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华南理工大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82989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16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本管理华南理工大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成本管理华南理工大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成本管理华南理工大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成本管理华南理工大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成本管理华南理工大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本管理华南理工大学.docx

《成本管理华南理工大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管理华南理工大学.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本管理华南理工大学.docx

成本管理华南理工大学

成本管理讲义

工商管理学院会计系

第1章成本核算简介

第2章标准成本管理

第3章战略成本管理

第4章质量成本管理

第5章目标成本管理

第6章责任成本管理

第7章约束理论简介

第1章成本核算简介

主要内容:

成本概念和成本核算程序,支出归集,支出分配,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简介

一、成本概念和成本核算程序

1.支出、费用和成本的关系

思考:

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划分的意义(对当期利润的影响有何不同)?

2.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1)支出归集

平时,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将发生的各项生产性支出登记入账。

例如,将生产工人工资计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将行政人员工资计入“管理费用”等。

(2)支出分配

月末,对归集到“过渡性账户”的支出进行分配结转。

“过渡性账户”包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制造费用”、“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等。

例如,“生产成本-辅助生产”应按受益对象分配,“制造费用”应分配给各成本核算对象。

(3)完工产品成本计算

月末,将归集和分配到“基本生产成本”账户的支出,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然后将完工产品成本转入“库存商品”账户。

二、支出归集

1.材料费归集。

按材料用途分别计入有关账户

2.工资归集。

按职工所属部门分别计入有关账户

3.折旧费归集。

按固定资产用途分别计入有关账户

4.税金核算。

……

三、支出分配

1.“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

分配给各受益对象。

2.“制造费用”的分配。

分配给各产品。

3.“废品损失”的分配。

(1)正常废品计入当期损益;

(2)非正常废品计入合格品成本。

4.“停工损失”的分配。

根据停工原因分别计入“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等。

四、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约当产量比例法

1.约当产量的概念和计算。

2.完工率、投料率的计算。

3.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

五、作业成本法简介

1.制造成本法的缺陷

(1)技术进步使产品成本信息失真问题日益突出。

制造费用分配标准不够准确必然会导致一定程度的成本信息失真,但在产品成本主要由“工”和“料”构成,制造费用所占比重较小的情况下,失真程度不会太大,尚可接受,但随着技术进步,产品成本中的“工”和“料”所占比例在不断下降,制造费用所占比重在不断上升(主要指制造费用中的劳动保护费、废水处理费、试验检验费、无形资产摊销等上升),成本信息失真问题便日益突出了。

(2)造成高低端产品成本倒挂

低(高)技术产品意味着制造费用中的“工”和“料”比重较大(小),设计、试验和技改费等比重较小(大)。

由于作为分配标准的“工时”或“工人工资”与这些费用缺乏相关性,因此可能出现低(高)技术产品分配到比其实际较多(少)的这些费用,从而高(低)估了其成本,导致高低端产品成本倒挂,不利于低端产品的“价格竞争”和高端产品的“差异化竞争”。

(3)成本范围局限于生产阶段,产品成本不能成为产品定价的可靠依据。

例如,由于存在期间费用,有时尽管价格高于成本,仍可能造成亏损。

ABC法适用于那些产品成本构成中设计、试验和技改费等所占比重较大的企业,即产品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

2.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论

(1)基本原理

“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这是用作业概念所描述的产品生产的基本过程。

所谓作业,是指为生产产品和销售产品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即各项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所谓资源,是指进行作业时所消耗的各种劳动,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其实就是构成产品成本的各种费用要素,即“工、料、费”。

这个描述对计算产品成本的启示是:

1)产品成本是由各种资源成本构成的;

2)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应当是“按作业归集资源,将作业分配给产品”。

作业与资源之间的联系因素称为资源动因,例如电作为一种资源,各种作业所耗用的电费,应按其用电量计算,这里的“用电量”就是资源动因,资源动因其实就是按作业归集资源时的分配标准。

产品与作业之间的联系因素称为作业动因,例如产品设计作为一项作业,各种产品所耗用的设计成本,应按其设计工时计算,这里的“设计工时”就是作业动因,作业动因其实就是将作业分配给产品时的分配标准。

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统称成本动因。

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即:

资源→作业→产品。

所以产品成本应根据其消耗的作业量来计算,而作业量又应根据其消耗的资源量来计算。

(2)实施步骤

作业成本法下产品成本计算可分为三大步:

(1)划分作业中心,并以此作为作业成本库

(2)在熟悉企业的业务特点和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按照下列原则划分作业中心,并以此作为作业成本库归集资源:

(3)A.同质性原则。

是指属于同一作业中心的作业应具有相同性质,以便于确定作业动因。

例如,产品设计、材料采购、产品生产、产品检验、存货保管、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

(4)B.重要性原则。

是指只对那些相对于产品价值比较重要的作业严格按照“同质性”划分,其他作业划分可适当降低“同质性”的要求。

例如,保管工作一般包括收货、发货、盘点等不同质的作业,本应按同质性原则划分为三个作业中心,但按重要性可合并为一个作业中心。

(5)C.可行性原则。

成本费用、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数据容易获取。

(6)确定资源动因,将消耗的资源归集到各作业成本库

(7)如果某资源消耗能分清其归属,则直接归集到某一作业成本库,例如办公用品费;如果某资源由几个作业成本库共同消耗,则应以资源动因为分配标准分配给各作业成本库,例如清洁工工资应按工作时间分配,员工培训费用应按接受培训的员工人数分配。

