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5单元遗传的基本定律第14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限时特训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94567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5.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5单元遗传的基本定律第14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限时特训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5单元遗传的基本定律第14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限时特训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5单元遗传的基本定律第14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限时特训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5单元遗传的基本定律第14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限时特训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5单元遗传的基本定律第14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限时特训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5单元遗传的基本定律第14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限时特训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5单元遗传的基本定律第14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限时特训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5单元遗传的基本定律第14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限时特训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5单元遗传的基本定律第14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限时特训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答案 C

解析 F1为Yy,产生的雄雌配子中,Y与y比为1∶1,A错误;

③的基因型为yy,表现为绿色,B错误;

①②的基因型为Yy,表现为黄色,C正确;

产生F1的亲本可能是YY(♀)和yy(♂),也可能是YY(♂)和yy(♀),D错误。

3.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

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B.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

C.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D.测交后代分离比为1∶1

解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C正确。

4.遗传学斑秃又称早秃,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以头顶为中心向周围扩展的进行性、弥漫性、对称性脱发,一般从35岁左右开始。

男性显著多于女性,女性病例仅表现为头发稀疏、极少全秃。

男性只有bb才会正常;

而女性只有纯合子(BB)才出现早秃。

一个早秃男性与一个正常女性结婚生了一个早秃女儿和一个正常儿子,若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患早秃的概率为(  )

A.1/2B.3/4

C.1/4D.3/8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意,男性中BB和Bb均患早秃,bb正常;

女性中BB患早秃,Bb、bb表现正常。

所以其所生早秃女儿基因型为BB,非早秃儿子的基因型为bb,故夫妇双方基因型均为Bb。

从理论上分析,这对夫妇生出的BB个体不论男女均患早秃,Bb个体若是男性则患早秃,若是女性则正常。

所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患早秃的概率为1/4+1/2×

1/2=1/2。

5.基因型为Aa的水稻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后,人工去掉隐性个体。

并分成①、②两组,在下列情况下:

①组全部让其自交;

②组让其所有植株间相互传粉。

①、②两组的植株上a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分别为(  )

A.1/9、1/6B.3/8、1/9

C.1/6、1/9D.1/6、5/12

解析 基因型为Aa的水稻自交一代,去掉隐性个体后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2。

①组全部让其自交,因为只有Aa自交的结果有aa基因型,所以aa占比例为1/4×

2/3=1/6。

②组让其所有植株间相互传粉,相当于随机交配,包括自交和不同的基因型间的杂交,两种配子及比例是A∶a=2∶1,所以aa占的比例为1/3×

1/3=1/9。

6.我国学者陈桢研究金鱼的遗传时发现,普通金鱼(TT)能合成酪氨酸氧化酶,使酪氨酸在细胞里合成各种色素,使金鱼呈现出绚丽的色彩。

有一种突变型(tt)是酪氨酸氧化酶缺陷型,不能合成色素颗粒,所以身体透明。

普通金鱼和身体透明的金鱼杂交得到的全是半透明鱼。

若让半透明鱼作亲本鱼自由交配,并逐代淘汰普通金鱼,则F3代淘汰完普通金鱼后透明金鱼占(  )

A.9/16B.9/15

C.7/9D.7/16

答案 B

解析 Tt个体自由交配得到的F1代中,TT∶Tt∶tt=1∶2∶1,淘汰完TT个体后,Tt占2/3,tt占1/3,其中T基因频率为1/3,t基因频率为2/3,自由交配后,得到的F2代中,TT占1/9,Tt占4/9,tt占4/9。

淘汰完TT个体后,tt占1/2,Tt占1/2,其中T基因频率为1/4,t基因频率占3/4,自由交配后,得到F3代中,TT占1/16,Tt占6/16,tt占9/16,淘汰完TT后,Tt占6/15,tt占9/15。

7.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雄株,g基因决定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

G对g、g-是显性,g对g-是显性,如:

Gg是雄株,gg-是两性植株,g-g-是雌株。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Gg和Gg-能杂交并产生雄株

B.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最多可产生三种配子

C.两性植株自交不可能产生雌株

D.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粉,产生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

解析 Gg和Gg-都是雄株,不能杂交,A错误;

两性植株的喷瓜基因型为gg-或gg,gg-产生g和g-两种配子,gg产生g一种配子,所以最多可产生2种配子,B错误;

两性植株自交可能产生雌株,如gg-×

gg-后代可能出现g-g-,是雌株,C错误;

