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100篇+注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88785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18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古文100篇+注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小古文100篇+注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小古文100篇+注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小古文100篇+注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小古文100篇+注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古文100篇+注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小古文100篇+注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古文100篇+注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古文100篇+注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译文】

乌龟跟兔子赛跑,兔子跑得很快,却在中途睡觉,乌龟跑得慢,却总是不停地走,等到兔子醒来,乌龟早就到了终点了。

13、五官争功

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

“我谈古今是非,而何能居上我?

鼻曰:

“饮食非我不能辨。

眼谓鼻曰:

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

“又谓眉曰:

“尔有何功居上我?

眉曰:

“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

无即不成礼仪。

若无眉,成何面目?

嘴巴和鼻子争上下。

嘴巴说:

“我谈古论今,你有什么能耐待在我上面?

”鼻子说:

“所有的饮料食物没有我就不能分辨。

”眼睛对鼻子说:

“我近可以分辨毫毛尖端(那么细微的事物),远可以观察到天边,只有我当排名最先。

”又对眉毛说:

“你有什么功劳待在我上面?

”眉毛说:

“我虽然没有实际用途,但是如果没有眉毛,那成什么面目了啊?

注释:

(1)居:

呆在;

(2)唯:

只有;

(3)乃:

还;

(4)尔:

你;

(5)观:

仔细看;

(6)当:

担当;

(7)居:

处在某种地位或某个地方;

(8)虽:

虽然。

(9)谓:

对某人说。

第四组读书要得法

14、读书

飞禽走兽,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

其异者,能为人言。

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

人不读书,则于禽兽何异?

飞鸟走兽这类动物,饿了知道去吃,渴了就会去喝,还能自己建造巢穴作为自己休息的场所。

其中更灵异的,还能按照人的指示去行动,只是因为不知道读书,所以一直不如人。

人如果不读书,那么和禽类兽类有什么分别?

15、读书有三到

读书须有三到:

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有不到者乎?

译文

我曾经说过:

“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注释

1.心不在此。

此:

这里。

2.决:

一定3.心到最急。

急:

迫切、重要。

16、读书需有疑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

其次,则渐渐有疑;

中则节节有疑。

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书刚开始读的时候,不觉得会有什么疑问;

但读着读着,慢慢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读到一半时,每个小节都会产生疑问。

再往下读,疑问就会慢慢被解决。

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所遇的问题都被解决了,这才能称得上是学习。

读书不会产生疑问的人,需要教给他独立思考的方法,使之头脑里“有疑”;

学会了“有疑”,就要想办法去钻研,千方百计去解决疑问,到这里才是真正的进步。

1.朗读句子,给每个分句各作一次停顿,划上“/”。

以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2.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疑渐渐释解释方始是学正读书无疑者……的人

3.朱熹在本文中说明,读书想有长进须经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无疑者须教有疑”,第二阶段是“有疑者,却要无疑”。

(均用原文回答)

4.孟子说过: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完全相信书本上的知识不如没有书。

我们对于书本上的知识要敢于质疑,有分辨,有判别。

17、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

“欲作针。

”白笑其拙。

老妪曰:

“功到自然成耳。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

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

老妇人说:

“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

”李白笑老妇人太愚钝了。

“只要功夫到了没有什么做不了的。

”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1.补出文中A、B两处省略的内容。

A:

李白B:

老妇人

未成完成弃去离开逢老媪遇见

方磨铁杵正问之代指老妇人欲作针想要

白笑其拙笨拙太白感其意感动还卒业回去

3.“铁杵磨针”的故事后成为一句俗语: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4.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

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

匡衡凿壁偷光.车胤萤囊映雪苏秦“锥刺股”孙敬“头悬梁”

5.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以顽强意志战胜学习和生活遇到的各种困难,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第五组智慧少年

18、称象

曹操得巨象。

欲知其轻重,不能称。

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

“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

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曹操得到一只大象。

想要知道大象的体重,但是(象太重了)没办法(用秤)称出来,曹操的小儿子叫曹聪,跟曹操说:

只要把大象放进船里,标记水痕到达的地方。

让大象出来,然后把其他东西装到船上,直到水达到原来刻记号的地方。

再称出这些东西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1.补出文中省略的内容。

2.划分正确的停顿。

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3处)

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

(2处)

3.解释下列文句中词的词义。

操之幼子之(的)幼(年纪小)

水痕所至至(到达)

复称他物复(再)

4.曹冲想出了什么好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只要把大象放进船里,标记水痕到达的地方。

5.你认为曹冲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你从曹冲称象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曹冲是一个聪明能干、喜欢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孩子。

从曹冲称象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只有积极动脑筋思考。

我们才能想出好办法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19、道边李苦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诸小儿:

