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93999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5、用轮子模仿物体的运动方式

6、认识弹力

7、测力计的使用

8、感受重力

9、重力的大小

10、认识摩擦力

11、找回溶解在水里的盐

 

实验一、观察种子的结构

实验准备:

大豆种子

实验过程:

1、观察大豆种子之前,向学生讲解正确的解剖、观察方法。

2、组织观察并填写记录表:

让学生猜想种子内部的每一部分将来能发育成植物的哪一部分。

3、 

观察种子记录表:

(用画图的方法描述自己的发现)

观察发现(图)

猜想将来它能长成植物的哪一部分

经过观察发现它原来是

植物的哪一部分

4、 

描述自己的发现,说出自己的猜想。

5、 

观察其它植物的种子。

其他种子里面有相同的结构吗?

学生分组观察胚比较大的种子(绿豆、蚕豆)

总结:

种子的共同特征,即种子里面都有胚。

(胚能生长发育成一株植物)。

实验二、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1、组织学生观察图片,分析每一个培养皿中的种子分别具有什么条件?

猜想哪个培养皿中的种子能够萌发?

2、和学生共同分析在不同环境下的种子:

一号种子暴露在空气中但是没有水;

二号种子浸在水中但是隔绝了空气;

三号、四号种子放置在湿润的环境中而且都能接触到新鲜的空气,但是三号放置在常温下,四号放置在寒冷的温度下。

四种不同的环境暗含两组对比试验:

第一组对比实验是在相同的室温条件下,比较只有空气、只有水、又有空气又有水三种环境哪种环境适合种子萌发;

第二组对比实验在同时具备空气和水的条件下,比较温度对种子萌发条件的影响。

最后通过对比实验发现:

种子萌发需要温度、空气、水三个基本条件。

3、布置学生课下验证,并记录实验结果。

组织学生总结种子萌发条件:

萌发需要温度、空气、水三个基本条件。

实验三、观察花蕾

开花植物的花蕾(或实物、图片)

1、观察花蕾的外形特征

调动学生已有的观察经验,看一看、摸一摸并且指导学生使用放大镜来观察花蕾。

教师要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照片、图画、文字等形式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在交流观察结果的时候,学生认识到:

不同植物的花蕾颜色、大小、形状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他们都有花柄、萼片两部分。

在观察花蕾外形特征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活动前教师提前考察适合学生观察的场地,注意观察地点是否安全,思考怎样合理安排才能够便于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清楚地观察花蕾。

②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爱护环境的教育,教育学生不要随意采摘花蕾。

③对于采用照片记录观察结果的学生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于自己的重要发现照特写,避免在观察过程中不加思考的对花蕾的外形进行简单复制。

2、鼓励学生继续留心观察花蕾的变化过程。

实验四、观察花的结构

身边常见开花植物的花朵、放大镜、镊子、白纸等。

1、教师指导。

学生观看CD,学习解剖方法

教师强调解剖时要用镊子尖夹住每一部分的根部,用力拔下,避免学生破坏花的每一部分的完整性。

2、学生解剖花,观察记录。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解剖方法的指导,还要提示学生边观察边记录。

3、交流总结。

在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花有哪些相同的结构,每一部分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4、后继激趣。

“花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部分会发生哪些变化?

”“植物开花就一定能结果吗?

”组织学生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之间的认知矛盾,从而激励学生继续观察花的变化的兴趣。

实验五、用轮子模仿物体的运动方式

轮子、纸等。

1、学生两人一组进行,一个用轮子模仿上面物体的运动,另一个在纸上可以用文字或图画来记录轮子的运动路线。

当学生小组合作模仿物体的运动方式时,教师适时指导。

2、学生汇报探究结果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小组的探究结果,请学生上台用悠悠球模拟物体的运动,然后给物体的运动方式起名,也可以用笔画出物体的运动方式。

总结归纳:

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平动和转动两种。

摆动属于振动,振动又属于平动这是因为摆动和振动都是物体在来回或上下移动,因此可以看作平动。

实验六、认识弹力

弹簧、橡皮筋等。

1、教师强调活动体验的重点是:

观察它们有什么变化,你用力的同时有什么感受、反推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2、学生玩弹簧和橡皮筋,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

3、组织学生开展交流活动,运用上一课的知识描述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

①谁施力了?

方向是怎样的?

②谁产生了反作用力?

方向又是怎样的?

③结果怎样?