两性植株(gg-或gg)群体内随机传粉,其中gg自交后代均为纯合子,gg-自交后代有一半是纯合子,gg-和gg杂交后代也有一半是纯合子,所以该群体随机传粉产生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D正确。

8.“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

A.让F1测交,结果产生了两种性状的子代,比例接近1∶1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

解析 A选项是假说—演绎法中的实验验证步骤;

B选项属于作出的假说的内容;

D选项则是利用假说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

C选项则是在提出假说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的理论上的演绎推理,故C对。

9.[2016·

冀州模拟]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传粉植物,可以接受本植株的花粉,也能接受其他植株的花粉。

在一块农田间行种植等数量基因型为Aa和aa的玉米(A和a分别控制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且A对a为完全显性),假定每株玉米结的子粒数目相同,收获的玉米种下去,具有A表现型和a表现型的玉米比例应接近(  )

A.1∶4B.5∶11

C.1∶2D.7∶9

解析 间行种植的玉米,既可杂交也可自交,由于种植的Aa和aa的玉米比例是1∶1,可以得出该玉米种群可产生含基因A和a的雌雄各两种配子,其比例是:

A=1/2×

1/2=1/4、a=1/2×

1/2+1/2×

1=3/4,再经过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得到的子代比例为:

aa=3/4×

3/4=9/16,而A_=1-9/16=7/16,故具有A表现型和a表现型的玉米比例应接近7∶9。

10.某哺乳动物背部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复基因A1、A2和A3控制,且A1、A2和A3任何两个基因组合在一起,各基因都能正常表达,如图表示基因对背部皮毛颜色的控制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该动物种群中关于体色共有6种基因型、纯合子有3种

C.若一白色雄性个体与多个黑色异性个体交配的后代有三种毛色,则其基因型为A2A3

D.分析图可知,该动物体色为白色的个体一定为纯合子

解析 选项A,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本题图中体现了第一条途径,说法正确;

选项B,A1、A2、A3三个复等位基因两两组合,纯合子有A1A1、A2A2、A3A3三种,杂合子有A1A2、A1A3、A2A3三种,共计6种,说法正确;

选项C,黑色个体的基因型只能是A1A3,该白色雄性个体与多个黑色异性个体交配,后代中出现棕色(A1A2)个体,说明该白色个体必定含有A2基因,其基因型只能是A2A2或A2A3,若为A2A2,子代只能有A1A2棕色和A2A3白色两种类型,若为A2A3,则子代会有A1A2棕色、A1A3黑色和A2A3白色三种类型,故选项C正确;

选项D,从图中信息可以发现,只要缺乏酶1,体色就为白色,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A2A2、A3A3和A2A3三种,而A2A3属于杂合子,故说法错误。

11.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下表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实验组

亲本表现型

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红果

黄果

1

红果×

492

504

2

997

3

1511

508

A.番茄的果实颜色中,黄色为显性性状

B.实验组1的亲本基因型:

红果为AA,黄果为aa

C.实验组2的F1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

D.实验组3的F1中黄果番茄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

解析 由实验组2或实验组3可知红果为显性性状;

实验组1的亲本基因型:

红果为Aa、黄果为aa;

实验组2的亲本基因型:

红果为AA、黄果为aa,F1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Aa;

实验组3的F1中黄果番茄的基因型是aa。

12.[2015·

安徽蚌埠一中期中]已知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让一株杂合子小麦自交得F1,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再自交得F2,从理论上计算,F2中不抗锈病占植株总数的(  )

A.1/4B.1/6

C.1/8D.1/16

解析 根据题意设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Aa自交,F1为1/4AA、1/2Aa、1/4aa,淘汰掉aa,AA占1/3,Aa占2/3,自交所得F2中aa(不抗锈病)占1/6。

13.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是显性,让杂合的红果番茄自交得F1,淘汰F1中的黄果番茄,利用F1中的红果番茄自交,其后代RR、Rr、rr三种基因的比例分别是(  )

A.1∶2∶1B.4∶4∶1

C.3∶2∶1D.9∶3∶1

解析 F1基因型为1RR、2Rr、1rr,去掉1rr后,则RR∶Rr=1∶2,1/3RR自交后为1/3RR,2/3Rr自交后为2/3(1/4RR、1/2Rr、1/4rr),然后相加可得RR∶Rr∶rr=3∶2∶1。

14.[2016·

衡水模拟]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

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

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

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

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模拟的是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B.乙模拟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C.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必须相等,但Ⅰ、Ⅱ桶小球总数可不等

