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94122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Word格式.docx

《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Word格式.docx

摘要

随着国内猕猴桃种植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猕猴桃种植技术也会不断提升,更加科学先进种植、培育技术被运用到猕猴桃种植领域,技术水平的进步可以极大的提升我国猕猴桃种植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我国猕猴桃种植方面的主要发展趋势是高科技技术应用正在不断加快,运用高科技技术加快猕猴桃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周至县拥有得天独厚的猕猴桃生长条件,是人工栽培的最适宜地区。

其培育的猕猴桃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品质与风味,受到国内外市场的普遍欢迎,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一种新兴水果。

周至县猕猴桃作为“中国猕猴桃之乡”,应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化,大力促进全县经济增长,农民增收,加快小康社会进程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分析与探讨,剖析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规划和对策建议,力求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周至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

猕猴桃;

产业化发展;

周至县;

农民增收

Abstract

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domestickiwifruitplantingindustry,thekiwifruitplantingtechnologywillimprove,morescientificandadvancedplantingandbreedingtechnologyhasbeenappliedinthefieldofkiwifruitplanting,theprogressoftechnologycangreatlyenhancethecorecompetitivenessofkiwifruitplantingindustryinChina.Atpresent,thekiwifruitcultivationisthemaindevelopmenttrendofthehigh-techtechnologyisaccelerating,usehigh-techtechnologytoacceleratethehealthyandcontinuousdevelopmentofkiwifruitindustry.

Therehaveadvantageouskiwifruitgrowingconditions,isthemostsuitablecultivatedarea.Thecultivationofkiwifruithashighernutritionalvalueanduniquequalityandflavor,iswellreceivedinthemarketathomeandabroad,hasbecomeanewworldwidefruit.Therekiwifruitas"

Chinesekiwifruitofthetownship"

andshoulddeveloptheindustrializationofkiwifruit,vigorouslypromotethecountyeconomicgrowth,increasingfarmers'

income,toacceleratetheprocessofthewell-offsocietyplaysanimportantrole.

Throughanalysisanddiscussionofzhouzhicountykiwifruitindustrydevelopment,analyzethekiwifruitindustrydevelopmentpresentsituationandexistingproblems,putforwardzhouzhicountykiwifruitindustrydevelopmentplanandcountermeasures,makeseveryefforttopromotethefarmers'

income,acceleratingthedevelopmentofweekstoeconomicgrowthandsocialharmony.

Keywords:

Kiwifruit;

Industrialization;

Zhouzhicounty;

Increasingfarmers'

income

1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的目的

猕猴桃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品质与风味,受到国内外市场的普遍欢迎,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一种新兴水果。

1.1.2研究的意义

随着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发展区域比较优势,建立农产品农业带,发展特色农业,实现一县一业,各地要立足资源优势,选择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前景好的品种作为开发重点,尽快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1、有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缩小城乡差距进程。

因猕猴桃产业化发展是商业、农业与工业等多部门结合的互利互惠的统一体,从事种植业的收益农民既可以得到,分享商业和工业所得的利润又可以得到,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带来农民收入机遇的提高。

同时,联系城市与乡村的纽带是果业产业化发展,果业产业化把农村生产与城市市场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运作,不但保证了农产品的销售,而且保证了城市农产品的供应,架起了城乡之间的桥梁,是城乡间一种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方式。

同时,它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向农村乡镇的转移,加快了农村小城镇建设进程。

“龙头”企业在小城镇的相对集中又吸引了资金、技术、人才和设备,与农村的劳动力、自然资源优化组合,促进了城乡之间的经济交融,收到了缩小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效果,促进了加快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

2、有利于实现农业的规模经济。

实现农业的规模经济有两条途径:

一是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农业产业的聚合规模。

该形式可以实现高度商品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一体化、社会化经营,既扩大了经营主体的规模,又利于关联产业群体优势的形成。

二是通过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由农业转向工业,在种田能手手中集中大量土地,以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

该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

然而猕猴桃产业发展将生产、加工、销售与土地有机的连成了一体,形成了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果业产业链,从而提高了农业尤其是果业的规模经济效益。

