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合浦县高考语文模拟金典卷一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89292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9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合浦县高考语文模拟金典卷一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西合浦县高考语文模拟金典卷一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西合浦县高考语文模拟金典卷一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西合浦县高考语文模拟金典卷一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西合浦县高考语文模拟金典卷一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合浦县高考语文模拟金典卷一Word下载.docx

《广西合浦县高考语文模拟金典卷一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合浦县高考语文模拟金典卷一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合浦县高考语文模拟金典卷一Word下载.docx

东山再起 

B.应有尽有;

轻而易举;

再接再厉 

C.一应俱全;

一目了然;

D.应有尽有;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

共27分)

2.(6分)(2018·

温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酒可以激发诗人的灵感,诗人也可以借酒浇胸中的块垒,所以唐人有“斗酒诗百篇”和“乞酒缓愁肠”之说。

由于诗人与酒的关系极为密切,唐代诗歌中不但写到了酒,还写到了酒价。

杜甫在《逼侧行赠毕四曜》一诗中写道:

“街头酒价常苦贵,方外酒徒稀醉眠。

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

”杜甫诗歌对酒价的叙述,成了一个聚讼纷纭的话题。

以为然者不乏其人。

宋代刘颁《中山诗话》写道:

“真宗问近臣:

‘唐酒价几何?

’莫能对。

丁晋公独曰:

‘斗直三百。

’上问何以知之,曰:

‘臣观杜甫诗:

速须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

’”宋代陈岩肖《庚溪诗话》也认为:

“少陵诗非特纪事,至于都邑所出,土地所生,物之有无贵贱,亦时见于吟咏。

如云:

‘急须相就饮一斗,恰有青铜三百钱。

’”

不以为然者认为,杜甫诗中所谓的“三百青铜钱”之说,来自前人的典故。

北齐卢思道曾说过“长安酒钱,斗价三百”,所以王嗣奭在《杜臆》中指出,杜甫诗歌中“‘酒价苦贵’乃实语,‘三百青钱’,不过袭用成语耳”。

那么唐代酒价究竟是多少呢?

据《新唐书·

食货志》记载:

“建中三年,复禁民酤,以佐军费,置肆酿酒,斛收直三千。

”在古代容量单位中,一斛等于十斗,“斛直三千”也就是“斗直三百”。

这样看来,似乎杜甫诗歌确实反映了现实生活,无愧于“诗史”的赞誉。

但需要说明的是,“建中”是唐德宗的年号,这与杜甫生活的时代相距几十年了,所以不能以此作为坐实杜诗对于唐代酒价叙述的依据。

唐代写到酒价的绝不只有杜甫,许多诗人都在诗中写到了酒价问题。

如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崔国辅“与沽一斗酒,恰用十千钱”;

白居易“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陆龟蒙“若得奉君饮,十千沽一斗”。

这些诗人虽然分布于盛唐、中唐和晚唐各个时期,但他们的诗歌却普遍地说到唐代的酒价乃每斗十千钱。

那么,杜甫和李白等人对于酒价的叙述,差异为何如此之大呢?

也许有读者认为,李白、王维等人所说的乃是美酒的价格。

这话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十千沽一斗”之说也有其渊源。

曹植在《名都篇》中曾经写道:

“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尽管“他人所道,我则引避”,但曹植才高八斗,其于文章,“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因此他的叙述便成为一种难以撼动的范式。

唐代诗人受曹植的影响,不排除在诗歌中对这一典则的普遍追摹和袭用。

唐代诗歌中的酒价问题引起了不少误读,初看是诗人的意图意义和读者的解释意义之间出现了龃龉,其实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读者以诗为史。

王夫之曾幽默地讥诮这种诗史不分的情况说:

“就杜陵沽处贩酒,向崔国辅卖,岂不三十倍获息钱邪?

