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物理《光现象实验探究》专题练习课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94525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38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物理《光现象实验探究》专题练习课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物理《光现象实验探究》专题练习课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物理《光现象实验探究》专题练习课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物理《光现象实验探究》专题练习课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物理《光现象实验探究》专题练习课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物理《光现象实验探究》专题练习课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物理《光现象实验探究》专题练习课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物理《光现象实验探究》专题练习课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物理《光现象实验探究》专题练习课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①上述实验探究得到的规律是  (选填字母).

A.光沿直线传播B.反射角等于入射角C.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②白色硬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写出一条即可).

(2)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  (选填“在”或“不在”)纸板这一平面内;

通过平面镜观察镜中硬纸板的像,则看到的像与图丙中相符的是  (选填序号).

5.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刚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的反射光OF的径迹.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实验并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实验数据如表,请完成下列问题:

测量角度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20°

40°

55°

58°

4

(1)要测量反射角,在图中应测量∠  ;

(2)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若将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上看不见反射光线,由此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  内;

(3)观察实验数据总结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时,发现表格中有一个反射角的读数有误,是  °

这个角.

6.如图所示为“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

(1)小强在用该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除了要用到铁架台、可折转光屏和量角器外,还要用到  和  .

(2)小强用到的实验器材中,可折转光屏可以非常方便地绕轴线ON向前或向后折转.这个实验中,小强选用可折转光屏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是否在  所决定的平面内.

(3)小强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一.

表一

入射角/°

反射角/°

30.0

29.8

50.0

70.0

70.3

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光反射时,  .

(4)通过实验,小刚测得的数据如表二.

28.8

49.0

69.2

据此他得出了“反射角小于入射角”的结论.

进行交流时,发现他的结论与其他组的结论不同,小刚又反复进行了多次测量,确定自己从读数到分析论证得出的结论都没有问题.

导致小刚得出“反射角小于入射角”的原因可能是:

7.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选择  (选填“厚”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选填“前侧”或“后侧”)观察,直至蜡烛B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8.小琳在照镜子时发现,她靠近平面镜,像也靠近平面镜.于是她想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她按图甲摆放器材,进行实验.

(1)她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确定  .

(2)实验中,她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在玻璃板的  (选填“A”或”B“)侧现察,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

(3)改变A的位置,重复实验,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实验数据如表,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3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5

6

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4)小琳将图甲中的玻漓板换成平面镜,垂直于纸板放置(如图乙所示),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他用激光笔沿硬纸板EO照射到平面静上的O点.反射光线沿OF射出,则∠NOF  ∠EON(选填“>”、”<”或“=”).

(5)小琳又让入射光线沿着FO入射到O点,看到反射光线沿OE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  .

9.请回答下列两个光学实验的有关问题:

(1)如图1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用透明的玻璃板和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做实验,是为了方便确定像的  和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如图2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选用可折转的光屏做实验,除了可用它呈现光路外,还可用它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  ;

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实验时应多次改变  ,测量出相关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10.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竖直放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有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  .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  是否相等.

(3)在寻找蜡烛A的像时,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  (选填“能”或者“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选填“实验”或“虚”)

11.小强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步骤如下:

(1)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2)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3)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支外形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慢慢移动,让B跟A的像完全重合,B所在位置就是A的像的位置.

(4)在纸上记下A、B这两个位置,分别测量出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

(5)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以上实验.

测量结果发现:

蜡烛A和它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不相等,请你帮小强找出造成距离不相等的可能原因(写出2点)  .

12.在九年级总复习时,同学们再次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小明和小红在分析数据时发现,三组数据的像距都比物距大一些.小明认为这是由于测量粗心引起的,小红认为像距总是比物距大可能与玻璃板的厚度有关.他们对此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数据如下表.

玻璃板厚度/mm

10

15

像距/cm

3.00

5.80

8.70

3.95

6.50

9.35

3.18

5.40

7.85

物距/cm

2.65

5.50

8.35

3.30

5.95

8.72

2.05

4.30

6.90

像距与物距的差值/cm

0.35

0.30

0.65

0.55

0.63

1.13

1.10

0.95

请你结合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小明的看法不正确的理由是  .

(2)玻璃板的厚度对像距与物距差值的影响,可表述为  .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你认为应该选择较  (选填“薄”或“厚”)的玻璃板.

