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思维拓展课程整体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85665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数学思维拓展课程整体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五年级数学思维拓展课程整体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五年级数学思维拓展课程整体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五年级数学思维拓展课程整体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五年级数学思维拓展课程整体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思维拓展课程整体设计.docx

《五年级数学思维拓展课程整体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思维拓展课程整体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数学思维拓展课程整体设计.docx

五年级数学思维拓展课程整体设计

五年级数学思维拓展课程整体设计

课程目标:

1、学生经历从反面思考的过程;掌握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的方法.

2、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获得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对数学的浓厚的兴趣.

课程对象:

五年级

课程时间:

6课时

课程内容:

1.式题巧算

2.最大最小积问题

3.和倍问题

4.工程问题

5.置换问题

6.周期问题

课程环境:

班级

课程实施:

1.课程实施的建议.(例如:

实施的观点、方式、方法等)

2.具体实施教学设计(见教学设计具体内容)

课程评价:

对课程的整体评价;可以从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评价;也可以从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每位学生一份;以表格形式呈现.定期评价(每学期至少1次).

样表如下:

 

评价项目

评价主体

教师

学生

……

课程评价班级姓名

一、教学设计

数学思维课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式题巧算

课时

1

教学目标

本讲知识点属于计算大板块内容;分为三个方面系统复习和学习小升初常考计算题型.

1、换元:

让学生能够掌握等量代换的概念;通过等量代换讲复杂算式变成简单算式.

2、涉及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主要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问题.

3、将算式化简;但换元法只是将“形同”的算式用字母代替并参与计算;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而通项归纳法能将“形似”的复杂算式;用字母表示后化简为常见的一般形式.知识点拨

教学重点

通项归纳法通项归纳法也要借助于代数;

教学难点

循环小数与分数拆分:

掌握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互化;循环小数之间简单的加、减运算;

教具准备

ppt

教学环境

教学过程

例1有一个六位数;它的个位数字是6;如果将6移至到第一位前面;所得的新六位数是原数的4倍;求原数.

分析解答:

先列出竖式;逐一推理;就可得出答案.(153846)

随堂练习:

1、已知六位数“1ABCDE”;这个六位数的3倍正好是“ABCDE1”.求这个六位数.

2、已知六位数“2华罗庚金杯”;这个六位数的3倍正好是“华罗庚金杯2”.求这个六位数.

3、已知六位数“我们热爱科学”;这个六位数的“学”倍正好是“好好好好好好”.求这个六位数.

例2下图的五个方格中已经填入84忽然72两个数;请你在其余的三格中也分别填入一个两位数;使得横行的三个数与竖行的三个数之和相等;并且这五个两位数正好是0——9十个数字组成.

分析解答:

84与72的和是156;则上下两个方格之和也是156;即95和61;则中间是30.

随堂练习:

1、把0——9这十个数填到圆圈内;每个数字只用一次;使算式成立.

O+O=O  O-O=O   O×O=OO

2、将1——9九个数字填入圆圈中;使等式成立.

OOO×OO=OO×OO=5568

3、把44、2、11、12、22、33六个数分成二组;使每组中的三个数的积相等.

O×O×O=O×O×O

拓展训练

1、把1——9这十个数填入下面的的圆圈;使三个等式成立.

O+O=O  O-O=O   O×O=O

2、将0——6填到下列只有一、两位数的圆圈中;使等式成立.

O×O=O=O÷OO×OOO+O+O=O

3、用2、3、4、5、7、9这六个数分别填在六个圆圈中;使乘积最大.

OOO×OOO

思路:

1、7和9要放在百位;2、5和4要放在十位.因为95个74和94个75比较;肯定是95个75大(你可以用乘法分配律来检验);……;所以正确答案是942乘以753.

4、用9、8、2、1组成两个两位数;使它们的乘积最大.

5、用6、1、2、5、9、7组成两个三位数;使它们的乘积最小.

6、“我喜欢×小数报”表示两个三位数相乘;我、喜、欢、小、数、报这六个字代表3、4、5、6、7、8这六个数.这个算式乘积最大是多少?

7、甲乙丙三个自然数的和是100;甲数除以乙数;或丙数除以甲数;得数都是“商5余1”;甲数是多少?

思路:

根据甲数除以乙数;或丙数除以甲数;得数都是“商5余1”不难看出乙数最小;我们就假设乙数是1、2、3、4……;并逐一试商即可.

8、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57;甲数是乙数的3倍多1;乙数又是丙数的3倍多1;求丙数.

9、A、B、C、D四个数的和是38;A是B的2倍少2;B是C的2倍少2;C是D的2倍少2;求数B.

10、一个三位数;它的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上的数字多3;百位上的数字又是个位上数字的平方.又知这个三位数比十位与个位上的数字乘积的25倍还多202;这个数是多少?

 

板书设计

本课评价

 

数学思维课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最大最小积问题

课时

2

教学目标

掌握选择由几个数字排列组成的两个数;得到它们最大的积和最小的积的方法及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把若干个数字排列成几个数相乘;使得乘积最大的问题

教学难点

把若干个数字排列成几个数相乘;使得乘积最大的问题

教具准备

ppt

教学环境

教学过程

在数学竞赛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把若干个数字排列成几个数相乘;使得乘积最大的问题.如何排列呢?

