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复习系列练习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94333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地理复习系列练习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系列练习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系列练习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系列练习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系列练习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地理复习系列练习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Word文档格式.docx

《届高三地理复习系列练习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复习系列练习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复习系列练习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Word文档格式.docx

3.图示省区煤炭产量和使用量都很大,但酸雨危害轻于江苏,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

(  )

A.法制健全B.风力弱

C.降水少D.水土流失严重

4.我国政府明确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其原因是(  )

A.资源利用效率高,但浪费严重

B.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C.经济增长过快,资源全面枯竭

D.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均资源短缺

解析:

第3题,山西是我国产煤的大省,煤炭的使用量也很大,但酸雨危害轻于江苏的原因是江苏降水比山西丰富,更有利于酸雨的形成。

第4题,节能减排的原因是目前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质量下降,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

答案:

3.C 4.B

下图为某假想地图,图中阴影示意某种资源的分布。

读图回答5~6题。

5.关于图示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赤道地区没有分布 ②分布范围不固定 ③主要分布在高纬和高山地区 ④南极地区分布最广泛

A.①②B.①③④

C.②③④D.③④

6.目前,从全世界角度来看,该资源(  )

A.近年来分布面积越来越小

B.直接开发利用率较高

C.各国都非常充足

D.世界上人口大国均需要进口

解析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种资源集中分布在南极洲、格陵兰岛、亚欧大陆和美洲大陆的高山地区,由此可以判断该资源为冰川蕴藏的淡水资源,其在赤道地区的极高山区也有分布。

第6题,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世界上的冰川在加速融化,该资源分布面积和蕴藏量在逐步减小。

答案 5.C 6.A

反照率指对某表面而言的总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地表反照率是反映地表对太阳短波辐射反射特性的物理参量。

下图为1980~2012年格陵兰地区7月地表反照率距平曲线图(距平是指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

读图完成7~8题。

7.“格陵兰反照率变化”出现明显的波动下降趋势,其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冷

B.全球气候变暖

C.冰川融化加剧

D.冰川面积扩大

8.分析“格陵兰反照率变化”可知,这种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加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难度

B.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减弱

C.水热条件变好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D.农业生产稳定不受气候变化影响

解析 第7题,格陵兰的反照率呈波动下降趋势,说明格陵兰岛的地表冰雪在减少。

由于全球变暖,导致高纬度地区冰雪融化加剧。

第8题,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异常,极端天气增多,自然灾害(特别是气象灾害)增多,人类对气候资源(热量、降水、风能等)的利用难度加大。

答案 7.C 8.A

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可燃冰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要小得多。

2013年6月至9月,在广东沿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首次钻获高纯度天然气水合物样品,并通过钻探获得可观的控制储量。

2017年7月,中国首次在南海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这也是人类第一次工业化开采可燃冰。

据此回答9~10题。

9.人类大规模使用可燃冰,会导致(  )

A.全球变暖

B.水体酸化

C.臭氧空洞扩大

D.海底滑坡

10.海底可燃冰的分布面积达4000万平方千米,占地球海洋总面积的1/4,是21世纪能源的主要来源。

随着珠江三角洲与南海大规模开采可燃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主要发展方向是(  )

A.工业向新精尖方向发展,提高竞争力

B.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C.发展耗能少、轻型、高精尖产业

D.轻重工业协调发展,加速产业结构升级

解析 第9题,据材料可知,可燃冰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在开采过程中会产生甲烷;

虽然其燃烧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要小得多,但大规模使用,仍然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使全球变暖。

故选A。

第10题,可燃冰具有使用方便、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储量巨大等特点,被国际公认为石油、天然气的接替能源,是公认的尚未开发的最大新型能源。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轻工业基地,随着珠江三角洲与南海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可以轻重工业协调发展,加速产业结构升级。

故选D。

答案 9.A 10.D

下图阴影地区分布着我国和世界上罕见的特大煤田,被称为“黑三角”或“乌金三角”,包括内蒙古的准格尔、鄂尔多斯,陕西的神木、府谷,山西的朔州等地。

目前已成为我国优质动力煤生产和输出基地。

读图完成11-13题。

11. 

