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自我概念在各因子上差异的效果量文档格式.docx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自我概念在各因子上差异的效果量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自我概念在各因子上差异的效果量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道德伦理自我这一因子上,男女之间存在差异性显著;
在生理自我和自我认同两个因子上,性别和年级之间存在交互作用[10]。
万德智的研究结论显示:
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性别差异显著,女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优于男大学;
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城乡差异不显著;
大学生自我概念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问存在显著差异[11]。
从上文研究综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于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研究结果存在着矛盾,一方面有的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在自我概念量表的总分在男女性别上,城乡方面,独生和非独生子女上不存在差异,有的研究结果则表明差异显著。
另一方面青少年在自我概念量表上的各因子分也不尽相同,各因子分在性别、城乡、独生与非独生上是否有差异也存在争议,因此本研究运用元分析的方法使存在争议的结果得到统一的结论具有理论意义,同时为教育工作者提高真实可靠的信息,从而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拥有完善的人格。
2研究方法
2.1文献搜集
2.1.1文献搜集的标准
本研究在搜集文献时标准如下:
(1)研究使用的都是由Fitts(1965)编制,后我国台湾林邦杰(1978)修订的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共70道题目,10个因子,分1-5级评分。
(2)被试是青少年,主要为生活在中国大陆,不包括港澳台。
(3)研究中对10个因子的描述统计(N、M、SD)清晰准确无疑问。
(4)发表时间为2000年到2013年期间。
文献排除的原则是:
(1)按特殊标准来选取被试,从而做出的研究。
例如,患大脑发育不健全、多动症等疾病的青少年
(2)研究方法存在特殊性,例如在某种锻炼或者训练后,这会影响因子得分。
(3)不同文章可能作者也不同,但使用数据相同。
根据上述标准,最后获得2000年到2013年之间发表的研究报告中,有102篇符合标准,其中报告总体情况的有81篇,报告自我概念性别差异的有49篇,报告自我概念城乡差异的有17篇,15篇报告了独生和非独生子女的差异,整个研究的被试总人数为35964人,其中有12398名男生,有12628名女生。
2.1.2文献检索
本研究以“自我概念”、“田纳西”2个词为主题对中国知网等期刊网进行搜索。
搜索到研究文献绝大部分是1990年以后的,共搜集到328篇,包括125篇学位论文和203篇期刊文章,其中使用了以台湾林邦杰(1978)修订的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的文献有151篇,对于纳入统计数据的研究有102篇,分别报告了平均数和标准差。
2.1.3变量编码
依据元分析的一般的步骤,并结合横断历史研究的一般特点,本研究的文献编码赋值见表1。
因为在下文中,还要探讨除了年代因素以外还可能存在的,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因素,比如被试来源(农村、城市),文献来源(被选取文献的期刊类型)等,因此,整理的数据库,除了录入数据研究结果以外,还录入了其他一些结果信息。
而对于数据结果中没有录入总分的文献,通过对子研究的结果进行加权而得出。
2.2研究工具
本研究选用经台湾林邦杰修订的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第三版,量表共70个题目,包含2个维度,十个因子。
本研究运用EXCEL表格对各个报告数据的研究进行数据录入,并运用Stata1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所需的加权平均数、效果量等数据。
此外,还运用一般的相关分析和差异分析。
最后制作研究所需的三线格。
3研究结果
3.1描述性统计结果
本研究包括102个项目,都是关于自我概念的研究,每一个研究样本都呈现了各自研究的基本信息,对这些信息加以研究、分析,就能了解自我概念总体的基本情况。
3.1.1自我概念研究内容主要是与个体心理变量的相关研究
本文收集的102研究样本中,自我概念与个体心理变量相关的研究有74项,探索城乡,独生子女与否,可能是年龄的差异对自我概念研究的影响有8项,关于自我概念干预与实验研究有2项,关于自我概念测量工具研究有1项,此外,还有17项关于自我概念现状调查。
表3.1.1研究主题的统计情况
研究主题
研究数量
百分比
与个体心理变量的相关研究
自我概念的影响因素研究
自我概念的现状调查研究
对自我概念的测量工具研究
实验性研究
总计
74
72.5%
8
7.8%
17
1
2
102
16.7%
