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探究题练习题附详细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92402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3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探究题练习题附详细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探究题练习题附详细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探究题练习题附详细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探究题练习题附详细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探究题练习题附详细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探究题练习题附详细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探究题练习题附详细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探究题练习题附详细答案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探究题练习题附详细答案文档格式.docx

CaH2+2H2O=Ca(OH)2+2H2↑,然后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滤渣的主要成分是CaCO3。

提出猜想:

猜想一:

NaOH;

猜想二:

碳酸钠过量,NaOH和Na2CO3;

氢化钙过量,NaOH、Ca(OH)2;

猜想四:

NaOH、Na2CO3、Ca(OH)2;

猜想四不需要验证,肯定是错误的,原因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不能共存,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OH)2=2NaOH+CaCO3↓。

讨论交流:

因为稀盐酸为少量的,所以可能溶液中的存在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所以不能判断三个猜测是否正确。

取一定量的滤液于另一试管中,往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生成的色沉淀是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碳酸钡沉淀。

故猜想二正确。

拓展探究:

上述小组同学将5g氢化钙样品(所含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加入到50g碳酸钠溶液中,充分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

解:

设氢化钙样品中氢化钙的质量为x,生成的氢氧化钙的质量为y,参与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z,生成的氢氧化钠为m,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n,

,解得x=4.2g,y=7.4g,杂质=5g-4.2g=0.8g,样品中CaH2的质量分数为

=84%。

z=10.6g,m=8g,n=10g,故原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0.6g,反应后放入溶质为氢氧化钠,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100%

18.3%。

答:

(1)样品中CaH2的质量分数为84%。

(2)原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0.6g。

(3)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8.3%。

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查阅资料)a.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b.氢氧化镁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1)甲实验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此实验不足以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因此需补充一个对比实验,请简要写出补充的实验:

_____。

(2)乙实验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其中酚酞溶液的作用是_____。

(3)丙实验观察到试管中有蓝色沉淀生成,上层溶液为无色。

证明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发生了化学反应。

(4)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丙实验试管中无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试管中无色溶液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

硫酸钠和氢氧化钠;

(设计实验)要证明猜想一成立,下列试剂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石蕊溶液B氯化钡溶液C氯化镁溶液

(拓展延伸)小组同学总结了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又联想到学过的氢氧化钙,发现二者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在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_____(用符号表示)

【答案】试管内液面上升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重复上述实验2NaOH+H2SO4=Na2SO4+2H2O通过溶液颜色的变化证明反应的发生硫酸钠ACOH﹣

(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试管内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所以甲实验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试管内液面上升;

二氧化碳也溶于水,补充的实验是:

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重复上述实验;

(2)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NaOH+H2SO4=Na2SO4+2H2O,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遇酸性、中性溶液不变色,所以酚酞溶液的作用是:

通过溶液颜色的变化证明反应的发生;

(4)猜想假设:

丙实验试管中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后上层溶液为无色,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硫酸铜,一定含有硫酸钠,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所以猜想二是:

硫酸钠;

设计实验:

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故选:

AC;

拓展延伸:

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所以原因是在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OH﹣。

3.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了俗称为苏打的碳酸钠后,得知它还有一个俗称为小苏打的“兄弟”,这个“兄弟”的性质是否和它相似?

它们之间能发生转化吗?

小明查阅了资料,将相关信息整理如表:

俗名

苏打纯碱

小苏打

化学式

Na2CO3

NaHCO3

构成微粒

Na+CO32﹣

Na+HCO3﹣

溶解度(常温)

21.5克

9.6克

两者的转化

Na2CO3+CO2+H2O═2NaHCO3

2NaHCO3

Na2CO3+CO2+H2O

下面是小明同学进行的探究:

(1)用试管取适量NaHCO3溶液,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试液颜色变化。

此实验的目的是。

(2)在研究Na2CO3与NaHCO3转化时,小明觉得Na2CO3转化为NaHCO3过程中,由于NaHCO3溶于水,整个过程不会有明显现象。

老师笑着对小明说:

“做实验吧,实验会告诉你答案。

”于是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向饱和的Na2CO3溶液中通入CO2,起初无明显现象,继续不断地通入CO2,溶液中出现了白色沉淀。

这让小明很疑惑:

NaHCO3溶于水,为什么还有白色沉淀呢?

