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春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综合测试题 岳麓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87382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才之路春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综合测试题 岳麓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成才之路春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综合测试题 岳麓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成才之路春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综合测试题 岳麓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成才之路春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综合测试题 岳麓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成才之路春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综合测试题 岳麓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才之路春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综合测试题 岳麓版必修3.docx

《成才之路春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综合测试题 岳麓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才之路春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综合测试题 岳麓版必修3.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才之路春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综合测试题 岳麓版必修3.docx

成才之路春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综合测试题岳麓版必修3

【成才之路】2016年春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综合测试题岳麓版必修3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个2分,共50分)

1.老师发现小明考试作弊,想找他谈心,这时候老师可以引用孔子的主张是(  )

A.“因材施教”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温故而知新”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内容分析,“老师发现小明考试作弊”,老师可以引用孔子的主张应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荀子·儒效》中说:

“《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

”荀子论证的是(  )

A.儒家各经的核心内容

B.儒家经典独特的教育功能

C.儒家经典的内容分工

D.儒家经典内容的丰富和完备

【答案】 B

【解析】 荀子把《春秋》同其他各经并称,确立了儒家六经的地位,同时确立各经在志、事、行、和等方面的教育作用,故B项正确。

3.《孟子·尽心》载: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据此可知,孟子强调(  )

A.道德教化    B.兴办教育

C.克己复礼D.礼法并用

【答案】 A

【解析】 材料的大意是:

好的政令不如好的教育那样赢得民众。

好的政令,百姓畏服;好的教育,百姓喜爱。

好的政令得到百姓的财富,好的教育得到百姓的心。

所以孟子强调的是道德教化的作用。

4.“和谐中国”是唱响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旋律。

孔子的名言中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具有启迪作用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非攻,兼爱”

C.“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D.“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答案】 A

【解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所不希望的事情,也不要强迫别人接受,这是实现孔子“仁爱”思想的途径,其目的是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因而最符合题意。

干扰项B项是墨家的观点,排除。

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持此观点的是(  )

A.道家B.儒家

C.墨家D.法家

【答案】 A

【解析】 此观点体现了道家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6.电视剧《老大的幸福》热播后,引发了一场关于幸福的大讨论,老大“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越比越憋屈;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越比越幸福”的观点体现了一种“知足常乐”的洒脱。

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  )

A.孟子“民贵君轻”的儒家思想

B.墨翟“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

C.韩非“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

D.老子“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

【答案】 D

【解析】 “知足常乐”体现了老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7.“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白’、‘计白当黑’,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象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

”该作者认为古代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受到哪一思想的影响(  )

A.儒家B.道家

C.法家D.墨家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题干“有无相生、虚实相象”可知体现了道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所以B项正确。

8.无论“焚书坑儒”,还是“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其本质都是(  )

A.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B.剔除不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思想

C.为削弱诸侯(王国)势力提供理论依据

D.为加强中央集权制造舆论

【答案】 A

【解析】 抓住这两个事件的本质而不是影响,秦朝的“焚书坑儒”是文化的统一,是专制,汉代的“罢黜百家”也是统一,是文化的专制,两者都是控制了人民的思想,故选A。

9.(2015·厦门)“这种宇宙理论极其详尽地描述了天上与人间的平行,……一个好皇帝会带来和平和丰收,一个坏皇帝则带来动荡和饥荒。

”下列思想家中,最早完整阐述该理论的是(  )

A.孔子B.老子

C.韩非子D.董仲舒

【答案】 D

【解析】 依据材料的描述可知,该理论认为人间和天上是平行的,人间皇帝的好坏决定社会的和平或动荡。

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故选择D项。

A项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主张“克己复礼”;B项的老子强调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C项的韩非子主张君主依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排除A、B、C三项。

10.(2015·广州)《墨子·尚同中》:

“既尚同于天子,而未尚同乎天者,则天灾将犹未止也。

故当若天降寒热不节,雪霜雨露不时,五谷不熟,六畜不遂,疾灾戾疫,飘风苦雨,存臻而至者,此天之罚也。

”该材料体现的思想与下列哪一思想相似(  )

A.墨家的兼爱B.法家的严刑峻法

C.道家的无为而治D.儒家的天人感应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信息,天灾是对天子统治的“天罚”,这体现了儒家的天人感应思想。

11.《春秋繁露》记载:

“古之造文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谓之王。

”材料体现了(  )

A.天人感应思想B.君权神授

C.阴阳五行学说D.封建等级思想

【答案】 A

【解析】 《春秋繁露》是西汉儒家学者董仲舒的著作,其中的“天地人”等观点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12.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

“中国文化以周孔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於有一成不变之观。

”这里所指的“一成不变之观”是(  )

