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教学实录文档格式.docx
《《望岳》教学实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望岳》教学实录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思鸿):
唱着歌寻觅古诗的韵味,在余音袅袅中仿写古诗。
对。
这堂课要求把握而两点:
一是体会《望岳》诗歌意境;
二是领略诗歌和音乐完美结合的神韵,吟唱仿写古诗词。
《望岳》这个“岳”指的是哪座山?
齐答“泰山”。
]
对,是有“五岳独尊”之称的泰山。
(老师板书“望岳”,简单画泰山轮廓)
老师画的泰山象不象?
齐答“象”(笑)。
这首诗比较好懂,同学们课前做了预习,请同学来介绍杜甫及这首诗有关的内容。
杜甫是唐代着名的诗人。
字子美。
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
杜甫被称为诗圣。
齐答“杜甫的诗反映了当时历史,称为史诗”。
杜甫诗的风格主要以“沉郁顿挫”为主。
同学们介绍得很清楚,全面。
同学们对诗人写作《望岳》的背景是否有所了解?
杜甫的《望岳》123下一页 《望岳》教学实录 师:
对,这个“钟”解释得好。
“阴阳割昏晓”说明泰山的南北暗、亮不同,说明泰山很高大。
这里哪个字用得好?
生“割”字很形象,就象人用刀割开一样。
师:
这个字找得好,这两句写出了泰山的特点:
高大(师板书“高”)其他组同学对③、④句还有没有问题?
还写了泰山的秀美。
齐说“已经说了”。
噢,第二组已经说到了。
很好。
(师板书“美”)。
第三大组说说⑤、⑥句。
从这两句看出诗人心胸很坦荡。
心胸坦荡。
诗中“荡”字是什么意思?
激荡。
诗人的胸怀随着泰山之云雾缭绕而激荡。
对,同学们看看语文书封面,这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齐说“有山,有云”。
对,山与云连成一片。
第四大组说说⑦、⑧句。
就是写诗人登上泰山的时候。
登上泰山了吗?
齐说“没有,是说一定要登上去”。
诗人为什么想要登上去呢?
一二三大组同学刚才说了什么?
因为泰山很高、很美,诗人想一定要登上去。
这两句说,登上泰山顶就会觉得其它山都小了。
因为泰山是很高、很大、很广。
这样写,就衬托了泰山的高大。
觉得其他山都小了。
古代一位智者也曾登上泰山,发出同样的感慨。
同学们知道是谁吗?
生(陈金龙):
是孔子。
他说“登上泰山而小天下。
”
登上泰山。
觉得天下都小了,这里用了什么手法?
齐答“夸张”。
这是夸张。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人还没登上泰山,就说“一览众山小”,诗人这里是一种怎样的思维方式?
齐说“想象”。
写诗就要展开想象。
想象是诗歌的生命。
当时诗人才二十四岁,正值胸怀远大抱负的.时候。
同学们想象一下:
假如青春年少的你登上泰山会有何感想呢?
有一种被征服的快感。
是一种征服泰山的快感。
祖国的山河真是美。
就因为泰山很高,自己上去了,身边有众山围着,自己就象神仙一样。
说得好。
李白就曾来到泰山,也写了泰山,那就是神仙一般的感觉,同学们课后读一读。
生(吴海燕):
我觉得是希望在明天,我登上泰山,想到我可以在这个世界创一番事业。
很好,有抱负,有凌云壮志。
读这首诗,我们感觉到的不仅是对泰山美景的赞扬,更是一种泰山精神,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
时过境迁,千百年过去了,《望岳》以及诗歌体现的精神与泰山同垂不朽。
《望岳》被喻为写泰山诗歌的绝唱。
以后很多人来过泰山、写过泰山,但无人能比。
明代有位诗人写到:
齐鲁至今青未了,题诗谁比杜陵人。
杜陵人是谁?
齐答“杜甫”。
同学们理解了诗歌内容、领悟了诗人的情感,下面再来读一遍。
齐读《望岳》。
读得很有气势。
我们说《望岳》是一曲民族精神和杜甫个人抱负的颂歌。
杜甫在颂,我们想怎么样呢?