小明经过思考,明白了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是。

(3)在小明同学的带动下,兴趣小组又对NaHCO3的其他性质进行了探究,发现两“兄弟”既有相似的性质也有不同的个性。

从微观角度分析,造成两“兄弟”不同个性的原因是不同。

【答案】

(1)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碱性的强弱

(2)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后要生成碳酸氢钠,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所以出现了白色沉淀

(3)酸根离子

试题分析:

(1)相同浓度时Na2CO3水解程度大,碱性强,用试管取适量NaHCO3溶液,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试液颜色变化。

此实验的目的是比较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碱性的强弱。

(2)碳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后要生成碳酸氢钠,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所以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有晶体析出,产生了白色沉淀。

从微观角度分析,造成两“兄弟”不同个性的原因是酸根离子不同。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盐的化学性质

4.某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如图甲所示﹚,为确认其中的溶质,他设计并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猜想与假设)

其溶质可能为NaCl、NaOH、Na2CO3和NaHCO3中的一种。

(资料查阅)上述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如下:

物质

NaCl

NaOH

常温下的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常温下某稀溶液的pH

7

13

11

9

 

(探究过程)

如图乙所示,在操作①后可确定溶质不是NaCl,则其实验现象应是_____;

在进行操作②时有无色无味得到气体产生,由此又可排除假设物质中的_____。

(探究结论)

你认为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上述假设物质中的_______________,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反思)

(1)若上述探究结论是正确的,操作②产生的气体应是_____(写化学式),实验室检验该气体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有同学猜想其中的溶质还可能是Na2SO4,但又没有Na2SO4的上述表列信息。

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操作的相关现象,判断该溶液中的溶质是否是Na2SO4,并叙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

【答案】石蕊试液变成蓝色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可能达到10%,而碳酸钠溶液可以CO2将气体通入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若滴加石蕊试液变成蓝色,则不含有硫酸钠

【分析】

[探究过程]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可知,氯化钠溶液显中性,而其他溶液显碱性,故在操作①后可确定溶质不是NaCl,则其实验现象应是石蕊试液变成蓝色;

在进行操作②时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由此又可排除假设物质中的氢氧化钠。

[探究结论]依据题中提供的溶解性数据可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上述假设物质中的碳酸钠,因为碳酸氢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可能达到10%,而碳酸钠溶液可以。

[探究反思]

(1)若上述探究结论是正确的,操作②产生的气体应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实验室检验该气体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将气体通入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2)因为硫酸钠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的,水溶液显碱性,采用酸碱指示剂即可验证,故若滴加石蕊试液变成蓝色,则不含有硫酸钠。

物质成分探究

5.实验设计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

请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活动与探究一)用对比实验方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实验一中振荡3个矿泉本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

B>

C,其中变浑浊的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比A瓶与__(填“B”或“C”)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

(2)实验二观察到C装置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活动与探究二)用变量控制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3)实验三目的是探究_____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

实验四是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该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温度和溶剂的质量。

(活动与探究三)定量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实验五中,反应的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装置一比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

硬质玻璃管

的容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30mL

20mL

12mL

_____

定量实验操作中易产生误差,如果反应前气球中存在气体(其量小于注射器内的空气),而实验后冷却至室温,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读数,导致实验测得结果______(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

【答案】Ca(OH)2+CO2=CaCO3↓+H2OC干燥的石蕊试纸不变色;

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CO2+H2O=H2CO3温度

可使空气更易流通,全部通过铜粉,使氧气与铜粉充分反应16%偏小

(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实验一中振荡3个矿泉水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

B>

C,其中变浑浊的瓶内发生的反应是:

对比A瓶与C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纸变红色,故实验二观察到C装置中发生的现象是干燥的石蕊试纸无变化,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3)实验三对溶液加热,故目的是探究温度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

(4)实验五中,反应的原理为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

2CuO;

装置一比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装置一可使空气更易流通,全部通过铜粉,使氧气与铜粉充分反应;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定量实验操作中易产生误差,如果反应前气球中存在气体(其量小于注射器内的空气)而实验后冷却至室温,冷却以后,注射器推进的少了,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读数导致实验测得结果偏小。

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查阅资料)硫酸钡(BaSO4)白色固体,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盐酸、硫酸和硝酸。

(实验与探究)

内容

现象

实验解析

结论

实验一

_____

化学方程式是:

K2CO3+H2SO4=K2SO4+H2O+CO2↑

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有__或有沉淀生成时,复分解反应可以发生。

实验二

溶液颜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

__

实验三

产生白色沉淀

该反应的实质是:

Ba2++SO42-=BaSO4↓

实验三结束后,某同学出于好奇,把实验三试管里的上层清液a倒入另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向清液a中逐滴滴加K2CO3溶液。

在滴加过程中,发现先产生气泡,然后又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上述现象,请你判断原清液a中的溶质是_____。

(拓展与应用)将稀盐酸Ca(OH)2溶液NaCl溶液Na2CO3溶液任意两种溶液相混合,写出能发生反应且有沉淀生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答案】有气泡产生酚酞SO42-(或硫酸根离子或硫酸根均可)水(或H2O)HNO3和Ba(NO3)2(或硝酸和硝酸钡)Ca(OH)2+Na2CO3==CaCO3↓+2NaOH

【实验与探究】实验一:

碳酸盐和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将稀硫酸滴入有碳酸钾溶液的试管中会有气泡产生;

实验二:

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没有现象,可以借助指示剂判断反映的发生,酚酞遇碱变红色,在中性或酸性时为无色;

酸碱中和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为水分子,反应中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没有改变,故填:

酚酞;

SO42-;

结论:

有三个实验可以看出,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有水或有沉淀生成时,复分解反应可以发生。

