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资料公考新人必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93018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资料公考新人必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商业资料公考新人必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商业资料公考新人必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商业资料公考新人必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商业资料公考新人必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业资料公考新人必备Word格式.docx

《商业资料公考新人必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资料公考新人必备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商业资料公考新人必备Word格式.docx

干部考核只有定性标准,缺乏定量化标准,重视政治标准,忽视业务考核。

干部管理缺乏基本的法律规章制度。

录用、考核、退休、工资福利、公务员权利与义务等方面,缺乏具体的管理制度。

干部外延广泛。

它不仅包含国家机关除工勤人员之外的工作人员、国有企业除工人之外的工作人员,还包括政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组织的工作人员,甚至还包括寺庙中的工作人员。

这一制度状况适应计划经济时代经济、社会和政治高度一体化的需要,因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与企业、政府与政党、政府与事业单位、政府与社会组织,实际上都处于一体化的状态,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与政党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人民团体等社会组织工作人员都是一回事,都是由国家任命、其工资由国家统一支付,都在为国家工作。

1979年末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开始完善和发展干部的选拔、录用、任免、考核、轮换等制度。

自此开始,逐步建立了正常的离退休制度,打破了终身任职制,实现新老干部交替正常化;

打破干部任用的单一委任制模式,实行委任、选任、考任等制度。

在考核制度方面也有了新的尝试。

这些实践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并且开始让公开、公平、竞争、考核等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干部人事制度的封闭管理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变,开始向科学化、法制化、民主化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鉴于粗放式、千篇一律的干部制度已经跟不上实际发展需要,因为随着城市经济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启动和深化,对国有企业、人民团体、事业单位、政治组织和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有有必要进行分类管理。

在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可以针对国家行政管理效率的需要,建立现代化的公务员制度,从而保证国家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活力。

1992年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干部制度改革也遇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因为市场经济改革,必然要推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也必然要充分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在这种情况下,大一统的干部制度显然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形势,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对干部进行分类管理,建立公务员制度,已经是大势所趋。

在这一背景之下,在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干部人事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1993年4月24日国务院第二次常务会议通过、1993年8月14日国务院令第125号发布,1993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自此开始,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正式建立。

在此基础上,国家人事部还进一步出台了很多重要规章,其中重要的有《国家公务员制度实施方案》、《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国家公务员奖励暂行规定》、《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暂行规定》、《国家公务员申诉控告暂行规定》、《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暂行规定》、《国家公务员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暂行办法》、《国家公务员培训暂行规定》、《国家公务员职位轮换(轮岗)暂行办法》和《公务员申诉案件办案规则》等。

《暂行条例》和这些暂行规定,奠定了中国公务员制度录用、考核、奖励、晋升、培训、交流、回避、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告以及公务员权利、义务、工资保险福利、需要遵守的纪律等制度的法律基础,国家公务员管理无法可依的局面基本得到了改变。

也正是从1994年开始,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公务员考试,不过范围很小,尚未全国普及,考试模式也与目前大不相同,基本属于探索实验阶段,当然,考试也受到当时尚未完全理顺国家用人的相关制度的现实影响。

公务员考试的考试科目沿革

早在1989年,最早的公务员考试就在中央国家机关的部分单位开始举行,那时,公务员考试叫做“中央国家机关补充工作人员考试”,主要是针对个别部、委、办、局举办,不是全国统一考试。

1989-1993,考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占10%)和公共基础知识(占90%),当时,对于能力的考查还在其次,而死记硬背式的公共基础占据90%的分数(主要含哲学、毛概、邓论、政治经济学、法律基础、行政管理、文秘知识等)。

1994年-2001年:

1993年起我过正式开始实施公务员制度,公务员考试也从1994年正式开始,1994的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公共基础各占50%,哪个申论考试还没有发明出来。

2002年-2006年:

2002年开始,国家公务员考试取消了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分为A、B类,A类增加了一个新的考试科目,就是现在大家感觉到难对付的申论,2004年的考试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分为甲、乙类,2005年,对应公务员法的实施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分为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行测分一、二类。

2006年最大的变化是行测取消了多年了考察常识的内容,把考察应知应会的知识改为主要考法律(参见题型分析表),这一年,申论的变化也很大,最明显的变化是所给材料的字数和篇幅扩大很多。

2007年最大的变化是常识部分全部考法律知识,题目数量增加到了140道,这是前所未有的数量。

总的来说,我国实施公务员考试是顺应公务员制度建设和公务员法的必然产物,公务员考试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工具和手段,大量借鉴了国外GRE、MBA、MPA和国外政府用人选拔考试的模式和内容,一改以往我国各类考试注重死记硬背式的政治和强调英语成绩的风气,而是改为人才测评的思路,走素质考查的道路,考试内容、方式向考查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过度,逐步减少了死记硬背的知识考查,公务员考试不再是考试型人才的天堂,而是青睐于各项综合素质优秀的考生,这种考试模式的转变也将引导我国教育模式和学习思维、方法的转变!

