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阳一中实验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94123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惠阳一中实验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东省惠阳一中实验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东省惠阳一中实验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东省惠阳一中实验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东省惠阳一中实验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惠阳一中实验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Word文档格式.docx

《广东省惠阳一中实验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惠阳一中实验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惠阳一中实验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Word文档格式.docx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小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史思明,宁夷州突厥种,初名窣于,玄宗赐其名。

史思明猜忍好杀,群下小不如意,动至族诛,人不自保。

朝义,其长子也,常从思明将兵,颇谦谨,爱士卒,将士多附之;

无宠于思明,思明爱少子朝清,使守范阳,常欲杀朝义,立朝清为太子,左右颇泄其谋。

思明既破李光弼,欲乘胜西入关,使朝义将兵为前锋,自北道袭陕城,思明自南道将大军继之。

三月,甲午,朝义兵至礓子岭,卫伯玉逆击,破之。

朝义数进兵,皆为陕兵所败。

思明退屯永宁,以朝义为怯,曰:

“终不足成吾事!

”欲按军法斩朝义及诸将。

戊戌命朝义筑三隅城欲贮军粮期一日毕朝义筑毕未泥思明至诟怒之令左右立马监泥斯须而毕。

思明又曰:

“俟克陕州,终斩此贼。

”朝义忧惧,不知所为。

思明在鹿桥驿,令腹心曹将军将兵宿卫;

朝义宿于逆旅,其部将骆悦、蔡文景说朝义曰:

“悦等与王,死无日矣!

自古有废立,请召曹将军谋之。

”朝义俯首不应。

悦等曰:

“王苟不许,悦等今归李氏,王亦不全矣。

”朝义泣曰:

“诸君善为之,勿惊圣人!

”悦等乃令许叔冀之子季常召曹将军,至,则以其谋告之;

曹将军知诸将尽怨,恐祸及己,不敢违。

是夕,悦等以朝义部兵三百被甲诣驿,宿卫兵怪之,畏曹将军,不敢动。

悦等引兵入至思明寝所,值思明如厕,问左右,未及对,已杀数人,左右指示之。

思明闻有变,逾垣至厩中,自备马乘之,悦傔人周子俊射之,中臂,坠马,遂擒之。

思明问:

“乱者为谁?

”悦曰:

“奉怀王命。

”思明曰:

“我朝来语失,宜其及此。

然杀我太早,何不待我克长安!

今事不成矣。

”悦等送思明于柳泉驿,囚之,还报朝义曰:

“事成矣”。

朝义曰:

“不惊圣人乎?

“无。

”时周挚、许叔冀将后军在福昌,悦等使许季常往告之,挚惊倒于地。

朝义引军还,挚、叔冀来迎,悦等劝朝义执挚,杀之。

军至柳泉,悦等恐众心未壹,遂缢杀思明,以氈裹其尸,橐①驼负归洛阳。

朝义即皇帝位,改元显圣。

(①橐:

tuó

,通“托”)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卫伯玉逆击反

B.悦等以朝义部兵三百被甲诣驿到达

C.悦等劝朝义执挚逮捕

D.悦等恐众心未壹统一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无宠于思明悦等送思明于柳泉驿

B.则以其谋告之以氈裹其尸

C.皆为陕兵所败立朝清为太子

D.左右颇泄其谋其部将骆悦、蔡文景说朝义曰

7.下列各句,都能表现史朝义“谦谨”的一项是()(3分)

①朝义忧惧,不知所为②朝义俯首不应③诸君善为之,勿惊圣人

④不惊圣人乎⑤畏曹将军,不敢动

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②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朝义虽不受宠,但因为人谦和,对士兵很关爱,将士们都很拥戴他。

史思明扬言要杀朝义,部下便为朝义出谋划策,助他夺权。

B.史思明命令史朝义作前锋从北道发起进攻,朝义败战后不得不退兵驻守永宁。

史思明认为他不能协助完成大业,要按军法斩杀他。

C.史朝义手下大批武装士兵前去捕捉史思明,史思明身边的人及时发现了,并报告给史思明。

史思明跳墙来到马厩,打算骑马逃跑。

D.领兵驻扎在福昌的周挚,从许季常口中得知史思明被囚禁的消息后惊倒在地,史朝义班师回朝之后,骆悦便劝说朝义把周挚杀掉。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4分)