1.0%
2.0%
100%
3.1.22005年过后,有关自我概念的研究在数量上快速增长
表3.1.2对每年关于自我概念的数量作了初步统计。
从表3.1.2可以看出,研究从2005年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并达到最大值在2011年,这可能是因为目前的研究包括了更多的硕士论文,而2005年前有少量的硕士论文,可见现今,关于自我概念的研究,数量上快速增长,自我概念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表3.1.2各年份研究数量统计表
出版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无年限
1.0%
4
6
12
7
9
16
11
10
4
102
4.0%
6.0%
11.7%
6.9%
8.8%
11.8%
15.6%
10.7%
9.7%
3.8%
3.1.3我国东部地区研究自我概念占主要地位
对自我概念研究的来源进行统计,表3.1.3的结果显示,被试包括中国13个省,中国东部的数量较多,占总数的50%,而中部、西部地区关于自我概念的研究分别占16.7%和10.8%,包含两类甚至更多地区的占总数的10.8%,有12篇文章在研究中没有注明明确信息,占总数的11.8%。
从总体上来看,选择被试来源,一般有大学的地方,研究领域的可能性变得更大。
因此,研究在我国的东部地区更加广泛。
表3.1.3地区编码赋值表
变量名称
编码
文献数量
0=无明确地区信息
50%
1=东部地区
51
16.70%
地区
2=中部地区
17
10.70%
3=西部地区
10.80%
4=包含上述两类或者更多
11.80%
3.1.4中学生和大学生是自我概念研究的主要对象
对自我概念研究对象的类别进行初步统计,表3.1.4显示,关于自我概念的研究,中国目前的研究主要是高中生和大学生,共占样本的90.2%,其中以初中生为研究被试的有11个,占总数的10.8%,以高中生为研究被试的有34人,占总数的33.10%,以大学生为主体的47人,占总数的46.10%,以小学生、小学生和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小学初中和高中生为被试的都占2%,而以毕业生、初中生和高中生为被试的都占1%,因此,自我概念的研究被试主要是中学生和大学生
表3.1.4研究对象编码赋值表
1=小学生
2
2.00%
2=初中生
3=高中生
34
33.10%
4=大学生
47
46.10%
年龄分布
5=毕业生
1
1.00%
6=小学和初中生
7=初中和高中生
8=高中和大学生
9=小学初中和高中生
3.1.5自我概念各因子平均分的总体情况
为了解中国的青少年自我概念的总体情况,对自我概念的各因子的平均分做出初步统计权重,表5报告的整体自我概念的各因子经过加权后的总体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其中总研究样本为102,涉及35964人的总数。
由表3.1.5可知,在自我概念的内容维度上,得分最高的是道德自我、其次分别为家庭自我、生理自我、社会自我、最后是心理自我。
在自我概念的结构维度上,得分最高的是自我认同、其次是自我满意、自我行动。
自我概念的总分表明得分都超过了量表的均值,说明青少年对自我的评价和认识是较为积极的。
表3.1.5自我概念各因子平均分的总体情况
因子名称
平均数
标准差
生理自我
道德自我
心理自我
家庭自我
社会自我
自我批评
自我认同
自我满意
自我行动
自我总分
44.20
6.24
47.37
6.33
43.48
47.22
43.84
31.82
90.47
83.72
80.43
251.23
6.11
6.85
6.73
5.89
10.06
9.43
9.86
24.95
3.1.6各个年级自我概念各因子平均数的总体情况
为了解我国青少年各年级自我概念的总体情况,对自我概念各因子的平均数做一个初步的加权统计,表6报告了样本总体的自我概念各因子经过加权后的总平均数。
由表3.1.6可知,5年级学生自我概念在道德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自我认同、自我行动、自我总分因子上的得分普遍高于4年级和6年级;
初一年级学生自我概念在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自我总分因子上的得分普遍高于初二、初三年级,其中初二得分最低;
高三年级学生自我概念在道德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自我认同因子上的得分高于高一、高二年级;
大一年级学生自我概念得分普遍高于大二、大三、大四学生。
表3.1.6各个年级自我概念各因子平均数的总体情况
年级
4年级
47.22
48.61
49.20
44.92
31.16
80.29
80.73
77.04
238.12
5年级
48.19
47.34
50.30
45.05
28.09
83.51
77.55
78.29
239.79
6年级
44.75
41.92
43.62
42.75
31.02
76.17
69.12
67.58
233.45
初一
46.59
44.62
48.33
44.56
29.17
89.13
81.96
79.34
241.16
初二
46.76
43.77
47.71
44.23
30.76
88.29
81.41
78.18
239.04
初三
46.39
43.81
47.86
44.09
29.51
88.56
81.87
78.56
240.01
高一
47.65
43.02
47.06
44.13
31.73
90.80
83.14
79.40
253.45
高二
47.89
43.33
47.54
44.20
