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二第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 人民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85121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5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专题二第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 人民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二第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 人民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二第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 人民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二第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 人民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二第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 人民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专题二第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 人民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中历史 专题二第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 人民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专题二第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 人民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 专题二第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 人民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①南京国民政府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促进政策及措施。

②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广大群众发起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

③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的“币制改革”对于稳定金融市场、刺激生产复苏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表现

①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加。

②1935年以后,就工业各行业而言,普遍出现较好的发展局面。

2.官僚资本的膨胀

(1)凭借国家政权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

(2)四大银行成为官僚资本聚敛财富的重要工具。

[易混易错] 1912~1919年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欧洲列强忙于准备和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不要误以为主要是由于辛亥革命的推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走向萧条,从反面说明这一问题。

[误区警示] 较快发展≠健康发展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大力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但是不能理解为民族工业健康发展。

在近代中国,由于民族工业资金少、技术力量弱,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所以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知识点拨] 官僚资本的特点

(1)垄断性:

与国家政权相结合。

(2)买办性:

与外国资本主义相结合,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

(3)封建性:

与本国封建势力相结合。

三、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

①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

②官僚资本依靠国家权力压迫民族工业。

③苛捐杂税:

繁重的捐税负担,给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2)外因

①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的洗劫和破坏。

②中国外贸大量入超,使民族工业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外汇购买原料。

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新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美国几乎垄断了中国的资本市场。

(1)抗日战争中,沦陷区民族工业受到毁灭性打击;

大量民族企业内迁,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

(2)抗日战争胜利后,民族工业的发展陷入困境,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

[图解识记]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主题一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艰难发展

史料一 1913年与1919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

千元)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史料二 1928年起,国民党政府先后和美国、德国、挪威、比利时、卢森堡、意大利、丹麦、荷兰、葡萄牙、英国、瑞典、法国、西班牙、波兰、希腊、捷克和日本等国,签订条约或协定,规定对“现行条约内所有限制中国任意订定关税税则权之各条款,一律取消,适用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

但是,由于……谈不上真正的关税自主。

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海关行政权和关税自主权才真正回到中国人民的手中。

——新华网

史料三 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史料解读]

史料一说明民国初年民族工业中轻工业、重工业都有发展,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史料二划线部分表明中国废除了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的限制中国自主订定关税税则的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关税自主。

史料三法币购买力的变化表明国统区恶性的通货膨胀,这将对民族工业造成沉重的打击。

[问题思考]

(1)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要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原因。

史料中“谈不上真正的关税自主”的原因是什么?

(3)依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

提示 

(1)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开辟道路;

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的政策,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为其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群众性的反帝斗争,“提倡国货,抵制洋货”运动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实业救国”成为社会思潮。

(2)收回的原因:

维护国家的主权;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或答“维护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

不能自主的原因:

当时中国海关行政权仍然掌握在外国人手中,税率的改订,实际上仍然需要取得外国的同意(或答“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国民党发动内战,社会动荡;

中美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利于美国经济侵略;

四大家族依靠国家权力,扩张官僚资本;

国民政府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和繁重的税收政策。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

(1)发展的特点

①时间短暂。

从1912~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兴旺似昙花一现,只能是“短暂春天”。

②发展不平衡。

轻工业尤其是纺织业、面粉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③地区分布不合理。

民族工业大都集中在沿海一带,而广大的内地较少。

④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

与封建经济相比,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

(2)影响

①使资产阶级队伍壮大,促进了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的潮流及新文化运动。

②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提供了阶级基础。

主题二 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1.积极因素

史料一 由光绪二十九年至宣统三年,为中国政府奖励工业最力之时代……此时中国之实业,如红日初升,前途希望正复无穷。

——陈真、姚洛合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史料二 提倡国货御侮妙策

青岛问题未及,福州交涉又起。

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视公理。

一方提倡国货,一面仇物抵制。

本所专售国货,敢不牺牲利益。

——《五四爱国运动档案资料》

史料一划线部分“中国政府奖励工业”说明近代中国政府的支持发展工商业的政策是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史料二中“一方提倡国货,一面仇物抵制”说明提倡国货运动有利于民族工业占领国内市场。

(1)史料一体现了推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什么因素?

