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北省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84676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河北省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河北省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河北省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河北省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河北省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河北省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精品解析河北省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河北省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河北省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C、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产生大量白烟,选项错误;

D、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选项错误。

故选B。

3.下列有关水

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煮沸可给水杀菌消毒

B.过滤可使海水转化为淡水

C.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D.用活性炭可除去水中异味

【详解】A、煮沸可杀死水中的细菌,可给水杀菌消毒,故A正确;

B、过滤可将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开,过滤不能把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分离出来,过滤不能将海水转化为淡水,故B不正确;

C、往水中滴加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泡沫较少的是硬水,可以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故C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色素和异味,可以用活性炭可除去水中异味,故D正确。

4.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达的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A.Fe2+——铁离子

B.

——铝原子

C.2He——2个氦元素

D.2NO2——2个二氧化氮分子

【答案】D

【详解】A、Fe2+——亚铁离子,A错。

B、

——铝离子,B错。

C、2He——2个氦原子,C错。

D、2NO2——2个二氧化氮分子,D正确。

故选:

D。

5.利用催化剂可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如图所示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

B.生成物丙和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生成物丙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D.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丁分子个数比为1:

1

【答案】C

【详解】A、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A正确;

B、生成物丙是二氧化碳,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丁是水,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目,B正确;

C、生成物丙是二氧化碳,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C不正确;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丁分子个数比为1:

1,D正确。

故选C。

6.如图所示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证明待测溶液呈酸性

B.探究硝酸钾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C.探究水的组成元素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详解】A、酚酞遇碱变红,遇酸性和中性溶液不变色,所以不能用酚酞来验证溶液是否呈酸性,故A错误;

B、探究硝酸钾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加水后溶解一部分,但还有部分固体剩余,加热后剩余固体也溶解,证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故B正确;

C、探究水的组成元素,通过电解水实验,产生氢气和氧气,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C正确;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天平左侧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天平保持平衡,证明质量守恒,故D正确。

7.向盛有一定量铜和氧化铜混合物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搅拌,反应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A.M点时,剩余固体是铜和氧化铜

B.M、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均只有CuCl2

C.N、P点时,溶液的pH:

N>

P

D.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a-b)g

【分析】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

【详解】A、向盛有一定量铜和氧化铜混合物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M点时,氧化铜未反应完全,则剩余固体是铜和氧化铜,故A正确;

B、M、N点时,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则溶液中的溶质均只有CuCl2,故B正确;

C、N点时,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完全,溶液显中性,溶液的pH大于7,P点时,稀盐酸过量,溶液的pH小于7,则N、P点时,溶液的pH:

P,故C正确;

D、N点时,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完全,则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bg,故D不正确。

故选D。

8.2020年世界环境日中国宣传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

A.垃圾分类投放

B.野炊明火烧烤

C.控制汽车鸣笛

D.坚持绿色出行

【详解】A、垃圾分类投放,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野炊明火烧烤,会增加污染物的排放,造成空气污染,符合题意;

C、控制汽车鸣笛,可以减少噪音污染,不符合题意;

D、坚持绿色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9.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气体膨胀

B.石蜡熔化

C.火药爆炸

D.光的色散

【详解】A、气体膨胀只是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石蜡熔化只是石蜡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火药爆炸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光的色散,指的是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10.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块状固体

B.移走蒸发皿

C.测量液体温度

D.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详解】A、取用块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固体放在试管口,再让试管慢慢地竖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测量溶液的温度时,温度计末端应伸到液体中间部位,靠在烧杯底,会影响测定结果,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该实验仪器可以通过金属丝向金属箔转移电荷,两个铝箔片带同种电荷,会因为相互排斥而张开,所以此装置可以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11.下列事实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公园里花香四溢

B.春天里柳絮飞扬

C.海面上浪花飞溅

D.天空中乌云翻滚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很小,直接用肉眼看不到。

【详解】A、公园里花香四溢是花香分子不断运动,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A正确;

B、春天里柳絮飞扬,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柳絮是宏观物体,故B不正确;

C、海面上浪花飞溅,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浪花是宏观物体,故C不正确;

D、天空中乌云翻滚,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乌云水蒸气形成,是宏观物体,故D不正确。

12.下列对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B.体操运动员在手上涂防滑粉——增大摩擦力

C.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两者反应放出氨气

D.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人就可以看到它——光的直线传播

【详解】A、灭火的方法,隔绝空气,清除可燃物,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正确,不符合题意。