(8)确定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库的费用分配给成本对象

(9)以作业动因作为分配标准,将作业成本库的费用分配给各种成本对象。

例如,产品设计中心→设计工时、材料采购中心→直接材料成本、产品生产中心→机器工时、产品检验中心→检验时间/次数、存货保管中心→直接材料成本、产品销售中心→销售收入、售后服务中心→产品数量。

(10)如果作业成本库之间存在交互受益的情况,应先进行交互分配,再分配给成本对象。

3.作业成本法与制造成本法的比较

(1)对直接费用的处理方法相同,对间接费用的处理方法不同。

(2)ABC提高了间接费用分配的准确性。

例如,如果厂房折旧费用以工时为分配标准,则显然不太合理,而在ABC下,在划分好作业中心的基础上,以各作业中心占用厂房的面积作为分配标准,将折旧费分配给各作业中心,然后再分配给产品,这就大大提高了分配的准确性。

(3)成本内容不同。

ABC法所计算的产品成本是一种“完全消耗成本”,它将制造成本法中的期间费用也计入了产品成本。

例如管理费用可考虑以各产品的作业成本为分配标准;销售费用可考虑以各产品的销售额为分配标准。

(4)ABC的应用需要收集和处理大量繁琐的作业资料和数据,应用成本相对较高,适合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基础较好的企业,盲目实施可能得不偿失。

思考:

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前提条件主要是什么?

1.产品技术含量较高。

2.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基础较好。

第2章标准成本管理

主要内容:

标准成本的计算,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账务处理

标准成本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比较,发现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成本管理提供依据。

一、标准成本法的特点

1.标准成本法的目的是加强成本监督和控制。

2.标准成本法所确定的产品成本是标准成本而不是实际成本,对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分别单独设账反映。

这也是标准成本法与定额法的主要区别。

二、标准成本指标的制订

1.制订原则:

先进性和可行性。

先进性是指要参考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可行性是指要兼顾各部门利益,经过努力能够达到。

2.需制订的标准成本指标

(1)直接材料

1单位产品材料标准用量(如:

公斤/件)

2材料标准单价(如:

元/公斤)

单位产品材料标准成本=①*②

[例]甲产品直接材料标准成本计算表如下: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计算表

项目

标准

单位产品材料标准用量(kg/件)

9

材料标准单价(元/kg)

30

单位产品材料标准成本(元/件)

270

(2)直接人工

3单位产品标准工时(如:

工时/件)

4工资标准分配率(元/工时)

单位产品工资标准成本=③*④

[例]甲产品直接人工标准成本计算表如下: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计算表

项目

标准

单位产品标准工时(小时/件)

5

工资标准分配率(元/小时)

8

单位产品工资标准成本(元/件)

40

(3)制造费用

因为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都属于变动成本,它们与产量或工时成正比例关系,所以“单位产品材料标准用量”和“工资标准分配率”都是常数,可以直接制订。

但制造费用属于混合成本,它与工时之间不是正比例关系,每工时的制造费用不是一个常数,不能直接制订“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为了制订制造费用的标准(元/工时),可将制造费用分解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两部分。

分解方法可采用一元回归模型C=bq+F,其中C为制造费用,q为工时,样本可取月数据。

(1)变动制造费用

对于变动制造费用,可以上述回归模型中的系数b为依据制订“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即:

5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元/工时)=b

单位产品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③*⑤

(2)固定制造费用

前三种分配率有一个共同特点,都可以参考过去的经验数据来制订,但“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却没有过去的经验数据作参考,因而无法直接制订该指标。

解决办法是通过先制订“预算产量”(或称“计划产量”)和“预算固定制造费用”(以F为依据,适当调整)两个指标,然后计算出“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和“单位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预算固定制造费用/Σ预算产量*③

=*③

分析:

前三种分配率是根据过去的经验估计的,“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是根据将来的计划估计的。

[例]甲产品制造费用标准成本计算表如下: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计算表

项目

标准

单位产品标准工时(小时/件)

5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元/小时)

1.5

单位产品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元/件)

5*1.5=7.5

预算产量(件)

4560

预算固定制造费用(元)

119700

单位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元/件)

119700/4560=26.5

三、标准成本的计算

1.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

=*=**

2.固定制造费用

=*=*(/Σ*③)*③

四、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

1.总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人工成本差异+制造费用差异

注:

标准成本法中的各种差异,正值均表示不利,负值均表示有利

2.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差异=实际价格*实际用量-标准价格*标准用量

=(-)*+(-)*

=用量差异+价格差异

其中,标准用量=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标准用量。

注:

“实际产量”可按盘存法确定。

[例]甲产品直接材料成本差异计算表如下: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计算表

实际产量:

160件

项目

实际

标准

单位产品材料用量(kg/件)

10

9

材料单价(元/kg)

30.5

30

单位产品材料成本(元/件)

10*30.5=305

9*30=270

差异

160*(305-270)=5600

用量差异

160*(10-9)*30=4800

价格差异

(30.5-30)*160*10=800

3.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差异=实际工资率*实际工时-标准工资率*标准工时

=(-)*+(-)*

=效率差异(量差)+工资率差异(价差)

其中,实际工资率=实际工资/实际工时

标准工时=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工时

注意:

“实际产量”的含义参考前述材料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