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探究法的有效整合》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94394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探究法的有效整合》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探究法的有效整合》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探究法的有效整合》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探究法的有效整合》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探究法的有效整合》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探究法的有效整合》结题报告.docx

《《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探究法的有效整合》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探究法的有效整合》结题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探究法的有效整合》结题报告.docx

《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探究法的有效整合》结题报告

《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探究法的有效整合》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进入21世纪,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的改变发生重大的冲击,尤其是知识经济和数字化信息时代已悄然而来。

而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核心是人,是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传统的学习方式较单一,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其宗旨是培养创造性人才,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辨证关系,重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动性,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组织上,应适当突破单一的班级授课制,以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做到因材施教;在课堂结构上强调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综合,以培养通才;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应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使用研究法、发现法等教学方法,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重视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我校近几年来,为适应教育形势的变化,一方面大力加强现代化教育技术条件的建设,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

教师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创新性教学方面也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不能及时转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因此,实现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与探究式的学习已成为我校必须进行的课题研究。

二、理论依据:

1、创新教育是指基础教育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其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2、现代教育就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主体性的人,使学生成为具有主动性、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人。

3、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是教学的第一原则,而“探索、研究”则是教学的“生命线”。

三、研究目的:

1、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便于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检索、分析、评价、转化和利用的技能。

2、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与探究法的整合,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3、实现信息学科与学习方法的互相渗透融合,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和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工具。

四、实验变量分析:

实验的自变量:

信息技术与探究法整合的深度(跟以下因素关联)

①教师素质:

主要观测课堂教学过程所体现的业务能力和科研成果。

②学生素质:

主要观测学业成绩即教学质量和素质的全面性。

③课堂教学效率:

缩短课堂教学时间或者在同样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

实验的因变量:

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创新精神、创作能力。

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理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课程教学规律而进行的教学改革,最终能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使探究法在教学中得到最佳的应用。

五、课题的研究对象、方法、内容及步骤:

1、研究对象:

本校五、六年级的全体学生和参与实验的全体教师。

2、课题的研究方法:

①文献研究法:

关注国内外信息技术发展的新理论与发展动态,研究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特征,创建信息技术与探究法的有效整合。

②实验法:

通过研究课堂教学探讨信息技术与探究法的新模式和结构。

③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调查法、个案分析法。

3、研究的内容及步骤:

第一阶段(2006.3—2006.4):

准备阶段

制定课题计划落实员工邀请专家对课研方案设计进行论证,组织人员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阶段(2006.4—2006.9):

初步实施阶段

初步建设校园信息技术的文化环境,把信息技术与探究法进行实验研究,积累经验,通过研讨课、讨论座谈等形式开展研究活动,初步形成氛围,更新观念,改善方法。

第三阶段(2006.9—2007.1):

全面实验阶段

重点开展研究信息技术与探究法的有效整合,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研究、评估和改进。

第四阶段(2007.1—2007.3):

总结鉴定阶段

重视教学案例研究,进一步深入对课堂中探究法的运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收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邀请专家进行课题鉴定。

六、课题人员:

韩献花女30岁大专教师小学数学小高

王雪丽女27岁本科教师小学数学小一

安红霞女38岁大专教师小学数学小高

任永丽女28岁大专教师小学数学小一

刘丽英女39岁大专教师小学数学小高

张连芹女38岁大专教师小学数学小高

七.研究的结果

(一)不断探究、实验、反思,归纳出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探究法结合的基本程序。

研究初期,在学校领导的组织下,我校一至六年级都开展了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课,后期又组织优秀教师上一些探究性学习的示范课,均受到了一致好评。

在这样不断探究、实验、总结、反思中归纳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探究法结合的基本程序。

即“人机互动探究”“联机合作探究”“联网交流探究”。

1、激趣引题人机互动探究

激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人机互动探究是指教师提示后的学生活动,资料收集、数据统计、课前练习等活动。

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

要求教师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却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并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入口。

教师简短的导入是为学生自学探究作铺垫,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入自学探究阶段。

通常会让我们的小朋友与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进行比赛、带领学生去数学乐园游玩、动手做练习及让学生上网收集有关信息等形式导入。

