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车间6S管理建设及标杆班组评优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89119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厂车间6S管理建设及标杆班组评优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工厂车间6S管理建设及标杆班组评优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工厂车间6S管理建设及标杆班组评优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工厂车间6S管理建设及标杆班组评优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工厂车间6S管理建设及标杆班组评优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厂车间6S管理建设及标杆班组评优方案文档格式.docx

《工厂车间6S管理建设及标杆班组评优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厂车间6S管理建设及标杆班组评优方案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厂车间6S管理建设及标杆班组评优方案文档格式.docx

此外,X将在施工现场进行6S文化宣传活动,创建浓厚的6S文化氛围,必要时,将对承包商的班组现场6S工作进行初步指导,提供有效的建议,为后续的“6S标杆班组评优”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5.2第二阶段(20XX年9月)

以中核X公司生产车间作为活动试点,以B级标准为依据,通过为期1个月的检查、跟踪与评比工作,在所有班组中评选出一个“6S标杆班组”予以奖励,并将“6S标杆班组”信息在X进行注册。

5.3第三阶段(20XX年10~12月)

以B级标准为评选依据,将活动的范围拓展至中核X公司、X公司、X公司生产车间的所有施工班组,各评选出3个“6S标杆班组”(总计9个),并在年底安全评比活动中予以表彰和经济奖励,同时,将“6S标杆班组”信息在X进行注册。

5.4第四阶段(X年1~4月)

以B级标准为评选依据,将评选活动的范围拓展至中核X公司、X公司、X公司的所有承建区域,并将其划为“1-2#核岛、1-2#常规岛、1-2#BOP、3-4#核岛、3-4#常规岛、3-4#BOP、生产临建区”7个分区,在每个分区中各评选出一个“6S标杆班组”(总计7个)予以奖励,并在X进行注册,同时,在第三阶段的活动中,X将引导,并培养承包商之间6S创先争优的竞争心态,使现场的6S管理态势逐步以“被动督促”,转变为“主动推进”。

5.5第五阶段(X年5~7月)

以B级标准为评选依据,将活动范围拓展至所有承包商的班组,在每个分区中各评选出一个“6S标杆班组”(总计7个)予以奖励,并在X进行注册。

5.6第六阶段(X年8月)

在现场管理状况有了显著改进,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个人素养有了明显提升,现场的文明施工、环境形象稳定保持的前提下,X将组织承包商对1-4阶段的6S管理实施工作进行经验总结和反馈,同时,采取更为精细化的管理措施,修订并正式发布“X项目6S标杆班组评选A级标准”(以下简称“A级标准”),并对承包商进行宣贯。

5.7第七阶段(X年9~10月)

以A级标准为评选依据,将更为精细化的6S管理要求在中核X公司、X公司、X公司生产车间同时推行,并在所有班组中各评选出一个“6S标杆班组”(总计3个)予以奖励,将“6S标杆班组”信息在X进行注册。

此外,较B级标准相比,执行A级标准期间评选出的标杆班组将予以更为丰厚的奖励。

5.8第八阶段(X年11~12月)

以A级标准为评选依据,将活动范围拓展至所有承包商的班组,在每个分区中各评选出一个“6S标杆班组”(总计7个)予以奖励,并在X进行注册。

5.9持续改进当X项目现场顺利完成上述1-8个阶段后,X将继续采取有效的督促、评优与考核机制,确保现场6S管理态势的稳定,并对相关工作进行经验反馈,结合20XX-X年的6S管理经验,编制发布《X工程6S管理手册》,在现场形成制度化,系统化的6S管理模式,力争将此作为X的企业6S管理标准,为总承包项目的6S管理积累宝贵经验。

6.X项目6S标杆班组评选B级标准B级标准主要根据6S管理体系中所涵盖的6项基本要素内容,在结合福清核电建安施工现场HSE管理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整合和优化,形成一个较为简洁适用、便于操作的评级准则,旨在明确6S管理工作的基本框架,使其能够有效指导现场的6S初期建设,并为标杆班组的评优工作提供依据,具体内容如下:

1)班组建设Ø

承包商应建立实名制班组,以及班组信息台账;

Ø

承包商对班组长进行培训考核、授权、注册;

在班组作业区域挂设“班组信息牌”进行公示,信息牌应体现:

班组名称、班组长信息、作业区域/类别等基本内容要素;

