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五中届高三月考理综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89254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5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太原五中届高三月考理综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山西省太原五中届高三月考理综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山西省太原五中届高三月考理综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山西省太原五中届高三月考理综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山西省太原五中届高三月考理综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太原五中届高三月考理综试题Word格式.docx

《山西省太原五中届高三月考理综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太原五中届高三月考理综试题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太原五中届高三月考理综试题Word格式.docx

C.第40天对照组蓝莓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D.为抑制蓝莓贮藏时的无氧呼吸,贮藏前可用高浓度的CO2处理一定时间

5.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图解或曲线中,正确的是

6.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叙述中错误的是

A.控制“J”型增长数学方程式中的λ参数,可实现人口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协调发展

B.群落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存在着负反馈调节

C.捕食者的存在可定向改变被捕食者的某些基因频率

D.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应采用样方法,不用标志重捕法

7.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

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下列“水”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式:

Ag+Cl--e-=AgClB.每生成1molNa2Mn5O10转移2mol电子

C.Na+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D.AgCl是还原产物

8.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温度下,pH=6的纯水中含有OH-的数目为10-6NA

B.120gNaHSO4固体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2NA

C.标准状况下,22.4L己烷中所含分子的数目为NA

D.100mL0.5mol/L的(NH4)2SO4溶液中,NH4+的数目为0.1NA

9、下列离子方程式与所述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A、漂白粉溶液在空气中失效:

ClO-+CO2+H2O=HClO+HCO

B、用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取少量氯气:

MnO2+2H++2Cl-

Mn2++Cl2↑+2H2O

C、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制Al(OH)3:

AlO

+CO2+2H2O=Al(OH)3↓+HCO

D、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Fe(OH)3反应生成Na2FeO4:

3ClO-+2Fe(OH)3===2FeO

+3Cl-+H2O+4H+

10.绿原酸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有关绿原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16H18O9

B.能与Na2CO3反应

C.能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D.0.1mol绿原酸最多与0.8molNaOH反应

11、有X、Y、Z、W、M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Z、W同周期,Z、M同主族;

X+与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离子半径:

Z2->W-;

Y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M两种元素只能形成X2M型化合物

B、由于W、Z、M元素的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减小,所以其沸点依次降低

C、元素Y、Z、W的单质晶体属于同种类型的晶体

D、元素W和M的某些单质可作为水处理中的消毒剂

1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溶液呈红色

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B

AgI沉淀中滴入稀KCl溶液

有白色沉淀出现

AgCl比AgI更难溶

C

Al箔插入稀HNO3中

无现象

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D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变蓝色

浓氨水呈碱性

13.用CO合成甲醇(CH3OH)的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

CH3OH(g)ΔH<

0,按照相同的物质的量投料,测得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右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

T1>T2>T3

B.正反应速率:

υ(a)>υ(c)

υ(b)>υ(d)

C.平衡常数:

K(a)>K(c)

K(b)=K(d)

D.平均摩尔质量:

M(a)<M(c)

M(b)>M(d)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

14-19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20-21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所示,不计质量的光滑小滑轮用细绳悬挂于墙上O点,跨过滑轮的细绳连接物块A、B,物块A、B都处于静止状态。

现将物块B移至C点后,物块A、B仍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减小

B.地面对B的弹力减小

C.悬于墙上的绳所受拉力不变

D.A、B静止时,图中α、β、θ三角始终相等

15.2012年6月27日,我国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最大深度突破7000m。

“蛟龙号”采用常用的“深潜器无动力下潜上浮技术”。

潜水器两侧配备4块压载铁,重量可以根据不同深度与要求调整。

当潜水器两侧配备4块压载铁时,潜水器从水面下潜一定深度后以恒定速度下潜;

当潜水器到达一定深度时,可抛弃其中2块压载铁,使潜水器减速到指定深度上悬停实现作业,包括航行、拍照、取样等,当悬停在某处完成任务后,再抛弃剩下的2块压载铁,使潜水器上浮,到达水面。

设潜水器在水中受到的阻力与速度成正比,潜水器受到的浮力恒定。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潜水器两侧配备4块压载铁下潜,向下做匀加速运动

B.潜水器两侧配备4块压载铁下潜,先向下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然后做匀速运动

C.潜水器抛弃2块压载铁后下潜,潜水器做匀减速运动

D.潜水器抛弃所有压载铁后开始上浮,潜水器向上运动的加速度a与速度υ成正比

16.在高处水平抛出一物体,平抛的初速度为υ0,当它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θ角时,物体的水平位移χ与竖直位移y的关系是