我们知道:

在周长一定的情况下;长方形的长与宽越接近;所得长方形的面积就越大(以下简称“接近原则”).举例:

周长为24的长方形;

根据这一规律就可以顺利解决此类问题.

练习

1.试求和是91;乘积最大的两个自然数.最大的积是多少?

  

之和的最小值是多少?

3.比较下面两个乘积的大小:

  123456789×987654321;

123456788×987654322.

4.现计划用围墙围起一块面积为5544米2的长方形地面;为节省材料;要求围墙最短;那么这块长方形地的围墙有多少米长?

5.把19分成几个自然数的和;怎样分才能使它们的积最大?

6.1~8这八个数字各用一次;分别写成两个四位数;使这两个数相乘的乘积最大.那么这两个四位数各是多少?

7.在数123456789101112…9899100中划去100个数字;剩下的数字组成一个新数;这个新数最大是多少?

最小是多少?

 

板书设计

123456789×987654321;

123456788×987654322.

本课评价

 

数学思维课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和倍问题

课时

3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画图线的方法表示和倍关系中两个量;以便方便阶梯.

2.熟练掌握解答和倍问题的方法;理解分析个两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运用画画线段的方法;准确分析个两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够理解和倍解决问题的量得关系

教具准备

教学环境

教学过程

1倍数×倍数=几倍数

例1、姐姐有科技书40本;妹妹有科技书35本;姐姐要给妹妹多少本科技书后;妹妹的科技书是姐姐的2倍?

(40+35)÷(2+1)=25本………………姐姐现在的书

40-25=15本……………………姐姐送给妹妹的本数

答:

略.

例2、一笔奖金分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每个一等奖的奖金是每个二等奖的两倍;每个二等奖的奖金是每个三等奖奖金的两倍.如果评一、二、三等奖各两人;那么每个一等奖的的奖金是308元;如果评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那么一等奖的奖金是多少元?

分析:

可以把原分配方案中每个一等奖的奖金看作“1“;那么每个二等奖的奖金就是1/2;每个三等奖的奖金就是1/4;由于每等奖各两人;故奖金总数就为:

308×【(1+1/2+1/4)】×2=1078(元)

按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来分配;一等奖奖金是:

1078÷(1+1/2×2+1/4×3)=392(元)

答:

略.

练习:

1、被除数、除数、商三个数的和是212;已知商是2;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

2、甲、乙、丙三个油桶共存油160千克;如果把乙桶的油倒入甲桶20千克;这时甲桶油的重量正好是乙桶的3倍;问甲、乙两桶原来各存油多少千克?

3、分子、分母之和是23;分母增加19以后;得到一个新的分数;把这个分数化简是1/5.原来的分数应是几分之几?

4、甲、乙、丙三个数之和是1160;甲是乙的一半;乙是丙的两倍;问甲、乙、丙三个数各是多少?

5、商店里有苹果和梨共465千克;如果卖出苹果的1/4;卖出梨的1/5;两种水果剩下的重量相等;原有苹果和梨各多少千克?

6、甲、乙、丙三个人共得奖金1200元;甲得的3倍等于乙得的5倍;乙得的2倍等于丙的3倍;甲、乙、丙各得奖金多少元?

 

板书设计

1078÷(1+1/2×2+1/4×3)=392(元)

本课评价

 

数学思维课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工程问题

课时

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工程问题的特点、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类推能力,初步的探究知识、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加强数学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提高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内驱力.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特征及解法.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理解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后,工效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教具准备

ppt

教学环境

教学过程

【含义】工程问题主要研究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这类问题在已知条件中;常常不给出工作量的具体数量;只提出“一项工

程”、“一块土地”、“一条水渠”、“一件工作”等;在解题时;常常

用单位“1”表示工作总量.

【数量关系】解答工程问题的关键是把工作总量看作“1”;这样;工

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倒数(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

几);进而就可以根据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的关系列出算式.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总工作量÷\u65288X甲工作效率+乙工作效率)

【解题思路】变通后可以利用上述数量关系的公式.

【例题】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需要1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需要15天完

成;现在两队合作;需要几天完成?

解:

题中的“一项工程”是工作总量;由于没有给出这项工程的具体数量;

因此;把此项工程看作单位“1”.由于甲队独做需10天完成;那么每天

完成这项工程的1/10;乙队单独做需15天完成;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

1/15;两队合做;每天可以完成这项工程的(1/10+1/15).

由此可以列出算式:

1÷(1/10+1/15)=1÷1/6=6(天)

答:

两队合做需要6天完成.

练习

1、一项工程;甲单独六天可以完成;乙单独八天可以完成;如果甲单独做一天后由二人合做则还要几天才能完成?

2、一批零件;甲独做6小时完成;乙独做8小时完成.现在两人合做;

完成任务时甲比乙多做24个;求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3、一件工作;甲独做12小时完成;乙独做10小时完成;丙独做15小

时完成.现在甲先做2小时;余下的由乙丙二人合做;还需几小时才

能完成?

 

板书设计

本课评价

 

数学思维课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置换问题

课时

5

教学目标

1、置换问题主要研究把数量关系的两种数量转换成一种数量;从而帮助我们找到解题方法的一类典型的应用题.“鸡兔同笼”问题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置换问题;解答置换问题一般用转换和假设这两种数学思维方法.

2、从解题过程中切实理解用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3.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有关数学信息予以选择、加工;进而解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