再则是以故事的形式导入。

2、解疑导拨联机合作探究

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

合作的形式可以是同桌联机,也可以是前后四人或一小组6人为单位联机。

学生与学生进行联机对话、答辩与争论,教师也只需要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

合作探究能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气氛,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但在合作探究时,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有的教师在组织课堂讨论时,主题不明确,时间不充分,气氛不和谐,图形式走过场,讨论探究的效果就很不理想,这是探究式课堂教学一定要引以为鉴的。

而在学生合作探究时,教师则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巡视指导工作,以此来不断地点拨、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

3、激励评价联网交流探究

对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还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导向指路。

这是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继往开来的一步,其作用在于进一步让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把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学习的全过程,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

这一步激励评价可全班联网由教师进行,也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共同总结,再由教师给予适当补充。

(二)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1、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浓厚

我校中低年级的学生是我们开展课题实验以来最大的受益者。

通过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的有效整合,培养了学生一定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及动手操作电脑的能力,养成了爱学习、爱思考、爱提问的良好习惯。

与以前的学生相比,他们不但会学习,而且爱学习。

2、学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我们从实验班级同学们的探究学习成果中发现,他们的创新能力真正增强了。

由于学生爱学数学了、乐学数学了,他们的数学学习领域就更宽阔了:

一本本的数学日记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眼中的数学是现实的、鲜活的;一篇篇的数学摘抄让孩子们体验到了课堂外的数学也精彩;一幅幅漂亮的数学剪贴小报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一件件精美的电脑动画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发展

通过开展“信息技术与探究法整合”的教学研究,每个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成熟与发展,并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体验到了生命的意义和职业的幸福;在课题研究活动中我们倡导团队精神,注重集体智慧,因此教师个体之间协同一致、相互配合、互相支持,优秀、高效的学习型团队正在不断形成,参与实验的教师个体充满激情的自我学习、自我实践、自我反思,实现了自我超越,让课题组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

到目前为止,课题组5个成员中,大专以上学历5人,占100%,其中本科2人,占18.2%,骨干教师4人,占80%,其中省级骨干教师1人;2名教师是县新课程培训数学专家指导组成员;2名教师被评为市优秀数学教师;5人次参加县级以上竞赛课获奖,1人获市级一等奖;15人次为县级以上提供示范课或专题讲座,获得大家一致好评;近40篇课题论文、案例在市、县和校发表。

八、研究中的几点体会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遵循着“学生自己能想的,教师不代替;学生自己能说的,教师不代替;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不代替”这样的“三个不代替”原则,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向学生提供合适的材料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自主开展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探究性学习。

但这一新的学习模式,目前还处于探索和研究阶段,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1、教学时间的分配问题

探究性学习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的进程完全在教师的掌控之中,时间比较容易控制,每一堂课一般都能按教学设计完成。

而探究性学习的时间就较难控制,因为学生的能力有较大的差异,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否较快地进入状态,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寻找到正确的探究方法,能否在一定的时间内达到探究的目的,教师都很难预料。

往往在一堂课中难以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此外,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开展探究活动,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压缩巩固练习的时间,不利于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和技能。

如何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又保证知识的掌握,是继续要研究的问题。

2、学习能力薄弱学生的辅导问题

开展探究性学习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有很大的困难的。

在传统的教学中,他们在教师的传授下学习尚且还需要教师在课余加以辅导,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去学习知识就更是困难,在探究的过程中他们大多是旁观者,既不能参与同学们的讨论,自己又不能进行探究,也不能理解他人的探究结果,其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如何在探究性学习中对这些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和帮助,使他们也能参与探究性学习并有所收获,是又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

3、如何控制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探究学习的程度

由于受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的限制,同时还需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生活经验,所以教师必须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探究性学习的程度加以控制,这控制包含三个方面:

一是探究的内容,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探究,也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探究;二是探究的深度,不能超越(至少是不能过于超越)学生现有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信息技术的运用,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运用信息技术,也不是所有的探究活动都需要运用信息技术。

4、探究性学习和应试教育问题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特点,教师变向向学生传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探究知识,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不断发展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必须改革现有的评价方法。

九、成果

重要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序号

成果名称

作者

成果

形式

完成

时间

出版单位或发表刊物名称、期号、字数

1

论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初探》

任永利

论文

06年12月

魏县教育报

2

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安红霞

论文

06年10月

魏县教育报

3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数学

安红霞

论文

06年11月

魏县周报

4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刘丽英

论文

06年11月

魏县教育报

5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亲密接触

韩献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