A.χ=ytanθB.χ=2ytanθC.χ=ycotθD.χ=2ycotθ

17“嫦娥二号”卫星是在绕月极地轨道上运动的,加上月球的自转,卫星能探测到整个月球的表面。

卫星CCD相机已对月球背面进行成像探测,并获取了月球部分区域的影像图,如图为“嫦娥二号”拍摄到的月面虹湾局部影像图。

假设卫星在绕月极地轨道上做圆周运动时距月球表面高为H,绕行的周期为TM;

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TE,半径为R0。

地球半径为RE,月球半径为RM。

若忽略地球及太阳引力对绕月卫星的影响,则月球与地球质量之比为:

 

18如图所示,匝数为100、面积为0.01m2的线圈,处于磁感应强度B1为

的匀强磁场中。

当线圈绕O1O2以转速n为300r/min匀速转动时,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7V、1A。

电动机的内阻r为1Ω,牵引一根原来静止的、长L为1m、质量m为0.2kg的导体棒MN沿轨道上升。

导体棒的电阻R为1Ω,架在倾角为300的框架上,它们处于方向与框架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B2为1T的匀强磁场中。

不计框架的电阻及一切摩擦,MN与框架接触良好,MN与框架始终垂直,框架足够长。

g取10m/s2,则导体棒MN的稳定速度为

A.1m/sB.2m/s

C.3m/sD.4m/s

19.已知地磁场的水平分量为B,利用这一值可以测定某一弱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如图所示为测定通电线圈中央一点的磁感应强度。

实验方法:

1先将未通电线圈平面固定于南北方向竖直平面内,中央放一枚小磁针,N极指向北方;

2给线圈通电,此时小磁针N极指北偏东θ角后静止,由此可以确定线圈中电流方向(由东向西看)与线圈中央的合磁感应强度分别为

A顺时针B顺时针C逆时针D逆时针

20如图所示,M、N两物体叠放在一起,在恒力F作用下,一起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关于两物体受力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M一定受到4个力B.物体N可能受到4个力

C.物体M与墙之间一定有弹力和摩擦力

D.物体M与N之间一定有摩擦力

21.如图所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环半径为R,圆环上套有质量分别为m和2m的小球A、B(均可看做质点),且小球A、B用一长为2R的轻质细杆相连,在小球B从最高点由静止开始下滑至最低点的过程中(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球增加的机械能等于B球减少的机械能

B.A球增加的重力势能等于B球减少的重力势能

C.A球的最大速度为

D.细杆对A球做的功为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74分)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1题,共129分)

22(5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所示,在一端封闭的光滑细玻璃管中注满清水,水中放一个红蜡块做成的小圆柱体R。

将玻璃管的开口端用胶塞塞紧后竖直倒置且与y轴重合,在R从坐标原点以速度υ0=3cm/s匀速上浮的同时,玻璃管沿x轴正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同学们测出某时刻R的坐标为(4,6),此时R的速度大小为cm/s。

R在上升过程中的运动轨迹,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单位:

cm)对应的轨迹方程为。

(R视为质点)

23(10分)某同学从实验室中找到一只小灯泡,上边标称的功率值为0.75W.额定电压值已模糊不清,为了得到额定电压值,他先用欧姆表直接测量出该灯泡的电阻约为2Ω,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该灯泡的额定电压

该同学怀疑所得电压值不准确,于是,他利用实验室的实验器材设计了一个电路进行测量.当电压达到1.23V时,发现灯泡亮度很弱,于是,该同学继续慢地增加电压,当达到2.70V时,发现灯泡已过亮,立即断开开关,通过下表中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试完成下列实验要求:

(1)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在给出的方格纸内,选择恰当的标度画出U-I图象,并从图线上分析该灯的额定电压约为,此时电阻约为,与一开始的测量值相比,是大还是小?

为什么?

,。

(2)该同学实验的电路图如图甲所示,把实物图中缺少的导线补全,连接成实验的电路。

(3)任何实验测量都存在误差。

本实验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由电流表、电压表读数时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B.由电流表、电压表的内阻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C.多测取平均值可以减小系统误差

D.由图象上读取数据时带来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

24(13分)质点A在A点沿AC方向以υ1=5m/s初速度做匀减速运动,与此同时另一质点C在C点以υ0=3m/s速度向左沿AC方向做匀速运动,如图所示。

已知A、C相距L=40m,

(1)为使A与C不相撞,在A处的质点做匀减速的加速度的大小至少为多少

(2)若质点A在A点不是做匀减速运动,而是沿AC方向以υ1=5m/s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同时,另一质点B在B点以υ2速度也做匀速直线运动,B、C相距d=30m,且BCAC,若A、B两质点相遇,υ2的最小速率为多少?