B、体操运动员在手上涂防滑粉——增大摩擦力,正确。

C、铵态氮肥含有铵根离子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两者反应放出氨气,正确。

D、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人就可以看到它——光的折射,D错。

13.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冰、干冰、可燃冰都是氧化物

B.金属、玻璃、石墨都是导体

C.钙、锌、碘都是人体必需元素

D.钳子、羊角锤、定滑轮都是省力杠杆

【详解】A、冰是水,干冰是二氧化碳,都是氧化物;

可燃冰是混合物,不是氧化物,A错。

B、金属、石墨都是导体,但是玻璃不是导体,B错。

C、缺钙影响骨骼发育,缺锌影响智力发育,缺碘引起甲状腺肿大,都是人体必需元素,C正确。

D、钳子、羊角锤是省力杠杆,定滑轮不是省力杠杆,D错。

C。

14.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

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气体X一定是二氧化碳

B.乙:

试管外壁发烫,说明生石灰与水

反应放出热量

C.丙:

二极管发光,说明水果电池提供了电压

D.丁:

穿旱冰鞋的小红用力推墙却向后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详解】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但是不支持燃烧

不仅仅是二氧化碳,还可能是氮气,故A错,符合题意。

B、氧化钙和水反应放热,试管外壁发烫,说明生石灰与水的反应放出热量,B正确。

C、二极管发光,说明产生电流,说明水果电池提供了电压,C正确。

D、穿旱冰鞋的小红用力推墙却向后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正确。

A。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

每空1分,共31分)

15.按如图所示方案进行“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实验(已知:

白磷的着火点是40℃),观察到:

甲中白磷燃烧,乙中白磷不燃烧。

实验后,将甲中试管倒置于水中,去掉橡胶塞,发现水进入试管中。

(1)甲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甲中的X、乙中的Y分别为__________。

(3)“水进入试管中”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1).4P+5O2

2P2O5

(2).氧化钙(或氢氧化钠等);

空气(3).氧气被消耗,试管中气体压强变小

【详解】

(1)白磷燃烧是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5O2

2P2O5;

(2)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

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

甲中与空气接触的白磷燃烧起来,说明其温度达到着火点,X是氧化钙或氢氧化钠等和水混合放热的物质;

根据控制变量原则,乙中的Y为空气;

(3)“水进入试管中”的原因是氧气被消耗,使试管中气体的量减少,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

16.科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空气中含量最大且常用作保护气的是_______。

(2)白菜、大米、鸡蛋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_。

(3)生活中防止铁质栅栏生锈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

(4)洗洁精除掉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___作用。

(5)正确使用“含氟牙膏”可防治龋齿,其中的“氟”是指______(选填“元素”“单质”或“原子”)。

【答案】

(1).N2

(2).鸡蛋(3).刷漆(4).乳化(5).元素

(1)氮气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78%,含量最大,且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常用作保护气,故填:

N2;

(2)白菜属于蔬菜,富含维生素,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填:

鸡蛋;

(3)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水接触,故防止铁生锈,可使铁与氧气、水隔绝,可通过刷漆的方法;

(4)洗洁精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

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故填:

乳化;

(5)含氟牙膏中的“氟”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强调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17.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

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当观察到导管口有___________时,再开始收集。

(2)乙是金属性质的实验。

步骤①体现了铜具有__________性,步骤②验证了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集气瓶

(2).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3).连续均匀气泡冒出(4).延展(5).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和后面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把其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

(1)甲是实验室制取氧气

实验。

仪器a的名称是集气瓶,高锰酸钾的粉末状的,为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故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当观察到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再开始收集。

铜丝一端压成片状,说明步骤①体现了铜具有延展性;

铜和硫酸亚铁不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铜、铁、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铁>

铜>

银,故步骤②验证了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依据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和后面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把其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8.A~H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如图所示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其中C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H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H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F

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

(4)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

(1).CaCO3

(2).改良酸性土壤(合理即可)(3).复分解反应(4).Na2CO3+2HCl==2NaCl+H2O+CO2↑

A~H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如图所示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其中C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可知C为氯化钠;

H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H为碳酸钙,化学式为:

CaCO3;

A与B反应生成C(氯化钠)、D、E,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A、B可能为碳酸钠、盐酸中的一种,D、E为水和二氧化碳中一种;

E、F生成H(碳酸钙)、D,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E是二氧化碳,F是氢氧化钙,D为水;

B、G生成C(氯化钠)和D(水),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所以B为盐酸,G为氢氧化钠,A为碳酸钠;

