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的纯弯曲实验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9973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梁的纯弯曲实验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梁的纯弯曲实验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梁的纯弯曲实验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梁的纯弯曲实验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梁的纯弯曲实验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梁的纯弯曲实验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梁的纯弯曲实验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的纯弯曲实验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梁的纯弯曲实验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对不同弯曲半径的试件压成后需要打上字头0.1、

  0.4、0.8、2、4等,以示区别。

最后,按下表要求测量和计算。

填写好各项内容。

  五、数据处理(t/mm)试件尺寸:

52x14mm弯曲后的试样如下图所示δθ=f(r凸/t)曲线如下图所示分析讨论:

  分析相对弯曲半径,弯曲角度及材料机械性能对回弹角的影响。

答:

相对弯曲半径越小,弯曲的变形程度越大,塑性变形在总变形中所占比重越大,因

  此卸载后回弹随相对弯曲半径的减小而减小,因而回弹越小。

相对弯曲半径越大,弯曲的变

  形程度越小,但材料断面中心部分会出现很大的弹性区,因而回弹越大;

弯曲角度越大,表

  明变形区的长度越长,故回弹的积累值越大,其回弹角越大;

材料的屈模比越大,则回弹越

  大。

即材料的屈服强度越大,弹性模量越小,回弹量越大。

  六、心得体会

  在整个做弯曲实验过程中,基本每次都要更换凸模,我们每次都要进行调整和试模,这

  是比较困难的,但几次下来,也能得心应手了。

在测量时候,万能角度尺不懂怎么使用使我

  们一组用了很多时间进行探讨,但终究功夫不负有心人,让我们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篇三:

  纯弯梁弯曲的应力分析实验报告

  1.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大小和分布规律2.验证纯弯曲梁的正应力计算公式

  3.测定泊松比m

  4.掌握电测法的基本原理二、实验设备多功能实验台,静态数字电阻应变仪一台,矩形截面梁,游标卡尺三、实验原理1.测

  定弯曲正应力

  本实验采用的是用低碳钢制成的矩形截面试件,实验装置简图如下所示。

计算各点的实

  测应力增量公式:

  ?

?

实i?

e?

i?

myiiz计算各点的理论应力增量公式:

  2.测定泊松比

  计算泊松比数值:

  1.测量梁的截面尺寸h和b,力作用点到支座的距离以及各个测点到中性层的距离;

2.

  根据材料的许用应力和截面尺寸及最大弯矩的位置,估算最大荷载,即:

fmax

  bh2

,然后确定量程,分级载荷和载荷重量;

3a

  3.接通应变仪电源,分清各测点应变片引线,把各个测点的应变片和公共补偿片接到应

  变仪的相应通道,调整应变仪零点和灵敏度值;

  4.记录荷载为f的初应变,以后每增加一级荷载就记录一次应变值,直至加到5.按上面

  步骤再做一次。

根据实验数据决定是否再做第三次。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fn;

梁试件的弹性模量

  e?

2.1?

1011pa

  h=40.20㎜,b=20.70㎜d

  =90㎜

  梁试件的横截面尺寸

  支座到集中力作用点的距离各测点到中性层的位置:

y1=20.1㎜y2

  =10.05㎜

  y3=0㎜

  y4=10.05㎜y5=20.1㎜

  六、应力分布图(理论和实验的应力分布图画在同一图上)

  七、思考题

  1.为什么要把温度补偿片贴在与构件相同的材料上?

应变片是比较高精度的传感元件,必须考虑温度的影响,所以需要把温度补偿片贴

  在与构件相同的材料上,来消除温度带来的应变。

  2.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影响本实验的主要因素:

实验材料生锈,实验仪器精度以及操作的过程。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用电测法测定纯弯曲梁受弯曲时a?

a(或b?

b)截面各点的正应力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

了解电阻应变仪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设备

  cm-1c型静态电阻应变仪,纯弯曲梁实验装置

  三、弯曲梁简图:

图5-1

  已知:

  l?

630mm、a?

160mm、b?

20mm、h?