”在王夫之看来,诗歌与历史差别很大,历史要求具有实录精神,而诗歌则不然,“诗之不可以史为,若口与目之不相为代也”。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杜甫诗歌中酒价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在《逼侧行赠毕四曜》提到的三百钱一斗酒的说法,在后世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B.宋代的刘颁和陈岩肖都认为,杜甫所说的三百钱一斗酒的说法是真实可信的。

C.王嗣奭不认可杜甫在诗中所说的唐代那时的酒价,但他也承认,那时酒价确实比较贵。

D.杜甫诗歌中酒价的叙述似乎可以在《新唐书·

食货志》中得到印证,但因年代相隔较长,也不能完全采信。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朝时一斗酒曾卖三百钱是可信的,不能因为有人对杜甫的叙述不以为然就否认这一点。

B.杜甫和李白等人对于酒价的叙述差异巨大,这也可能是因为他们各自饮的酒品质不同。

C.李白、王维等人对于美酒价格的叙述,深受曹植影响,是对曹植叙述范式的追摹和袭用。

D.诗歌不能等同于历史,因此把诗歌描述的内容当成是历史事实来解读是不适宜的。

(3)作者认为,唐代诗歌中的酒价问题引起误读的深层次原因在于读者以诗为史,它的依据是什么?

请结合相关文段,简要概括。

3.(9分)(2016高三上·

大庆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刘文典:

世上已无真狂徒

徐百柯

2005年岁末,红学界颇不安宁,于是遥想当年,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这样讲《红楼梦》:

其时天已近晚,讲台上燃起烛光。

不久,刘文典身着长衫,缓步走上讲台,坐定。

一位女生站在桌边用热水瓶为他斟茶。

先生从容饮尽一盏茶后,霍然站起,有板有眼地念出开场白“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满筐!

仙桃只要一口就行了啊……我讲《红楼梦》嘛,凡是别人说过的,我都不讲;

凡是我讲的,别人都没有说过!

今天给你们讲四个字就够了。

”于是他拿起笔,转身在旁边架着的小黑板上写下“蓼汀花溆”四个大字。

这次讲座原定在一间小教室开讲,后因听者甚众,改为大教室,还是容不下,只好改在联大教室区的广场上,学生席地而坐,洗耳恭听刘教授高论。

刘氏在西南联大开《文选》课,不拘常规,常常乘兴随意,别开生面。

上课前,先由校役提一壶茶,外带一根两尺来长的竹制旱烟袋,讲到得意处,就一边吸着旱烟,一边解说文章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

有一次,他却只上了半小时的课,就忽然宣布说,今天提前下课,改在下星期三晚饭后七时半继续上课。

原来,那天是阴历正月十五,他要在月光下讲《月赋》一篇。

有学生追忆:

届时,在校园里月光下摆下一圈座位,他老人家坐在中间,当着一轮皓月大讲其《月赋》,“俨如《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人物”。

刘文典讲课时,同样是守旧派人物的吴宓也会前去听讲,而且总是坐在最后一排。

刘教授闭目讲课,每讲到得意处,便抬头张目向后排望,然后问道“雨僧(是宓的字)兄以为如何?

”每当这时,吴教授照例起立,恭恭敬敬地一面点头一面回答:

“高见甚是,高见甚是。

”两位名教授一问一答之状,惹得全场为之暗笑。

一日,日机空袭,警报响起,联大的教授和学生四下散开躲避。

刘文典跑到中途,忽然想起他“十二万分”佩服的陈寅恪身体羸弱且目力衰竭,于是便率几个学生折回来搀扶着陈往城外跑去。

他强撑着不让学生扶他,大声叫嚷着:

“保存国粹要紧!

保存国粹要紧!

”让学生们搀着陈先走。

这时,只见他平素藐视的新文学作家沈从文也在人流中,便顾不得自己气喘如牛,转身呵斥道:

“你跑什么跑?

我刘某人是在替庄子跑,我要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

你替谁跑?

刘文典多年潜心研究庄子,出版了十卷本《庄子补正》,陈寅恪为之作序,推崇备至。

曾有人向刘氏问起古今治庄子者的得失,他大发感慨,口出狂言道:

“在中国真正懂得《庄子》的,只有两个人。

一个是庄周,还有一个就是刘某人。

”狂则狂矣,当下不少见,但其背后那股子傲骨嶙峋的气度,却是今人学不来的。

1928年,蒋介石掌握大权不久,想提高自己的声望,曾多次表示要到刘文典主持校务的安徽大学去视察,但刘拒绝其到校“训话”。

后来,蒋虽如愿以偿,可是在他视察时,校园到处冷冷清清,并没有他所希望的那种隆重而热烈的欢迎场面。

一切皆因为刘文典冷冷掷出的一句话:

“大学不是衙门。

后来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召见刘文典。

之前刘氏曾有豪言“我刘叔雅(“叔雅”为刘文典的字)并非贩夫走卒,即是高官也不应对我呼之而来,挥手而去。

蒋介石一介武夫耳,其奈我何!