小伙伴们。

多子折枝:

果实很多压弯了树枝。

竞走:

争着奔过去。

信然:

真是这样。

全文翻译:

王戎七岁时曾和众小孩儿一起玩,看见路旁李树上有许多李子,折断树枝,众小孩儿相继跑着抢走李子。

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别人问他为何如此,他答道:

“李树在路边生长而且结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

”拿来一个真的是这样。

1.划分正确的停顿。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4处)

2.解释下列词的词义。

尝(曾经)游(游玩)唯(只)必(必定)

人问之之(代指他不摘李子的理由)取之之(代指李子)

3.从短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人应该学会观察,勤于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4.王戎是如何判断出李子是苦的?

路边的李子很多,却没人去摘,所以王戎判断李子是苦的. 

20、破瓮救友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选自《宋史·

司马光传》。

(2)

【光生七岁】司马光长到七岁。

光,即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人。

北宋大臣,史学家,编撰《资治通鉴》等书。

(3)

【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

(4)

【《左氏春秋》】又称《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编撰的一部史书。

(5)

【大指】大意,主要意思。

指,通“旨”。

(6)

【自是】自此,从此。

(7)

【释】放下。

(8)

【瓮】

(weng)口小腹大的一种容器。

(9)

【弃去】逃走。

(10)

【迸】涌出。

(11)

【退】回家。

(12)

【了】了解。

(13)

【于】在。

(14)

【闻】听、听到。

“闻”在文言文中主要有6种意思①听,听到如本文中的“闻讲《左氏春秋》”。

②听说,知道③报告上级④用鼻子嗅。

⑥声望,威望。

如《伤仲永》中的“不能称前时之闻。

(15)【破】打开,打破。

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年一样(古代成年指弱冠20岁,并非如今的18岁)听人讲《左氏春秋》,特别喜欢,了解其大意后回来以后讲给家人听。

从那以后,他对于《左氏春秋》喜欢得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寒暑。

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瓮指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那次以后京城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在图中,广为流传。

备考训练

1.试用“╱”为下面句子划分停顿,划三处。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凛然如成人( ) 

(2)即了其大指( )

(3)群儿戏于庭( )(4)足跌没水中(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2)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读完《破瓮救友》,谈谈你从幼年司马光身上所获得的启示。

参考答案

1.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

2.

(1)好像;

如同

(2)懂得,明白(3)玩(4)沉没,淹没3.

(1)从此,他书本不离手,如饥似渴的读书,以至于忘记饥渴冷热。

(2)司马光拿起石头击破水缸,水涌出来,小孩得救了。

4.①面对问题,我们要打破常规,寻找解决方法。

②困难面前既要机智,又要采取果断的行动。

破瓮救友故事道理

告诉了我们做事一定要沉着、冷静,同时也要向司马光学习。

21、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孔融四岁时,与众兄弟一同吃梨,孔融只挑了个小的梨,父亲问他原因,孔融说,儿子年纪小,应当拿小的梨。

第六组寓言故事

22、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释]

①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

②走——跑,逃跑。

③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

④冀——希望。

⑤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简译]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

一天,一只跑地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

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23、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

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古文译文

  古宋国有个人担忧他的禾苗不长高,就拔高了禾苗,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

"

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

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古文注释

  1、闵(mǐn)--同"

悯"

,担心,忧虑。

  2、长(zhǎng)--生长,成长。

  3、揠(yà

)--拔。

  4、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5、其家人--他家里的人。

  6、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7、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8、趋--快走。

  9、往--去,到..去。

  10、槁(gǎo)--草木干枯。

  11、之:

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12、耘苗:

给苗锄草  13、非徒--非但。

徒,只是。

  14、益:

好处。

  15、子:

儿子

24、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

“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文言文翻译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

狐狸说:

“您不敢吃我!

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

”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

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

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字词翻译

(狐假虎威)假:

假借,凭借。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它野兽。

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去欺压别人。

(虎求百兽而食之)求:

寻求,寻找。

(子无敢食我也)子:

你。

无:

不。

(天帝使我长百兽)长(zhang):

同“掌”,掌管。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然:

对的,正确的。

遂:

前进,前往。

(故遂与之行)遂:

于是。

(兽见之皆走)走:

逃跑。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畏:

害怕。

备注

后来人多以“狐假虎威”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带贬义。

25、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

“我欲之楚.”臣曰:

“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

“吾马良。

”臣曰: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

“吾用多。

”臣曰:

“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

“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闻:

听说。

反:

通假字,同“返”,返回。

衣焦:

衣裳皱缩不平。

申:

伸展,舒展。

后作“伸”。

大行(há

ng):

