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三峡 《 水经注》郦道元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82831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三峡 《 水经注》郦道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三峡 《 水经注》郦道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三峡 《 水经注》郦道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三峡 《 水经注》郦道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三峡 《 水经注》郦道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三峡 《 水经注》郦道元Word文档格式.docx

《八年级语文三峡 《 水经注》郦道元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三峡 《 水经注》郦道元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三峡 《 水经注》郦道元Word文档格式.docx

,绝:

林寒涧肃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俱:

,共色:

,任意东西:

,许:

,独绝: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缥碧:

,甚箭: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轩邈:

,直指:

,千转:

,反: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

(1)消散

(2)参与,这里指欣赏(3)睡觉(4)只是

2.

(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做步。

3.

(1)猿鸟乱鸣沉鳞竞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山川;

月色(月夜);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4分)

(1)晓雾将歇()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怀民亦未寝()(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相与步于中庭。

(4)庭下如积水空明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填空。

(8分)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和“”。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空乏: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作: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必先苦其心志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B.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

C.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人恒过然后能改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然后知生于怃患而死于安乐也。

4.短文先从正面论述_________________,在列举六位从卑微贫穷而成为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后,从理论上归纳了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又从反面论述______________,并由个人的成才规律推及到国家的兴亡,在基础上顾理成章地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5.本文认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你根据自己的认识,用个实例验证这个观点。

6.翻译划线部分的句子

参考答案:

1.①“他受到贫困(之苦”或“使……贫困”(1分)

②奋起,指有所作为(1分)

2.D(2分)

15.“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得得以生存,(1分)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或“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句中“生”“死”词语必须正确翻译,否则错一词扣0.5分)

3.生于忧患(1分);

死于安乐(1分)

4.要举出具体恰当的实例支撑作者的观点(2分)

示倒1: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矢志不移,终于打败了吴国;

示例2:

屈原遭流放,始有《离骚》问世。

(三)(15分)

郑之鄙人学为盖。

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

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

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

欲学为兵,则老矣。

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

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

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

故曰:

“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天下名言也!

”(选自《郁离子》)

愚公移山《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列子》)

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惩山北之塞B.聚室而谋曰

惩前毖后不谋而合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河曲智叟亡以应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亡羊补牢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⑴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译文:

⑵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3.下面两人说的话,在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上有无异同?

请作简要说明。

(3分)

①愚公妻:

②智叟: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B.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C.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5.解释加点的字

参考答案:

1.(3分)B(商量。

A、苦于/惩罚;

C、啊/怎么;

D、无/丢失)

3.共3分,分三个得分点。

(1)意思上的相同点,1分:

都是对愚公移山这件事的怀疑(质疑、产生疑问、不相信、置疑)。

(2)情感上的不同点,2分,愚公妻、智叟的情感各1分。

愚公妻是关心(担心,关爱,担忧,忧心,忧虑)(1分),但是写出“关怀”,“爱护”不给分。

智叟是轻蔑(挖苦,蔑视,轻视,讽刺,嘲讽,嘲笑,看不起,笑话)(1分)。

4.A强烈反对

细柳营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驽,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

“天子且至!

”军门都尉曰:

“将军令曰: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

“嗟乎,此真将军矣!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称善者久之。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3分)

A.已而之细柳军称善者久之

B.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人称谢

C.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天子为动

D.吾欲入劳军军细柳

2.用现代汉语翻译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可得而犯邪: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驽,持满”,正面表现了将士们的,侧面表现了周亚夫将军的。

4.文中把文帝在细柳营和霸上、棘门军遇到的不同情况加以对比,刻画了周亚夫的形象,请指出三处对比,并作分析。

答案:

1.B2.他们的将士必定会遭袭击而被俘虏。

哪里能被侵犯呢3.严阵以待(士气高昂;

戒备森严);

治军严明(带兵有方)。

4.一是文帝到前两处军营时畅通无阻,而在细柳营却两次不得入,这突出

了细柳军军纪严明;

二是文帝在前两个军营“直驰入”,而在细柳营却“不得驱驰”,

只能“按辔徐行”这表现了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

三是天子到前两处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而周亚夫却“介胄之士不拜”“以军礼见”,这突出了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

富贵不能淫孟子

景春曰:

"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饮酒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渔家傲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野望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

但感别经时。

龟虽寿东汉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赠从弟魏刘祯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梁甫行魏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浣溪沙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采桑子宋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相见欢宋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如梦令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