40mm、c?

h/6、e?

200gpaa?

b)截面处粘贴七片电阻片,即r1、r2、r3、r4、r5、r6、在梁的纯弯曲段内

  r7。

r4贴在中性层处,实验时依次测出1、2、3、4、5、6、7点的应变,计算出应力。

  四、测量电桥原理

  构件的应变值一般均很小,所以,应变片电阻变化率也很小,需用专门仪器进行测量,

  测量应变片的电阻变化率的仪器称为电阻应变仪,其测量电路为惠斯顿电桥,如图所示。

  图所示,电桥四个桥臂的电阻分别为r1、r2、r3和r4,在设

  a、c端接电源,b、d端为输出端。

a、c间的电压降为u

  则经流电阻r1、r4的电

  u

  流分别为i1?

  r1?

r2u

  ,、i4?

  r3?

r4

  ,所以

  ,

  r1、r4两端的电压降分别为uab?

i1r1?

r1

r2

  为

  uad?

  r4

  u所以b、d端的输出电压r3?

u?

uab?

uad?

  r1r3?

r2r4r1r4

  u?

u

r2r3?

r4(r1?

r2)(r3?

r4)当电桥输出电压?

0时,称为电桥平衡。

故电桥平衡条件为r1r3?

r2r4或

r2r3

  设电桥在

  接上电阻r1、r2、r3和r4时处于平衡状态,即满足平衡条件。

当上述电阻分别改

  变?

r1、?

r2、?

r3和?

r4时?

  (r1?

r1)(r3?

r3)?

(r2?

r2)(r4?

r4)略去高阶微量后可得

r1?

r2?

r3?

r4?

r4)?

  r1r2(r1?

r2)2

r?

134?

1

  4?

rrrr?

  (当r1?

r4时)

  上式代表电桥的输出电压与各臂电阻改变量的一般关系。

在进行电测实验时,有时将粘贴在构件上的四个相同规格的应变片同时接入测量电桥,

  当构件受力后,设上述应变片感受到的应变分别为?

1、?

2、?

3、?

4相应的电阻改变量分别

  为?

r3和

r4,应变仪的读数为?

d?

1?

2?

3?

4ku

2ku

  a、b和b、c

  以上为全桥测量的读数,如果是半桥测量,则读数为?

d半?

  所谓半桥测量是将应变片r3和r4放入仪器内部,r1和r2测量片接入电桥,接入组成

  半桥测量。

  五、理论和实验计算

  理论计算

1,7

  m?

wz

  、?

2,6

c2?

  iz

3,5

  bh2m?

c1

、?

4?

0wz?

  iz6

  、jz?

  12实验值计算:

篇四:

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实验参考书报告《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实验》实验报告

  1.测定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大小和分布规律

  2.验证纯弯曲梁的正应力计算公式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

  3.xl3416纯弯曲试验装置

  4.力&应变综合参数测试仪在纯弯曲条件下,梁横截面上任一点的正应力,计算公式为ζ=my/iz

  式中m为弯矩,iz为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

y为所求应力点至中性轴的距离。

为了测量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分布规律,在梁的纯弯曲段沿梁侧面不同高度,

  平行于轴线贴有应变片。

  实验采用半桥单臂、公共补偿、多点测量方法。

加载采用增量法,即每增加等量的载荷

  △p,测出各点的应变增量△ε,然后分别取各点应变增量的平均值△ε实i,依次求出各点

  的应变增量

  ζ实i=e△ε实i

  将实测应力值与理论应力值进行比较,以验证弯曲正应力公式。

  1.设计好本实验所需的各类数据表格。

  2.测量矩形截面梁的宽度b和高度h、载荷作用点到梁支点距离a及各应变片到中性层

  的距离yi。

见附表1

  3.拟订加载方案。

先选取适当的初载荷p0(一般取p0=10%pmax左右),估算pmax(该实验载荷范围pmax≤4000n),分4~6级加载。

  4.根据加载方案,调整好实验加载装置。

  5.按实验要求接好线,调整好仪器,检查整个测试系统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6.加载。