戊戌命朝义筑三隅城欲贮军粮期一日毕朝义筑毕未泥思明至诟怒之令左右立马监泥斯须而毕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史思明猜忍好杀,群下小不如意,动至族诛,人不自保。

②王苟不许,悦等今归李氏,王亦不全矣。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寄家人沈绍姬①

归来偕隐计犹虚,垂老他乡叹索居。

别久乍疑前劫事②,路歧才得去年书。

梦如柳絮飞无定,愁似芭蕉卷未舒。

记得小园亲手植,一栏红药近何如?

【注】①沈绍姬:

长年客游淮左(今江苏扬州一带),垂老未归。

②前劫事:

前世事。

(1)颈联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柳絮和芭蕉二物?

(3分)

(2)在这首诗的尾联,作者不问别的,只问他亲手种在小园中的一栏红芍药的情况。

有人说这样写是绝妙的一笔。

你认为如何?

请简要说明。

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

(王勃《滕王阁序》)

(2)长桥卧波,?

,不霁何虹?

(杜牧《阿房宫赋》)

(3)烟笼寒水月笼沙, 

 

商女不知亡恨, 

(杜牧《泊秦淮》)

(4)锦瑟无端五十弦, 

,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周易》与近代科学曹树明

《周易》与科学的关系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

说其古老,是因为自《易传》开始,中国人就把《周易》与科学联系起来。

说其常新,是因为历史上《周易》与科学的牵扯从未中断过。

尤其是到了17世纪,乾嘉学派的几位易学大家如方以智、江永和焦循等已经具有了某种“以科学治易学”和“以易学治科学”的意识。

20世纪初至30年代,国内开始出版易学与医学、数学以及物理学等方面的专著。

80年代以来,随着易学热的升温,加之自然科学的发展,兴起了易学科学热。

那么,《易学》与科学有怎样的关系,到底是阻碍还是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本文将以近代科学为例作出解释。

“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这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在“2004文化高峰论坛”做了题为“《易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的报告,使得《易经》背上了“阻碍近代科学在中国产生”的罪名。

杨先生认为,《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它只有归纳法而没有推演法;

并且《易经》采取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

这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主要原因。

很多学者对杨先生的看法提出质疑,认为《易经》具有演绎法,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流观念而不是《易经》的专利,因而不能把罪责归于《易经》。

有些学者试图从经济、政治制度等多个视角分析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

比如,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复杂的科技,重文轻理的儒家思想和八股取士制度对知识分子价值取向的影响等等。

其实,这些分析不足以说明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只能说明中国古代文化和政治制度不重视科学,是对大的背景的介绍。

再者,他们的论述都是从这个背景阻碍科学发展的角度进行,而忽略了中国古代科学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事实。

可见,这种解释路径行不通。

既然近代科学是自国外引进中国,它也只能是“近代科学在中国”,探究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应该从中国古代科学与近代科学各自具有的鲜明特征里寻找,这些特征长期以来形成的惯性应该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主要原因。

近代科学和中国古代科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近代科学是科学实验和数学证明相结合,其中的科学试验属于技术操作层面,而数学证明则是原理阐述的部分;

中国古代科学偏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创造,而不注重对事物内在规律的阐述。

(二)近代科学把宇宙整体划分为不同的界域,如分为动物界、植物界和矿物界或者分为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和生命运动等,然后分门别类地加以研究;

而中国古代科学则把人和自然界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息息相关的整体,研究对象是包括人这个主体在内的整个宇宙,不做界域的划分。

(三)近代科学强调理性思维,侧重从外部深入研究事物的形态结构、空间位置以及性质、能量等,其特点是非系统的、局部的、静态的;

而中国古代科学则是倚重直觉体悟,忽视对事物细节的研究,从相互作用的角度研究事物的动态功能结构,其特点是系统的、整体的、动态的。

从上可知,中国古代科学具有几乎与近代科学相反的特征,正是这些特征限制了它向近代科学的转变。

有学者认为,正是《周易》造成了中国古代科学的这些特征,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周易》阻碍了近代科学的产生。