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钡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反应会生成碳酸钡沉淀,所以把实验三试管里的上层清液a倒入另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向清液a中逐滴滴加K2CO3溶液。

根据上述现象,请你判断原清液a中的溶质是HNO3和Ba(NO3)2;

【拓展与应用】氯化钠与另外三种物质交换成分没有气体或有水或有沉淀,所以不会反应;

稀盐酸与Na2CO3溶液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无沉淀;

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

7.已知浓硫酸与焦炭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生成三种氧化物。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进行以下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提出猜想)浓硫酸与焦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H2O、SO2和CO2。

(查阅资料)经查阅资料得知:

①CO2、SO2均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SO2可使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而CO2不能;

③SO2可与酸性的KMnO4溶液反应使其褪色,而CO2不能;

④无水CuSO4为白色粉末,遇水可生成蓝色胆矾。

(实验探究)用以下A—D四个装置组装成一套完整的实验装置,然后进行实验,验证猜想。

(1)本实验的发生装置应选用如下图所示三种装置中的___________装置(填序号)。

(2)为了验证三种产物,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整套实验装置的正确组装顺序是(按导管口连接的先后顺序):

发生装置导管口

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观察到装置D中的无水CuSO4变为蓝色,由此得出产物中有_________的结论;

同时还观察到以下实验现象:

装置C中品红溶液(I)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都褪色,品红溶液(Ⅱ)不褪色;

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装置C中品红溶液(I)褪色,说明产物中有_________,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____,品红溶液(Ⅱ)不褪色,说明________;

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能确认反应产物中有CO2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本实验提出的猜想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实验结束后,同学们针对本实验进行讨论,其中张辉同学提出了“反应产物中可能还有一氧化碳”这样的一个观点。

你是否支持张辉同学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请你说出两点理由: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③a→f→g-→d-→e→c水二氧化硫除去SO2SO2已除尽CO2+Ca(OH)2=CaCO3↓+H2O装置C中品红溶液(Ⅱ)不褪色,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成立

支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碳的氧化物有CO和CO2

(1)反应物是浓硫酸与焦炭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故发生装置选③;

(2)验证三种产物,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要验证水蒸气,然后验证二氧化硫,最后检验二氧化碳,这样做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干扰,故a→f→g-→d-→e→c

(3)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生成水,品红溶液(I)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都褪色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硫,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除去SO2,品红溶液(Ⅱ)不褪色,说明SO2已除尽;

装置B中发生反应是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

(4)能确认反应产物中有CO2的实验现象是装置C中品红溶液(Ⅱ)不褪色,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本实验提出的猜想成立。

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交流讨论]支持张辉同学的观点,理由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碳的氧化物有CO和CO2。

8.宏宏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

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宏宏邀约几个喜欢探究的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

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1)(提出问题1)

该溶液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有_____产生

说明该溶液已变质。

变质的原因是_____(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提出问题2)

该溶液变质程度怎样?

(提出猜想)

已完全变质,该溶液中溶质只含Na2CO3

部分变质,该溶液中溶质含有_____。

(查阅资料)

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2)

先取少量该溶液放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

有_____生成

猜想_____成立

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3滴酚酞溶液

上层清液变红

(3)(提出问题3)

怎样提纯该样品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实验探究3)

为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同学们取该样品并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操作a和操作b中都需用到玻璃棒,其中操作a中玻璃棒的作用为_____。

②根据实验流程可知,最终所得氢氧化钠固体质量_____变质后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反思交流)

在(实验探究2)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气泡CO2+2NaOH=Na2CO3+H2ONaOH、Na2CO3白色沉淀二搅拌,使反应充分进行大于将碳酸钠完全除去

(1)提出问题1

由于氢氧化钠易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碳酸钠能与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实验探究1如下:

有气泡产生

变质的原因是CO2+2NaOH=Na2CO3+H2O.

(2)提出问题2

若氢氧化钠全部变质,则溶液中只有碳酸钠,若部分变质,溶液中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所以猜想二是:

该溶液中溶质含有NaOH、Na2CO3;

实验探究2要探究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因为氯化钡溶液呈中性,所以用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将碳酸钠除干净,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变红,就说明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

所以实验如下:

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二成立

⑶提出问题3,针对怎样提纯该样品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进行了实验探究3

①操作a和操作b中都需用到玻璃棒,其中操作a中玻璃棒的作用为:

搅拌,使反应充分进行。

②根据实验流程和反应的方程式:

CO2+2NaOH=Na2CO3+H2O、Ca(OH)2+Na2CO3═CaCO3↓+2NaOH可知,最终所得氢氧化钠固体质量大于变质前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4)反思交流

在实验探究2探究是否含有含有氢氧化钠时,因为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所以应将碳酸钠完全除去,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中性的氯化钠,而氯化钡溶液呈中性,不会干扰氢氧化钠的鉴定,所以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将碳酸钠完全除去,为鉴定氢氧化钠创造条件。

【点睛】

本题考查了久置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的实验探究,学生明确实验现象与结论的关系,并注意结合物质的性质来分析固体变质的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