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绿化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92495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道绿化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国道绿化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国道绿化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国道绿化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国道绿化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道绿化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国道绿化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道绿化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道绿化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本项目的实施,能充分开垦某市未利用土地中的宜林地、荒山地,使土地利用率趋于合理化,同时加大林业在第一产业中所占比例,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促进了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3)提高林业科技水平转变思想观念,随着大量的优良品种及先进的栽培技术的引入和使用,将提高人们的整体科技水平,同时改变原有粗放型、自给自足的小型经济模式,使得林业生产社会化、产业化、规模化有所转变,提高人们的市场参与、竞争产品优质、优价意识。

参与竟争可大大提高和改变思想,与市场经济进一步融合,提高社会经济的开放程度。

(4)促进相关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成功,可以促进果品储藏、加工、运输、旅游业的发展,还能提高进度,大批名特优的绿色食品出市,出州、出疆、出国,将迅速提高我市的知名度,扩大就业机会推动我市经济繁荣。

3、经济效益

绿色通道建设,是我国从总体上构建以重点林业为骨架的生态工程,其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美化乡村、改善生态环境等间接经济效益上。

全市的生态环境好与坏,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及生产力的提高。

加快某市的生态环境建设,是件刻不容缓的大事。

搞好村庄绿化,将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大大改善,使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改变,工作效率及生产力得到提高。

1.2项目编制依据

1.2.1政策导向性文件与法律法规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

(3)国家林业局《林业发展“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基本思路》;

(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

(5)《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

(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7)国家林业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义国家林业局林业(2006)50号;

(8)国家林业局《林业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编制规定》(2006年9月颁发);

(9)《关于新疆林业生态建设相关规划编制指南的通知》(自治区林业厅发展计划和资金管理处【2008】04号);

(1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6000-1999);

(11)《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103-95);

(12)《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77.3-2001);

(13)《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236-1999);

(1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国发〔2000〕31号)

第二章项目规划背景及必要性

2.1规划背景

我市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盐碱地程度较大,该项目的实施可以进行改善,为林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因此加快某市生态建设使我市形成农、林、副、牧、渔协调发展,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扩张型产业化基地,使农林牧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实现山川秀美,改善生态环境是全市各族人民迫切的愿望,因此该项目实施意义重大,任重道远。

2.2建设必要性和紧迫性

森林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它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树体高大,它是垂直空间占有者,树木筹命长,这种持续的时间优势,必然对周围环境发挥稳定而持久的影响。

森林中的各种生物种类极为复杂,除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以外,还包括各种动物资源以及各种微生物等,构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形成了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稳定的森林生态体系。

森林还有巨大的生态效益。

它包括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净化大气、防止污染以及供旅游、疗养的巨大作用,而且越来越成为城市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林业作为一个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今年来,随着林业五大工程启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规范,再次把生态环境建设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关键所在,把林业工作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上来。

新疆在我国属少林省区之一,沙漠戈壁面积大,气候干燥,风沙、盐碱严重,植被稀少,生态环境极度脆弱。

林业是生态环境的主体,从新疆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来看,没有林业就没有各族人民的生存前提,就没有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发展林业在新疆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由于某市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极为干燥,植被稀少,森林分布分散,市域内分布着大面积的荒漠区,可以说某市的生态环境极端脆弱,发展林业势在必行。

开展林业生态保护是根据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指标需求,将森林按不同功能进行区划,按其特点规律,实行不同的管理机制。

对某市现有林业生态进行保护,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要选择,它不仅能够改善某市局部气候,而且对森林资源增长、维护生态平衡,控制生态环境恶化也起着明显作用。

在干旱贫瘠的荒漠地带中,保护好珍贵的林业生态环境是实现社会稳定、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因此,某市开展林业生态保护工作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章基本情况及建设条件分析

3.1基本情况

3.1.1地理位置

某市是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首府,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缘,地处东经75°

30′—78°

28′,北纬39°

34′—40°

45′之间,北与吉尔吉斯斯坦各同交界,边境线长128公里。

市境东西长241公里,南北宽136公里,全市总面积约1.62万平方公里,海拔1200—4562.3米之间,距首府乌鲁木齐1100公里,某市是克尔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所在地,辖7乡3。

场1镇2个办事处,72个行政村和一个国有牧场,248个自然村。

3.1.2地形地貌

某市地形为北高南地,海拔1200-4562米之间,大致地形分为5大类:

①北部是山区,南部平原,降雨少,外部搬运差,洪积扇形窄长;

②山前洪积-冲积扇裙,地面由亚沙土和石沙两部分组成亚沙土层面积大部分已被开垦为农田;

③洪积-冲积细沙土平原:

