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88801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4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一、本册教材的知识内容

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注意选择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基础性、适于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在能力培养上,注意了层次上的变化,建三年级上册的要求有所提高,针对儿童科学学习的进一步深入,侧重于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进行定量观察、分析数据等方面的训练。

本册教科书打破“知识切块”是组建单元的做法,以主体单元的形式编排了《游戏里的科学》、《太阳与时间》、《电的本领》《我们的身体》、《动物王国》、《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4个课题,28个课时。

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教会学生科学地对待自然界的事物。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游戏里的科学》单元以学生玩游戏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科书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情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本册教科书从整体上看,选择儿童身边熟悉的常见物体(玩具、空气、广、镜子、食品、手电筒等)作为探究对象。

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

从三年级上册的用感官定性观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逐渐过渡到定量观察、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的能力的培养上,体现了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及科学知识的有机融合,并呈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值得特别指出的:

本册科学探究内容相对丰富,在强调学生动手的基础上,更重视对学生动脑的引导。

真正的学习并非发生在学生手上,而是发生在他们的脑袋里。

包括学生在观察中的思考,对探究结果的猜测(假设),为后续探究制定的计划,考虑变量的选择和控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处理,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与他人之间的交流,等等。

二、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60人左右,2个班。

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以前的学生。

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

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重点:

《游戏里的科学》、《太阳与时间》、《电的本领》三个单元。

难点:

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四、主要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⒈措施∶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副,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

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

实验课题:

课下探究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的研究

五、教学预计进度安排

第一周第1课第十一周第16、17课

第二周第2、3课第十二周第18、19课

第三周第4、5课第十三周第20、21课

第四周第6、7课第十四周第22课

第五周第8、9课第十五周研究与实践

第六周第10、11课第十六周研究与实践

第七周估计运动会第十七周期末复习

第八周第12、13课第十八周期末检测

第九周期中总结

第十一周第14、15课

授课时间:

课题

1小车的运动

教材分析

本课以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进行探究。

知识

与技能

能通过观察,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积极寻找证据,解释假设;能利用器材作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

过程

与方法

引导学生认识到合作探究的意义,会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

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

教学难点

能利用器材作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

教学突破

引导学生认识到合作探究的意义

教学准备

小车、尺子、垫圈若干、计时器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激境导入

(一)(出示小车)同学们平时是怎样玩小车的?

学生讨论后举手汇报。

那么推或拉能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吗?

这节课我们通过小车的运动来深入探究。

板书课题:

小车的运动

(二)在游戏中探究

1.师:

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带来了一辆小车,想玩吗?

学生积极回答:

想玩。

请组长领小车、易拉罐等材料,各组想办法玩小车,把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

(各小组开始尽情地玩:

钻山洞、过桥等游戏)

2.交流汇报各组的不同玩法。

进一步引导:

你发现了什么?

3.汇报总结:

二、提出假设实验探究

(一)师:

刚才我们在玩小车过桥时,有的同学发现小车有时快有时慢,那么小车的运动与推力或拉力的大小有没有关系呢?

(二)学生猜测提出假设。

(三)师:

我们可以做实验来验证我们的假设。

做实验时需要哪些材料?

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

小组先讨论一下。

(四)小组合作,制定计划,实验验证。

假设与探究实验合理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五)交流汇报:

实验怎样做?

其他组补充完善:

谁测量?

谁记录?

谁实验?

在实验中哪些条件不变?

哪些条件改变等等。

(六)小组合作探究,进行实验,做好记录单,老师参与指导。

(七)汇报实验结果:

三、自由活动

师:

那组能想办法让小车跑的又快又远?

(一)设计实验研究使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的跑得快慢的因素。

(二)学生制定计划,自主实验。

(三)汇报实验结果:

斜坡越高,冲下来的就越快,跑的就越远;斜坡越低,冲下来的就相对慢,跑的就相对近。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一) 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收获?

什么问题?