”见面时,刘称蒋为“先生”而不称“主席”,蒋很是不满。

进而两人冲突升级,刘文典指着蒋介石说:

“你就是军阀!

”蒋介石则以“治学不严”为由,将刘当场羁押,说要枪毙。

后来多亏蔡元培等人说情,关了一个月才获释。

后人赞曰“好个刘文典,名士风流,还是狷介狂人?

我不知道,我能知道的是,今天,这样的知识分子已无处寻觅,所谓‘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本文选自徐百柯《民国那些人》

【相关链接】

刘文典(1889-1958),安徽合肥人,字叔雅。

现代杰出的文史大师,校勘学大师与研究庄子的专家。

原籍安徽怀宁。

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国立安徽大学校长、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

终生从事古籍校勘及古代文学研究和教学。

著有《淮南鸿烈集解》、《庄子补正》、《三余札记》等。

(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刘文典在西南联大易时易地给学生讲授《月赋》,将学生带进人生与自然交融的境界,这番别出心裁之举,体现出他个性中的“魏晋风度”。

B.在一次躲避日机空袭的过程中,刘文典呵斥亦在人流之中的作家沈从文,是因为他一向看不起搞新文学创作的人。

C.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召见刘文典,见面时因刘称蒋为“先生”而不称“主席”,一身傲骨,蒋介石很是不满。

进而两人冲突升级,蒋将其当场羁押。

D.文末引用辛弃疾“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句,表明了作者对这位拥有大学问、真性情的学者的追怀与赞慕之情,以及对当今社会缺乏像刘文典这样的学者的不满。

E.本文对刘文典在西南联大、安徽大学等校任教时生活片段的记述,夹叙夹议,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等手法,勾勒出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者形象。

(2)

刘文典作为一位“真狂徒”,他的“狂”在文中主要体现为哪些方面,试举例分析?

(3)

刘文典在学界享有“活庄子”的美誉,根据传记内容,概括他被称作“活庄子”的原因。

(4)

文章的最后一段说:

后人赞曰:

“好个刘文典,名士风流,还是狷介狂人?

”你是否赞同此观点?

联系全文及现实,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4.(12分)(2018高三上·

九江期中)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了题目。

额尔古纳河右岸(节选)

迟子建

我是个鄂温克女人。

我的弟弟鲁尼降生了。

一看到鲁尼的笑脸,父亲阴沉的脸也会变得和颜悦色了。

父亲一心想把鲁尼培养成一个出色的猎手,因而鲁尼八九岁的时候,只要不是去离开营地太远的地方狩猎,父亲就会带上他。

我还记得那是一个凉爽的夏夜,是个满月的日子,我正跟着母亲在火塘边捻筋线,鲁尼跑进来,他兴冲冲地告诉我,一会儿父亲要带着他,乘着佳乌(桦皮船)去河湾打猎。

我对堪达罕(兴安岭森林里体态最大的动物,学名驼鹿)并没多大的兴趣,但我很想乘坐佳乌。

我央求母亲,让她跟父亲说说,把我也带上。

父亲背着枪,带着我们穿过松林,来到河畔。

路上他嘱咐我和鲁尼,上了佳乌后,不许大声说话,不许往水中吐痰。

那条河流很狭窄,水也不深,父亲就像揪出一个偷懒的孩子似的,把掩藏在河边草丛中的桦皮船拽出来,推到河水上。

他先看着我和鲁尼上了船,然后自己才跳上去。

船悠悠走起来的时候,我觉得耳边有阵阵凉风掠过,非常舒服。

在水中行进时看岸上的树木,个个都仿佛长了腿,在节节后退。

好像河流是勇士,树木是溃败的士兵。

父亲将桦皮船荡进湖泊,我们划向湖对面一片起伏不大的山峦。

父亲上了岸,他让我和鲁尼不要下船。

父亲一离开,鲁尼就吓唬我说,快看,前面有狼,我看见它的眼睛发出的亮光了!

我刚要叫,听到了鲁尼的话的父亲回过头来,他对鲁尼说,我怎么跟你说的了?