地势平坦,表层为洪土,河水沉积物;

④东南部平原,地貌单元一部分是盐沼化学沉积;

风积沙漠,生态脆弱,植被稀少,总体来讲我市地形地貌

⑤由被、北向南垂直递变规律,地形特点是北高,西南低。

3.1.3土壤条件

3.1.4气候、气象水况

市境属典型的温带大陆干旱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干旱少雨,春季开温快,天气高度,多浮尘,夏季炎热,蒸发强盛,秋季天高气爽,降温迅速,冬季寒冷多晴日,风微害少,最热月7—8月,平均气温27.4℃,最冷月份12—1月,平均气温在-10℃,极端最高气温41.2℃,极端最低气温为-24.4℃,年太阳总辐射量138.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2500--3000小时,市境无霜期长,平原区243天,山区170天,年降水量最少平原平均78毫米,最多年降水量250毫米蒸发强盛境内多为西北风平均风速2.1米/秒。

3.1.5水资源

全市共有水资源7.37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228亿立方米,地下水3.148立方米,地表水比较贫乏,地下水相对比较丰富,全市年引水量3.64亿立方米,其中引地表水3.22亿立方米,引地下水0.42亿立方米。

半径流量1亿立方米的河流布谷孜河,恰克马克河两条,恰克马克河发源于乌恰县境内的阿克套山全长166公里,流么市境77.5公里东南流向。

布谷双河发源于天山南脉的玛依丹山源头在东市吐古买提乡境内,河长100公里,集水面积3.912平方公里。

3.1.6植被

我市境内主要植被种类有:

红柳、梭梭、沙枣拐、沙棘、麻黄、泡泡刺、骆驼刺、沙蒿、沙柳、盐穗木、琵琵柴。

3.1.7行政区域与人口

某市辖7乡,72个行政村和一国有牧场,有耕地面积13.85万亩,全市总人口22.51万人。

其中:

农业人口15.11万人,农业劳动力6.25万人,有汉、回、哈萨克、维、柯尔克孜等多民族组成,平均占耕地1亩,农业人口密度13.93平方公里/人,粮食总产量49362吨,粮食单产量均383.5公斤/亩,散养大牲畜47万头,人均收入1822元,主要农业物有,小麦、玉米、水稻、高粱、糜子、大麦、棉花、胡麻等,收入来源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

3.1.8森林资源现状

(1)全市林地总面积133万亩,其中:

天然林97万亩,62.5万亩被核定为重点公益林,一般公益林35万亩;

人造林36万亩。

(2)全市经济林总面积17万亩,结果面积7.953万亩,产量8.8938万吨,其中:

葡萄10万亩,结果面积5.5万亩,产量8万吨;

杏树5.93万亩,结果面积1.68万亩,产量0.6万吨;

无花果0.15万亩,结果面积0.15万亩,产量0.1万吨;

石榴0.27万亩,结果面积0.2万亩,产量0.1万吨;

核桃0.4万亩;

其他经济林0.25万亩,结果面积0.423万亩,产量0.0938万吨。

3.2建设成效和经验

3.2.1建设成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分重视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真抓实干,积极采取合作造林的形式,充分调动地方和部门积极性,不断加大对绿色通道工程建设的投入,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某市委、政府紧紧依托各项林业重点工程,结合相关政策,在市财力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根据某市实情,通过农林牧业、水利、扶贫等项目整合,大力发展某国道绿化建设,实现了全市境内各乡、镇、村的道路绿化从无到有,并着力从全市境内有道路XX国道绿化向逐年分区种植,优化设计、科学管理、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多功能的XX国道绿化而努力。

3.2.2经验

1.建立各级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

XX国道绿化建设工程责任主体在各级政府,因此,要实行分级负责,部门密切配合,将建设和管护任务落实到单位和个人。

各级领导干部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任期目标责任核奖惩制度,确保各项任务的落实。

2.重视XX国道绿化建设工程的宣传,提高公众绿化美化环境意识,广泛宣传我区XX国道绿化建设工程取得的成就,面临的形势,提高公众的生态环境忧患意识、法律意识、紧迫感与责任感。

强化法治建设,巩固XX国道绿化和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成果,对毁坏林木、乱砍滥伐、侵占林地绿地等违法案件要及时查处。

建立严格的绿化管护责任制,责、权、利结合,责任到人,确保造林绿化成活率和保存率。

3.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开展“建设XX国道绿化,美化绿色家园”活动,选择城乡结合部、道路等沿线两侧绿化重点地区,建立义务植树基地,广泛动员工、青、妇及社会各界人士,开展种植“秋季绿色帮扶活动”、义务植树基地等。