齐答“歌”。
那好,我们讨论一下,选自己熟悉的曲子来唱,可合作可独唱。
学生讨论、准备、练唱三分钟。
生(肖奕奕、颜碧文)齐唱《望岳》。
全班同学鼓掌、笑。
歌声悠扬。
请问选的是什么曲?
生(肖奕奕):
《大中华》。
为什么要选这首曲来唱?
生(颜碧文):
觉得感情比较相近。
节奏也很接近。
生(刘恺华):
唱《望岳》(用《小城故事》曲)
全体同学笑。
为什么选这首曲?
觉得它很美。
生(刘广锐):
唱《望岳》(用《三国》曲)
全班同学热烈鼓掌。
多么浑厚的歌声。
觉得它气势雄壮,跟《望岳》很相配。
还有理由吗?
还有一首。
全班同学笑。
我问你还有什么选曲的理由?
内容也很相近。
几个同学告诉我们选曲时,要选内容相近、感情相近、节奏差不多的曲子来唱。
刚才刘广锐天机泄露,说还有一首想唱,让我们洗耳恭听。
唱《望岳》。
(用《蒙古人》曲)
男女同学的演唱各具特色。
女声甜美清脆,有一种阴柔之美;
男声高亢浑厚,有一种:
齐答“阳刚之美”。
(笑)
如果一起唱不是刚柔相济吗?
齐说“一起唱”。
好。
我们男女生一起唱,跟刘广锐选曲的标准一样,张胜蓝、贾明、谭达聪为我们推荐了《中国功夫》这支曲。
我觉得非常好。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唱,颂扬中华民族瑰宝,展示我五班男儿志气。
师放伴奏磁带。
学生齐唱《望岳》。
123下一页 《望岳》教学实录 师:
同学们都谱了曲。
由于时间关系,不能一一来唱,但你们没唱我也能感受到那种趣味。
虽未成曲调却先有情。
这《望岳》既适合读又适合唱,同学们想想这是为什么?
写得好,节奏感强。
是呀,与其羡慕诗人写得好,不如自己也露一手。
同学们写作之前,先结合这首诗了解一下古诗词特点。
学生讨论三分钟,探讨古诗词特点。
生(赵路遥):
这首诗共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其中颔联、颈联要用对仗。
赵路遥给我们介绍了丰富的知识。
你能说说这首诗中的对仗吗?
诗中“荡胸生曾云”与“决眦入归鸟”是对仗的。
句式很工整。
生(叶奕诗):
这首诗是五言律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
严格说起来,这首诗是属于古体诗,不象有些律诗要求那么严。
生(汤洋):
这首诗押韵。
韵脚是那些?
齐答“了、晓、鸟、小”。
师;
写诗除了注意这些特点之外,还要善于想象。
(陈乔):
写诗要先描写景物再抒发感情。
对,观山观景充满一种情感,写诗要充满感情。
下面请同学们互相切磋。
练习写诗。
可以单个写,也可以一个小组集体创作。
学生写诗练习五分钟。
师(巡视、指导):
有的同学写了《望莲》、《望地王》、《望莲花山》、《望珠峰》。
《望莲》,“朵朵水中莲,片片荷叶护”。
哪个同学来点评一下。
写出莲、荷叶的形状。
写好了交上来,我们展示一下。
《望月》。
齐读《望月》。
《望冬》
齐读《望冬》。
读到颜碧文诗中“白雪如春归”。
我就想到了毛泽东的诗句。
齐答“飞雪迎春到”。
诗句中“如”怎么改会好些?
生(刘志轩):
改为“送”好一些。
杜甫写诗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展示汤洋的《江湖——武林》。
齐读《江湖——武林》。
同学们读懂了汤洋诗歌的内容吗?
齐答“笑傲江湖”。
我们看着汤洋诗歌有没有要改动的地方。
学生讨论。
没有押韵。
我们帮他改一改。
同学们有改的吗?