其实,中国古代科学的特征不会只是通过《周易》就能形成,而是有着多方面原因的。

况且,科学和哲学都有各自不同的界域,哲学不会决定科学的发展,科学发展应该是在实践摸索中逐渐进行的。

说《周易》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发展,比如说莱布尼茨的二进制的发明是受到先天八卦图的启发、《周易》里已经有了相对论原理等等,也多属于牵强附会,是把后人的理解强加给了《周易》。

学界在探讨《周易》与科学的关系时,倾向于把《周易》中的哲学思想作为二者发生关系的内在机制。

而哲学是对事物的究根穷底的研究,它力图揭示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和基础,以期求得形而上学的满足,它所追求的是一个“为什么”(丹皮尔语)。

科学则不然,它限于对经验中的事物和事件进行描述,并对这些事物和事件做出解释和说明,以期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它追求的是一个“怎么样”(丹皮尔语)。

由此可以说,《周易》与科学的关系就是“为什么”和“怎么样”的关系。

其实,《周易》的“为什么”与“近代科学”的“怎么样”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就像孔子的学说无所谓促进或阻碍克隆技术的产生一样。

12.下列说法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两项是()(5分)

A.历史上《周易》与科学的牵扯始自17世纪,当时乾嘉学派的易学大家已经具有了科学和易学相互关联的意识。

B.杨振宁认为,导致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

C.作者说“这种解释路径行不通”,意在指出有些学者仅仅强调中国古代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因素对科学发展的阻碍,但却忽略了中国古代科学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事实。

D.既然近代科学是引自国外,只是“近代科学在中国”,那么近代科学模式没在中国出现应从国外科学技术发展模式中去寻找。

E.说《周易》与科学的关系是“为什么”和“怎么样”的关系,是因为哲学探究的是世界的本原,而科学则侧重解释说明世界。

13.关于中国古代科学与近代科学关系的相关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科学与近代科学在相关技术操作层面是一致的,不同的只是原理阐述部分或者说在规律阐释部分。

B.中国古代科学与近代科学研究的方式是不同的,但都致力于对整个宇宙的探索。

C.中国古代科学与近代科学的思维方式是不相同的,前者强调直觉思维,后者则强调理性思维。

D.中国古代科学与近代科学有着几乎相反的特征,这是考察近代科学为何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基本依据。

14.学界对“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有不同看法,试分条概括。

15.对于“《周易》到底是阻碍还是促进了科学的发展”这一问题,作者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试简要说明理由。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破碎的美丽乔叶

①有时候,我甚至相信:

只有破碎的东西才是美丽的。

②我喜欢断树残桩枯枝萎叶,喜欢旧寺锈钟破门颓墙,喜欢庭院深深一蓬秋草、石阶倾斜玉栏折裂,喜欢云重雾冷星陨月缺、根竭茎衰柳败花残,喜欢一个沉默的老人穿着褪色的衣裳走街串巷捡拾破烂,喜欢一个小女孩瘦弱的双肩上背着花布拼成的旧书包上学。

每当看到这些零星琐屑的事物时,我总是很专注地望着他们,直到把他们望到很远很远的境界中去。

③我深深相信:

破碎的东西比完整的东西更为真实、更为深刻,虽然它们是那么平常,那么清淡,那么落魄,甚至那么狼狈。

它们从光艳十足无可挑剔的巅峰骤然落地或是慢慢地坠下慢慢地沉淀慢慢地变形,然后破碎,然后走进我视线中,走到辉煌已假借给别人的今天。

④我不知道它们曾经怎样的美丽过,所以我无法想象它们的美丽。

因此,我深深沉醉于这种不可想像不可求源的美丽之中,挖掘着它们绚丽的往昔,然后,蓦然回首,将这两种生命形态拉至眼前,黯然泪下。

这不可解释的一切蕴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风花雪月悲欢离合,蕴含着多少沧桑世事中永恒的感伤和无限的苍凉啊!