(2)史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提示 

(1)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2)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2.不利因素

史料 1948年4月2日《东北日报》报道,国民党统治区“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

大批工厂又纷纷倒闭,仅去年上半年倒闭之工厂商号,即达一千六百余家”。

划线信息表明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史料中“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美国对华经济侵略,国民政府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官僚资本垄断经济,政府征收苛捐杂税等。

影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也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

④“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2)不利因素

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

(主要因素)

②先天不足。

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准备。

③后天畸形。

投资和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④封建自然经济的抵制和政局的长期动荡。

全面认识“实业救国”思潮

1.产生和发展:

19世纪末期,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而产生,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而发展,在20世纪初“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一起成为当时两大社会思潮。

2.思想内容:

把振兴实业看作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问题,倡导“实业救国”。

3.实质:

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根本目的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4.积极作用:

民族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具有爱国主义的进步意义。

在“实业救国”的思潮影响下,民族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为中国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促进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起了抵制作用。

5.结果:

“实业救国”在中国行不通。

不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不彻底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就不可能发展,中国社会就不可能发展。

1.(2018·

三明高一检测)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

出现上述状况的政治前提是(  )

A.华侨竞相回国投资办厂

B.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C.各类实业团体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

【考点】 民国初年的兴办实业潮

【题点】 民国初期民族工业获得短暂春天的原因

答案 D

解析 华侨竞相回国投资办厂属于主观因素,不属于政治前提,故A项错误;

B、C两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但不是政治前提。

故选D项。

2.1914~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

这两次工业化浪潮都(  )

A.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B.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

C.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

D.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

【题点】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原因

解析 洋务运动是以洋务派为主导,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实业救国的主体是来自民间的私人资本主义企业,故A项错误;

洋务派不承担民主革命重任,维护的是清王朝的统治,故B项错误;

洋务派只是以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为主,并未推动政治体制的变化,故C项错误;

洋务运动和实业救国均是因为西方列强的侵略而被动施行的,故D项正确。

3.(2016·

课标全国丙)下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

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考点】 民国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

【题点】 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原因

解析 由题干时间“1932年”,可知当时中国处于局部抗战时期,又由图片中“挽回利权”“振我中华”“十九路军”等字样,可知当时中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故选择D项。

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利用国人的爱国热情推销国货在此之前就有,不是新的营销方式,中国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于19世纪末,故B、C项错误。

4.1920年至1936年中外产业资本产值增长及比重变化的数据中,中国资本所占比例由44.8%上升到63.2%,外国资本则由55.2%,下降到36.8%。

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B.国民政府的推动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

D.“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题点】 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较快发展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知,中国资本在1920~1936年有较大增长。

由时间信息并结合相关知识,可知此时期国民政府政策的推动是主要原因。

5.读“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示意图”,图示中两次发展低谷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中国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帝国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

C.中国政府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

D.中国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考点】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题点】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课时综合

解析 根据图示显示,两次低谷时间为1927年、1949年,中国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是在三大改造后,故A项错误;

这两年中国政府经济政策没有出现重大调整,故C项错误;

中国官僚资本出现时间是1927年,结束时间是1949年,不存在经济垄断,故D项错误;

帝国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一直存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故B项正确。

[基础达标]

1.1912年民国政府颁行《商业注册章程》,减免了清朝规定的注册费用,准许各类商号自由注册。

该措施意图是(  )

A.保护私有财产B.鼓励创办实业

C.恢复市场秩序D.巩固新生政权

【考点】 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

【题点】 民国初斯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原因

解析 减免清政府规定的注册费用,准许各类商号自由注册,是鼓励创办实业的具体举措,故B项正确。

2.下图是20世纪初重庆商务总会的一副楹联,它体现了近代工商业者的(  )

A.重义轻利思想B.维新图强思想

C.实业救国思想D.中庸自保思想

答案 C

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楹联的意思。

注意抓住关键字眼“保全时局”“异代略同”,说明国人挽救国家危亡的热情很高,由此可判断C项为正确选项。

另外,根据题干中的时间限制“20世纪初”,也可印证这一结论。

3.下表中,中国面粉业迅速发展的外部原因是(  )

1911~1919年中国面粉业发展状况表

年份

厂家数

资本数额

1911

40多家

600多万元

1919

120多家

4500万元

A.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B.民国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促进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题点】 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原因

解析 根据年份“1911~1919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外部原因是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D符合题意。

4.如图是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图。

从图中可看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  )

A.轻重工业按比例协调发展

B.轻重工业资本薄弱

C.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D.轻重工业地区分布不合理

解析 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1913~1919年民族工业结构不合理,轻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发展缓慢,故选C。

A“协调发展”说法错误,排除;

B、D图中没有体现。

5.1925年华资最大的两家水泥公司启新洋灰公司与华商上海水泥公司达成为期5年的联营协议。

双方规定联营区域,在联营区域内约定销售比例和售价。

这一协议(  )

A.加剧了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

B.有利于抵制外国商品的倾销

C.是海外市场不断扩大的结果

D.体现了国家的统制经济政策

【考点】民族资本短暂的春天

【题点】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短暂的原因及状况

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列强卷土重来,中国的一些本土企业加强了联合,用以抵制外国商品的倾销,故B项正确。