(此问不考虑C的影响)

25(19分)如图所示,光滑且足够长的平行导轨MN和PQ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两导轨间距L=0.2m,电阻R1=0.4Ω,导轨上静止放置一质量m=0.1kg,电阻R2=0.1Ω的金属杆,导轨电阻忽略不计,整个装置处在磁感应强度B1=0.5T的匀强磁场中,磁场的方向竖直向下,现用一外力F沿水平方向拉杆,使之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并开始计时,若5s末杆的速度为2.5m/s,求:

(1)5s末电阻R1上消耗的电功率.

(2)5s末外力F的功率

(3)若杆最终以8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此时闭合电键S,α射线源A释放的α粒子经加速电场C加速后从a孔对着圆心0进入半径r=

m的固定圆筒中,(筒壁上的小孔a只能容一个粒子通过)圆筒内有垂直水平面向下的磁感应强度为B2的匀强磁场.α粒子每次与筒壁发生碰撞均无电荷迁移,也无机械能损失,粒子与圆筒壁碰撞5次后恰又从a孔背离圆心射出,忽略α粒子进入加速电场的初速度,α粒子质量mα=6.6×

10-27kg,电荷量qα=3.2×

10-19C,则磁感应强度B2多大?

若不计碰撞时间,粒子在圆筒内运动的总时间多大?

(不计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开根号时,

可取1)

26、(16分)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氨的合成和应用是当前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1)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充入气体:

N22mol、H26mol,达平衡后N2的转化率为50%,同时放热92.3KJ。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传统哈伯法合成氨工艺中相关的反应式为:

N2+3H2

2NH3。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

K=______________。

升高温度,K值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不同温度、压强下,合成氨平衡体系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见下表(N2和H2的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1∶3)。

分析表中数据,(填温度和压强)时H2转化率最高,实际工业生产中不选用该压强的主要原因是。

压强(MPa)

温度(℃)

0.1

10

20

30

60

100

200

15.3

81.5

86.4

89.9

95.4

98.8

300

2.2

52.0

64.2

71.0

84.2

92.6

400

0.4

25.1

38.2

47.0

65.2

79.8

500

10.6

19.1

26.4

42.2

57.5

600

0.05

4.5

9.1

13.8

23.1

31.4

③下列关于合成氨说法正确是(填字母)

A.使用催化剂可以提高氮气的转化率

B.寻找常温下的合适催化剂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C.由于ΔH<

0、ΔS>

0,故合成氨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3)最近美国Simons等科学家发明了不必使氨先裂化为氢就可直接用于燃料电池的方法。

其装置为用铂黑作为电极,加入电解质溶液中,一个电极通入空气,另一电极通入氨气。

其电池反应为4NH3+3O2=2N2+6H2O,你认为电解质溶液应显(填“酸性”、“中性"

、“碱性”),写出负极电极反应式。

(4)工业上净化处理铬污染方法之一是:

将含K2Cr2O7酸性废水放入电解槽内,加入适量的NaCl,以Fe和石墨为电极进行电解。

经过一段时间后,生成Cr(OH)3和Fe(OH)3沉淀除去(已知Ksp[Fe(OH)3]=4.0×

10-38,Ksp[Cr(OH)3]=6.0×

10-31)。

已知电解后的溶液中c(Fe3+)为2.0×

10-13mol/L,则溶液中c(Cr3+)为mol/L。

27.(14分)硫酸是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可作脱水剂、吸水剂、氧化剂和催化剂等。

(1)工业制硫酸铜的方法很多。

①方法一、用浓硫酸和铜制取硫酸铜。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此法的最大缺点是。

②方法二、用稀硫酸、铜和氧化铁制取硫酸铜,生产的主要过程如下图所示:

稀硫酸、铜和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向混合溶液中通入热空气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上述过程中调节pH=4还可以选用(写两种,用化学式表示)。

(2)氨法脱硫技术可吸收硫酸工业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同时制得硫酸铵。

主要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①吸收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有数据表明,吸收塔中溶液的pH在5.5~6.0之间,生产效率较高。

当控制一定流量的尾气时,调节溶液的pH的方法是。

28.(共13分)资料显示:

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白色不溶物。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验证产物并探究反应原理。

(1)提出假设

实验I:

用砂纸擦去镁条表面氧化膜,将其放入盛有适量滴有酚酞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试管中,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不溶物,溶液由浅红变红。

该同学对反应中产生的白色不溶物做出如下猜测:

猜测1:

白色不溶物可能为。

猜测2:

白色不溶物可能为MgCO3。

猜测3:

白色不溶物可能是碱式碳酸镁[xMgCO3·

yMg(OH)2]。

(2)设计定性实验确定产物并验证猜测:

实验序号

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Ⅱ

将实验I中收集到的气体点燃

能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气体成分为

(填化学式)

实验Ⅲ

取实验I中的白色不溶物,洗涤,加入足量(填名称)

白色不溶物可能含有MgCO3

实验Ⅳ

取实验I中的澄清液,向其中加入少量CaCl2稀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存在

离子

(3)为进一步确定实验I的产物,设计定量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称取实验Ⅰ中所得干燥、纯净的白色不溶物22.6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装置A和B中。

实验前后装置A增重1.8g,装置B增重8.8g,试确定白色不溶物的化学式。

(4)请结合化学用语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Mg和NaHCO3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泡的原因。

29.(11分)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是植物体的两个重要生理活动。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如甲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甲图中X物质是________,Y物质是________。

(2)乙图所示植物浸泡在完全培养液中的细胞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写标号)。

(3)甲图中①过程是在________上进行的,发生的能量变化是________。

(4)若将乙图密闭装置在适宜光照强度下每天光照12h,几周后,植物死亡,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植物细胞中提取完整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制成悬浮液,分别加入2支试管中,标号为1号、2号,在1号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葡萄糖溶液,在2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NaHCO3溶液,给予充足光照,观察到的现象是1号试管________,2号试管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30.(10分)已知水稻的光效(光能利用效率)由一对基因(A、a)控制,抗病性由另一对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高光效抗病水稻的育种方案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的低光效与高光效这对相对性状中,_____是显性性状,而甲的基因型为____。

(2)假设辐射处理后得到一株水稻,检测突变基因转录出的mRNA,发现第二个密码子中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问该水稻的光能利用效率一定提高吗?

________,原因是_______。

(3)若用乙培育高光效抗病水稻新品种,为了提高其在子代中的比例,应采用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其比例为________。

(4)若右图为一株水稻(Aa)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一个细胞,同一条染色体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同一位点上的基因分别是A和a,造成这种结果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

若要使水稻的高光效基因在玉米植株中表达,从理论上讲常用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

31.(8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测定人参愈伤组织中ATP的含量,以研究人参细胞能量代谢的特点。

实验原理:

荧光素在荧光素酶、ATP等物质参与下,进行反应发出荧光;

用分光光度计可测定发光强度;

当荧光素和荧光素酶都足量时,在一定范围内,ATP的含量与发光强度成正比。

实验步骤:

一、ATP的提取:

称取一定量的人参愈伤组织,研磨后沸水浴10min,冷却至室温,离心,取上清液。

二、ATP的测定:

吸取一定量的上清液,放入分光光度计反应室内,并注入适量的所需物质,在有氧等适宜条件下进行反应,记录发光强度并计算ATP含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一中的沸水浴处理,使酶的________被破坏而失活。

(2)步骤二注入的物质中,属于反应物的是________;

分光光度计反应室内能量形式的转换是_____________。

(3)荧光素酶价格昂贵,为能准确测定出ATP的含量,又能节省酶的用量,学习小组探究了“测定ATP时所需荧光素酶溶液的最佳浓度”,实验结果如图。

①学习小组配制了1×

10-8mol/LATP标准液、70mg/L荧光素溶液(过量)和_______溶液进行实验。

②结果表明:

图中________点所对应的荧光素酶浓度为最佳浓度。

e、f、g点所对应的荧光素酶浓度不同,但发光强度相同,这是因为________。

(4)ATP测定对食品卫生监控有重要意义。

食品卫生检验人员利用上述生物发光法测定某熟食品样品中细菌的ATP总含量,测算出了细菌的数量,从而判断食品污染程度。

做出上述判断的理由是:

每个细菌细胞中ATP的含量________。

32.(10分)某科研小组对薇甘菊入侵红树林的有关状况进行研究,选取未受入侵的红树林群落、轻度入侵的“红树林—薇甘菊”群落、重度入侵的薇甘菊为主的群落和无植被覆盖的光滩(分别编号为A、B、C、D)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

该小组还研究了红树林植被的碳转移途径,如下图。

请作答。

群落

碳储量

(吨/公顷)

植被

56.2

50.9

43.5

凋落物

2.0

3.5

5.4

土壤

161.9

143.2

117.7

86.1

总计

220.1

197.6

166.6

(1)由上表结果可知,该实验(或课题)的名称是;

分析表格结果可知_____________碳储量随薇甘菊入侵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分析“总计”一栏可知_______________碳储量随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