公务员考试的组织和实施(新考生请详细了解一下)

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的去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企业,占据大多数,二是国家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用人,企业用人建立了完善的招聘录用和社会人才服务体系,这个功能是由各级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市场和人才服务中心完成,目前也有一些企业类的人才市场和中介服务机构。

第二类是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目前公务员录用全部实行凡进必考、公开按程序考试录取的制度,事业单位目前也已经实行了凡进必考,但组织的规模和规范性以及考试难度均不及公务员考试。

(1)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招考对比分析

对比项目

公务员招考

事业单位招考

发起机构

国家:

中组部和人事部,地方:

省、市委组织部和人事厅,各用人单位上报岗位需求

各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

笔试组织实施机构

人事部公务员管理司、各省、市人事厅局所属人事考试中心(事业单位,属于公共服务机构),

多数委托省、级和地级市的人事考试中心命题和组织报名、考试并交用人单位成绩名单,部分单位自行命题组织实施

举办的统一性

国家每年一次,各省、市一般每年统一招考1次,有的2次,个别单位如警察招考可能单独举办

目前尚无全国和全省、市统一招考,最多县级各个单位统一招考,一般是各个单位单独发公告招考

举办时间

国家11月末,各省、市不统一,北京市三次,应届12月中旬,京外生源1月初,社会在职6月中旬

不统一,全年均有

报名方式

网络报名

一般规模大的采取网络报名,人数少则现场报名

笔试考试科目

北京市和国家均只考行测、申论,个别省有公共基础和专业课,警察加心理测验和体能测试。

一般考行测(多数包含公共基础)、申论,或行测、公共基础,个别考公文写作,部分加专业测试

公开公正程度

国家和北京市很严格

多数单位招考比较公正,部分招考有待完善

分数计算

笔试和面试基本上各占一半,有的46开,少数37开。

一般设置总分最低线,个别设单科最低线。

笔试和面试基本上各占一半,有的46开,一般无最低分数线

面试考试组织方

人事部会通用人单位,北京考:

市人事局公务员管理处命题并组织实施(非考试中心)

各单位在人事机构指导下自己组织

面试比例

一般是1:

3(一个职位笔试前3名进入面试。

2个职位前6名进入),个别1:

5和1:

2

一般1:

5,1:

3

招考公告发布网站

国家人事部网站:

、北京市人事考试网

各级人事、人才站

招考人数

1万左右,北京市:

3-5千人

每次几个到几百不等

试题难度

较难(试题难不意味着难以考取,难度仅是因为报考人数多而必须增加考试的分度)

较容易(试题简单不意味着容易考取,因针对具体每次考试的报考人数少,试题简单即可区分优劣)

监督机制

非常严格,社会关注度极大

较严格,社会关注度较小

考试流程

上报职位需求

各用人单位将职位需求数量和描述报国家人事部公务员管理司(国家)、人事考试中心(省)

本单位人事部门自己决定,报上级主观部门批准

发布招考公告

国家10月中旬,北京市三次分别为12、1、6月,全国和全省、市分别发布

日期无固定

专门的报名网站网站

国家和北京市分别有单独的报名网站

一般发布在当地人才网站,个别在人事考试中心发布

发布招考职位表

一般随同招考公告一起发布

发布考试大纲

国家和北京市有大纲公布,个别省、市无单独大纲使用国家大纲

一般无考试大纲

开始报名

多数现场报名,个别现场报名

报名审核

各用人单位分别派人审核自己单位的报考者

一般审核环节和报名环节同时进行

报名确认

交考试费、传照片通过网络

一般是现场办理,规模大的也采取网络

打印准考证件

网络

一般是现场,规模大的也采取网络

笔试考试

统一考试

一般是为每个单位单独组织,个别是几个单位联合举办

分数发布

公开发布,网站查询,发布名次

公布在网站

面试名单

发布在网站

规模较大的发布,有的不发布

资格审核

严格审核报名信息的真实性

报名时审核。

面试前有的也审核

面试考试

按系统和单位分地区组织,北京各个单位自行分别组织。

各单位自行组织

体检

国家和北京均由用人单位确定

无固定时间

政审

时间长度不定,警察很严格

不定,较简单

录取

在网站公开(时间长度各单位不定)