学生总结汇报。

(二)同学们探究的积极性较高,研究结果也比较好,小车的载重量是否影响小车运动的快慢?

课下继续探究。

自活动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

板书

设计

小车的运动:

推力拉力(拉力越大,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开)

教后

反思

小学科学课每课都是由几个探究活动所组成,而几乎所有的活动都需要做实验,在课上

我总是尽可能的让学生动手实验,或者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看演示实验

授课时间:

课题

2玩滑梯的启示

教材分析

本课让学生学会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作物体表面光滑程度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探究;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知识经验对摩擦力做出合理的假设;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

知识

与技能

知道摩擦力是生活.生产中一种常见的力;了解摩擦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过程

与方法

善于在游戏中发现.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摩擦力的技术成果;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重点

知道摩擦力是生活.生产中一种常见的力

教学难点

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作物体表面光滑程度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探究

教学突破

善于在游戏中发现.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

方木块、毛巾、材质不同的长木片、乒乓球、尺子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提出问题

(一)首先教师与学生交流:

大家课前都去玩滑梯了吗?

玩滑梯时你有什么感受呢?

等等。

教师板书课题:

玩滑梯的启示。

学生积极发言。

(二)出示滑梯图片(一个滑梯为普通滑梯,而另一个表面很粗糙)。

让学生猜一猜:

如果有两组同学分别用这两个滑梯进行比赛,哪一组会赢?

引导学生谈出表面粗糙的滑梯会对向下滑的人产生一种比较大的阻力,从而引出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什么是摩擦力。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出示“摩擦力”的概念

二、猜想假设

(一)体验摩擦力的存在

1.教师提示引导:

我们周围到处有与“滑梯表面”差不多的面,比如:

桌面、地面、黑板面等等。

下面我们通过做几个小游戏来体验

提问合理,是学生想到了过去,对学新知识有很大帮助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2.教师小结:

像我们感觉的这样,当我们在地面上推或拉一个物品的时候,就会感到费力,这是因为物体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

(教师板书:

摩擦力)

3.学生举例说明身边的摩擦力,使学生意识到摩擦力无处不在。

(二)提出猜想

1.引导学生探究:

如果让这个木块从一个斜面上滑下来,那么它们和斜面之间有摩擦力吗?

(有)

 教师继续提问:

如果想让木块从斜面上滑下的速度快一些或慢一些,你能想到什么办法呢?

2.小组内进行分析讨论,提出一些能帮助解决问题的假设。

三、制定方案

验证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一)引导学生在各小组内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

(二)全班交流各组的实验方案,并做出恰当的选择。

、展示交流。

四、展示交流

(一)汇报实验结果,并上台演示实验过程。

(二)得出结论:

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被拉动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被拉动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三)回顾做过的两个实验,总结出比较系统的结论。

猜想能拓宽学生知识面

板书

设计

玩滑梯的启示:

摩擦力物体表面光滑程度物体重量物体接触面积

教后

反思

根据以上教案,我对《玩滑梯的启示》一课进行了授课。

对于本次本次教学设计及实际教学情况,通过认真反思,我认为既有比较成功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授课时间:

课题

3跷跷板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玩跷跷板为切入点,进一步认识、探究有关平衡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知识

与技能

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经验对杠杆尺平衡做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原理。

过程

与方法

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术成果;愿意与人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

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

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经验对杠杆尺平衡做出假设性解释

教学突破

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术成果;愿意与人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

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蜡烛、设计表格。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游戏导入:

演示“蜡烛跷跷板”实验。

谈话:

这是一个有趣的“蜡烛跷跷板”游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谁的发现多?

学生:

他的左右两端不断地跷起来。

师:

你在生活中玩过类似的游戏吗?

他为什么一会儿跷起来一会儿有落下来呢?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

感知跷跷板的平衡,提出问题

出示书中图片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活动二:

探究使跷跷板平衡的办法

直观教学学生易接受

师生活动

二次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