均匀缓慢加载至初载荷p0,记下各点应变的初始读数;

然后分级等增量加载,每增加一级载荷,依次记录各点电阻应变片的应变值εi,直到最终载荷。

  实验至少重复两次。

见附表2

  7.作完实验后,卸掉载荷,关闭电源,整理好所用仪器设备,清理实验现场,将所用仪

  器设备复原,实验资料交指导教师检查签字。

  五、实验结果处理

  1.实验值计算

  根据测得的各点应变值εii,代入胡克定律计算-6各点的实验应力值,因1με=10ε,所以各点实验应力计算:

ζi实=eεi实=eεi×

10-6

  2.理论值计算

  载荷增量△p=500n

  弯距增量△m=△p·

a/2=37.5n·

m各点理论值计算:

  篇二:

弯曲正应力实验报告

  浙江大学材料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

弯曲正应力)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电测方法和多点测量技术。

  2、测定梁在纯弯和横力弯曲下的弯曲正应力及其分布规律。

二、设备及试样:

  1.电子万能试验机或简易加载设备;

2.电阻应变仪及预调平衡箱;

3.进行截面钢梁。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

  1、载荷p作用下,在梁的中部为纯弯曲,弯矩为m=内为横力弯曲,弯矩为m1=隔

  1

  pa。

在左右两端长为a的部分2

  p(a?

c)。

在梁的前后两个侧面上,沿梁的横截面高度,每2

  h

  贴上平行于轴线上的应变片。

温度补偿块要放置在横梁附近。

对第一个待测应变片联4

  同温度补偿片按半桥接线。

测出载荷作用下各待测点的应变?

,由胡克定律知

另一方面,由弯曲公式?

行比较。

  2、加载时分五级加载,F0=1000n,?

F=1000n,Fmax=5000n,缷载时进行检查,若应变差值基本相等,则可用于计算应力,否则检查原因进行复测(实验仪器中应变?

的单位是

  my

  ,又可算出各点应力的理论值。

于是可将实测值和理论值进I

  10?

6)。

  3、实测应力计算时,采用?

F?

1000n时平均应变增量?

im计算应力,即

im,同一高度的两个取平均。

实(:

梁的纯弯曲实验报告)测应力,理论应力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4、理论值计算中,公式中的I=

  13

  bh,计算相对误差时12

理-?

100%,在梁的中性层内,因?

理=0,故只需计算绝对误差。

  四、数据处理

  1、实验参数记录与计算:

  b=20mm,h=40mm,l=600mm,a=200mm,c=30mm,e=206gpa,?

p=1000n,pmax?

5000n,k=2.19

  I=

  bh=0.106?

10-6m412

  2、填写弯曲正应力实验报告表格

  

(2)横力弯曲的两端实验数据记录

  注:

(应力值保留小数后2位)

  五、实验总结与思考题:

实验总结:

  1、在纯弯曲变形的理论中有两个假设,即

(1)平面假设,

(2)纵向纤维间无正应力。

然后由此推导出了整个理论,实验证明纯弯曲时的正应力理论是正确的,同时也应证了两个假设的正确性。

这是常用的思想方法。

  2、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采用纯弯曲时的理论,通过实验证明不会引起很大误差,能够满足工程问题所需要的精度。

  3、初步学习和使用了电测方法和多点测量技术。

  思考题:

  1、梁的横力弯曲部分采用纯弯曲的公式,实验证明不会有很大误差,误差范围与纯弯曲部分实验误差相近。

  2、将前后两枚应变片接到同一接线柱上,则仪器可以直接读出平均值。

  篇三:

5梁的纯弯曲实验报告

  

  二、实验设备名称及型号

  三、测试装置的力学模型

  四、实验记录数据

  表1.试件尺寸及装置尺寸

  表2.试件测点位置

  表3.测定应变ε实验记录

  五、计算结果

  1.各点正应力增量?

i实,理论值?

i理及相对误差

  2.实验所得横截面上正应力分布图

  六、结果讨论及误差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