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单元导学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92455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单元导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单元导学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单元导学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单元导学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单元导学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单元导学案Word格式.docx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单元导学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单元导学案Word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单元导学案Word格式.docx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知道了古代的劳动人民为了记事或表达意思发明了许多的记事方法,最后他们还发明了文字。

2课题: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课型:

第二课时

张艳芳审核人:

刘洮林备课时间:

11.18上课时间:

10.17.

3、了解世界上记事及传递信息的多样化,感受劳动人民优良的智慧结晶;

4、懂得说话做事要有根据;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并提高表达能力

了解世界上记事及传递信息的多样化,感受劳动人民优良的智慧结晶;

复习检查

1、全班齐读课文。

B

2、指名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部分,了解过去的记事方式。

1、指名读课文第一部分问:

这一部分围绕哪一句话来描写的?

2、理解:

奇妙

3、引导读学生自读课文:

人们到底是用什么奇妙的方法记事的呢?

这些方法如何使用?

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更完善?

4、指名反馈,播放课件,板书:

结绳记事、贝壳记事

(出示课文中相应的插图。

5、讨论:

人们是怎样用绳子和贝壳记事的?

四、学习第二部分,了解古人的通信凡方式

1、教师提出问题:

文字出现之前他们又是怎样通信的呢?

2、指名反馈。

.

3、提示:

课文举了一个什么例子?

4、引导学生想像,他们如果是报平安会怎么表示呢?

5、教师小结:

虽然古代的人类没有我们现在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他们利用自己身边能够利用的事物进行通信,在长期的生活实践

说说现代的通信方式。

1.按要求写词语。

写出反义词:

误会——()严厉——()

写出近义词:

奇妙——()分辨——()

2、练习册第4题

在教学时,把这一课时的重点放在读懂课文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学习,同学们掌握的很好。

联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十一单元导学案

3课题:

马拉松课型:

张艳芳审核人:

刘洮林备课时间:

11.18上课时间: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反抗、喜讯、翘首以待、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一定速度的略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指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结合插图展开想象和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来理解课文,

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引导学生逐步深入体会菲利比斯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预习检查

一、提问导入。

1、谈话:

同学们,你知道马拉松吗?

谁能说说马拉松是什么?

2、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马拉松’,好吗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提出自学要求,引导学生自学。

1.检查自读的情况。

(1)全班齐读课文。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3)说一说这些生字都该注意什么?

(4)开火车读生字词,并指导书写。

2.检查自学情况并指导书写。

野心勃勃、希腊、侵略、反抗、胜利、翘首以待、菲利

知晓、第一届、奥林匹克、项目、测量、确定

3.指导再次熟读课文,引导生说说课文主要内

了解、感知马拉松比赛长度。

换算距离,感知42千米195米相当于学校操场的几圈。

1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

3、练习册1、2题。

学完本课使学生了解了马拉松运动的意义,教育学生做事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联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单元导学案

4课题:

刘洮林备课时间:

1.学习课文,认识较难的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结合插图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事件或马拉松运动项目的来历。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马拉松运动的来历和比赛的长度。

了解马拉松运动的意义。

1.形近字组词。

侵()腊()既()翘()

浸()蜡()即()翅()

1、同学们,“马拉松”一开始是什么?

那里有一段怎样的故事,想知道吗?

⑴、指名接读课文1—2自然段。

⑵、指导讨论,并指名说说。

⑶、指导朗读课文1—2自然2、指导在小组合作中学习

2、启发:

马拉松作为一项体育运动,有什么样的意义?

3、指名汇报。

4、喜欢马拉松运动的同学起立读的第5自然段

你还了解哪些有关马拉松的故事。

搜集令你感动的运动员故事或图片

练习册第3—5题

在教学《马拉松》这一课时,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再通过深情并茂的朗读,深入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和感悟,解决问题。

在课堂上坚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原则。

联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单元导学案

5课题:

电话的发明课型:

刘洮林备课时间:

1、能够正确认读生字及常用字,并能写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贝尔研究和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同学们,电话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那你们能结合生活事例来说说电话都有什么作用吗?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给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3、说说自己通过初读课文了解了哪些内容?

1.组内交流识字情况,交流易错字词,说说识字方法。

2.组内互背互听,检查背诵情况,交流如何更快更好地背会课文。

你理想的电话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1.比一比,组成词语。

偶()检()导()拆()艰()

遇()验()异()折()坚()

2、积累词语,并选择自己喜欢的造句。

偶然新奇设想悦耳艰苦哭笑不得豁然开朗喜不自禁欣喜若狂

通过学习本课,知道了电话发明的来龙去脉,了解了电话的发展过程。

6课题:

11.18上课时间

1、了解贝尔研究和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了解电话进入人们的生活后,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贝尔研究和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听写词语:

偶然新奇设想悦耳艰苦

豁然开朗喜不自禁欣喜若狂

1、熟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

1、本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一个什么故事?

