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83137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历史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历史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中历史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中历史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历史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历史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历史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二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新授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汉武帝时期政治、思想、经济方面巩固大一统的主要措施。

(2)认识汉武帝是汉朝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2.过程与方法

(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延续和发展,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对历史的影响。

(2)通过参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堂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并增强历史想象力。

(3)通过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打好学习历史的基本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方法

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

图片、史料、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学生齐读: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请同学们数一数这首诗中涉及几位历史人物?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毛泽东为何要把汉武帝同他相提并论呢?

为进一步了解、感知汉武帝,让我们再来欣赏一段影视剧《汉武大帝》片花,这节课让我们共同走进西汉历史,领略汉武帝的雄才大略。

生齐读课题,师同时出示学习目标。

师让生展示课下搜集的有关汉武帝的事迹。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使西汉王朝出现强盛的局面。

汉武帝是如何强化中央权力呢?

他的巩固措施有什么样的影响?

 

自由讨论和回答。

 

学生展示搜集到的资料。

激发兴趣,引起求知的欲望。

探究新知(授新课)

1.“推恩令”的实施

过渡:

“文景之治”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

(1)小知识:

什么叫大一统?

(2)通过课前预习,小组讨论:

你能概括说出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3)汉武帝的生平概况及即位面临的局面

(4)王国问题

结合材料和图片,说说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着什么困惑。

材料一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造弓箭数万,府库的“金银珠宝,多于京师”。

材料二西汉前期形势(如图)

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问题呢?

 

“推恩令”的实行,有利于解决王国问题,那“推恩令”妙在何处?

 

教师作出评价,总结“推恩令”的作用:

大大削弱了地方封国的实力,使其再也无力对抗中央;新封的诸侯对皇帝感恩戴德,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除“推恩令”的措施外,汉武帝还采取什么措施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管理?

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皇权的问题解决了。

汉武帝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学生联系秦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小组讨论,师指小组不同系列学生回答。

汉武帝具有雄才大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国问题:

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膨胀,威胁到了中央集权。

 

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

实现“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其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通过“推恩”这种相对和缓而“富有人情味”的方式,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小侯国,侯国不再属于王国管理,而归中央直接管辖的郡管理。

不费一兵一卒,达到了削弱王国的目的,而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皇帝感恩戴德,从而培养了侯国的忠诚。

 

学生回答问题。

 

 

激发兴趣,直观形象,形成感性的认识。

 

培养识图能力和分析史料能力;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解决诸侯国问题的必要性。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了解“推恩令”的作用。

 

了解刺史制度。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过渡:

解决王国问题后,汉武帝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问题探究1:

西汉初年,社会思想方面存在着什么问题?

问题探究2:

汉武帝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采取了董仲舒的什么建议?

具体措施有哪些?

带来了什么影响?

 

教师作出评价,在思想上: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措施?

 

动脑筋:

你如何看待汉武帝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措施?

实行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交流,师生思维火花相互碰撞。

 

在长安设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大力推行儒家教育。

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①有利——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加强了中央集权。

有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

其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通过教师引导点拨及学生参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堂讨论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并增强历史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及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3.盐铁专卖

展示教材第56页“材料研读”和图片《五铢钱》。

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

——《史记·货殖列传》

提出问题:

想一想,这种状况对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什么样影响?

假如你是汉武帝的话,面对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展示教材第56页“相关史事”,反映汉武帝重视农业,发展生产的措施。

展示汉武帝后期西汉王朝疆域图。

 

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造成农业荒废,经济混乱,财政亏缺的状况。

 

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观看图片。

培养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课堂总结

归纳、梳理知识点。

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体系及一定的知识框架。

巩固练习

一、材料分析

1、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参见课本P57图表)

(1)材料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

(2)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2、请根据以下两幅图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不同态度。

(图参见课本P57)《汉代讲经图》中的“经”主要是什么内容?

二、猜猜我是谁

A、经过汉高祖、文帝和我的共同努力,汉朝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出现了“文景之治”

B、我和景帝一直坚持汉高祖休养生息的政策,奖励农桑,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

C、我和我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D、我在政治、思想和经济上实现了大一统,汉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三、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A、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

四、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回答问题。

巩固基础知识,启发思维,培养学习能力。

课后作业

完成《金榜学案》一课一练

学生讨论做作业。

培养比较分析能力。

[板书设计]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背景

(1)必要性:

诸侯王势力很大;诸子百家各派相当活跃(思想)。

(2)可能性

①主观方面:

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②客观方面:

汉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

2.措施

(1)政治:

削弱诸侯国势力,封国越分越小。

(2)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

(3)经济:

统一五铢钱,盐铁专卖,平抑物价

3.意义:

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二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新授课【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强,思维活跃,但知识积累较少,所以,要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分析资料,自主获取信息。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进行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根据时代背景,结合相关历史记载,逐层分析汉武帝所采取的各项相关措施有一定的困难,他们往往会带着感情色彩,不能客观的分析,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

在教师回顾旧课、总结汉初形势之后,要求学生阅读本课教材,体会理解汉武帝在思想文化、政治、经济诸方面总结历史教训,采取有效措施,打击诸侯王分裂割据势力,巩固和加强大一统王朝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由学生自行总结教材要点。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教学的共同体,应将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索,发展的空间与机会。

同时,新课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材料分析法。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二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新授课【效果分析】

一、优点

1、导入巧妙,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学目标明确,课堂结构紧凑、环节齐全,内容丰富。

教学过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教学设计合理,课堂流程突出新课改教学理念。

2、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比较积极,能够充分交流和展示,尤其是学习优异的的学生,像各组组长。

教学中把握住了重点,在突破难点时更是通过小组交流、学生展示、学生抢答等方式,引导学生注重基础,注重类型。

3、小组合作充分到位,起到了积极作用。

从知识回顾基础检测,到讲解题目,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都体现了合作精神。

特别是以小组长为核心,群策群力,共同按照选择题类型积极准备。

有写的,有说的,然后有展示的,分工到位,积极主动,效果很好。

二、存在问题

1、由于课堂时间和容量限制,学生得到的机会还是比较少。

总体来看,各个层次学生回答问题的数量比较平均,虽然注重了面向全体学生,但是对于差生还是有欠缺。

2、时间安排不很合理。

学生参与积极,导致整个课程前松后紧,要注意合理分配时间。

3、对题型和做题规律的总结上,还要注意发现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客服自身缺点,积极准确的提升做题质量和效率。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二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新授课【教材分析】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是人教版初级中学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的第十二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包括强化中央权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等内容。

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学习好本课内容对今后学习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将有极好的启迪。

本课的三大块内容是基本平行的并列关系,它们共同表现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在思想、政治和经济三个方面实行的政策措施以及效果。

本课的重点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包括强化中央权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等内容。

这些措施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儒学的思想地位、增强了中央政府的财力。

本课的难点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西汉建立之初,封国林立,没有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无为而治”的政策也不利于在中央形成统一的思想核心。

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吸取前朝的教训,首先把儒家思想定为官学,儒学人才可以入仕参与国家政权管理,这就不仅壮大了汉王朝的统治基础,更具现实而又深远影响的是形成了以儒家学说中忠君守礼为核心内容的为维护大一统而量身定制的治国指导思想,并为以后历代所沿袭使用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二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新授课【评测练习】

一、材料分析

1、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参见课本P57图表)

(1)材料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

(2)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2、请根据以下两幅图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不同态度。

(图参见课本P57)《汉代讲经图》中的“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