32.63
91.13
84.24
80.20
255.69
高三
48.47
43.97
48.21
44.35
32.81
91.54
83.76
80.15
254.72
大一
47.00
44.79
48.12
44.63
32.40
92.58
83.34
80.50
254.49
大二
45.71
43.10
46.91
42.36
32.85
89.79
82.15
78.59
247.07
大三
45.35
43.01
46.16
43.17
33.07
90.01
81.05
79.36
246.48
大四
46.34
44.91
46.80
42.55
33.80
92.46
82.76
81.57
250.12
3.2自我概念各因子差异的元分析
3.2.1自我概念各维度在性别差异的效果量
为了解男生女生的自我概念各因子的差异情况,本研究中包含49篇报告性别分组的自我概念研究,先分别对49组研究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进行一般元分析,根据元分析软件得到表3.2.1
表3.2.1自我概念各因子性别差异的效果量
N
男(M±
SD)
女(M±
效果量D
95%置信区间
卡方
49
45.63±
6.17
44.96±
5.85
0.06
-0.05,0.17
915.19
46.67±
6.38
47.97±
5.72
-0.34
-0.50,-0.18
1803.94
43.52±
6.97
43.30±
5.62
0.11
-0.02,0.24
1264.58
47.49±
6.86
48.25±
6.48
-0.16
-0.30,0.01
1532.13
43.57±
6.74
43.65±
6.21
0.04
-0.10,0.19
1492.26
48
32.28±
6.20
31.00±
5.67
0.32
0.18,0.45
1208.15
89.72±
10.16
89.98±
9.33
-0.07
-0.23,0.09
1785.62
82.01±
10.31
80.74±
8.92
0.24
0.12,0.36
1470.10
76.27±
10.05
79.22±
9.12
-0.26
-0.18,-0.34
1761.89
44
242.98±
25.16
244.04±
21.93
-0.00
-0.17,0.17
1803.41
注:
根据Cohen(1977)的标准差判断,d的绝对值在0.2以下为小效应,在0.2到0.8之间为中效应,在0.8以上为大效应"
大效应说明差异非常显著,中效应说明差异显著,小效应说明差异不显著。
由表3.2.1可知,用计算效果量的置信区间来说明,在道德自我,自我批评,自我满意、自我行动因子不包括0,并且在道德自我,自我批评,自我满意、自我行动因子上得分效果量分别为-0.34、0.32、0.24、-0.26,绝对值都大于0.2,性别差异显著。
3.2.2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自我概念在各因子上差异的效果量
为了解自我概念在各因子上独生非独生的情况差异,我们对15篇报告了独生非独生分组的平均数、标准差数据进行元分析。
得到表3.2.2
表3.2.2独生和非独生子女的自我概念在各维度差异的效果量
独生(M±
非独生(M±
15
44.51±
6.22
44.46±
6.25
-0.04
-0.15,0.07
79.19
46.25±
6.35
46.13±
-0.05
-0.20,0.10
140.54
42.25±
5.93
41.80±
5.96
0.01
-0.12,0.14
98.02
47.53±
7.23
47.29±
6.91
-0.08
-0.23,0.07
140.10
44.11±
6.76
42.95±
6.42
0.23
0.18,0.28
152.15
31.36±
6.28
31.27±
6.07
0.10
0.06,0.15
20.56
88.66±
10.02
87.14±
9.98
-0.15,0.14
134.20
83.44±
9.45
81.88±
11.76
0.08
-0.02,0.18
58.68
79.67±
10.00
79.13±
10.03
-0.02
-0.15,0.11
104.35
14
242.15±
24.82
243.79±
25.72
122.33
由表3.2.2可知,用计算效果量的置信区间,独生非独生青少年群体报告的自我概念各因子在社会自我、自我批评因子上不包含0,而仅在社会自我上的效果量为0.23,为中效应,其余各因子均小于0.2。
按因此独生非独生青少年自我概念差异并不显著。
导致这样结果的原因可能由于本研究中的样本数量较少。
3.2.3城乡自我概念在各维度上差异的效果量
为了了解城市和农村青少年的自我概念的情况差异,在自我概念的每一个因子上,对本研究包含17项报告平均数和标准差的研究数据进行元分析,得到表3.2.3
表3.2.3城乡学生的自我概念在各维度差异的效果量
城镇(M±
农村(M±
46.07±
5.57
46.18±
0.09
-0.08,0.26
213.91
49.12±
5.77
48.24±
7.06
0.15
-0.13,0.44
613.61
44.65±
5.41
44.48±
6.00
0.10,0.45
790.47
48.65±
6.27
49.13±
6.96
-0.12
-0.40,0.15
593.71
45.78±
6.05
44.27±
7.58
0.35
-0.06,0.75
1215.01
32.30±
5.75
31.76±
6.15
0.22
0.04,0.40
79.56
89.44±
8.90
88.24±
9.78
-0.11,0.40
462.47
83.01±
8.64
8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