⑤破碎的事物就这样印满了重重叠叠的生命的影迹,那么深厚,那么绰约,却那么美丽。

同样,很残忍的,我相信破碎的灵魂才最美丽。

⑥我喜欢看人痛哭失声,喜欢听人狂声怒吼,喜欢人酒后失态吐出一些埋在心底发酵的往事。

我喜欢素日沉静安然的人喋喋不休地诉说苦难,一向喜欢满足的人忽然会沮丧和失落,苍老的人忆起发黄的青春,孤傲的人忏悔错过的爱情。

我喜欢明星失宠后凄然一笑,英雄暮年时忍痛回首,官场失意者独品清荼,红颜逝去的佳丽对镜哀思。

我喜欢人们在最薄弱最不设防的时候挖出自己最痛最疼的那一部分东西,然后颤抖,然后哭泣,然后让心灵流出血来。

⑦每当这时候,哪怕我对眼前的人一无所知,我也一定会相信:

这个人拥有一个曾经非常美好现在依然美好的灵魂,他经历的辛酸和苦难以及那些难以释怀的心事和情绪是他生命中最深的印记和最珍爱的储藏。

只有等他的灵魂破碎的时候,他才会放出这些幽居已久的鸽子,并且启窗露出自己最真实的容颜。

⑧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活过。

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铭心的爱情;

三毛的破碎,源于她历尽沧桑后一刹那的彻悟和超脱;

凡·

高的破碎,是太阳用金黄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

贝多芬的破碎,则是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

如果说那些平凡者的破碎泄露的是人性最纯最美的光点,那么这些优秀灵魂的破碎则如银色的礼花开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

⑨我不得不喜欢这些能把眼睛剜出血来的破碎的美丽,这些悲哀而持久的美丽。

他们直接触动我心灵中最柔软的部分,让我随他们流泪欢笑叹息或者沉默——那是一种多么令人心悸的快感啊!

而此时,我知道:

没有多少人能像我一样享受这种别致的幸福和欢乐,没有多少人知道这种破碎的美丽是如何细细密密地铺满我们门前的田野和草场,如同今夜细细密密的月光。

⑩是谁说过:

一朵花的美丽,就在于她的绽放。

而绽放其实正是花心的破碎啊!

16.为什么作者相信“破碎的东西比完整的东西更为真实、更为深刻?

”(4分)

17.文章中列举的林黛玉、三毛、凡·

高、贝多芬等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5分)

18.一般人都是追求圆满、向往完美、憧憬辉煌的,而作者却偏偏喜欢破碎、欣赏残缺。

对于这一点,你怎么看?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冯云

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学家李崇银在重庆参加第11届科协年会作报告时提出,“女士的爱美之心,也导致全球变暖”。

因为,化妆品中含有氟利昂,这种物质释放出来后上升平流层,如果没有强烈的光化学作用,就无法分解,从而破坏臭氧层,导致了紫外线辐射加强。

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说,爱美之心也推动了全球变暖。

李先生的“女性爱美让全球变暖”其实就是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低碳生活首先源自碳足迹,它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

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的碳足迹都可以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

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

女性消费化妆品除了会有氟利昂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外,还会因化妆品的包装、运输等增多第二碳足迹,因而会增加环境负担,甚至间接破坏环境。

所以,低碳生活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减低破足迹的行为方式,即在生活和生产中少排放二氧化碳。

例如,通过一个专门设计的“碳足迹计算嚣”来测算,你自驾年消耗了100公升汽油,也就等于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

碳足迹越大,说明你是高碳生活,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

碳足迹越小,说明你进入了低碳生活,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也大。

当然,人类的低碳生活并不只是体现在个人生活上,而是处处体现,尤其是人类的生产活动。

人类的活动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这一点在国际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已得到确认。

可以说,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直接和间接加速全球变暖,只是我们对此并不在意而已。

所以,所谓的低碳生活还包括减少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所有温室气体排放,而不仅仅是二氧化碳。

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层中易吸收红外线的气体,主要包括水汽、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臭氧、氟利昂或氯氟烃类化合物。

人类的衣食住行无一不在产生和制造温室气体,如工业生产、使用石化燃料。

甚至我们吃的粮食也是温室气体的重大来源之一。

例如,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气体排放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重要来源,排放量介于电热生产和尾气之间。

中国是一个水稻生产大国,而水稻生产排出的温室气体可能并不被人们所知。

水稻生长期间,植株及稻田会释放出大量氧化亚氮,每千克相当于296千克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量。