一个好猎手在出猎的时候是不能胡说八道、多嘴多舌的!

鲁尼立刻就安静下来了,他用手指轻轻弹了几下船身,就像敲着他自己的脑壳反省似的。

父亲很快回到了船上,他小声对我们说,他在岸上的草丛中发现了堪达罕的粪便和蹄印,粪便很新鲜,说明几个小时前它还来过这里。

从它的蹄印来看,它是一头成年的堪达罕,很有分量。

父亲说我们到对面的柳树丛中守候它。

我们把船划到湖畔的柳树丛,桦皮船夹在其中,也就成了一片陆地。

我们潜伏在船上,父亲让鲁尼帮他把枪膛上了子弹,然后用手指在嘴唇那儿竖了一下,示意我们不可出声。

我们敛声屏气地等待着。

父亲咽了口唾沫,我听见了“嚓嚓——”的声响,这“嚓嚓”声很快变成了“噗噗”声,循声望去,发现一团灰黑的影子正在湖的对面移动!

父亲抑制不住兴奋地“哦”了一声。

堪达罕在夜色中镇定自若地行进着,父亲瞄准了它,然而未等他射击,它突然一个猛子扎进水里……当堪达罕离我们近了的时候,我非常紧张,因为看它的模样,它一定是胃口很大的,万一父亲打不中它,它反扑过来,我们的佳乌就会被它踏碎,我们只能逃跑。

如果跑得慢,被它逮着,定是九死一生了。

父亲确实是个优秀的猎手,当堪达罕沉入水中,让湖面的月亮又圆满起来的时候,他非常镇静,耐心等待着。

直到它从湖水中站了起来,心满意足地晃了晃脑袋,打算上岸的时候,父亲才把枪打响。

枪响的时候,我的心也仿佛跟着蹦了出来,我看见堪达罕栽歪了一下身子,似乎要倒在水中的样子,但它很快又站直了,朝枪响处奔来,我顾不得父亲的嘱咐了,我哇哇大叫着,魂魄已被吓丢了七分。

父亲又在它身上连打两发子弹,它才停止了进攻。

不过它也不是立刻就倒在水中的,它像酒鬼一样摇晃了许久,这才“咕咚——”一声倒下了,溅起一朵巨大的水花。

鲁尼欢呼起来,父亲也长吁一口气,放下枪。

我们又等待了两三分钟,确定它已无声息的时候,这才撑着桦皮船,从柳树丛中穿梭而出,飞快地荡到湖心。

堪达罕的头浸在水里,身躯只露出一角,好像一块被磨去了棱角的青石。

鲜血已把湖心染成黑夜的颜色。

想着刚才还在悠闲潜水吃着针古草的它说没气就没气了,我的牙齿打颤,腿也哆嗦起来。

而鲁尼却是那么的兴高采烈。

我知道,我永远做不了出色的猎手。

【注】《额尔古纳河右岸》是第一部描述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显示了弱小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及其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描写“我”同父亲、弟弟一次狩猎的经历,呈现给读者一次惊险刺激的狩猎之旅,感受到鄂温克人独特的民族风情。

B.“好像河流是勇士,树木是溃败的士兵”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行船时的惬意,与下文狩猎时的紧张氛围形成鲜明对比。

C.枪一响,“我”吓得魂飞魄散;

看到死去的猎物,“我”吓得颤抖,弟弟却非常高兴,这表明弟弟比“我”更有可能成为优秀猎手。

D.文章画线部分描绘了堪达罕被射杀后的场景,给人留下了血腥的印象,暗含了“我”对父亲射杀堪达罕这一行为的不满。

(2)从全文看,父亲为了把鲁尼培养成为出色的猎手做了哪些事情?

