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84697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5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B.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

C.加热试管里固体时,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

D.加热KClO3并用排水法收集O2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8.草酸(H2C2O4)是一种有机酸。

下列有关草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B.草酸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

32

C.草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44%

D.一个草酸分子由2个氢原子、2个碳原子和4个氧原子组成

9.下列各选项中,解释与事实不吻合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自动喷出

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B

充气的篮球有弹性

分子间有间隔

C

金刚石很坚硬,而石墨却很软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

酒精做温度计的填充物

酒精分子的体积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

A.AB.BC.CD.D

10.要学好化学就要学会归纳总结,下表归纳的内容完全正确的是

A安全知识

B生活知识

瓦斯爆炸由乙烷燃烧引起

煤气中毒由一氧化碳引起

含有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

蜂窝煤易燃烧是因为与空气的接触面增大

C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D物质分类

CO可用来炼铁是因其具有还原性

N2可作保护气是因为它化学性质稳定

河水属于混合物

干冰属于单质

 

11.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鉴别水和双氧水

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

除去CO2中混有的CO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

电解水时为加快反应速率

向水中加入碎瓷片

鉴别黄铜锅和铜

相互刻画

12.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只有丙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用甲制的容器不能盛放硫酸丁溶液,用乙制的容器却可以盛放硫酸丁溶液。

由此推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丙>

乙>

甲>

丁B.甲>

丁>

C.丁>

丙D.甲>

13.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所以发生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D.KNO3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则NH4NO3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也无明显变化

1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充分反应

D.

某温度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15.在一密闭容器中,物质X不完全燃烧时可以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

依据下表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物质

X

氧气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反应前质量/g

6.6

8.8

反应后质量/g

2

5.4

a

A.X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2.2%B.X中只含有C、H两种元素

C.表中a的值为3.4D.无法确定X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二、填空题

16.填空;

(1)下列燃料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__________。

(填字母符号)

A煤B石油C乙醇D天然气

(2)下列防锈措施不合理的是________。

A擦去铝锅表面氧化膜

B在铁制品表面涂油

C钢管存放在干燥的地方

D在铁管表面镀上一层不易腐蚀的金属

(3)硝酸钠中的阴离子:

_________。

(填离子符号)

(4)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17.图示可以简明、直观的表达信息。

仔细读图,根据图示完成下列各题。

(1)图1是表示__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禁止吸烟B禁止带火种C禁止放易燃物

(2)图2是元素周期表中氩元素的某些信息,据此可知,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

(3)图3是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x=____________;

(4)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P点表示__________。

②在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__________。

③t1℃时,向20g甲物质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④在t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溶解在50g水中达到饱和,降温至t1℃,析出晶体多少关系是___________。

⑤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物质,可用________方法提纯甲物质。

⑥t3℃时,将5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甲溶液,需另加水_______g。

(结果精确到0.1g)

三、实验题

18.某化学兴趣小组选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实验,请例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

(2)选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实验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__________。

(3)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装置_______(填字母序号)。

(4)若B与F连接,则F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

若B与G连接,则G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若B与H连接,则H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19.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

生成的是什么气体呢?

同学们决定进行探究。

探究前老师提示,该反应生成的气体只有一种。

(提出猜想)生成的气体可能是:

①SO2②O2③H2。

(查阅资料)①SO2与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相似,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浓硫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可做气体的干燥剂。

③H2与CO均可以还原金属氧化物。

(方案设计)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验证猜想的气体。

甲同学认为:

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则气体为_________。

若观察到红色的铜丝网变成黑色,则气体为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①实验开始时,应先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处通入一段时间后,再点燃C处酒精灯。

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

②实验过程中发现A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C装置中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试管壁上有水滴生成;

(实验结论)铁粉与该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______。

(实验反思)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操作复杂,他只需一盒火柴即可确定该气体成分。

乙同学的实验方案是:

_______。

五、综合应用题

20.从含有金属镁、铁、铜的粉末中,分离和提取出重要化工原料MgSO4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下:

请回答:

(1)操作①中被磁铁吸引的金属A是___________;

金属B是___________。

(2)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在过程中需要使用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_____。

(3)写出步骤②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判断步骤②硫酸是否适量的依据是________。