没改出来,那好,我们课后改一改。
汤洋这首诗也成为写武林的绝唱。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把同学们的诗一一展示。
课后交上来,我们编订一本诗集。
再传阅。
同学们刚才又读了、又唱了、又写了,其实老师也想唱。
老师唱一首。
对不起,老师唱不好。
我写了一首,献丑了。
展示《感怀》一诗。
我解说一下“感怀”,今天讲这堂课老师感触很多。
“杨柳枝,桃李词”都代指古诗词。
“踏歌不尽心头语”老师看到同学们又唱又写,我很高兴,说不完心中的话。
“前路再和千首诗”在以后,同学们还可以写千首、万首诗歌。
学生笑,齐读《感怀》。
老师唱不好,但老师也选了一首曲来唱这首诗。
同学们帮老师唱一唱。
齐唱《感怀》。
(用《中华民谣》曲)
谢谢。
熟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同学们今天又读了、又唱了、又写了,我们再来背一背。
齐背《望岳》。
同学们,今天我们尝试了一种新的方法来学习诗歌,我们对诗歌有了更深的认识。
她不仅仅是形的和谐与庄重,不仅仅是声的柔婉与浑厚,不仅仅是境的幽幻与峻奇她是一汪永不枯竭的泉,一段永不腿色的梦,
一条永不迷失的路。
诗歌,就象一曲生命之歌,荡然于天地之间,令人魂牵梦绕。
同学们,我们随着优美的乐曲,充分与诗歌、与缪斯接触,用婉转的歌喉吟唱出她的神韵,用纯洁的心灵去感受她的灵秀。
教学总结: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的要求。
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通过诵读、理解,具体感受诗歌的形象,品味诗歌的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以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望岳》这一课例是一个较好的探索,基本上解决了古典诗词怎样教、怎样学的问题。
首先,将朗读利用得很充分。
在朗读中感悟,是最原始、最基本的读书方法,也是最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之一,特别是短小精悍的古代文学精品,尤其应该采用此方法。
本课教学,老师就是让学生反复阅读,从而走进青年杜甫的内心世界,感悟文本的深沉内涵。
先是通过学生自读,解决生字词,明确诗歌朗读节奏,再经过老师的范读,让学生初步把握情感;
然后进行译读、精读、品读,让学生深入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理解他此时此刻的心境,以及写作此诗的意图。
其次,教学思路简洁、漂亮。
这一节课运用罗山教研室提出的“板块式三环节”语文教学模式。
这是借鉴余映潮老师的”板块式教学思路,并运用杜郎口教学的理念和实质,创造出来的全新课堂教学模式。
整节课分为五个板块:
“诵读,知大意;
译读,明诗意;
精读,悟诗情;
品读,赏名句;
背读,会运用”。
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涵咏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品悟其凝练的语言所蕴含的丰富情感,赏析其艺术特色。
教学思路清晰,同时也融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
第三,强调学生的自主品味、品析与感悟。
在“译读,明诗意;
品读赏名句”这几个环节中,老师并没有喋喋不休的赏析和分析,而是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进行自主品味、品析和感悟。
在涵咏、品味作者笔下的泰山美景时,是让学生抓住字、词、句来品味、涵咏,教师只是适当地进行点拨,主要是学生在欣赏和品析。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
一是师生之间对话较多,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习小组之间缺乏思想的碰撞。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
因为只有在思想的碰撞中才能产生新的思想,生成新的见解,达成新的共识。
再者,新课程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学习方式的变革上,不仅只是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同时对教师恰当的引导和及时点拨艺术也要求更高。
在古典诗词教学中,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让学生得到更大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充分领悟到诗歌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灵感,这就需要老师成功的引导学生去读、去悟、去品、去鉴赏。
于漪老师曾提出:
语文课要追求“三动”境界,即动听、动情、动心。
教的有兴趣才动听,教的有感染力才动情,动听、动情才能动心。
这样的语文课才能达到语言文字和人文精神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