2、那么,贝尔是怎样研究和发明电话的呢?

请大家快速读书,找到相应的语句,说给同学听。

3、开始在一次小实验中,( 

);

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 

在一个偶然的傍晚,( 

终于,( 

)。

此时此刻,你眼前都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呢?

(1)“当电流接通……传送人的声音”

(喜欢钻研探索)

这种精神可以用哪个词来概括呢?

(2)“经过两年的……可是一点反应也没有。

(严谨认真的实践精神)

(3)如果你两年来的心血全白费了,你会怎么想?

怎么做?

而此刻的贝尔呢?

(4)从你们的对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一天傍晚……接着又改装了电话。

(刻苦钻研勇于探索)

去掉“立即”好不好?

为什么?

10、“清晨……热泪滚滚而下。

(为了科学忘记自己)

11、从他们的成功中感受到什么?

其实,在我们的科学史上,还有许许多多这样可歌可颂的故事,你能为大家讲一讲吗?

展示反馈

1.小组内听写生字,互相检查认字情况。

2.小组内交流自己找到的重要词语和句子,说说自己对“礼物”的理解及亲人对自己的关爱与期盼。

3.小组内交流“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候——”体会亲情。

练习册3、4、5题

学习了本课,我们了解了贝尔研究和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并且了解电话进入人们的生活后,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7课题:

语文天地课型:

完成“日积月累”的学习。

积累词语,辨析同音字。

积累背诵四副对联

1.听写《马拉松》的生字。

2.说说马拉松有多长。

自我检测

一、字词部分的学习。

1、出示同音字,学生比较字形、字义。

2、读一读所有的词语,抄写加点的词语。

3、听写加点词语,同桌互相批阅,教师评讲错误率高的词语。

4、读一读对联,学生简单交流这些对联的意思。

5、反馈交流的情况。

二、句子部分的学习。

1、出示文中的对联,读一读。

2、抄一抄,在横线格上抄写句子,要贴着下面的横线写,字与字要离得近一些。

3、学生交流各幅对联的意思。

4、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对量。

5、学生展示课外搜集的对联,互相交流。

6、学生积累这些课外的对联。

7、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

8、注意带点的词语:

为了、终于

9、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为了----

终于----

选同音字组词,积累词语,积累对联,互相交流,对学习语文有很大的帮助。

8课题:

1、开卷有益:

《电话的发明》《在互联网上》。

2、畅所欲言:

说说自己喜欢的节目,以及和亲人练习的方式,学会部分手势语。

开卷有益:

畅所欲言:

胜()拒()厉()付()

盛()距()励()副()

一、学习“开卷有益”栏目

1、学习《电话的发明》。

(1)出示自学提纲:

A、亚历山大.贝尔发明电话是来自一个什么发现?

B、他和沃特森是怎样进行合作,设计电话的?

C、亚历山大.贝尔发明的电话,第一次通话的是在什么时间?

D、你从他们的发明中体会到了什么。

(2)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3)在巡视之后,有选择性地进行自学情况的反馈。

2、学习《在互联网上》。

(1)学生自主阅读短文,扫清文字障碍。

(2)你从短文中知道哪些有关互联网的知识?

(3)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说说自己对互联网的认识。

(4)讨论话题:

青少年上互联网的利与弊,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发挥互联网的作用?

(5)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6)教师在巡视之后,有选择性地进行自学情况的反馈。

二、学习“畅所欲言”栏目。

1、指名说说平时喜欢观看或收听什么节目。

2、互相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节目和喜欢的理由。

(1)小组内充分发言,并推选出发言出色的同学。

(2)各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

3、说说和亲友的联系方式。

4、了解手势语。

同学们,你们知道手势语吗?

手势语有什么作用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些手势语。

(1)观察课文中的插图,指名说说图中的手势多表达的意思。

(2)讨论、交流,你们还知道哪些手势语?

(3)了解的同学,可以画一画,并在小组内交流。

(4)选择一些同学,上台拿自己画的图片,进行交流。

9课题:

第三课时

张艳芳审核人:

写某项活动。

说一说上网的好处和坏处。

学习过程

一、审题。

出示习作要求。

1、学生理解习作的要求。

(写一写本单元你最喜欢的一项活动)

2、注意正确使用冒号和引号。

二、学生明确写事件的写法。

1、弄清题意不迷路。

让我们看题目:

记一次活动。

首先,这是属于写事的文章。

其次,它属于综合性作文,但有限制事件内容的词:

“活动”。

这样我们要抓住自己在活动中最有感受或收获的地方,选择一个词语,诸如“有趣、那网、有意义、印象深刻”等作为中心词补充进题目。

2、拓展思路选材新。

在学校生活中,一般来说有组织的、大家一起参加的活动都可以作为写作素材。

劳动方面、学习方面、娱乐游戏方面、节假日活动等。

3、编写提纲巧布局。

活动室有目的、有组织进行的,它本身决定了文章的中心是活动中给自己的收获,或自己受到的教育。

写作重点是抓住活动的组织形式,“观察”活动中人们的表现,写出大家包括自己参与的场面。

4、锦上添花写生动。

概括地说,就是具体地将大家在这个“活动”中怎样做的,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仔细描述出来。

三、出示习作范文。

四、学生根据范文,选择本单元自己喜欢的活动,自主模仿创作,教师巡视。

教育学生不断积累祖国的语言文字,并锻炼学生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对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同时加强与亲人之间的沟通,激发学生的亲情,并能在作文中表现出来。

联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二单元导学案

元日课型:

一课时

上课时间:

1、学习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节日气氛。

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感受、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气氛,体会人们的美好愿望。

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听唱《新年好》后,导入:

是呀,过新年时我们唱歌跳舞,心里多高兴啊!

你们知道吗?

过新年时还有很多更让人高兴的事。

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元日》吧。

一、自读诗歌、感知大意

1、读通古诗。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初读情况,正音。

2、读出问题

(1)轻声再读古诗,想一想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交流读懂了什么?

二、精读品味,理解诗歌

1、自主学习,读中感悟

2、同桌交流,互相说说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

4、吟诵古诗,启发思想。

1、阅读“语文天地”中的《过年》,谈谈自己对过年的认识和感受。

2、课外搜集有关中国人过年习俗的资料,同桌交流。

1、体会“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总”“换”表达除旧布新不可逆转的规律和坚定的信念。

2、画一画,说一说,把诗中的情景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比一比,组成词语

跳()换()爆()符()劳()

桃()唤()暴()答()苏()

教学本课时,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

对于学生们来说一提到春节,总是会浮现许许多多幅美好欢乐的画面,因此在学习“爆竹声声一岁除”这句古诗时,提问:

你们放过鞭炮吗?

这一问题立刻使学生浮想联翩,自己的生活实际很好的帮助他们理解了诗句。

老北京的春节课型:

1、读通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整体感知课文,找出描写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段落。

能够通过阅读,找出各个时期人们的活动,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心愿。

说春节,谈北京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里过春节的情景,调动学生积极地情绪状态。

2、说说对北京的认识。

3、导入:

是呀,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我们国家的首都,那里的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自读课文,合作识字

1、提出要求,学生读课文

(1)找出课文的生字词语。

(2)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学习生字

(1)学生认读生字词语。

(2)同桌互相检查认读生字。

(3)集体反馈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的注意要点。

整体感知,理清条理

1、学生自由读,完成练习:

找出描写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段落。

2、讨论、交流每个部分的大概意思。

激发兴趣,小组合作学习

1、说说读完课文后,对北京春节的感受吗?

2、导入:

是啊。

北京的春节可热闹、可有意思啦,他们都做了什么,春节里有什么特别有意思的活动呢?

学生自由读,完成练习:

时间

活动

你的感受

开始

高潮

结束

差()泡()预()示()守()

着()炮()项()未()完()

本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语言简洁生动,字里行间透出人人欢欢喜喜过年的心情,反应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2、总结全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

复习,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读文,我们能够感受到春节里北京城洋溢着怎样的氛围?

(学生根据上节课的感悟,自由发言)

2、作者从那三个方面具体介绍了北京过春节时的情景?

一、反馈自学,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1、体会开始时的忙碌、快乐。

(1)指名反馈:

北京人开始过春节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腊月初到元宵上市前)

(2)集体反馈:

人们都干什么呢?

(3)归纳,整理。

(4)自由地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5)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洋溢着的喜悦:

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2、体会高潮时热闹。

高潮在什么时间?

(2)指名读一读,思考:

高潮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3)学生自由反馈。

3、体会结束后的忙碌。

(1)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引导学生想象春节过后,人们都干什么去了?

1、讨论、交流:

你们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高潮时的热闹的?

2、读文,说说元宵一到,让老北京热闹起来的主要是什么节目?

(灯展)

1、引导想象,还会有哪些花灯呢?

2、体会结束后的忙碌。

1、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

2、鼓励学生查阅资料,深入了解家乡的风俗。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

教学时,主要以读为主,使学生乐读,在读中感悟,读中生情。

冰灯课型:

1、整体感知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美丽灯笼的向往。

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关爱。

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父母的心情。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刚学过的《老北京的春节》吗?

元宵一到,那里的什么最引人注目了,还记得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几种灯吗?

2、读课文《老北京的春节》写灯的段落。

3、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和冰灯有关的故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读:

课文围绕冰灯写了一件什么事呢?

2、指名反馈。

3、读完课文,你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二、合作学习,掌握生字

1、学生合作学习生字。

2、检查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