D.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统计的Dd、AB组合的概率均约为50%

解析 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A正确;

乙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两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即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的过程,B正确;

Ⅰ、Ⅱ两个小桶内的小球的总数可以不相等,相当于精子和卵细胞的数目可以不相等;

而Ⅲ、Ⅳ两只小桶内的小球的总量则必须相等,强调两对等位基因的总量必须相等,C正确;

甲同学模拟实验的结果是DD、Dd、dd的概率依次接近于25%、50%、25%;

而乙同学模拟实验的结果则是AB、Ab、aB、ab四种类型配子的概率均应该接近于25%,D错误。

15.已知羊的毛色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控制。

某牧民让两只白色羊交配,后代中出现一只黑色羊。

判断一只白色公羊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的实验方案有如下图所示的两种,已知方案一中母羊的基因型为Aa,方案二中母羊的基因型为aa,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②全为白色

B.③黑色∶白色=3∶1

C.⑤全为白色

D.⑥黑色∶白色=1∶1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推理和理解应用能力。

根据题意可知,羊的毛色遗传中白色为显性,方案一的母羊的基因型为Aa,如果亲本公羊为纯种(AA),则②应该全为白色,A正确;

如果亲本公羊为杂种(Aa),则③应该是白色∶黑色=3∶1,B错误;

方案二的母羊的基因型为aa,如果亲本公羊为纯种(AA),则⑤应该全为白色,C正确;

如果亲本公羊为杂种(Aa),则⑥应该是白色∶黑色=1∶1,D正确。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55分)

16.[2015·

合肥检测](17分)安哥拉兔的长毛和短毛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性状。

用纯种安哥拉兔进行杂交实验,产生大量的F1和F2个体,杂交亲本及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实验一

(♀)长毛×

短毛(♂)

F1

雄兔

全为长毛

雌兔

全为短毛

实验二

F1雌雄个体交配

F2

长毛∶短毛=3∶1

长毛∶短毛=1∶3

请回答:

(1)安哥拉兔的控制长毛和短毛的基因位于________(选填“常”或“X”)染色体上。

在________(选填“雌”或“雄”)兔中,长毛为显性性状。

(2)用多只纯种短毛雌兔与F2长毛雄兔杂交,子代性状和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安哥拉兔的长毛和短毛性状既与________有关,又与________有关。

(4)如果用A1和A2分别表示长毛基因和短毛基因,请画出实验二的遗传图解。

答案 

(1)常 雄 

(2)雌兔全为短毛,雄兔有长毛有短毛且比例为2∶1 (3)基因型 性别 (4)如图

解析 

(1)纯种安哥拉长毛雌兔与短毛雄兔进行杂交F1应都是杂合子,对杂合子来说,雄兔表现长毛,雌兔表现短毛,杂合子雌雄个体交配,后代杂合子占1/2,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各占1/4,根据两实验结果可判断,相应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对雄兔来说长毛是显性性状,短毛是隐性性状,对雌兔来说,短毛是显性性状,长毛是隐性性状。

(2)用A1和A2分别表示长毛基因和短毛基因,F2长毛雄兔的基因型中纯合A1A1占1/3,杂合A1A2占2/3,纯种短毛雌兔基因型是A2A2,F2长毛雄兔和多只纯种短毛雌兔杂交后代有两种基因型,即2/3A1A2、1/3A2A2,子代性状和比例为雌兔全为短毛,雄兔有长毛有短毛且比例为2∶1。

(3)实验说明安哥拉兔的长毛和短毛性状既与基因型有关,又与性别有关。

17.[2016·

衡水中学调研](19分)小鼠的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由位于17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群控制,科学家利用基因群组成为aa的A品系小鼠和基因群组成为bb的B品系小鼠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杂交实验,并获得了X品系小鼠。

请据此图回答(注:

不考虑MHC基因群内各基因通过染色体交叉互换进行基因重组):

(1)小鼠MHC的遗传________(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F1的基因群组成为________。

(2)研究表明,器官移植时受体是否对供体器官发生免疫排斥,只取决于两者的MHC是否完全相同。

从F2、F3……至F20中选出ab小鼠的方法是:

将杂交后代小鼠的皮肤移植到A品系小鼠身上,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21中X品系小鼠占的比例是________,获得的X品系小鼠的遗传物质除了MHC基因群外,其他与________品系小鼠的基本一致。

