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13节 苗芬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87291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字经》13节 苗芬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三字经》13节 苗芬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三字经》13节 苗芬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三字经》13节 苗芬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三字经》13节 苗芬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字经》13节 苗芬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三字经》13节 苗芬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字经》13节 苗芬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字经》13节 苗芬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研备流程

复备

一、导入

 

同学们,《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

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

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

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子: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

“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

“近”接近,类似;

“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

这几句意思是: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教”教育,学习;

“贵”重要的,好的方面;

“专”

这句地意思是:

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3、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注释】

昔:

从前;

孟母:

孟子的母亲。

孟子姓孟名轲,字子舆,战国时代邹国人。

相传孟子早年丧父,其母为引导儿子学习,曾三次迁徙居处,最后在一所学校旁定居下来;

择:

选择。

邻:

邻居;

处:

相处、居处;

子:

即孟子。

机:

指织布机;

杼(音柱):

牵纱的梭子。

4、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窦燕山:

五代后晋人,名禹钧。

传说他教子有方,使五个儿子齐登科甲,有侍郎冯道赠诗云“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注释】

不教:

不加以教导。

过:

过错。

师:

老师。

惰:

怠惰,这里指失职。

6、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子:

是为人之子;

不学:

是不肯读书。

宜:

应该,适当;

幼:

指黑发年少时;

老:

指长大成年以后;

何为:

指不能有作为。

四、复习。

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

五、总结

填空:

  人之初,()。

性相近,()。

  苟不教,()。

教之道,()

  子不学,()。

幼不学,()。

  玉不琢,()。

人不学,()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第二节玉不琢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一、复习:

背诵第一节内容。

2、学习新内容。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

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解释】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

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第二节玉不琢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第三节三才者

1、背诵前两节内容。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解释】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

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

什么叫“三光"

呢?

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解释】什么是“三纲”呢?

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解释】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

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解释】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

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解释】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

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解释】“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

“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解释】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

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黄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

  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解释】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气温逐渐变低。

我们国家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

  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

  【解释】我国冷热均匀,霜期和露期会跟着季节而改换,右边是高原,左边是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解释】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

  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解释】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

  古九州今改制称行省三十五

  【解释】州:

古代行政区域单位名称。

制:

制度,有确定规模、法度。

行省:

行政区域,简称省。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解释】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解释】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解释】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解释】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第三节三才者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