(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平面镜所成的像都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从测量数据可以看出,他们测量像距和物距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选填“mm”或“cm”).

13.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1)实验室提供较厚和较薄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的玻璃板做实验;

同时选用两节相同的干电池,目的是为了比较像和物体的  关系.

(2)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前放置电池A,移动玻璃板后的电池B,直到看上去电池B与电池A的像  .

(3)将光屏放在电池B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

(4)将电池A朝远离玻璃板方向移动一段距离,电池A的像的大小将  .

14.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高为7cm.如图所示,在竖直的玻璃板前10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烛焰高2cm.

(1)最好选用  玻璃板(选填“茶色”、“无色透明”)进行实验.

(2)选取A、B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

(3)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则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实”、“虚”)

(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判断,身高1.7m的人,站在镜前5m处,他在镜中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m;

当他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15.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时应选较  (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点燃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到A的像,把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到B与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  .

(3)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  像.

(4)用方格纸替代白纸,更方便探究像与物的  关系.

1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如图1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图象纸,在纸的中间沿横线竖直放置一块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可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像,再拿一只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移动位置,使B跟A的像重合.

(1)通过图象纸,可方便准确地得出结论,像距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距.

(2)蜡烛B与A的像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  (“相等”成“不相等”).

(3)玻璃板后不点燃的蜡烛B,却好象点燃了.说明像是  (填“虚“或“实”)像,若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

(4)如图2所示,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实验中会出现的情况是  .

17.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照图那样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  .由此可知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的  相等.

(2)某同学共进行了三次实验,用刻度尺分别测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数据记录如下:

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20

分析上表数据可以得出:

平面镜成像时  .

(3)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

(4)如果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1cm,则蜡烛的像竖直向上移动  .

A.2cmB.1cmC.0.5cmD.0cm.

18.如图所示,学习光学知识后,小聪对有关实验进行了思考和创新.

①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使用透明或玻璃板而不是用平面镜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

②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20cm的A处时,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小聪拿出一支没有点燃的和A处一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和像  ,说明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小聪用凸透镜替换玻璃板,将其放置在AB中点且垂直AB的位置上,将光屏放置在B点时,发现光屏上恰好成了一个清晰倒立、等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此时固定蜡烛,换用一个焦距略小一些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则光屏需向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在此成清晰的像.

19.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为了保障实验效果应选择  (选填“平面镜”、“厚玻璃板”或“薄玻璃板”);

(2)此实验中选取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A、B,是为了  ;

(3)移开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4)移动蜡烛A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  .

20.让一束光从某介质以不同角度射入空气中,观察光束在介质和空气中的径迹变化,得到光速在介质中的入射角i及其正弦值sini、折射角r及其正弦值sinr的值如下表所示.从探究中我们可以得出:

折射角总是  入射角(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到折射角的正弦与入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  (保留两位小数).

数据

物理量

i

10°

50°

60°

sini

0.174

0.342

0.5

0.643

0.766

0.866

r

15.1°

30.9°

48.7°

76.5°

﹣﹣﹣﹣﹣﹣

﹣﹣﹣﹣﹣

sinr

0.26

0.513

0.751

0.972

21.某小组选用了图甲中光源、水、水槽、可折转的光屏(带刻度)等器材,用于完成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规律”.

(1)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观察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  .

(2)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点为O点,不断改变入射角,读出刻度盘上对应的折射角,将实验结果画在图丙中,其中1和1′、2和2′…4和4′分别表示各次入射光线和对应的折射光线的位置.由此可得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且折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折射角等于  度.

22.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光的全反射

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中射向空气(如图1所示),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0.2°

),当入射角增大到引41.8°

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存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

(1)上述玻璃的临界角是  .

(2)折射光线消失后反射光线的亮度会增强,其原因是折射光消失后,入射光几乎全部变为  .

(3)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  (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

(4)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构成,让一束光垂直于玻璃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2所示),请在图中完成这束入射光的光路图.

23.

(1)小宇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入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沿EO方向入射,如图甲所示;

①小宇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  (选填“A”或“B”)绕ON向前或向后弯折.

②改变入射角大小做三次实验后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结论  .

