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植物景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83002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1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植物景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医植物景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医植物景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医植物景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医植物景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植物景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医植物景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植物景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植物景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近年来,药用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逐渐增多。

而如何充分挖掘具有保健功能的药用植物资源,并且将其应用到景观设计中,从而满足人们的游览、养生、休息、保健等各方面的需求,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和迫切了。

合理挖掘药用植物的景观功能,把中医药文化运用于药用植物景观设计中,不仅可以体现两千年灿烂的中医药文明,而且还丰富了药用植物的观赏特性,有利于人类的身心健康,更有利于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2.中医药文化

我国的传统中医药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的景观设计时,我们主要运用了它的以下两个方面的文化内涵。

2.1五行学说

“保留、改造、新建、提升”四结合的原则是中药研究院植物景观设计的特色。

一是“保留”,研究院内植物众多,植被丰富,珍稀名贵树种和大树较多,在进行景观改造设计时,我们对这部分树种进行了保留。

二是“改造”,对于需要改造的区域,主要通过植物景观的营造和小品的点缀来构建中医药文化氛围。

三是“新建”,在设计当中,对入口区和核心区进行重点打造,根据相关功能和空间关系,将灿烂的中医药文化运用到药用植物景观设计中,并结合药用植物的多种种植形式,营造出具有多种功能的景观效果。

四是“提升”,主要是通过表现中医药文化的景观小品和药用植物的合理配置,来提升整个研究院的文化氛围,从而达到满足科普教育的需要。

中药研究院景观结构按照“一心、四面、多点”进行布局,既遵循了中药研究院的总体规划,又满足了药用植物专类园的整体性要求。

通过对文化内涵进行挖掘,形成药用植物专类园自身的特色。

由于用地环境具有植物资源充足、地形层次变化明显等特点,在布局时结合科研展示功能的需要,最终形成了中药研究院的“一心、四面、多点”的景观格局。

图2重庆市中药研究院总平面

3.3药用植物分区配置特色

重庆南山风景优美,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在规划药用植物时,充分依托南山丰富的植物资源,考虑药用植物的郁闭度对游客的空间感受影响,模拟再现大自然的优美景观,使院内的绿化空间变得丰富多彩。

运用交错、渗透、联系的空间布局手法,使各绿化景观空间得以延伸,形成了中药研究院的多维空间。

入口景观区是中药研究院对外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在药用植物选用上,采用景观效果好、视觉冲击力强的药用植物进行绿化,如银杏、广玉兰、杜英等,营造通透的空间;

科研试验区是院内研究人员进行科学实验研究的重要场所,按照药用植物生长所需要的不同生境,把整个区域划分九个小块,分别根据药用植物生长习性进行造景,保留区域内原有香樟等大型乔木,以便为研究人员营造安静的思考空间;

核心景观区是展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区域,更是整个研究院景观的核心,在此区域内以中医五行进行布局,把这个区域分为五个部分,分别对应五行学说中的“金、木、水、火、土”,每个部分围绕五行与人体属性的关系选择与之对应的药用植物,使整个景观区域既能相互联系又能有所区别;

生态恢复区则是以保护现有林地为主,在保护的同时以生态学基本理论为指导,突出该区域的生态景观功能,提高生物多样性,利用植物的季相变化造景,为人们提供一个接近自然、亲近自然和感受自然的好去处;

养生体验区种植一些常见的养生药材,如含笑、栀子、茉莉等,让游客在养生体验区能够感受到养生文化的乐趣。

图3 

核心景观区平面图 

 

图4 

设计理念与五行阴阳关系

3.4核心景观区药用植物景观设计

占地约2.41公顷,处于中药研究院的中心部位,是整个改造设计中体现中医药文化最为显著的区域。

设计时,严格按照《易经》中的五行方位进行分区布局。

内设五个体现中医药文化的药用植物分区,分别与中医五行文化中的“金、木、水、火、土”相对应,五个分区的打造以中医五行、人体五脏与自然界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依据,进行景观的设计和药用植物的配置。

图3为该核心区的平面图。

同时根据园林植物造景的相关理论,将具有药用功能的乔、灌、草进行合理搭配,使其能够达到最优的景观效果。

核心景观区景点有千秋杏林、木润春华、翠林听泉、幽兰沁心、佳园怡景。

图4表明了设计理念与五行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3.4.1“千秋杏林”