3、有利于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衔接。

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引导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市场。

农业产业化通过产供销这一桥梁,使生产与市场、企业与农户紧紧联系在一起,不但为农民解决了农产品进入市场的困难,而且为农民分担了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而猕猴桃产业发展将农户的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有机的结合起来。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国内的研究现状

中国是猕猴桃的原产地,陕西的野生猕猴桃品种资源最为丰富,有品种研发上的天然优势,但实际中存在研发与市场脱节,研发成果转化率较低等问题。

在今后的发展中,陕西应依托秦岭独有的猕猴桃天然种质资源优势、猕猴桃科技优势,加快建立猕猴桃研发中心。

通过整合猕猴桃试验站、周至猕猴桃研究所、西安佰瑞猕猴桃研究所研究力量,联合中科院、四川省自然科学研究院、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猕猴桃大专院校及研究机构,以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世界猕猴桃品种研发方面后来居上,陆续研究成功一批新品种,最终形成全品系规模。

周至县猕猴桃主要存在以自产自销为主要方式,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进行经营,贪图短期利益,蘸药使猕猴桃增产,但严重降低猕猴桃品质,营养价值下降,危害猕猴桃持续健康发展,降低周至县猕猴桃知名度,导致经济效益下降,给猕猴桃长期发展带来不利,给猕猴桃产业带来严重不利。

周至县猕猴应该让种植能手规模经营,统一施肥,统一灌溉,确保品质,提高品质,确保品牌。

国内学者主要从产业化实施过程进行研究,如刘晓静从利益分配进行研究,指出处理好各个单位利益分配;

罗必良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两种不同方式,选择适当形式,提高效率;

白晋湘,雷海章(2004),分析了湘西猕猴桃农业产业化项目成功实施的原因,提出了龙头企业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作用力。

我国农业化发展过程中各个利益主体:

农户、协会组织、企业及政府都有自己的定位,但各自具有独立的市场主体、平等的交易主体和逐利的经济行为,因而避免不了相互之间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产生的矛盾,并由此引发的各种风险。

刘晓静(2008)通过分析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论依据:

社会分工协作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契约理论、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理论。

得出了利益机制市场农业化经营运行机制的核心,而利益分配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中最核心的问题,并按组织的严密程度高低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

完全市场农业、订单(合同)农业、完全内部化农业的利益机制进行研究。

罗必良(2007)从比较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常用的两种不同的组织模式,即“公司+农户”与“公司+中介组织+农户”模式各自在节约交易费用时所起的作用中得出:

农业产业经营作为一种组织和制度创新,其实质就是在于借助一体化实现企业对市场的替代,目的在于节约交易费用,而为了达到此目的,提高经济组织的效率,必须选择适当的组织形式。

白晋湘,雷海章(2004),分析了湘西猕猴桃农业产业化项目成功实施的原因,即源于对消费市场的准确把握、湘西猕猴桃资源优势、确立农民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利益主体、积极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和重视科技创新。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龙头企业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作用力。

1.2.2国外的研究现状

近些年来,新西兰、法国、意大利等猕猴桃产业大国积极研发大果型、黄肉系、高VC 

优品质的新品种,以达到超过目前国际市场上的“海沃德” 

品种,以尽快的培养出新品种独占国际市场。

国外农业产业化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美国哈佛大学的JohnM.Davis和RoyA.Goldberg出版的著作开创了农业产业化研究,提出概念Agribusiness。

另外还有一个词语Agroindustrialization,指全球粮食和纤维体系的快速转型过程,国外学术界都一致同意Reardon和barrett(2000)对该过程的定义:

(1)农业加工、流通和农业投入的非农供给三方面的增长。

(2)农业食品企业和农业之间制度及组织的变化,比如垂直协作的明显增加。

(3)农业部门的相应改变,如产品构成、技术、部门和市场结构的变化。

Sykuta和cook(2001)应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契约论、产权理论和代理理论,对合作社与成员的合同关系,以及投资者所有公司(IOF)与农场主的合同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