4.鼓励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参与建设。

坚持物质利益的原则,落实“谁栽谁有、合造共有、树随地走”和“谁投资谁受益”的政策,实行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分户承包,及时发放林权证,充分调动各方面建设XX国道绿化的积极性,切实维护林权享有者的合法权益。

5.绿色通道建设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合理布局,在保障公路、铁路视野开阔、无安全隐患的前提下,科学种植,总结生态治理的成功模式和技术并积极推广应用,合理配置,乔、灌、草结合,绿化、美化,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结合。

第四章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4.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生态良好、经济发展、管理科学、民主和谐、职工富裕”为目标,围绕建设创新型、节约型、发展型、和谐型林业为主题,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以健全的绿洲生态防护体系为目标,按照“因地制宜,适度超前,量力而行,稳步推进”的原则,加快绿洲生态防护体系建设步伐,编制好各项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和调控作用,引导和促进绿洲生态护体系建设的全面开展和顺利实施,实现我市林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4.2建设原则

一、坚持规划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

根据某市实际,科学制定具体建设规划,远近结合,分阶段、分步聚实施。

充分尊重客观规律和林业生产实际,科学编制专项规划,防止急于求成和盲目攀比,不搞形式主义;

二、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根据某市的具体情况制定政策和措施,适度超前规划,量力而行建设,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

探索不同类型的建设模式,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形成各具特色的建设格局,不搞一刀切;

三、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绿洲生态防护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不能一蹴而就,齐头并进。

要找准切入点,从基础条件较好、干部群众积极性较高的地方入手,从比较容易见成效的事情入手,集中力量,尽快取得成效,让群众分享到林业建设的成果,取信于民;

四、坚持节约资源,持续发展的原则。

要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严格保护林地;

加强环境和生态保护,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生产效益,注重发展循环林业,节约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原则,要牢固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极探索推进社会主义林业建设的新举措和新途径;

六、坚持依靠科学技术,建立强有力的科学保障体系;

七、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优化资源,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改善生态,发挥优势。

4.3建设目标

项目建成后,可绿化里程绿化率大大提高,形成带、网、片、点结合,层次多样、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绿色长廊。

第五章总体布局与建设内容

5.1总体布局

根据道路分布现状,某国道绿化工程建设必须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按照不同路段道路特点分段施策,分类指导。

根据某市道路分布,首先将全市道路分为可绿化路段和难以绿化路段。

难以绿化路段是道路两侧为石质山地的区域。

同时,结合规划期内某市的绿化造林能力,选择受风沙威胁严重,影响交通通畅,急需绿化、美化的重点路段,进行工程布局,分步实施。

在可绿化路段区域中,依据土壤、水源、气候、周边自然景观和生态区位,分别采用不同造林方式,进行XX国道绿化工程建设.

5.2建设规模3000亩

5.3建设内容

5.3.1树种选择

造林树种选择应坚持以下原则:

1.满足功能需求的原则,根据各类防护林的不同功能需求选择适宜树种。

2.充分利用优良乡土树种为主,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

3.坚持造林地立地条件与树种生物学特性一致的原则。

4.可持续性原则。

5.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选择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树种,防止病虫害在造林后大面积发生。

根据以上造林树种选择原则,确定某国道绿化工程建设主要树种为杨树、沙枣、胡杨。

5.3.2造林设计

(一)整地方式

采用沟植或畦植,整地方式为开沟或作畦。

(1)、带状平畦整地:

畦面低于路面30-50厘米。

整地时先用机械和人工平整造林地,带内全面深翻25-30厘米,拉线打实两侧地埂,再每隔20-30米打一横埂,埂高30厘米、宽30厘米,畦内整平,带边开灌水毛渠。

造林时拉线挖植树穴,深径各30厘米。

(2)、开沟整地:

先将绿化带整平,然后按行距开沟,沟深30-50厘米,上口宽80厘米,下口宽40厘米,沟底按株距挖植树穴、径、深各40厘米。

(二)苗木标准

选用良种壮苗造林是实现防护林成活、速生、优质的重要保证。

是保证质量完成工程建设的基础,选用的苗木要符合国家造林苗木的相关标准和规定。

工程选用经过严格检验检疫的1-2年生的一、二级苗,要求发育良好,苗干粗壮,根系发达,顶芽饱满,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合格苗木。

乔木应带土球,土球大小为30-40厘米。

种植时,要做到随起、随运、随栽。

(三)树种配置

1、杨树苗(新疆杨):

苗高200CM以上,地径1.8CM以上,根长30CM以上,侧根18根以上,苗龄2年生以上的扦插苗。

2、胡杨:

苗高80CM以上,地径0.8CM以上,根长30CM以上,根系冠幅25cm以上,苗龄2年生以上的移植苗。

3、大果沙枣:

苗高80CM以上,地径0.9CM以上(以扦插苗第一个苗芽为准),根长20CM以上,侧根15根以上,苗龄2年生以上的扦插苗。

(四)造林方式

苗干要竖直,根系要舒展,深浅要适当,填土一半后提苗踩实,再填土踩实,最后覆上虚土,栽植后,要及时进行灌溉,植树穴湿润土壤层应在30cm以上。

栽行列树必须横平竖直。

(五)造林季节

根据某市县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选定在春季和秋季造林。

(六)需苗量

据造林典型设计计算,再加上损耗10%,某国道绿化工程建设项目共需苗木88万株,可由当地育苗或外购解决。

详见造林需苗量统计表。

某国道绿化工程建设工程需苗量

单位:

万株

序号

树种

株行距

规格

数量

1

沙枣

1.5×

2

1-2年苗

32.6

胡杨

1-3年苗

21.5

3

杨树

2年实生苗

31.4

4

其它

6

2.5

合计

 

88

(七)苗木运输

苗木在起苗、包装、运输、贮藏等方面要注意,以随起苗,随运输,随栽植的原则。

苗木挖出后,用保水剂浸根处理,运输过程中用麦草或帆布遮盖,防止根系失水,运至造林地后,来不及造林时要进行假植,即挖坑用湿土覆盖、踏实、修枝。

(八)灌溉方式

采用畦灌方式进行灌溉。

(九)抚育管理

1、浇水:

树木种植后,必须及时浇一次透水,再等2天后浇二次水,5-10天浇第三次水。

其后根据气候和植物正常生长需求,适时、适量灌溉。

2、作好病虫害预测和防治工作,适时施加农药防治病虫害。

其作业应在专业工程师指导下进行,应注意劳动保护和防止环境污染。

3、植树穴挖好后,应施以适量底肥,乔木每株施农家肥≥5kg,灌木每株施农家肥≥3kg。

4、为确保一次造林保存率达到70%以上,补植后成活率达到85%以上,造林次年视树木成活情况,在缺株断行处进行补植,补植苗木按定植苗木量的15%设计。

5、对病虫害进行监测,发现病虫害及时防治。

6、看护:

雇用专职护林员看护,防止人畜破坏,发现病虫鼠害及时防治。

第六章水土平衡分析

6.1土地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某国道绿化规划所涉及的工程地块,均落实在本市宜林上,工程用地总面积3000亩,经市人民政府认可,不存在土地权属争议问题。

6.2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6.2.1地表水资源

全市共有水资源7.37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228亿立方米,地下水3.148立方米,地表水比较贫乏。

6.2.2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相对比较丰富,全市年引水量3.64亿立方米,其中引地表水3.22亿立方米,引地下水0.42亿立方米。

第七章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7.1投资估算

7.1.1投资估算的原则

根据新疆某国道绿化建设工程的内容及建设工程量,按现行物价水平及有关工程投资估算编制要求,并且参照同类工程相同的投资类别进行估算。

7.1.2估算依据

1.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关政策法规

2.同类项目建设工程费用定额

3.国家计委《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计价格[1999]1283号)

4.国家物价局、建设部《关于发布工程建设监理收费有关规定的通知》(价费字[1992]479号)

5.国家建设部《工程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

6.国家计委《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计价格[2002]1980号)

7.设备现行市场询价

7.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经过对某市近年来相关造林、封育工程实施情况的详细了解,充分考虑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环节目前所必须的经费保障额度,参照国家、自治区相关造林的定额规定以及某市近年造林的实际情况,确定项目定额。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单位:

亩、万元

项目

单位

单价(元)

工程费用

(一)

造林工程

1.1

整地费

200

2.1

苗木费

大果沙枣

2.2

3.1

种植费

50

4.1

水费

220

5.1

管护人工费

80

7.1.4投资估算

总投资估算537.33万元,申请国家资金429.86万元,地方配套自筹资金107.47万元。

投资估算表

(万株)

一、工程费用

537.33

(一)、造林工程

423.58

1、整地费

3000

60

2、苗木费用

88

243.58

43

2.5

81.5

69.08

其它树种

20

3、种植费

3000

100

30

4、水电费

66

5、管护人工费

24

(二)、基础设施工程

93.75

1、水利

灌溉设施

300

90

2、保护工程

宣传牌

3

2500

0.75

3、防火工程

风力灭火机

10

(三)其它

7.2资金筹措

某国道绿化建设造林面积3000亩,总投资估算537.33万元,申请国家资金429.86万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