下列属于“乌金三角”地区能源基地建设的优势条件是( 

 

①煤炭储量丰富②煤炭质量高,开采条件好③水资源充足④广阔的能源消费市场⑤水陆交通便利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④⑤ 

D. 

②③⑤

12. 

“乌金三角”地区大规模开发露天煤矿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①土壤盐碱化②水土流失③土地荒漠化④地面下陷

①②③ 

①③④ 

①②④

13. 

下列做法与“乌金三角”地区能源基地的可持续发展相违背的是( 

积极进行生态环境整治,控制三废污染

调整产业结构,延长煤炭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发展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

努力扩大煤炭的开采量和外运量,提高经济效益

【答案】11.A12.B13.D

【解析】

11.根据该地区位于晋陕蒙交界处,故该地区主要位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水资源不足;

故③错误;

⑤该地区主要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界处,地势起伏较大,故陆上运输不便,且河流少,河流流量较小,故水运不便。

故⑤错误,据此选A。

12.“乌金三角”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大规模开发露天煤矿,不注意表土存放,地面缺乏植被保护,可能会引起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采挖煤矿也可能会引发地面下陷,选B。

13.大量开采并出口原煤,经济效益低,且环境污染严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下图为我国天然气资源生产与消费的空间迁移情况示意图。

读图,完成14~16题。

14.2000年,我国天然气资源的生产重心接近(  )

A.四川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鄂尔多斯高原

D.柴达木盆地

15.2000~2011年,我国天然气生产重心迁移的原因是(  )

A.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枯竭

B.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大规模开发

C.中东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枯竭

D.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大规模向东部输送

16.图示天然气生产与消费重心的空间变化将会(  )

A.解决东部严重的雾霾问题

B.促进东部产业结构的改变

C.阻碍西部高技术产业发展

D.使西北荒漠化问题得以缓解

解析 第14题,读图可知,2000年我国天然气的生产重心在(33.5°

N,107.5°

E)附近,地理位置离四川盆地最近。

第15题,据图中天然气资源生产重心的经纬度变化可知,2000~2011年生产重心总体上往西北移动,说明我国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大规模开发,导致天然气资源生产重心西移。

第16题,天然气生产重心总体上往西北移,消费重心往东南移,有利于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改善环境,但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未发生改变,故东部雾霾问题不能得到解决;

东部地区资源紧缺状况得以缓解,有助于其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东部产业结构的改变;

西部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不会阻碍西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其对西北荒漠化问题影响不大。

答案 14.A 15.B 16.B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般在海河交汇处,当淡水与海水相遇时,淡水会自然地向海水渗透并产生渗透压,这种能量被称为“盐差能”。

实验表明,当海水含盐度为3.5%时,其与河水之间的“盐差能”相当于240米水头差的能量密度。

“水压塔渗压系统”(乙图所示)为“盐差能”开发的试验方案之一。

荷兰阿夫鲁戴克大坝(见甲图)中段的首家“盐差能”试验电厂已于2014年11月底发电。

半透膜是盐差能发电的核心部件之一,目前该电厂每平方米半透膜的发电功率为1.3瓦,而盐差能发电要实现经济盈利,半透膜的发电功率应达到每平方米2~3瓦,半透膜安装总面积应达到数百万平方米。

(1)荷兰“盐差能”蕴藏量丰富,请分析原因。

(2)与风力发电相比,“盐差能”发电有何优势?