若没有稀硫酸,步骤②可以加入适量的____溶液。

(4)将某Fe-Cu合金样品20g,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产生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

实验测得20g该合金样品与70.6g某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求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A

【解析】

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题意;

B、市区尽量开车出行,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加重环境的污染,不符合题意;

C、工业废气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符合题意;

D、化石燃料过度使用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低碳环保”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

2.D

【详解】

A、碘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铜丝折弯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火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D。

3.C

A、块状状药品的取用方法:

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药品放到试管口部,再将试管竖起,图示操作错误;

B、使用托盘天平时应将药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图示操作错误;

C、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用灯帽盖灭,图示操作正确;

D、量取9.5毫升液体应使用10毫升量筒,使用100毫升量筒量取误差过大,图示操作错误。

C。

【点睛】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4.B

A.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说法正确;

B.锌与稀硫酸反应放出热量,说法错误;

C.多数合金的熔点低于组成它的成分金属的熔点,说法正确;

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应考虑溶解度因素,说法正确。

B。

5.D

A.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是利用了乳化作用,故A错误;

B.植物油不能溶解于水中,形成的是乳浊液,故B错误;

C.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故C错误;

D.溶质可以是固体(如氯化钠等)、液体(如乙醇等)和气体(如二氧化碳等),故D正确。

6.A

A、用水灭火是因为水蒸发时能够吸收热量,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隔离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B说法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C、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燃烧,用湿布覆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和降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A。

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只要破坏燃烧的条件,就可以实现灭火。

7.D

A、为防止点燃发生爆炸,点燃氢气前,先验纯,在点燃;

故A正确;

B、为防止装置漏气,影响实验结果,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

故B正确;

C、为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引起试管的炸裂,加热试管里固体时,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故C正确;

D、为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引起试管的炸裂,加热KClO3并用排水法收集O2实验结束时,应该先撤离导管,后熄灭酒精灯,故D错误。

8.B

A.在化合物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

2+2x+(-2)×

4=0,x=+3,故错误;

B.草酸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

2):

(16×

4)=1:

32,故正确;

C.草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故错误;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由分子结构模型可以看出,一个草酸分子由2个C原子、2个H原子、4个O原子构成,故错误。

9.D

A、打开汽水瓶盖时,气压减小,汽水自动喷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解释与事实吻合;

B、充气的篮球有弹性,说明分子间有间隔,解释与事实吻合;

C、金刚石很坚硬,而石墨却很软,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解释与事实吻合;

D、酒精做温度计的填充物,酒精分子间的间隙随温度升降而改变,解释与事实不吻合。

10.C

A、瓦斯爆炸由甲烷燃烧引起,说法错误;

B、含有较多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说法错误;

C、一氧化碳可用来炼铁是因其具有还原性,可将铁从其氧化物中还原出来,说法正确,氮气可作保护气是因为它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物质反应,说法正确;

D、干冰是二氧化碳固体,属于化合物,说法错误。

11.C

A、鉴别水和双氧水,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产生气泡的是双氧水,能达到目的;

B、一氧化碳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能达到目的;

C、电解水时为加快反应速率,应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向水中加入碎瓷片不能增加导电性,不能达到目的;

D、鉴别黄铜锅和铜,可以相互刻画,划痕深的是铜,能达到目的;

12.B

只有丙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说明丙最不活泼,用甲制的容器不能盛放硫酸丁溶液,说明甲比丁活泼,用乙制的容器却可以盛放硫酸丁溶液,说明丁比乙活泼,因此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甲>丁>乙>丙。

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3.B

A.电子、质子等也带电荷,但不是离子,故推理错误;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推理正确;

C.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的反应,这里的氧指的是氧元素不是指氧气的单质,所以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但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故推理错误;

溶于水时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故推理错误。

14.C

A、石灰石中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杂质不能分解,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但不可能减少至0,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加热到一定温度,氯酸钾才能分解,故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先不变;

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逸出,固体混合物的质量减少,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C、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

,48份质量的镁能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充分反应,氧气有剩余,镁完全反应,故选项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D、溶质质量分数开始不为零,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15.A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所以a=4.6g+8.8g-6.6g-5.4g=1.4g。

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参加反应的X中碳元素的质量等于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和=6.6g×