A.宗法血缘关系B.君权神授思想

C.儒家传统道德D.法家治国精髓

【答案】 C

【解析】 梁漱溟是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

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梁漱溟指出:

“周孔种其因,是种封建解体之因,是种国家融化在社会里面之因。

秦汉收其果,是一面收融解融化之果,还一面在种种问题上收融合统一之果。

所谓一成不变之观,即从此中国便是天下(社会)而兼国家的,从此便是以儒家为治道之本而摄取法家在内的”。

故选C。

13.一首陕北民歌这样唱道:

“老天爷爷你睁睁眼,下场大雨哥哥留一留。

”歌词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观点有关的是(  )

A.君权神授B.三纲五常

C.天人感应D.心外无物

【答案】 C

【解析】 向老天爷求雨,这体现了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思想。

14.历史学家许倬云说:

“佛教进入中国,其引发的影响,……既带来了另一种思维,也迫使中国固有的思想体系不断与佛教互动,终于融合为中国型的思想体系。

”符合这一表述的思想家是(  )

A.董仲舒B.朱熹

C.李贽D.王夫之

【答案】 B

【解析】 宋代儒家学者朱熹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把儒学加以改造发展,形成了新的理学思想体系。

15.“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这首诗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答案】 C

【解析】 这首诗出自王阳明之手,诗中认为人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而万物本源在于自己的心,这反映了“心学”的观点。

16.明朝一位学者说:

“自哲学家□□以来,真理已经明白显示于世界。

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

”材料的“□□”指的是(  )

A.董仲舒B.朱熹

C.王阳明D.李贽

【答案】 B

【解析】 由题目中的信息“真理……显示……不再需要什么著作……是实践”可知这应为程朱理学所倡导的“格物致知”的理论。

故排除A、C、D三项,选择B项。

17.小明在读一本书时,看到有这样一句话“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说这句话的人是(  )

A.程颢B.朱熹

C.陆九渊D.王阳明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良知”,这体现了心学家王阳明的观点。

18.《清史稿·列女传》记载:

蔺氏许嫁于季斌敏,未及成婚,季斌敏亡故,“蔺年十八,矢不嫁。

”二年以后,听说家人张罗自己的再嫁之事,就割下自己的右耳以明心志,三天后又割下左耳。

蔺氏如此行为是受什么思想的毒害(  )

A.法家思想B.道家思想

C.程朱理学D.明清限制君主思想

【答案】 C

【解析】 古代妇女守节的观念与程朱理学思想息息相关。

19.(2015·盐城)古诗云:

“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

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

”诗人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  )

A.人性本善B.格物致知

C.心即理也D.致良知

【答案】 B

【解析】 该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与史实记忆能力。

材料中“急穿芒履去登临”一句说明该学者是积极地接触客观事物,去感知“造化心”的,属于程朱理学的修养方式。

四个选项中:

A项不属于方法论的范畴,C、D两项属于陆王心学的观点,故选B。

20.《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体现的忠义思想,明显来自儒家(  )

A.“仁政”思想B.“天人感应”学说

C.宋明理学思想D.“经世致用”思想

【答案】 C

【解析】 “忠义”思想是理学重视气节的体现。

21.有学者认为:

“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

”材料所说的“异质”(  )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明末清初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可以作出判断。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诉求是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B项不能体现“异质”,C项说法不正确,D项扩大明末清初思想的影响。

22.郑和下西洋时采用的一项技术,与今天美国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和中欧合作研制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具有相似功能。

这项技术促使欧洲(  )

A.告别了骑士时代B.加速了文化进程

C.推动了地理大发现D.引发了社会转型

【答案】 C

【解析】 与“GPS全球定位系统”和“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具有相似功能的技术是指南针,它推动了地理大发现。

23.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上书汉武帝,所写材料需两人抬进宫,后来这种情况得到极大改变,其首先得益于(  )

A.造纸技术B.雕版印刷

C.制墨技术D.活字印刷

【答案】 A

【解析】 纸没发明以前,多用木简、绢帛作书写材料,比较笨重,纸的发明改变了材料所述状况。

24.小明同学想了解中国古代的中医药的一些治病古方,于是上网点击“中医药”进行搜索。

下列信息不正确的是(  )

A.《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B.《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C.《伤寒杂病论》提出了四诊疗法

D.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

【答案】 A

【解析】 奠定了中医临床学基础的是《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奠定的是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25.下图是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的“斩竹漂塘”“荡料入帘”插图,图片所反映的这项古代中国重要发明是(  )

A.最早出现于东汉时期

B.经毕昇改进而出现革命性变革

C.书写材料中的一次伟大革命

D.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根据题干中的“斩竹漂塘”“荡料入帘”可判断这项发明是造纸术。

造纸术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改进造纸术的是蔡伦,造纸术与文艺复兴相距太远,故A、B、D三项都可排除,故选C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