学生不得不努力学习课程,还要全方位发展,这就摆脱了条条杠杠式的教育体制,高考考纲之外的就不学。

虽然,国内高考改革年年在喊要改革,却并没有拿出一套完整的改革体系,一些试点省份也在考核学生的综合知识,但对于已经局限于语数外物理化史地政等科目中的学生,综合知识考试,成了一种负担。

第三,就业机遇比内地大学大。

内地一些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就业,其主要原因就是“机遇大”,所谓的机遇无非是职业的可选择性比小城市要多。

香港对于内地,同样是这个道理。

有一位高考状元曾说,香港拥有更多的大公司,更多良好的就业机会,如果都是毕业出国深造,香港大学的学生应该比北大学生更容易一点,毕竟这里的教授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比较多,他们的推荐信对国外的名牌大学更有说服力。

虽然北大、清华也有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教授,但是读过大学的人比较清楚,这些“著名教授”,一般都带研究生,教本科生的比较少见,这让很大一部分本科生感觉不公平。

当然,考生选择港校还有很多原因,比如丰厚的奖学金、英语教学等。

我们不能左右考生选择哪所学校就读,但我们需要深思的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学生去了香港,而北大清华这样的百年学府鲜有问津。

我们的高考改革喊了这么多年,为什么没有改变?

教育体制的问题到底能不能改善?

内地高校该如何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

俞敏洪:

有些事,年轻时不做会后悔一辈子

人生最值得珍惜的就是青春时光。

有些事,年轻时不做,可能会后悔一辈子。

尤其是当我们还身在校园时,一定要做这几件事:

第一,把自己的知识结构打造完整;

第二,要在大学里尽可能地多交朋友,因为你终生的朋友、合作者一般都来自于你的大学;

第三,如果有可能的话,在大学里谈一场比较专注的恋爱;

第四,为未来的工作做好打算。

未来的工作跟你有多少朋友、跟你的专业知识是相关的。

此外,还需要好好掌握一门专业,只要到熟练的程度,再差的专业也一定有人赏识。

我有一个朋友学的是越南语,越南语的确很少用,但中央领导去越南都要带着他,因为他是一流的越南语同声翻译专家。

我还有一个大学同学研究蒋介石,研究了10 

年,穷困潦倒。

后来美国方面召开了一个中国现代史人物研讨会,他在报告上讲了自己的研究经过,结果下面一个老教授热泪盈眶。

下来后一问,这个老教授也在美国研究了30 

年蒋介石,孤苦伶仃,就是找不到接班人,没想到中国有个“傻瓜”也在研究蒋介石。

于是5万美元奖学金一年,让我同学跟着他在美国读博士生。

读完以后老头退休了,他就成为了那个学校的教授。

我去看他的时候,他已经在纽约长岛买了套小房子,买了辆车娶了个老婆养了条狗。

当时他跟我说,俞敏洪你看,这一切都是蒋介石“给”我的。

其实,你研究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真的很喜欢,然后就会有人用你。

反过来,如果你觉得这个专业你不太喜欢,但很适合找工作,这要不要学?

当然也要学。

我就是这样一个状态,我从来没喜欢过英语,当初考英语只是因为数学不行。

不喜欢英语是因为我的模仿能力不强。

但后来我发现英语成了我生命的工具,因为英语,我在北大当了老师。

专业有的时候是一种工具,能够帮助你前进。

在登山的时候,你会在乎登山杖你喜欢不喜欢吗?

不会,你只会在乎能否帮你登上山顶。

英语就是我的登山杖,尽管我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