+1.4×

=2.4g,X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g÷

4.6g×

100%≈52.2%,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和=6.6g+1.4g-2.4g=5.6g,5.4g水中氧元素的质量=5.4g×

比参加生成的=4.8g,生成物中氧元素的总质量为4.8g+5.6g=10.4g,比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8.8g多,所以X中含有C、H、O三种元素,选项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所以a=4.6g+8.8g-6.6g-5.4g=1.4g,选项错误;

D、据上述计算可知X中含有C、H、O三种元素,选项错误。

16.CA

O2

(1)属于化石燃料的是煤、石油、天然气,乙醇不是化石燃料,故填:

(2)A铝锅表面氧化膜可隔绝空气和水,擦去铝锅表面氧化膜,会使铝锅被腐蚀,不合理;

B在铁制品表面涂油可隔绝空气和水,保护铁制品,合理;

C钢管存放在干燥的地方,防止与水接触,可保护钢管,合理;

D在铁管表面镀上一层不易腐蚀的金属,可保护铁管,合理;

故填:

(3)硝酸钠中的阴离子是硝酸根,符号为

.。

(4)根据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由质量守恒定律,X含有两个氧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

17.A131.317在t2℃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同乙>

甲=丙(或甲=丙<

乙)20%甲>

丙(或丙<

乙<

甲)冷却结晶(或降温结晶)33.3

(1)图1表示禁止吸烟,故填:

A;

(2)在元素周期表中最下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填:

131.3;

(3)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所以若图3表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2+8+7=17;

(4)①t2℃时,甲乙溶解度曲线交于P点,则P点表示在t2℃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②在t1℃时,甲丙溶解度曲线相交,乙溶解度曲线在甲丙上方,此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乙)。

③t1℃时,甲溶解度为25g,向20g甲物质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可溶解12.5g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④在t3℃时,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至t1℃时,甲和乙析出晶体,在t1℃下乙的溶解度大于甲,故析出晶体甲多于乙,而丙的溶解度增大,溶液组成不变,析出晶体多少关系是:

甲)。

⑤甲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乙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大,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物质,可用冷却结晶(或降温结晶)方法提纯甲物质。

⑥t3℃时,甲溶解度为50g,将5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甲溶液,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需另加水的质量为x,则

,解得x≈33.3g。

18.长颈漏斗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C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蜡烛自下而上熄灭

(1)仪器①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2)选用A装置制取氧气为加热高锰酸钾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B装置中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装置C。

(4)若B与F连接,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则F中出现的现象是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若B与G连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G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B与H连接,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则H中出现的现象是蜡烛自下而上熄灭。

19.SO2O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气体不纯发生爆炸氢气收集一瓶气体,把燃着的火柴伸入瓶中,火柴熄灭的是SO2,若火柴燃得更旺的是O2,若气体能燃烧证明是H2。

方案设计:

SO2与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相似,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甲同学认为:

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则气体为SO2。

若观察到红色的铜丝网变成黑色,则气体为

,红色的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黑色氧化铜。

实验探究:

这样操作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气体不纯发生爆炸。

实验结论:

铁粉与该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因为实验过程中发现A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C装置中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试管壁上有水滴生成。

实验反思: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操作复杂,他只需一盒火柴即可确定该气体成分。

收集一瓶气体,把燃着的火柴伸入瓶中,火柴熄灭的是SO2,若火柴燃得更旺的是O2,若气体能燃烧证明是H2。

20.铁铜过滤引流

置换反应向溶液中加入镁,观察有无气泡产生硫酸铜20%

(1)操作①中被磁铁吸引的金属A是铁;

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故金属B是铜。

(2)操作a是将固液分离,名称是过滤;

在过程中需要使用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

(3)步骤②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判断步骤②硫酸是否适量的依据是向溶液中加入镁,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若没有稀硫酸,步骤②可以加入适量的硫酸铜溶液,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

(4)20g该合金样品与70.6g某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为硫酸亚铁溶液,设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为x,合金中铁的质量为y,则

解得x=15.2g,y=5.6g;

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0.6g+5.6g-0.2g=76g;

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抓住“三点一趋势”(起点、拐点、终点和图象的变化趋势)、分析图象中所给数据的含义、正确的运用有关数据解决问题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