公开

历年中央公务员考试的各考试科目深度分析

1、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历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型题量分析

数量关系

常识判断

言语理解

判断推理

资料分析

合计

题量

时限

2001

15

10

20

35

25

110

120

2002

40

30

2003

130

2004

125

2005

45

135

2006

2007

140

2、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历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型题量分类统计

常识判断/基础知识

数字推理5

数学运算10

常识判断20(物理化学科技自然生活地理医学)

阅读理解20

图形推理10

演绎推理10

事件排序15

统计报告分析5

统计表格分析10

AB

常识判断40(物理化学科技自然生活地理医学)

阅读理解30

定义判断10

统计图形分析5

统计表格分析5

数学运算15

常识判断30(物理化学科技自然生活地理医学法律)单选20多选10

演绎推理15

统计图形分析10

常识判断20(物理化学科技自然生活地理医学法律)

听力理解20

阅读理解15

定义判断5

一二

数字推理10

阅读理解25

事件排序10

常识判断20(法律和常识,常识包括物理化学科技自然生活地理医学法律)其中法律知识9

类比推理10

常识判断25(只考法律知识)

阅读理解40

图形推理5

统计报告分析10

3

中央国家机关考试行测试题汇总分析

(1)数量关系

这部分内容基本稳定,数字推理5道,数学运算15道。

题型难度加大,表现为数列由二级转向三级。

数学运算近年一直保持10道题,难度增加,具体题型和考查方式也有变化。

(2)常识判断或基础知识

2006年开始,国家考试的常识部分侧重于法律和应知应会,出现几个引起广泛讨论和争议的题目,但这种题目反映了将后中央考试常识判断的命题方向和风格的变化趋势。

2007年国家考试的常识部分全部为法律知识。

(3)言语理解与表达

阅读理解30道题,2007考试增加到40道题目,成为主要部分。

(4)

判断推理

图形推理、定义判断、演绎推理是历年必考题型,2005年增加了事件排序,2006年取消了事件排序,增加了类比推理。

这部分内容是历年考试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2007考试试题数量有所减少。

(5)

资料分析-

2002-2007,一直考查3种题型,统计图形分析、统计报告分析、统计表格分析,预计2008考试不会有大的变化。

这部分内容难度不大,一般考生都能得高分,但由于这部分内容一般放在最后,很多考生最后没有时间去做这部分简单题目,丢失了本不该丢失的分数。

考生备考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报考人数这个表面现象分析,国家考试的竞争形势是比较激烈的。

但实际上,考生由于受到各种干扰,导致复习不到位,准备不充分,能够形成有效竞争的人数不足20%,即真正具备了争夺这些职位的实力的考生并不多,其中有很大部分考生是参加过第二次或第三次参加考试。

影响考生充分准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准备时间不足

多数考生是招考公告发布后开始了解公务员考试,大部分人是在报名通过后才开始买书复习,复习时间仅有一个月左右,行测(除法律外)和申论,对所有第一次考试的考生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内容,从未接触,所以复习也有一定难度,有的部分考生还需要准备专业课,加上在校生正值期末考试、四六级考试以及大型毕业生招聘会举办期间,考生可以使用的复习时间非常少;

在职的考生限于平时工作的压力,复习时间也同样不宽裕。

时间少的原因,一方面是考试机关留给考生的时间不多,公告发布到考试一般最多2个月,这和公务员考试作为人才素质测评工具的本质是一致的,人才测评并不希望考生事先准备,而是希望测试其未经专门训练即具备的潜能。

另外一方面,和考生复习启动较晚有关,只有考试公告发布了甚至报名成功了才开始看书。

很多考生认为公务员考试是背诵的内容居多,害怕早复习早忘记。

这些复习思路都是非常不正确的。

解决办法:

及早开始复习,不必等待公告、大纲发布,也不必等待新版本教材发布,可以先使用去年版本复习,待新版本出来后再做校正。

2、

对复习重点、难点认识不够

多数考生对考试到底考什么,考试的重点内容是什么并不了解,或者没有做过认真的考试分析,加上社会上一些机构宣传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要靠平时积累,短期无法复习,(主要指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些内容无法短期提高),而基础知识可以凭死记硬背短期突击可以提高分数,这就导致很多考生把复习重点放在了基础知识上面,而忽略了其它分值。

3、

对复习用书判断失误、选用失误

泛滥的原因主要是这些教材成本低,是非专业人员以网站资料为主拼凑而成的,错误很多,没有系统规律总结,关键是编书作者的水准低,选用题目都是简单的,考生复习的时候感觉好,因为作题顺利,但到了考场却发现书上的题目和考试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这种教材一个显著特征是到处是假的东西,内容假,印刷粗糙,纸张质量差,影响视力,编书的机构号称“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命题研究组”“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教材编写组”“国家人事考试命题研究中心”,实际上这几个机构都是子虚乌有,根本不存在。

这样的书在外表上做文章,赠送光盘、网站卡,实际上光盘内容和网站内容很低劣,很多考生在这个方面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才知道上当;

这样的教材因给书店3折的进价,书店以75折销售,利润极高,所以书店经理一般向考生大力推荐。

考生对这类低价教材、以及书店极力推荐的国家版教材要保持警惕。

还有很多北京的一些出版社的国家版本,基本都是这个模式,内容、质量都不足以用以备考。

参加的辅导班质量不高

劣质辅导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A:

课程内容与考试严重不符

目前,多数辅导班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研究不足,课时安排很少,讲授难度不够,没有题型及其规律的深度总结,没有把握最新试题变化的能力。

这些辅导班的一个特点是避重就轻,对适合胡侃乱吹的申论和照本宣科的宣读教材的公共基础特别热中,而对于无法蒙混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则轻描淡写,有的甚至鼓动学生不要深入复习行测,而是先背诵公共基础,有的拿高中作文模式糊弄申论。

判断辅导的优劣,首先看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课程安排几天,少于2天的辅导班(除冲刺班)一定是有大问题的,一般应讲授3天,多数辅导班的老师根本无能力讲授3天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所以只好“行测不够公共凑”,六天的课程,有4天是讲授公共基础。

公共基础只有30分,而行测其它部分有90分,申论100分。

2天讲授190分的内容,4天讲授30分的内容,这样的现象是北京市很多辅导班的特点,所以,往年大批学员听课完了觉得辅导班没什么用处。

B:

授课教师非职业化,研究深度不够

目前,多数辅导班为非职业化教师担任,而行测和申论,作为专门的考试工具和人才测评与选拔工具,大学里是不开这样的课程的,考试难度越来越大,除非职业化、专业化的研究团队常年专门研究,一般院校的老师业余时间的简单研究根本无法把握考试深度,也谈不上紧密跟踪考试。

C:

不发辅导资料或所发的资料质量不高

难度不够,题目陈旧,无最新真题。

目前很多辅导班是拿着李永新多年以前的讲义在讲授,多年前的讲义已经严重落后当前的考试。

备考策略与复习方法分析

找到重点与难点,做针对性准备

国家考试和北京市考试的笔试阶段现在只考行测和申论,不涉及专业课,另外,中央的考试,常识判断部分全部考查法律,北京市的基础知识部分考查公共知识。

两个考试的试题数量、难度、类型、侧重点这些微观细节有所不同,所以复习和准备方案核心一致、但要注意细节(考试成功与失败的的差别就在丝毫之间)。

行测部分最容易拿分的是资料分析部分,其次是常识判断和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三部分多数考生都可以得到比较满意的分数,拉不开差距,但每年都有大量考生因为试卷将资料分析安排在最后,考生按照顺序答题的话,如没有把握好时间,最后就可能没时间做资料分析这部分题目,是非常可惜的。

考生应首先做这两部分题目,拿到“基本分数”。

这三部分拉不开差距,考生复习准备也相对容易,不是复习重点和难点。

行测部分的判断推理和数量关系是行测的核心和灵魂,是最难的部分,也是考生必须攻克的难点,这两部分是考生拉开差距的重点部分,也是复习的难点。

判断推理、数量关系、资料分析、言语理解与表达,这四部分题目的规律性较强,题型比较明确,只要研读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李永新、邓湘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