此区域东临篮球场,北临中药研究院家属区,是连接家属区与办公区的重要纽带。

我们在这片区域的景观打造时,采用小游园的形式来展现中医五行文化。

此地块与中医五行学说中的“金”的地形特征极为吻合,在药用植物配置方面以“金”元素为特色进行药用植物景观的营造。

“金”对应四季中的“秋季”,所以在药用植物配置上构造成以“秋景”为特色的药用植物季相景观。

充分利用药用植物叶色随季相变化的特性进行造景,结合人体的“肺、皮、鼻”等部位,选择能够治疗这三个部位疾病的药用植物。

进入秋季很多药用植物的叶片就会呈现出色彩的变化,如表现出红色的有乌桕、枫香、蓝果树等,叶片显示出迷人黄色的有银杏、巴山水青冈等。

“千秋杏林”景点乔木层的植物配置就以种植银杏、山玉兰、雪松、碧桃、木芙蓉、桂花、乌桕为主,构筑出一种深秋时节,落叶满地的金色景观,丰富了研究院的四季变化。

下层则使用止咳、袪痰、清热润肺的药用植物进行地面的美化,如银叶菊、马兜铃、地黄、玄参、鸢尾、菖蒲、百合、半夏、贝母、白芍药、紫菀、吊兰、紫萼、吉祥草、龙舌兰、大叶仙茅、百里香、鱼胆草、麦冬、葱兰等。

3.4.2“木润春华” 

紧邻行政楼,景观功能特殊,既要为中药研究院的行政管理人员服务,又要为前来参观的游客服务。

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体现五行学说中的“木”元素。

除通过设计与“木”有关的硬质景观(如木质平台)来表现这一文化主题外,同时还考虑到“木”元素对应肝、胆、目等脏器,选择与治疗此类疾病有关的药用植物进行景观的营造。

木质平台按照太极八卦的图案进行布局,结合中医五行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选择了以构成“春景”为特色的药用植物进行造景,烘托出中药研究院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发展前景。

春天是万木复苏的季节,充满生机,在这一片区的美化时,选用了很多春季开花的药用植物,如碧桃、玉兰、樱花等乔木。

在观花植物的选择上,选用花期错开的植物,以此来延长观赏期。

在植物的阴阳属性配置方面,更是精心考虑:

色彩鲜艳的植物是阳,色彩黯淡的植物则是阴,努力使整个景点在植物的色调和数量上都达到阴阳平衡的设计要求。

几许阳光渗入,打破了游园周围空间黯淡的色彩,使整个景点充满了阳刚之气,调和了阴阳平衡。

与中心广场相连的健身步道是人们散步活动的空间,而游园的中心广场又是人们驻足静思的场所,在空间的设计上做到了动静结合,从而使整个景点都符合了阴阳平衡的设计要求。

灌木和地被层选用具有清肝明目功能的药用植物进行搭配,如菊花、郁金、龙胆草、大狗尾草、夏枯草、马齿苋、车前子、金钱草、蒲公英、柴胡、败酱草、大黄、木香、伸筋草、白附子、薄荷、胡黄连、月季、红叶牛膝、龙舌兰、康乃馨、桔梗、黄芪、冬虫夏草等。

图5 

“千秋杏林”景观效果

3.4.3“翠林听泉”

此区域位于小礼堂的后面,原是一片绿地,景观效果差,是改造设计的重点地段。

水被人们称为生命之源,是造园四要素之一,所以现将此区域设计成体现“水”元素的小游园。

在此地块中间设置了一中心广场,在广场中修建五处喷涌的泉水,让人们在欣赏美妙泉声的同时,放松心情,释放疲劳,体味久违的自然之美。

图6“木润春华”景观效果

重庆地区常绿植物较多,以前人们只注重到了春花、夏荫、秋叶,而忽视了植物的冬态美,很少在冬季植物景观的数量和质量上下功夫,所以在这一区域的药用植物配置时,兼顾五行学说的“水”元素,选择“冬景”为表现主题,从药用植物的冬骨、冬色、冬韵、冬质四个方面入手,进行“冬景”的营造。

冬骨就是利用药用植物冬季落叶的自然属性来体现药用植物的骨干美。

如种植的刺槐、栾树、龙爪槐。

在冬季,落叶药用植物的色彩是单调的,枝干的色彩以灰褐色居多,但有些落叶药用植物的枝干却具有鲜艳的色彩,我们就应用这些树种来丰富研究院内的冬季植物景观,吸引游客的注意,在其中栽植了具有红色枝条的蔷薇、杏、桃,具有绿色枝条的月季等植物,这些枝干的色彩在落叶之后都会显得更加醒目。