(3)分析荷兰尝试“盐差能”的原因。

(4)在实际试验中发现,“水压塔渗压系统”发电效率远比理论值低,请分析可能原因。

解析 第

(1)题,依据材料,盐差能是河流淡水与海洋咸水之间产生的能量,必然与河流多少、海域面积有关。

(2)题,注意两者比较,风力发电受风力变化影响较大,同时风力发电要占用较大土地面积;

而盐差能是两种水体之间产生的,不占用陆上土地,基本不受天气影响。

第(3)题,开发新能源能缓解能源紧张压力,同时属于清洁能源还有利于环境保护。

第(4)题,结合材料可知,发电效率与技术成熟度、半透膜效率、海水盐度有关。

答案 

(1)临海,海域广阔(海岸线长);

河流众多,水量稳定。

(2)受天气的影响小;

占用土地少。

(3)开发新能源,缓解能源紧缺;

“盐差能”属清洁能源,利于环境保护;

发展新能源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4)(半透膜)技术不成熟;

淡水渗透进海水后,海水浓度下降,半透膜两侧盐度差会下降;

半透膜容易受河(湖)床泥沙及污染物堵塞致使效率下降;

半透膜容易受水生生物的影响。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俄罗斯亚马尔半岛(如下图)油气资源储量丰富,已探明天然气储量1.3万亿立方米。

2016年,俄罗斯、中国、法国在此进行世界最大的液化天然气(LNG)项目开发。

液化天然气是将气态天然气经超低温液化而成,是地球上最干净的化石能源,其体积约为同等质量气态天然气的1/625,使用特殊船只运输。

亚马尔项目工程采取模块化建设方案,整个项目设施由模块组成,不同种类的模块在全球多地制造完成后运往亚马尔半岛,随后在现场进行组装。

其中85%的模块由中国企业承揽建造,仅一年工期便完成项目设施建设。

2017年12月,项目正式投产,俄罗斯在世界液化天然气市场中的比例随之达到10%。

随着北极航道的逐步开辟,亚马尔项目成为“冰上丝绸之路”中俄合作的经典范例。

(1)简析在亚马尔开展液化天然气项目的优势条件。

(2)分析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采取模块化建设的主要原因。

(3)因受海况条件影响,冬季运往中国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需向西绕行欧洲并经过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

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4)简述亚马尔项目对俄罗斯能源开发的积极影响。

答案 

(1)亚马尔天然气储量丰富,油气资源充足;

北极地区的低温环境有利于天然气液化;

北极航道交通便利;

国际市场广阔。

(任答3点)

(2)气候严寒,冻土广布,且冬季昼长较短,施工环境恶劣;

人口稀少,基础设施不完善;

模块化建设利于减少建设成本,加快建设进度,提高工程效率。

(3)通往欧洲的航线纬度较低,且受暖流影响,气温较高,受海冰影响小。

(或通往中国的航线纬度较高,且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受海冰影响大。

(4)对天然气进行深加工,增加能源附加值;

提高俄罗斯液化天然气产能,强化俄罗斯在世界液化天然气市场中的地位;

天然气外运采用船运与管道结合的方式,优化俄罗斯天然气输出结构。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

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

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

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

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

解析 第

(1)题,直接调取和运用所学知识,从资源储量、特点(可否再生)、开发后的影响(是否带来污染、是否移民占地)等方面选取具有针对性的要点,对比分析即可。

(2)题,影响工业区位的自然条件主要是资源、土地、地形等方面,但是,对于风电场来说,风力资源是主导因素,图中的经纬度信息提示学生应从地理位置、气候类型的角度说明风力资源的丰富度,其次,设问中的“大型”两字,以及图例中的沙漠和戈壁,提示学生应从地形和用地成本的角度分析其有利的方面。

第(3)题,工业的区位条件包括自然和社会经济区位两个方面,自然条件应说明气候、地貌的恶劣性对于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社会经济区位则需要从交通、市场需求和市场距离等角度展开分析。

第(4)题,建调节电站,说明该地风能发电不稳定,从建设调节电站的积极意义方面分析。

答案 

(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

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

(2)有风:

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

有地:

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

(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

距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

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

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

(4)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可以调节、控制,以使得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