他们认为合同设计的关键,是要解决好双方产权的分配、激励机制以及绩效的考核机制。

Eaton等(2001)则通过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订单农业发展的研究表明,订单农业的成功发展取决于多方面因素的作用:

首先,农户要有要求,企业的产品要有销路;

其次是合同条款的没计要合理,农户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还要对农民提供好的培训和服务;

再次,政府要在法律、农业技术推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为订单农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Zylbersztajn(2003)应用交易成本理论,对巴西东北部1523户参与西红柿订单生产的农户履约情况进行的定量分析表明,农户的履约率与农户经营的规模成正向关系,规模越打的农户履约率越高;

农户离农产品销售市场的距离越近,农户违约的概率越大;

价格随行就市的合同比固定价格的合同履约率高。

1.2.3发展趋势

针对周至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结合国际猕猴桃市场发展形势,借鉴国外猕猴桃产业发展经验,提出做大做强周至猕猴桃产业的基本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立足自然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质量安全为保障,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科技为支撑,以实施标准化生产为突破口,以高标准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重点,按照“发展集约化、品种名优化、栽培规范化、管理标准化、产业服务一体化”的思路,围绕关键链环实施突破,严格实行生产过程质量监控,强力推动猕猴桃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周至猕猴桃优势产业带,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使周至猕猴桃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打响,引领猕猴桃产业做大做强。

1.3主要研究方法

1.比较研究法。

陕西猕猴桃产业发展及其规划是研究的重点所在。

但要弄清这一问题,还需要在比较的基础上才能探索出更加适合陕西猕猴桃产业发展的路子来。

因此,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对国内外猕猴桃产业发展进行比较分析。

2.实地调研与资料分析法。

通过对周至猕猴桃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从图书馆、网络、果业部门搜集国内外猕猴桃发展情况资料和我省近10年来猕猴桃发展的统计数据,对搜集来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进行系统分析,把搜集来的资料与调查来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论证。

3.定性分析方法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研究中常用的两种方法,定性分析能够提升论证的理论高度,定量分析则更具有直观性和说服力。

以定性分析为主的基础上采用了定量分析方法,对陕西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具体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对策建议更具有可操作性。

2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情况

2.1周至县猕猴桃产业的发展规模

周至县属西安市辖县,距西安市区78公里,是关中平原著名的大县之一。

域内西南高,东北低,山区占76.4%,为千里秦岭最雄伟且资源丰富的一段。

北部是一望无垠的关中平川,土肥水美。

南部是重峦叠嶂、具有神奇色彩的秦岭山脉。

山、川、塬、滩皆有,呈“七山一水二分田”格局。

周至襟山带河,以山重水复而得名,古有“从周至到户县,七十二道河脚不干”之说,足见其河道纵横,水力资源之丰富。

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素有“金周至”之美称。

全县总面积2974平方公里,耕地90多万亩,人口66万,辖9镇13乡376个行政村(2009年)。

近年来,周至县抢抓加快西部发展的大好机遇,确定了生态立县、文化名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发展思路,突出抓好农业特色产业和旅游业,集中力量抓招商,抓工业,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和工业化。

猕猴桃、苗木花卉、蔬菜三大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县已初步形成了南部沿山旅游观光带、中部猕猴桃经济带、北部沿渭苗木花卉蔬菜带,建设了40个省、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

猕猴桃栽植面积达到27万亩,“周至猕猴桃”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全国种植猕猴桃面积最大的县,有中国猕猴桃之乡称号;

以集贤产业园发展为龙头的工业经济正迅速成长为拉动周至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以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矿产建材等为主的特色工业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县城、城镇、农村三级联动,城乡统筹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交通、邮电、电力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县实现了平原地区具备条件建制村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目标。

2.2周至县猕猴桃的品种结构

猕猴桃的长远发展,品种是个重中之重,是否培育出优秀品种,会影响我县猕猴桃在市场上的产品竞争力和发展前途。

在目前,我县依托秦岭丰富的野生猕猴桃品种,不断推出新品种,继“秦美”之后,研发出“哑特”、“翠香”、“华优”、“西选二号”等新品种,归圃的优秀株系有60多个,另外我们还从国内外引入“红阳”、“海沃德”、“黄金果”等优秀品种,为市场需要储存优秀品种。