若将X品系小鼠的皮肤移植到________品系小鼠时会发生免疫排斥。

(4)已知小鼠对M、N抗原免疫应答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品系小鼠对M应答,对N不应答;

B品系小鼠对M不应答,对N应答;

F1对M、N均应答。

①F21小鼠的表现型有________种。

②若X品系小鼠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则能确定小鼠针对M、N抗原免疫应答的基因属于MHC基因群。

答案 

(1)遵循 ab

(2)会发生免疫排斥的(小鼠)

(3)1/4 A A

(4)①1或3 ②对M不应答,对N应答

解析 

(1)与MHC有关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A品系小鼠与B品系小鼠进行交配,A品系MHC是a/a纯合的,B品系MHC是b/b纯合的。

A品系与B品系杂交的子一代(F1)全部是a/b杂合状态,F1基因群组成为ab。

(2)只要MHC不同,就会出现免疫排斥。

所以若将杂交小鼠皮肤移植到A品系小鼠,出现免疫排斥,移植皮肤脱落的即为ab小鼠。

(3)F21中X品系为bb,所占比例为1/4,F1小鼠与亲本A品系进行回交,其子代一半为a/a,另一半为a/b,a/b杂合状态小鼠的皮肤移植到A品系小鼠后迅速被排斥,而a/a子代小鼠的皮肤移植到A品系小鼠后并不迅速被排斥。

将通过皮肤移植后发生迅速排斥所鉴定的a/b杂合小鼠又与A品系小鼠进行回交,经过如此20代回交后的a/b小鼠,除了第17号染色体上的MHC是a/b杂合以外,其余(除17号染色体MHC以外和其余39对染色体)均与A品系相同,若皮肤移植到A品系小鼠会出现免疫排斥。

(4)这一对等位基因是否属于MHC基因群,题目条件未知。

若不属于,由于F21个体的其他基因和A品系小鼠一致,所以表现型和A品系一致为1种。

若属于,表现型就是3种,且X品系为bb,表现为对M不应答,对N应答。

18.[2016·

广东佛山质检](19分)烟草是雌雄同株植物,却无法自交产生后代。

这是由S基因控制的遗传机制所决定的,其规律如下图所示(注:

精子通过花粉管输送到卵细胞所在处,完成受精)。

(1)烟草的S基因分为S1、S2、S3等15种,它们互为________,这是________的结果。

(2)由图可见,如果花粉所含S基因与母本的任何一个S基因种类相同,花粉管就不能伸长完成受精。

据此推断在自然条件下,烟草不存在S基因的________个体。

(3)将基因型为S1S2和S2S3的烟草间行种植,全部子代的基因型种类和比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S基因包含控制合成S核酸酶和S因子的两个部分,前者在雌蕊中表达,后者在花粉管中表达,这导致雌蕊和花粉管细胞中所含的________________等分子有所不同。

传粉后,雌蕊产生的S核酸酶进入花粉管中,与对应的S因子特异性结合,进而将花粉管中的rRNA降解,据此分析花粉管不能伸长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自然界中许多植物具有与烟草一样的自交不亲和性,这更有利于提高生物遗传性状的________,为物种的进化提供更丰富的________,使之更好地适应环境。

答案 

(1)等位基因 基因突变

(2)纯合

(3)S1S3∶S2S3∶S1S2=2∶1∶1

(4)mRNA和蛋白质 (缺少核糖体)无法合成蛋白质

(5)多样性 原材料

解析 

(1)烟草的S基因分为S1、S2、S3等15种,它们互为等位基因,由最初的S基因经基因突变产生。

(2)依据“花粉所含S基因与母本的任何一个S基因种类相同,花粉管就不能伸长完成受精”,可知烟草不存在S基因的纯合个体。

(3)将基因型为S1S2和S2S3的烟草间行种植,S1S2为父本,则其产生的花粉为S1和S2,与S2S3产生的卵细胞S2和S3受精产生的子代为S1S2和S1S3;

同理,S2S3为父本,S1S2为母本,形成的子代为S1S3和S2S3,因而全部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S1S3∶S2S3∶S1S2=2∶1∶1。

(4)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环节。

rRNA是构成核糖体的成分,当花粉管中的rRNA降解后,则因缺少核糖体,而无法合成蛋白质,这是花粉管不能伸长的直接原因。

(5)许多植物具有与烟草一样的自交不亲和性,这更有利于提高生物遗传性状的多样性,为物种的进化提供更丰富的原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