③另一同学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到O点(如图乙所示),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他  (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

(2)陈悦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进行如下操作:

①陈悦同学将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B全部点燃,分别放在玻璃板的两侧,如图丙所示,这样的操作会造成的后果是  ;

②将蜡烛B熄灭后,该同学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  ,记下像与物的位置;

③移动蜡烛  (选填“A”或“B”),重做实验.三次实验像与物的位置如图丁所示,通过分析可知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它们的连线与玻璃板  .

24.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MN,取两枚相同的棋子E和F.

(1)小明将棋子E放在玻璃板前,移动玻璃板后面的棋子F,直到它看上去与棋子E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所示

(2)为了让坐在右侧的小亮也看到棋子E的像,小明把玻璃板沿直线MN向右移动了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棋子E的像  (填“会”或“不会”)向右平移.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亮看到棋子E的像的光路图.(D点为小亮眼睛所在位置)

(3)小明拿走棋子F,再将棋子E横放,这时他看到的应该是图丙中的  种情形.

25.学习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后,小华和小虎作了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

(1)他们分别代表物和像模拟平面镜成像,若小华向右转,小虎应向  转.

(2)小华走近办公楼的自动感应门时,门自动平移打开,则他在玻璃门中的像将  (填“随”或“不随”)门平移.

(3)傍晚,小虎在河边看到的夕阳在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  像,这是由于光在平静的水面上发生了  反射.

26.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如图.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2)在玻璃板后放一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均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3)将蜡烛逐渐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7.小华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A和棋子B.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

(1)无论怎样在桌面上移动棋子B,都无法使它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排除问题后,移动棋子B,使它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目的除了能确定棋子A经平面镜所成像的位置,同时还能比较  大小关系.

(2)用铅笔画出平面镜及棋子A和棋子B的位置,并画出棋子A和棋子B位置的连线,经测量发现:

两棋子的连线与镜面  ,两棋子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移去棋子B,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棋子B所在的位置,直接观察白卡片,观察白卡片上没有棋子A的像,说明棋子A经平面镜所成的是  像

(4)用木板紧贴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  (选填“能”或“不能”)看见棋子A的像.

28.如图所示是晓燕“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

(1)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  为止.

(2)她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测量数据记录在如下表格中,请你帮晓燕在表头中的空白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3)她做了三次实验的目的是  .

2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1所示.

(1)现有厚度分别为5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目的是  .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  ,便于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3)若白纸上每方格长度是5cm,将点燃的蜡烛由A点移至B点,此时它与移动后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的距离是  cm,用光屏在玻璃板后面无论如何移动,在光屏上都  (选填“能”或“不能”)成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  像.

(4)如图2甲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的时钟的像,请在乙图上画出时钟的实际时间.

30.如图所示,在“观看水中的硬币”活动中,把一枚硬币固定在空杯的底部,找一个角度使你刚好看不到硬币的最右端A点.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在同学逐渐把水加入到杯中的过程中,硬币上的B点和C点能先后被你看到.

(1)你所看到的水中硬币是一个变  的虚像.

(2)图中画出了刚看到C点时光的传播示意图,入射角是αc;

如果刚看到B点时的入射角是αB,则αB  αc.

31.小明在探究“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的像的高度和像距的关系”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

用发光二极管做成的物体、有小孔的方纸板、用半透明塑料膜做成的屏、量程为0~30cm的直尺,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1)该实验应该在较  的环境下进行.(选填“亮”或“暗”)

(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请在方格纸上画出像高与像距的关系图象.

物距u/cm

相同

物高h1/cm

像距v/cm

4.0

8.0

12.0

16.0

20.0

24.0

像高h2/cm

2.0

4.1

6.0

9.9

(3)根据图象,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4)另一名同学在做该实验时,更换了部分实验器材,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外筒(足够长)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左端开有小孔;

内筒(内径约14cm)的筒壁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左端用半透明塑料膜做屏,并可以在外筒中自由地拉出或推入.其他器材不变.和小明所用的装置相比较,请说出该同学用这样的装置做实验的好处和不足.(各写一条即可)

好处:

  ;

不足:

32.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如图甲小华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接着她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如图乙),在纸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由此得出  的结论,在图甲所示的实验中如果让光沿FO方向射到镜面,会发现反射光沿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  .

(2)小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在光屏上会接收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应用这一原理可制成  .小华再将蜡烛远离透镜,同时将光屏移至适当位置,则光屏上的像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参考答案与解析

1.(2016•聊城)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激光器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笔,依据教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还需要的器材是 量角器 .

(2)实验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