A(碳酸钠)、F(氢氧化钙)反应生成G(氢氧化钠)和H(碳酸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代入框图,推理成立。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1)H为碳酸钙,化学式为:

(2)F为氢氧化钙的用途有改良酸性土壤、作建筑材料等;

(3)反应③是氢氧化钠和盐酸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反应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4)反应①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三、实验探究题

19.84消毒液、H2O2溶液都是常用消毒剂,兴趣小组对两种消毒剂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实验1】取少量84消毒液于试管中,滴加H2O2溶液,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

然后___________(填写实验操作和现象),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提出问题】在上述反应中,NaClO的作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

作反应物,NaClO与H2O2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猜想二:

作____________,类似分解H2O2溶液制氧气时MnO2的作用

【实验2】

①按上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并________。

②向锥形瓶中加入30mL84消毒液,注射器中吸入25mLH2O2溶液。

③将注射器中的H2O2溶液平均分5次推入锥形瓶中:

每次推入H2O2溶液,待不再产生气泡后,记录收集气体的总体积(忽略其他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见下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收集气体的总体积/mL

140

280

365

x

375

(1)表中的数据x=_______。

(2)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猜想一正确”,其依据是______。

【分析讨论】NaClO与H2O2溶液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氯化钠和水。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拓展反思】生活中常用消毒剂除84消毒液、H2O2溶液外,还有75%酒精、过氧乙酸等。

在使用各种消毒剂时,要考虑它们的性质。

切记:

科学使用,注意安全!

生活中下列使用消毒剂的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不同的消毒剂可随意混合使用

B、使用84消毒液的浓度越高越好

C、使用75%酒精消毒应远离明火,防止火灾

D、84消毒液、75%酒精等消毒剂均应密封保存

【答案】

(1).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催化剂(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4).370(5).每次加入的H2O2溶液质量不变,如果是NaClO作催化剂,那么每次产生气体的质量应该相等,但实验结果是产生的气体质量不等,在减少(6).

(7).CD

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催化剂的特点、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装置要检查气密性、表格数据分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性质决定使用方法等进行分析作答。

【详解】实验1: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作出猜想:

用H2O2溶液制氧气时,MnO2的作用是催化作用,NaClO类似分解H2O2溶液制氧气时MnO2的作用,则是作催化剂;

实验2:

①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装置要检查气密性,上图所示组装的实验装置中产生了气体,则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1)第1次加入5mLH2O2溶液产生气体140mL,第2次加入5mLH2O2溶液产生气体280-140mL=140mL,第3次加入5mLH2O2溶液产生气体365mL-280mL=85mL,说明第3次已经把NaClO反应完全,第4次加入5mLH2O2溶液不再产生气体,但是会排出5mL气体,则表中的数据x=370,第5次加入5mLH2O2溶液排出5mL气体,最终气体375mL;

(2)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猜想一正确”,其依据是每次加入的H2O2溶液质量不变,如果是NaClO作催化剂,那么每次产生气体的质量应该相等,但实验结果是产生的气体质量不等,在减少,所以NaClO作反应物,猜想一正确。

分析讨论:

NaClO与H2O2溶液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氯化钠和水;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拓展反思:

A、不同的消毒剂不能随意混合使用,如84消毒液、H2O2溶液能发生反应,不能混合使用,不符合题意;

B、84消毒液的浓度越大,越容易产生有毒气体,对身体和环境造成危害,不符合题意;

C、酒精具有可燃性,极易燃烧,所以使用75%的酒精消毒时要注意防火,符合题意;

D、84消毒液应密封、避光、低温保存;

酒精易挥发,75%酒精应密封保存,符合题意。

故选CD。

四、计算应用题

20.某小组用粗锌测定某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取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于烧杯中,称量稀硫酸和烧杯的总质量;

然后,向其中分两次加入粗锌(杂质不参加反应),实验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

请计算:

(1)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g。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

(1)0.2g;

(2)9.8%

(1)由图可知,先加入8g粗锌,反应后,天平显示的质量是213.4g,再加入2g粗锌,天平显示的质量是215.4g,故第一次加入8g粗锌,已经完全反应。

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

205.6g+8g-213.4g=0.2g;

(2)解:

设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为:

205.6g-105.6g=100g;

x=9.8%

答:

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

登录组卷网可对本试卷进行单题组卷、细目表分析、布置作业、举一反三等操作。

试卷地址:

在组卷网浏览本卷

 

关注组卷网服务号,可使用移动教学助手功能(布置作业、线上考试、加入错题本、错题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