通过描述它们的变化并且画出反推力(弹力)的方向,帮助学生形成或完善弹力的概念。

实验七、测力计的使用

弹簧测力计等。

1、教方法 

教师可以手持弹簧测力计一边演示一边讲解。

使用弹簧测力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所测量的力不要超过它的量程。

②、测力前应竖直提起测力计观察它的指针是否指向零刻度线,

若指针没归零,则应通过调节使指针归零。

③在测力过程中,要注意轻拉轻放,以免用力过大使指针与面板下端导板相撞而移位,并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防止由于弹簧与外壳摩擦而影响测量的精度。

④待指针停稳后,眼睛平视指针读数,要尽量减小读数误差。

1、练习测量并记录数据

先让学生练习调零,再要求他们将测力计挂在支架上,然后在下面的挂钩上先挂1个钩码,全组成员练习读数。

1个50克的钩码挂上去以后怎么读数,是用gf(克力——非国际单位制,是工程单位制)还是N表示(牛顿——国际单位制),教师应适时补充说明:

用N表示, 

1个50克的钩码重量是0、49牛顿,用学生的话说,就是钩码对测力计的拉力是0、49牛顿。

学生再次练习之前,教师应当再次提醒他们:

如果测力计的量程为2、5牛顿,每个钩码重0、49牛顿,那么测量时最多只能挂5个钩码。

同时要求他们认真读数并做好记录。

2、整理数据制成统计图并进行分析

发现弹簧伸长的规律:

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就伸得越长并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

实验八、感受重力

牛顿研究苹果落地的场景图,儿童提水、抛石子等关于重力现象的动画课件或图片等。

1、学生体验:

提水、抛石子等

教师应及时从中梳理出“向下”这个词来,帮助学生从众多现象中找到“下落”的规律并形成对重力方向的猜想。

2、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①用带重物的细线固定在支架上,固定支架观察它们受到重力后朝哪个方向。

②数次调整支架的倾斜角度,再观察重物朝向哪个方向。

得出结论: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3、学习重力产生的原因

首先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想,如果学生当中有说出“地球引力”的,教师可提供一些材料让学生进行验证性实验。

例如,在前面做实验用过的支架上改吊一些别的物体,并再次倾斜支架,继续观察重物朝哪个方向;

或者就用细线拴一石块,摇晃石块并观察石块静止后朝哪个方向。

但是,尽管这些实验可以间接证明地球引力的存在,学生依然不能由此得出肯定的结论。

这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资料查询和阅读“指南车信箱”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实验九、重力的大小

支架、细线、钩码、圆筒式弹簧测力计等。

1、明确研究主题——身边常见的不同物体的重力有多大呢?

2、接着,指导学生针对准备好了的材料(钩码、玩具小车、钢笔、苹果等小物体)分组制定研究计划。

应要求小组活动人人参与、个个动笔或动手。

教师应及时掌握情况并给予必要的技能指导,包括计划内容是否齐全、记录表栏目是否科学、统计图是否标好了刻度、材料是否便于测量等。

注意:

如果被测物体超出了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必须调换。

3、学生动手测量:

测量时,要提醒学生正确使用测力计,可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要分工合作,要如实记录等。

4、制成统计图

5、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以苹果为例,可以一边出示苹果一边说它重力的大小,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苹果的重力大小一般在多大范围内(通过多次进行这样的测量练习,可以增强学生的估测能力),然后师生一起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的汇总。

实验十、认识摩擦力

围棋子,毛巾等。

1、介绍材料

2、宣布比赛规则 

需要注意的事项有:

要求棋子必须停留在分值区内,尽量停在高分区。

既然是推棋,棋子就只能要求是滑动而不是滚动,所以棋子底面应是平的那面,圆弧形的那面则要朝上摆放。

每人有三次机会,将所得分记入P68页的表格中

3、进行第一轮游戏,初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

4、将第一轮游戏中存在的问题集中予以指正,然后让学生带着“怎样控制好棋子”的问题进行第二轮游戏。

5、交流总结

实验十一、找回溶解在水里的盐

蒸发皿、三脚架、酒精灯、烧杯、食盐溶液、火柴、蜡(碎蜡)、坩埚钳等。

1、交待注意事项

师:

实验当中,一定要操作规范,注意安全,请看“注意事项”。

(灯片2:

①不触摸正在加热和加热后没有冷却的器材;

②正确使用酒精灯,盐水快干时要移开酒精灯,熄灭火焰;

明白了吗?

请将盐水倒出来,开始加热吧。

2、学生提取食盐

3、填完变化过程示意图并确认食盐变回来了

现在所有的盐又都变回来了,是吗?

(板书:

——)再说说,刚才是用的什么方法呀?

将水蒸发)但是,老师有疑问了,怎么证明这些白色粉末就是先前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呢?

它是不是在烧的时候产生的新物质呀?

4、总结归纳:

这样既能变过去又能变回来的过程,我们把它叫做可逆的变化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