2)作业场所设施与材料清点Ø

班组将施工区域内本班组使用/待用的设备、材料进行清点和统计,明确其可用性;

将材料进行分类,将余废料进行统一清理和回收;

将存在缺陷的设备、工机具进行封存、修复、标识;

将可用的中型、大型施工设备挂设信息牌,履历书,并在危险部位张贴醒目的安全警示图牌;

经检查完好可用的手持电动工机具、手拉葫芦、开关箱等小型设备应按要求张贴季度检验合格标签;

3)材料、工机具摆放及功能分区Ø

施工材料应堆码整齐,进行围挡并标识,零散材料可装箱存放;

施工临时水电管线应拉设整齐,并采取架空或过路保护措施;

承包商应制作外观和功能定制化的存放架、储物隔断、工具箱等设施供班组使用,以便于工机具、劳保用品、文件、水壶等物品的统一存放;

承包商工程、技术管理部门,以及施工队应对承建范围内的区域进行功能划分,增设必要地面分区标记,以及区域定制化管理平面图,明确材料/设备存放区、临时加工区、人行通道的基本设置,确保人员通行、材料和工具周转取用的便捷性;

班组在作业场所应有效规划材料和工机具存放点;

4)环境清洁、垃圾清理与收集Ø

班组每次作业结束前,可采取班后会等活动形式,对工作环境进行清扫,将垃圾进行清理,保持工完场清,设备设施干净整洁的文明施工良好习惯;

承包商应在作业区域定点设置垃圾斗、垃圾箱等存放容器,确保垃圾能及时存放和清运,防止垃圾长期散放在作业区域内;

对可能产生污染的物料与设施,应采取防渗漏、收集、吸收措施;

5)承包商项目部6S管理制度化、程序化Ø

承包商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6S管理制度/程序,有效指导并推动班组6S管理工作;

6S管理/程序应有效执行;

6)常态化管理绩效Ø

班组的6S管理区域应能够长期保持整洁有序(21天良好习惯的养成);

班组实施6S管理过程中,班组长,班组成员之间应养成良好默契的协作关系;

6S管理在班组内应常态化运作,形成良性有序的管理模式;

7)人员安全行为、防护措施及环境适宜度Ø

班组成员应保持自身行为满足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的要求,杜绝违章行为在本班组出现;

班组作业责任区内,应保持孔洞临边、设备危险部位、临时用电、防物体打击等各类防护措施的安全有效;

班组作业区、休息室、集装箱等区域应保持良好、整洁、事宜的环境(如配备降温,饮水点,通风等设施),班组的劳保用品、办公用品等应定制化管理,摆放整齐;

7.补充说明工作小组在上述1-8个阶段中,将根据A级、B级标准,每周不定期对承包商承建区域的主要作业面/主通道/生产车间进行2-3次检查,或根据承包商的推荐,对其6S标杆示范区进行检查。

检查过程中,工作组将以打分表的形式对班组的6S管理进行考核打分,将平均成绩最高分的班组评为各个阶段的“6S标杆班组”进行奖励、注册并张贴6S标杆班组的帽贴。

此外,本方案中所评选的34个标杆班组仅为计划内的数量,承包商可结合本单位情况进行内部自评,并向工作小组推荐本单位的6S标杆班组,工作小组在实际检查过程可予以打分和评估,将评选出的6S优秀班组予以奖励,并注册成为标杆班组。

附录附录1:

X工程“6S”领导及工作小组组织机构图附录2:

班组信息牌附录3:

X项目6S标杆班组评选A级标准(初稿)

附录4:

“6S管理建设及标杆班组评优活动”实施流程图附录5:

6S标杆班组打分表(B级标准)

附录6:

6S标杆班组信息注册表附录7:

6S标杆班组帽贴附录1:

X工程“6S”领导及工作小组组织机构图“6S”领导小组组长:

X项目现场部总经理副组长:

X项目现场部副总经理、安全经理、X项目总监、各承包商项目负责人组员:

X项目施工经理、调试经理、X项目质量安全部负责人和各承包商安全经理“6S”工作小组组长:

X项目安全经理副组长:

X项目安全管理部安全监督科负责人、X项目质量安全部负责人和各承包商安全经理组员:

X项目安全管理部安全管理人员、X项目质量安全部安全管理人员和各承包商安全管理人员X公司作业班组X公司作业班组X公司作业班组X作业班组X作业班组X作业班组附录2:

班组信息牌参考样式附录3:

1地面上的环境要求:

1.1没有“死角”或凌乱不堪的地方。

1.2没有闲置或不能使用的输送带、推车、台车、叉车、机器、设备、工装、模具、夹具、物品等。

1.3没有闲置于各生产车间的清扫用具、垃圾桶、材料箱、纸箱、容器、油桶、漆罐、油污等。

1.4工作场所没有不该有的东西,如:

衣服、拖鞋、雨伞、皮包、空盒子、花盆、烟灰缸、纸屑、杂物等。

2工作场所的环境要求:

2.1使用拖把、扫把定时清扫工作场所/车间/厂房的地面、塑料板、工作台、机器设备、测量设备等。

2.2工作场所内不可放置3日内不使用的物料。

2.3零件、外购/外协件、在制品(半成品)、成品或材料应将其置于周转车上或塑料筐或其它容器内,不可直接将其置于地面上,并且对其要有一定的标识。

2.4经常清理地面,使其清洁、干净,不可有油渍(油污)或水渍。

2.5消防栓与公告栏前均不可有障碍物。

2.6工作场所内不可有多余的架子或屏障影响现场的视野。

2.7车间现场车行道、人行道及安全通道要畅通,地面应平整无破损。

2.8地面、墙壁、工具箱内外,工作台上下均需保持整洁,无散落零件,机床周围不准放置与本机台无关的物品。

2.9检测仪器、器具、标准件应放置有序,位置适当,便于使用和操作,防止变形和工序磕碰伤。

2.10工位器具(工具箱、工作台、踏脚板、在制品塑料/筐板等)均需按规定位置摆放,不能超出规定的标准线。

2.11工作区物品要摆放整齐,在加工摆放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防止磕碰受损,并及时交检,做好防护。

2.12工作区内严禁吃零食,吃饭,看书刊杂志,不准将雨具带入工作间。

穿戴齐全劳动防护用品后方可进入工作区。

2.13厂区内严禁吸烟,不准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2.14生产现场不准穿便鞋,不准穿高跟鞋,穿好工作服,佩戴工作证上岗,不可放置私人物品(可在指定区域集中放置)。

2.15对暂时不用的物品,全部清理出生产现场。

3工作区域的标示要求:

3.1区域线的颜色规定:

A)合格区:

绿色油漆或绿色胶带。

B)不合格区,可疑品区或安全警戒线:

红色油漆或红色胶带。

C)待检验区域、定位线或通道线等:

黄色油漆或黄色胶带。

D)办公区、工作区、作业区域,待作业品区域等:

白色油漆或白色胶带。

3.2区域定义:

指专用来存放本制程检验员判定为符合检验标准及规定要求之物品的区域,其区域大小可视场所需要而定。

B)不合格区:

指专用来存放本制程检验员判定为不符合检验标准及规定要求之物品存放的区域,其区域大小可视场所需要而定。

C)可疑品区:

指专用来存放因无标识或标识不完整而无法辨别产品名称种类或无法明确产品状态(合格或不合格)之产品的区域,其区域大小可视场所需要而定。

D)待检验区:

指专用来存放等待本制程检验员检验的物品的区域,其区域大小可视场需要所而定。

E)暂存放区:

指因需流入下一流程或等待电梯或等待出货等物品暂时存放的区域,暂放时间限为一周内,其区域大小可视场所需要而定。

F)×

作业区:

指某一流程正在或即将作业的区域,如进货检验区等,其区域大小可视场所需要而定。

G)×

放置区:

指用来定位某些非质量体系类物品的区域,为了现场的整体美观,其区域大小可视场所需要而定,如清洁用具放置区、文件柜放置区、报废产品放置区等。

4在制品的整理、整顿和环境要求:

4.1严格规定在制品的存放数量和存放位置确定工序交接点、生产线和生产线之间的中断点所能允许的在制品标准存放量和极限存放量,指定这些标准存放量的放置边界、限高,占据的台车数、面积等,并有清晰的标示以便众所周知。

4.2在制品堆放整齐,先进先出在生产现场堆放的在制品,包括各类载具、搬运车、栈板等,要求始终保持叠放、摆放整齐,边线相互平行或垂直于主通道,既能使现场整齐美观,又便于随时清点,确保在制品“先进先出”。