现在,周至县依照“一村一品”或“一乡一品”的发展规划,已形成层次分明,早中晚合理分布,红、黄、绿果肉分明,果子冷存、深加工、销售多层次格局,品种分布格局趋于完善。

2.3周至县猕猴桃的经济效益

陕西周至,被誉为“猕猴桃之乡”,世界上最大的猕猴桃种植基地。

周至猕猴桃的质地柔软,味道有时被描述为草莓、香蕉、凤梨三者的混合。

因猕猴喜食,故名猕猴桃;

亦有说法是因为果皮覆毛,貌似猕猴而得名。

品种多样,其鲜果及加工品屡获国际国内多项大奖,并远销26个国家和地区。

2004年,周至猕猴桃取得了欧盟有机食品认证,从而开辟了周至猕猴桃走向世界的新纪元。

周至猕猴桃荣获中国猕猴桃之乡,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国家质检总局认定周至县为全国唯一的猕猴桃标准化管理示范县,全国60%猕猴桃鲜果产自周至,在全国80%的猕猴桃果干产自周至,2013年陕西周至猕猴桃跃上航天事业“神舟”。

周至县是全国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县,全县有猕猴桃40万亩,年产量35余万吨。

全县半数村种植猕猴桃面积占耕地面积的80%以上。

猕猴桃结果早,单位面积产量高。

嫁接苗定植后第二年即可挂果,第四年进入盛果期,亩产可达2000公斤左右,按产地售价平均2元/公斤计算,则每亩收入可达4000元左右。

同时,在幼树期即定植当年和第二年可在果园间种矮秆作物,既提高土壤肥力又可增加收入。

成林后的猕猴桃园一般亩产可以达到5000—6000斤左右,那么每亩收入可在6000元左右。

周至县已建成全国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形成了以“海沃德”、“秦美”品种为主,“哑特”、“华优”、“翠香”、“红阳”、“徐香”早、中、晚熟为搭配的产业布局。

全县种植农户达5.7万户20万人,猕猴桃果品专业合作社160多个,5000多人的专业销售队伍,拥有猕猴桃贮藏库2500座,库容量达25万吨,深加工企业38家,年加工能力8万吨。

目前,全县猕猴桃产销两旺,价格与销量持续走好。

为推动周至猕猴桃产业发展,提升猕猴桃果品形象,扩大周至猕猴桃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影响力,引领带动全国猕猴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现代新农业企业集团近年在周至欲打造“中国猕猴桃主题公园”。

推广展示中心项目已经被列入周至县猕猴桃产业计划重点建设工程,它也是周至“中国猕猴桃主题公园”重点配套建设项目。

周至县还将建设国家级猕猴桃物流、研发、贮藏、质量检测四大中心。

至“十二五”末,周至猕猴桃面积将达40万亩,总产量60万吨,陕西省猕猴桃面积将达100万亩,总产量可达150万吨。

四大中心的建立,旨在带动全省100万亩猕猴桃的顺价销售,推动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极大地提高产业附加值。

3周至县猕猴桃产业现存主要问题

3.1果农思想落后,产业化意识淡薄

果农思想观念落后,为了追求眼前利益,在猕猴桃幼果期蘸用“膨大剂”,使其在外观上果形漂亮,个头比原来增大一倍多,但成熟后的猕猴桃口味品质却大幅度下降,贮藏期也由两个月缩短到十几天,而且加速了树龄老化,致使“维C之王”猕猴桃在国内外高端市场声望大跌。

另外,猕猴桃产业基地虽初具规模,但成块连片的专业果园不多,产业效益不佳。

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部分干部和农民的思想观念陈旧,“小农意识”强烈,产业化发展意识意识稀缺。

目前,猕猴桃仍以散户经营为主,缺乏宽敞的交易平台,生产、采摘、包装很难进行有效的监管来实施标准化生产(汪良驹等200l)。

首先,各生产区仍然缺少统一知名品牌;