(1)大,通“太”,大行:

太行山。

(2)大:

宽大。

行:

道路。

大行:

宽阔的道路。

方:

正在。

北:

面向北方。

持其驾:

驾着他的车。

之:

动词,到……去。

楚:

楚国,在魏国的南面。

将:

又。

奚:

为何。

用:

费用,钱财。

御:

驾驭车马。

者:

…的人。

御者善:

车夫驾车的技术高超。

此数者:

这几个条件。

恃:

依靠,依仗。

广:

使动用法,使……广大,扩展。

犹:

犹如,好像。

王:

统治天下

数:

多次,频繁

“今天我来的时候,在路上遇见了一个人,正在面朝北面驾着他的车,他告诉我说:

‘我想到楚国去。

’我说:

‘您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

’他说:

‘我的马很精良。

‘你的马虽然很精良,可离楚国越来越远。

‘我的路费很多。

‘你的路费虽然多,可离楚国越来越远。

‘我的马夫善于驾车。

’这几个条件越是好,就离楚国越远了.

近义词

背道而驰,缘木求鱼,适得其反,升山采珠。

反义词

如出一辙,亦步亦趋。

第七组神话传说

26、盘古开天地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

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

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翻译:

世界开辟以前,天和地浑浑沌沌地成一团,象个鸡蛋一样,盘古就生在这当中。

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分开了,轻而清的阳气上升为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为地。

盘古在天地中间,一天中有多次变化,比天、地都要神圣。

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大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

天升得非常高,地沉得非常深,盘古额长得非常高大。

天地开辟了以后,才出现了世间的天皇、地皇、人皇。

数字开始于一,建立于三,成就于五,壮盛于七,终止于九,因此天距离地有九万里。

27、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①逐走:

赛跑。

逐:

竞争。

走:

跑。

 

  ②入日:

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③欲得饮:

很想能够喝水解渴。

  ④河,渭:

黄河,渭水。

  ⑤北饮大泽:

大湖。

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

  ⑥道渴而死:

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

  ⑦邓林:

地名,现在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

邓林既“桃林”。

  ⑧未至:

没有赶到。

  ⑨渴:

他感到口渴。

  ⑩弃:

遗弃。

 全文翻译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

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28、共工触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共工在大战中惨败)(共工)愤怒地用头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大地的绳索也断了。

(所以)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

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了。

  ①共工:

传说中的部落领袖,炎帝的后裔。

②触:

碰、撞。

③不周山:

山名,传说在昆仑西北,《淮南子》载:

“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  ④昔者:

从前  ⑤颛顼(zhuānxū):

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后裔。

  ⑥天柱折,地维绝:

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挂地的绳子断了。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系挂。

维,绳子。

绝,断。

  ⑦焉:

文中译为“这,这里”  ⑧水潦(lǎo):

泛指江湖流水。

潦,积水。

  ⑨尘埃:

尘土,沙子,这里指泥沙。

  ⑩地维绝:

系大地的绳索断了。

阅读理解

  

(1)“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

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2)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

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

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

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3)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请你作一点推测。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争为帝”,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

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

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

  (4)尾声:

 

  借助神话解释了人类的远古时代对大自然的困惑,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手法赋予浪漫主义色彩。

小结

  

(1)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

  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

  

(2)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不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因此在自然面前是那样的无力,因此把各种疑惑归之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

所以创造了神话传说,歌颂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话中盘古、女娲、黄帝等等传奇人物来。

尽管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但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为民造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9、刑天舞干戚

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于常羊之野。

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而舞。

刑天和黄帝争夺神的位置,黄帝砍断了他的头,把他的头埋葬在常羊山。

于是他用乳头当做眼睛,用肚脐当做嘴巴,拿着盾和斧头挥舞着。

  注释:

  葬:

埋。

  操:

手持,拿着。

  干戚:

干,盾;

戚,斧

30、舜耕历山

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

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

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

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尧乃赐舜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

舜(shù

n),是中国上古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

窳yǔ:

1、粗劣,坏。

仓廪:

储藏米谷之所;

仓:

谷藏曰仓。

廪:

米藏曰廪。

耕历山:

在历山耕作。

渔雷泽:

在雷泽捕鱼。

陶河滨:

在黄河边制作陶器。

尧舜在历山耕种,历山的人都让他在河畔耕种,在雷泽捕鱼。

雷泽的人都让他居住,在河滨制陶,在那里的陶器没有不好的。

一年后他所居住的地方就聚集起来,两年后成了一个小镇,三年后就成了一个都市。

尧于是赐给舜一套细葛布衣服,给他一张琴,为他建造仓库,还赐给他牛和羊。

第八组那些勤奋的人儿

31、欧阳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