全球农业生产中氧化亚氮的排放占全球氧化亚氮总排放量的84%。

尽管农作物生产和使用化石燃料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从而危及环境,但却不能因噎废食去禁止使用化石燃料,更不能禁止农业生产,相反,只能从其他方面来加以改善。

例如,在我国种植氮素高效利用水稻不但可以减少氧花亚氮排放对环境的破坏,还可以节约资源和资金。

同理,研发和使用生物燃料也可以节约资源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也就可以为减少全球变暖做出贡献。

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用白炽灯,少开一盏灯等等,都是在为减缓全球变暖做贡献。

个人在尽力减低自己碳足迹方面还有许多可以采纳的方式。

例如,减少不必要的家电消耗;

购买商品时要首选当地产品;

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来减少“碳足迹”。

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

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19、本文开头举出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学家李崇银在重庆参加第11届科协年会的具体事例有什么作用?

20、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5分)

21、既然“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直接和间接加速全球变暖”,而我们又“不能因噎废食去禁止使用化石燃料,更不能禁止农业生产”,那人类又该如何有效地减少碳排放,防止全球变暖?

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此问题的看法。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从下列文字中,概括“高纯度”饮用水的缺点。

(不超过30字)

人们饮用纯净水的初衷,是避免污染,但纯净水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却不可小视。

科学家指出,饮用纯净水,无异于让肾脏“下岗”。

据专家分析,现在市场上的各类所谓“高纯度”饮用水,在消除细菌、有机污染物等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将大量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消除得一干二净。

众所周知,“水至清则无鱼”,试想,连鱼都养不活的水,对我们人类能有什么好处呢?

研究表明:

“高纯度”饮用水的凝聚态结构,不仅不能被人体吸收,还会把人体内原有的微量元素淋洗出去。

这样一来就减弱了人体的免疫力,可能引发多种疾病。

“高纯度”饮用水                 

4

9

2

3

5

7

8

1

6

23.相传,夏禹治水时,洛水里出现一只大乌龟,它背上有一张图,这就是河图洛书纵横图(见下)。

请你仔细读图,写出你所发现的规律。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作文(60分)

萤火虫的食物是蜗牛。

蜗牛一旦有什么危险,就把头缩进硬壳里,很多天敌拿它无可奈何。

小巧、柔弱和笨拙的萤火虫如何对付它呢?

萤火虫的头顶有一对颚,很细,很尖利。

萤火虫捉蜗牛时,先用颚在蜗牛身上轻轻敲打,而蜗牛根本不把萤火虫放在眼里,甚至觉得被敲打几下如同按摩一样很舒服。

萤火虫的敲打,是向它注射一种毒液。

蜗牛在毫无警觉中被麻痹,直到失去知觉。

当蜗牛被毒倒后,萤火虫再注射另一种液体,使蜗牛的肉变成流质,然后用管状的嘴喝掉。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

不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

语文A卷参考答案

5.A(逆:

迎接)

6.D(代词,他的。

A前者:

表被动;

后者:

引出动作或行为的处所,可译为“到”;

B前者:

把;

用;

C前者:

动词,做。

7.B(谦谨,恭顺谨慎,解答时要围绕题干史朝义“谦谨”这一关键性语句从文中选出与之相关的信息。

其中,句①是因为史思明扬言攻破陕州后要斩史朝义,史朝义为此担忧。

句⑤的前文交待了是驿站值宿的卫兵惧怕曹将军,不敢动手,与史朝义无关。

8.C(“左右指示之”,史思明身边的人向骆悦指出了史思明的去向。

文中并未提及下属向史思明报告。

9.

(1)戊戌/命朝义筑三隅城/欲贮军粮/期一日毕/朝义筑毕/未泥/思明至/诟怒之/令左右立马监泥/斯须而毕。

(每错、漏两个扣1分)

(2)①史思明生性多疑残忍,好杀无辜,部下稍微不合(他的)意,动不动就被诛杀九族,(因而)人人(都)不能保护自已。

(小、动)(3分)

②您假如不允许的话,我们现在就归附李氏,(那么)您也不能保全了。

(苟、全)(3分)

10.

(1)作者写柳絮和芭蕉二物是运用了比喻的写法。

(写法,1分)

前一句用飘飞无定的柳絮来喻没有着落的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