其次,猕猴桃主产县区没有形成固定的营销网络,仍然采取座门等客、上门收购的方式进行销售,市场价格等信息不公开,加之一些果农缺乏市场意识、诚信意识,客少货慢时以很低的价格抛售,客多货快时哄价惜售,进而影响到整个产区的收购价格,损害广大果农的利益。

此外,部分产区虽然已经搭建了网上交易平台,但广大果农尚未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而且缺乏专门的部门管理和维护网站,网上交易基本流于形式。

至今不少主产县区尚未明确两个市场定位,每年开拓市场,而没有占领市场,更谈不上覆盖度和占有率。

3.2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优良品种开发不足

品种单一,品种结构不合理,早中熟品种少,晚熟品种面积偏大,新优品种少,普通品种多,与市场需求很不适应。

而陕西猕猴桃多是栽种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秦美、哑特,品种相对落后,这使得猕猴桃在参加国际竞争时举步维艰。

目前,我省猕猴桃早、中、晚熟品种比例结构为1:

4:

95,由于早、中熟品种比较少,造成7—9月份市场鲜果断档缺货,导致晚熟早采、生果上市,严重降低良种品质和优生产区声誉,损害了陕西猕猴桃的市场形象。

周至县猕猴桃面周积虽然不小,但是品种过于单一,属于晚熟品种的“秦美”占到总面积的84%,而早、中熟的“哑特”占9%、“海沃德”占5%、“红阳”等其他品种占2%。

3.3基地建设落后,规模效益不明显

长期以来部分农产品由于受产后服务脱节、流通加工滞后等因素影响,导致产业规模小而分散,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利于基地建设,千亩村、万亩乡基地较少,规模效益得不到显现。

注重了规模扩张,忽视了基地建设;

注重了新园建设,忽视了中、低产园改造;

注重生产管理,忽视基地认证和监管。

由此导致认证主体的企业和合作社积极性不高,绿色认证基地和水平较低,有机认证和出口注册果园规模小,影响进入国内外高端市场。

3.4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辐射带动功能弱

一方面周至县工业化程度不高,工业对农业的反哺能力相对较弱;

另一方面,周至县还缺乏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大型骨干企业,以现有的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果干和果汁加工为例,大多数企业加工的都是初级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高,特色农业的流通加工企业少,更谈不上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龙头企业。

同时,现有的龙头企业拉动力不强,基本上与农户还是买卖关系。

3.5龙头企业的主体意识不强,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系不紧密

部分企业只重视产品市场销售和自身利益,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基地建设和农民利益。

有的企业在农产品收购上压级压价;

有的农户缺乏信用,不按约定把农产品卖给企业。

在基地建设上还存在政府、农户两头热,龙头企业中间冷的现象。

3.6包装简单,销售体系不健全,造成市场占有率低

据了解,我国水果的采后商品化处理量只占水果总产量的10%左右,大多数产品都存在“一流水果三流包装”的现状,就连采后的冷藏保鲜、贮藏运输等方面也不能及时到位,导致产品未进市场、就先掉价。

周至猕猴桃在采摘后大都采用简单的纸箱包装,这使得猕猴桃易受挤压,而且在包装中果品没有经过严格的分等、分级。

另外,在周至,猕猴桃鲜果的销售主要有企业出口,果农自销,个体贩运,加工企业收购等几种,具体的问题如下:

企业出口(占8%);

果农自销(占4%);

客商收购(33%);

冷库贮藏(45%);

加工企业收购(10%)。

但都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企业出口:

虽然年产量很大,但是出口量却不足一成,国际市场没有打开;

(2)果农自销:

由于条件的限制,每次销售量小且需频繁进入市场,直接导致交通费用和进入市场的各种费用如管理费,卫生费的增加,引起销售成本的增加;

(3)客商收购:

由于需要长途运输,在销售区又无固定的批发网点,无法保证稳定、持续地供应市场,既不利于占领市场也不利于稳固已有的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