6.如图是根据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绘制而成的。

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C.社会安定创造了有利条件

D.反帝爱国运动的大力推动

【考点】曲折的发展

【题点】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较快发展

解析 依据图片材料中时间“1936年”说明是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此时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使民族经济快速发展,故选B项。

7.(2018·

昆明高一检测)下图所示材料主要用于研究(  )

A.晚清时期洋务派民用企业的发展

B.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C.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资本的较快发展

D.抗战时期官僚资本的空前膨胀

【考点】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

【题点】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表现

解析 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资本发展较快,以四大家族为主的官营资本产生并获得一定的发展,与材料所给信息吻合,故C正确。

8.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决定:

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对粮食、矿产、税收、金融、交通、物价等实行全方位的管制。

国民政府这样做主要是由于(  )

A.抑制官僚资本的膨胀

B.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经济建设服务于抗战

D.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考点】 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

【题点】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艰难发展

解析 官僚资本是国民党政权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可能出现国民政府抑制官僚资本的情况,故A项错误;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出现在国民政府统治的前期1927~1936年,故B项错误;

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以后,为了集中财力抵抗侵略,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故C项正确;

因为实行战时经济管控体制,民族资本也在管控范围内,故D项错误。

9.民国时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曲折发展时期。

下列符合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情况的是(  )

【题点】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表现

解析 民国时期是指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到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轨迹是:

1912~1919年是快速发展时期;

1919~1927年是萧条时期;

1927~1936年是较快发展时期;

1937年以后,逐步走向萎缩,陷入绝境。

因此答案选B。

10.(2017·

常德高一检测)“见物即购,深恐一夜之间币值大贬致受损失”“米、煤、布匹等必需品,连迷信品锡箔、白钱、甚至棺材等也在抢购之列”。

上述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国民政府滥发纸币

B.日本人的掠夺政策

C.物资供应紧张

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考点】 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

【题点】 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了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的现象。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故选A;

材料是解放战争时期的现象,与日本人的掠夺政策无关,B排除;

材料反映的是通货膨胀,不是物资供应紧张,C排除;

材料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无关,D排除。

[能力提升]

11.(2017·

潍坊期末)下图为民国初年上海市场进口日纱销售数据统计,导致上海市场日纱销售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是(  )

A.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D.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考点】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

解析 由于民众反对“二十一条”,对日货的抵制,导致日纱销量下降,故C项正确。

12.美国银行家杨格在《1927至1937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中说:

“美国有意识地抬高银价,已在中国酿成无法忍受的困苦。

”面对这一“困苦”,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A.实行“币制改革”

B.鼓励华侨投资国内产业

C.发起提倡国货运动

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题点】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原因

解析 从题干的时间“1927至1937年”可知是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结合题干关键信息“抬高银价”“困苦”,可知国民政府采取的措施是“币制改革”,故选A。

13.下图是依据杜恂诚《中国近代经济史概论》绘制的“1936年中国国内商品市场商品值所占比例示意图”。

它表明(  )

A.中国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B.中国经济以农业为主且工业化水平低

C.商品供给因城市化水平大大提高而扩大

D.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主要粮食产地

【题点】 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的表现

解析 从图表可看出农业仍占主导地位,故A项错误;

图表显示,农产品占主导地位,手工业在工业中所占比重大,故B项正确;

商品供给数量在材料中未体现,故C项错误;

D项材料信息未涉及,故D项错误。

14.从下图中,可以获得的结论应该是(  )

近代中国国民收入示意图(单位:

1936年币值:

亿元)

A.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1936年后各行业产值均大幅下滑

C.中国工业化水平处于初期阶段

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工业陷入萧条

【题点】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解析 从图中数据可知1936年是一个转折点,1936年后农业、工矿交通、总计均下滑,唯独服务业仍然有所增长,可排除A、B、D三项。

工矿交通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性数据在整个图中处于最低的水平,可知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较低,选择C项。

15.下图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

对图中现象理解正确的有(  )

①“肥料不足”是指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先天性的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②“阳光灿烂”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③“冰雹无情”是指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受到四大家族的挤压 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道路曲折根源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考点】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时综合

【题点】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时综合

解析 “肥料不足”说明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先天不足”,①正确;

1912~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阳光灿烂”,据此可知②正确;

“冰雹无情”处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官僚资本主义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资本主义,故③正确;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造成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④正确。

所以答案选D项。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火花是火柴的商标,贴在火柴盒上。

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

这期间,内忧重重,外患频频,民族火柴业在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

下面是一组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