4.3合理的搬运放置垫板或容器时,应考虑到搬运的方便,有可能时,应利用叉车来搬动。

4.5在制品存放和移动中,要慎防碰坏和刮痕,应有缓冲材料将在制品间隔以防碰撞,堆放时间稍长的要加盖防尘盖,不可将在制品直接放在地板上。

4.6不良品放置场地应用红色标签予以标示。

如果将不良品随意堆放,容易发生误用,所以一旦将产品判定为不良品,应立即将其放置于指定的场所。

5机器设备(包括测量设备)的整理、整顿和环境要求:

5.1建立机器、设备的责任保养制度(包括:

机器、设备的保养制度),并定期检查机器、设备润滑系统、油压系统、空压系统、电气系统等。

每一台设备都要有保养记录,设备使用者及管理者均需作明确标示。

A)检查注油口、油槽、水槽、配管及接口、各给油部位。

B)检查电器控制开头紧固螺丝,检查指示灯,转轴等部位是否完好。

C)对松动的螺栓要马上加以紧固,补上不见的螺丝、螺母等配件。

D)对需要防锈保护或需要润滑的部位,要按照规定及时加油保养。

E)更换老化或破损的水管、气管、油管。

F)清理堵塞管道。

G)调查跑、滴、冒、漏的原因,并及时加以处理。

H)更换或维修难以读数的仪表装置。

I)添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如防压鞋、绝缘手套等)。

J)要及时更换绝缘层已老化或被老鼠咬坏的导线。

5.2建立机器、设备的操作指导书,要求所有人员按规定对机器、设备进行操作,并扫除一切异常现象。

5.3工艺应指导及制定相关指导书,明确机器、设备的清扫工具、清扫位置、加油润滑基本要求、螺钉卸除紧固方法及具体顺序步骤等。

5.3生产现场、各车间的设备摆放须整齐、干净。

5.4不可有短期内(二周内)不使用之设备存放于生产现场、各车间,如有则需以“待修理”或“计划停机”等标牌进行标识。

6材料、物品及料架的整理、整顿和环境要求:

6.1材料、物品摆放须整齐,并以标示牌作明确标识。

6.2材料、物品须有专门的存放区、放置区。

6.3料架须摆放整齐,并且牢固。

6.4常用的料架上不准放置有好几年或很久没有用过的原材料、辅助材料、零件、配件等。

6.5料架上不准存放呆料、废料或其他非材料的物品。

6.6料架上不准有好几种材料、零件、配件等混淆放在一起。

6.7已生锈或变质的材料或零件、配件不准放置于料架上。

6.8不用或不能用的模具架、料架等不准随意放置在非放置区。

6.9不用的物品不准随意放置在料架上或与料架上的物品参杂放在一起。

6.10料架使用的空间尽量规划妥当,以免造成料架的空间浪费。

7仓库、储存室的环境要求:

7.1仓库、储存室须有管理责任者的标示,仓库、储存室管理员对所保管的物品应按“先进先出”原则进行领发作业,并确保其“帐、物、卡一致”。

7.2光线的照明亮度应适适宜,且仓库、储存的区域应通风、不积水、不潮湿、干净、整齐。

7.3必要时,仓库、储存室需有贮存平面布置图标示,其内储存、存放的物料、材料等应以标签、标识牌等作明确的标识。

7.4仓库、储存室存放的物品、材料如以纸箱储存,须有叠放高度的限制。

7.5对仓库、储存室所存放的易燃易爆、有毒物品、危险物品、化学药品等储存须以明显的标识牌进行标示,并对其予以隔离、防潮及采取消防护措施。

7.6仓储/贮存区域使用的空间规划应合理,以避免造成贮存空间的浪费。

7.7贮存区料架上不准存放呆料、废料或其他非材料的物品。

7.8贮存区或其料架上有好几种材料、零件、配件等混淆放在一起。

7.9已生锈或变质的材料或零件、配件不准放置于贮存区内或其料架上。

7.10不用的物品不得随意放置在仓储区域或与料架上的物品参杂放在一起。

8工装、模具、夹具、治具、刀具、工具、检具/量具仪器、零件、劳保用品的环境要求:

8.1工装、模具、夹具、治具、刀具、工具、检具/量具仪器、零件、劳保用品等储存、保管须予以定位放置,并以标签或标识牌予以明确标识,工具箱需时常进行整理。

8.2工装、模具、夹具、治具、刀具、工具、仪器、零件、劳保用品等须采用目视管理,并以标签、标识牌进行明确标识且瞬间即可找到。

8.3零件、备用品及劳保用品须有进出账目之管理。

8.4工装、模具、夹具、治具、刀具、工具等常用的物品应放置于作业场所最接近的地方,避免使用和归还时过多的步骤和弯腰。

8.5频繁使用的,应由个人保存。

不常用的,则尽量减少数量,以通用化为佳。

先确定必需用的最少数量,将多余的收起来集中管理。

特殊用途的刃具更应标准化以减少数量。

8.6容易碰伤的工具,存放时要方向一致,以前后方向直放为宜,最好能采用分格保管或波浪板保管,且避免堆压。

8.7应注意工装、模具、夹具、治具、刀具、检具/量具仪器等物品的防锈,对存放在抽屉或容器底层上的工装、模具、夹具、治具、刀具、检具/量具仪器等应在其上面铺上浸润油类的绒布。

9消防设备的控制和管理及环境要求:

9.1消防栓应经常擦洗,且其前1米处不可堆有障碍物,须用红色油漆或红色胶带予以标识。

9.2灭火器须定期点检,气压不足时,应立即更新或重新充气。

9.3如有消防水池须定期检查,保持水位足够(以水量充足为原则),出水阀门应能随时打开。

9.4严禁使用汽车或其他低燃火点的石油分馏物洗涤机器、设备及其零件。

9.5任何时刻不得在严禁烟火区域内吸烟或携带火种。

9.6搬取或携带汽油、煤油及各种易燃易爆物品限用安全油罐或其他有加盖的金属容器。

9.7一切消防设备,不得用于非消防目的之工作上。

9.8机器、设备、材料和物品的堆放,不得妨碍消防设备的取用。

9.9电气设备着火时,若非确信电源已切断及附近无其他电器设备,不得使用水来进行扑灭和抢救,应用灭火器或砂来进行扑灭和抢救。

9.10在不通风之处使用四氯化碳进行救火时,易发生中毒意外,使用人于数分钟内应迅速奔往通风处所。

火灾扑灭后,须先加以通风,方可容许其他人员进入。

10对物的安全因素的控制和管理要求:

10.1对有机溶济、剧烈物品、有毒物品、易燃易爆物品的控制和管理:

A)保管地点是否标明了保管物品的内容及责任者,是否按类别进行整理、隔离和保管。

B)容器是否有加防护盖,以防止其蒸发,是否有溢流、泄漏等不良现象。

C)油废棉纱头是否保存在带加防护盖的不燃容器内。

D)贮存仓库是否定期进行点检,是否备有消火栓或灭火器。

E)使用场所的通气、换气或局部排气装置是否运转正常。

F)操作强酸、强碱、纯碱等有毒物质的工作人员,须接受严格的工作教导培训,并使用适当的保护和防护设备。

G)有毒溶液的气体仍然有毒,操作人员应按公司规定设法避免呼吸此类气体。

H)取用酸、碱等化学物品的工作人员必须按公司规定使用防护用品(如:

戴橡皮手套、安全眼镜,使用面罩、橡皮裙或胶鞋等)。

I)有机溶济、剧烈物品、有毒物品等应贮藏在阴冷、通风之处,且容器内不可混入易燃性物质。

J)轻拿轻放,避免震动。

K)充装溶液不宜装满,应留有起伸缩余地。

L)若遇有泄漏,应及时对其进行处理。

M)使用盛装过的有机溶济、剧烈物品、有毒物品等空桶时,应使用相关清洗剂将其清洗干净后再使用。

10.2对油类物品的安全控制和管理:

A)油废棉纱头是否存放在带有加防护盖的不燃容器内。

B)如果有油类洒落在地面上,是否立即擦掉或对其进行处理。

C)油类贮存的周围是否有烟火现象发生。

D)不能在油类贮存的周围进行动火作业(如:

焊接等)。

10.3对机器、电气设备的安全操作和管理:

A)非指定的工作人员不得开动马达及其他电动机械、设备,如遇有故障或不正常的情况,应立即通知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B)保险丝熔断时,应通知设备管理人员进行修换,但遇紧急且在220伏特以下(包括220伏特)时由责任管理人员指定的人员进行修换(此项人员须熟悉电气相关知识及其操作者)。

C)所有电动机器及电动手工具其外壳必须接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