(3)“我”在小说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

共11分)

5.(11分)(2019高二下·

长春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

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授修撰,累官学士。

华性孝,母岑年逾百岁卒。

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

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

守仁抗章救瑾怒延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瑾诛,量移庐陵知县。

屡迁考功郎中,擢南京太仆少卿,就迁鸿胪卿。

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

守仁急趋吉安,因集众议曰:

“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

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

”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

“都督许泰、邰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

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所至有司缺供者,以军法论。

”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令从臾旱发兵东下,而纵谍泄之。

宸濠果疑。

与士实、养正谋,则皆劝之疾趋南京即大位,宸濠益大疑。

十余日诇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

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王拱嵒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簿安庆。

或请救安庆,守仁曰:

“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

不如直捣南昌。

贼精锐悉出,守备虚。

我军新集气锐,攻必破。

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

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众曰“善”。

宸濠果自安庆还兵。

乙卯遇于黄家渡,诸军殊死战,贼复大败,退保樵舍,联舟为方阵,尽出金宝犒士。

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

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

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

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1)下列对文中划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B.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C.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D.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由朝廷举办的殿试的考生的称号,文中“进士第一”指考中状元。

B.学士,原指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演变成掌管文学撰述的官员名称,也可泛称有学问的人及文人学者。

C.擢,为“提拔、提升官职”之意,在古代还有“陟”“转”“晋”“迁除”等表达相同意义的词。

D.壬辰朔,是古代干支月相兼用的纪日方法。

“七月壬辰朔”中的“朔”是指农历月份的初一那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为官忠诚职守。

宁王叛乱发生之后,他听从朝廷调度,率领军队和边疆守兵、京城驻军一起水陆并进,直捣叛军驻地南昌。

B.王守仁遇事足智多谋。

使用离间计离间宁王和伪相之间的关系,这一计谋后来虽然被宁王识破,但起到了贻误叛军战机的作用。

C.王守仁能够总揽大局。

在平定宁王的叛乱当中避实就虚,没有派兵救助安庆,而是抓住战机,攻破了叛军实力薄弱的南昌。

D.王守仁善于随机应变。

在黄家渡决战中,叛军初战失利败退,把战船连在一起组成方阵,王守仁于是用火攻的方法一举击溃了叛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华性孝,母岑年逾百岁卒。

②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

四、诗歌鉴赏(共1题;

共7分)

6.(7分)(2019高三上·

浙江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永遇乐

(宋)苏轼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①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②夜景,为余浩叹。

【注】①燕子楼:

唐徐州尚书张建封在宅邸所筑小楼。

②黄楼:

徐州东门上的大楼,苏轼任徐州知州时建造。

(1)词的上阙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表现手法。

(2)全词表达的思想情感比较复杂,请简要赏析。

五、情景默写(共1题;

共3分)

7.(3分)(2019高三上·

梅河口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天宝三载,李白受权臣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之际,朋友不惜重金为其钱行,《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写出宴会盛况。

(2)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千里之行”,要“始于足下”;

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以“千里”为目标,从反面强调“积累”重要性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

(3)愁,是人类一种特定的情绪,但在古代诗人的笔下,这种愁情愁绪却异彩纷呈。

如李煜《虞美人》“________?

________。

六、语言表达(共2题;

8.(1分)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对下面①②③处补写恰当的句子。

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字。

材料:

《魏志倭人传》是我国1700年前的史书,其中有渔夫在海里潜水捕鱼的描写。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运用空气瓶的装置使空气密闭循环,制造了“空气罩潜水器”。

此后,这种潜水器在欧美极为流行。

近年来,美国、日本、法国和俄罗斯等发达国家都在研发深海载人潜水器,他们的载人潜水器最大工作深度均未超过6500米。

2012年6月24日,中国研制的深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至7020米。

潜水的原意是为进行水下查勘、打捞、修理和水下工程等活动,早在1700年之前,①。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②,采用的是密闭循环式,并有空气瓶的装置。

二战末期,法国开发了开放式“空气潜水器”,1945年前后这种潜水器在欧美非常流行。

近年来,③

9.(5分)概括下面这个语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0个字。

几乎每一个星系的中心都有一个大黑洞。

迄今为止,人类仅测定了很少超大质量黑洞的质量,因为很多黑洞不能直接被观测到,天文学家只能依靠围绕黑洞运动的恒星来估算它们的质量,他们通过比较黑洞附近恒星和远处恒星的速度的差异来推测出黑洞的质量。

然而,这是一种不精确的测量方式。

最近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处于低温状态,并且随机运动不显著的高密度气体,推断出了一些黑洞的质量。

利用这种新方法,天文学家测定了星系NGC4526中心的一个黑洞的质量,后续的计算结果表明,这个黑洞的质量相当于4.5亿个太阳的质量,在超大质量黑洞排行榜中名列前茅。

七、材料作文(共1题;

共5分)

10.(5分)(2018·

天津)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

器能盛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