冬韵就是冬季植物景观所传达的无尽精神和意境。

如“临水照花”的蜡梅,在寒冷的季节里,脱去了夏日的浮躁,使其能够在冬季中表达出本身特有的韵致和文化意境。

在缓慢流动的水边,间植几丛蜡梅,黄色的小花在泉水的衬托下影影绰绰,千姿百态,扑鼻的香味夹杂其间,静坐在水边的游客定会产生“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无穷遐想;

冬季药用植物景观的美妙之处还在于它在这一季节所展示的特殊质感。

如桃的树皮、树干,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结合本区域药用功能要求,在圆形广场四周种植治疗肾、膀胱、耳等部位有关疾病的植物进行景观的优化,如杜仲、紫玉兰、牡丹、青皮、山茶、腊梅、苏铁、金森女贞、萼距花、仙茅、苍术、荆芥、石竹、淫羊藿、醉鱼草、芡实等。

图7“翠林听泉”景观效果

3.4.4“幽兰沁心”

处于文物建筑(中央工业研究所旧址)和GLP大楼之间。

在景观的营造上,主要体现五行中的“火”元素。

因“心”属“火”,因此在这一片绿地上以种植养心类的药用植物为主,以便能更好地表达出“火”这一元素。

在药用植物栽植运用上,我们使用与小肠、心、舌、苦、红等元素有关的药用植物进行美化,用以体现重庆火炉般炎热的夏季,同时在高大药用乔木香樟的浓荫下,微风徐来,给人们带来一份“心”的凉意。

在此区域的植物整体布局时,上层以落叶大乔木为主,中层则配以常绿和落叶小乔木,下层为常绿灌木,形成了浓荫蔽日的效果,降低研究院炎热的气温,从而有效地减少了植物的叶面蒸腾,为喜阴的草本药用植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在乔木层的具体配置时,选用能够在夏季形成浓荫效果较好的药用植物,如黄葛树、广玉兰、天竺桂、油松等。

灌木和地被层则选择具有养心护心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植物,如含笑、酸枣、龙牙花、鸡爪槭、垂丝海棠、杜鹃、萱草、郁金、丹参、白附子、黄芪、半夏、赤芍、麻黄等。

图8“幽兰沁心”景观效果

3.4.5“佳园怡景”

此处地势对于其他四个方位来说,地理位置最高,最接近科研实验区。

所处的五行属性属“土”,在药用植物的造景方面,选用与治疗胃、脾、口疾病有关的药用植物进行美化。

景墙配合药用植物进行组景,本区域所属季节属于长夏,在植物景观的设计时,乔木层多选择这个时间段开花的药用植物,如山楂、广玉兰、天竺葵等;

小乔木和灌木层主要选用健脾健胃的植物,如含笑、酸枣、龙牙花、鸡爪槭、黄芪、半夏、赤芍、麻黄、灯芯草、缬草、远志、首乌藤等。

图9“佳园怡景”景观效果

4.结语

很多药用植物本身就是很好的造景材料,经过合理搭配组成群落,能够形成很优美的景观。

结合重庆市中药研究院自身的文化特色,以传统中医药文化为契机,在景观的营造方面,充分利用药用植物多样的形态和丰富的植物造景的艺术手法,进行景观的塑造,把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建设成为一部立体的《本草纲目》。

两千年的中医文明博大精深,本文只是对中医药文化中的五行、阴阳平衡两种重要思想在植物景观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了初步阐释,由于理论水平有限,在探究中医药文化与植物景观配植的关系方面还有所欠缺,希望能将这个问题更深入地探讨下去。

参 

考 

文 

[1]杨欢,刘滨谊.传统中医理论在康健花园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园林,2009(7):

13-18.

[2]王向荣,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J].中国园林,1998

(2):

14-16.

[3]丁华矫,应求是,章银柯,杭州植物园百草园的小生境设计和植物配置[J].华中建筑,2007(10) 

[4]贾成祥,杨英豪.阴阳五行学说的集成与中医理论体系的构建[M].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01):

10-12.

[5]黄贵华,脾胃功能在六经传变中的作用及意义[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10):

664-667.

作者简介

李勇(1984—)/男/重庆沙坪坝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风景园林规划与景观生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