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周练文科综合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82110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周练文科综合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周练文科综合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周练文科综合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周练文科综合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周练文科综合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周练文科综合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周练文科综合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周练文科综合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周练文科综合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一篇《将进酒》,饮者留其名;

一卷《漱玉词》,云中叹飘零……”这是歌手李玉刚的2015开年作品《李》,不到200字的歌词竟化用各类诗词和典故多达32处,被称作“史上最牛神曲”,令无数网友叹为观止。

下列关于该歌词中涉及到的传统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姓氏的演变和宗法制有直接关系 

 

B.《道德经》含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C.唐诗的繁荣受科举考试影响较大 

D.词的出现是北宋市井生活的需要

35.东汉末年,名教虚伪,玄学兴起。

玄学家以《老子》《庄子》和《周易》为依据表达思想和寄托精神。

在理学兴起前,许多士大夫醉心于此。

魏晋玄学出现的背景是(  )

A.儒家学说一度失去正统地位 

B.九品中正制重视德行才能

C.老庄学说的思辨性受到重视 

D.门阀政治受到了冲击挑战

36.宋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鹅湖讲道,诚当今盛事。

伯恭盖虑朱、陆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所适从。

……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

”(《陆九渊集》卷三六《年谱》)所谓“教人”之法,也就是认识论。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

“鹅湖之会”争论的核心问题是(  )

A.达到“理”的本源和实现的途径之争B.客观唯心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决定性地位

C.明清官方哲学的主导地位之争D.“格物致知”和“发明本心”的联系

37.学者赵轶峰在《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中写到:

“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o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其意在说明黄宗羲的思想(  )

A.具有近代思想色彩 

B.堪称近代制度典范

C.没有突破儒家理论 

D.有违儒家民本思想

38.明末清初,我国思想领域出现了一个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的活跃局面。

以下对这一时期思想家的主张及评价正确的是(  )

①李贽的“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挑战了正统理学

②黄宗羲主张建立“天下之法”的目的是为了限制君权

③顾炎武“众治”主张实质是反对“私天下”的君主专制

④王夫之的“循天下之公”标志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到顶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9.明代袁宏道在《东西汉通俗演义序》说到:

“今天下自衣冠以至村哥里妇,自七十老翁以至三尺童子,谈及刘季起丰沛、项羽不渡乌江、王莽篡位、光武中兴等事,无不能悉数颠末,详其姓氏里居,自朝至暮,自昏彻旦,几忘食忘寝,讼言之不倦。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两汉的政治制度对明代百姓有很强的吸引力

B.伴随商品经济发展,明代通俗文化进一步普及

C.明代通俗文化的兴起扩大了民众对政治的关注

D.通俗文化在政府的支持下得以普遍推广

40.有学者指出,在雅典只要经多数认可,无论什么都是最终的和公正的,而且没有人能够确定今天有效的法律明天是否有效。

如此,雅典人可轻而易举就让法律停止保护自由,使平民统治凌驾于法律之上。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古雅典根本不存在着民主政治 

B.古雅典政治具有强烈人治色彩

C.古雅典法律基本无法贯彻实施 

D.古雅典民主缺乏基本法制精神

41.消费社会是指……生产和消费都超出了生存必需和生理需求的范围,消费成为社会生活与生产主导动力和目标的社会发展阶段。

……17世纪末至18世纪后叶,英国已经出现了消费社会。

英国消费社会出现的原因有(  )

①世界市场逐渐形成,英国可以消费世界各地的商品;

②英国殖民扩张,成为殖民帝国,能掠夺到世界各地的廉价产品;

③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开展,使物质财富增加,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④人文主义发展,消费观念的变化,追求享乐。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42.从都铎王朝初期到伊丽莎白一世时期(1485~1603年),国王允许大量资产阶级、新贵族进入下院,下院议席从296个增加到460个,其中城市议席从222个增加到370个,下院势力逐渐扩大,取代上院在议会中发挥更大作用。

由此可知当时(  )

A.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B.形成了资产阶级的代议制度

C.国王联合资产阶级抗衡旧贵族 

D.国王与下院议员的政治取向相同

43.有学者写到“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作为基本起始点和归宿。

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西方思想启蒙以宗教改革中个体的觉醒为基础

B.五四运动在侧重救亡的同时忽略了个体的启蒙

C.造成中西思想启蒙差异是由于工业化程度不同

D.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思想界加强了对个体的重视

44.对下表所示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

近代中国进口商品分类比重(%)表(节选)

年份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机器及大工具

原料及建筑用品

合计

消费品原料

直接消费资料

1893

0.6

7.8

8.4

13.0

78.6

91.6

1910

1.5

16.1

17.6

17.0

65.4

82.4

1930

3.7

23.2

26.9

17.3

57.8

73.1

A.进口商品一直占据中国市场的绝对优势B.中国没有受到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C.中国制造业中尤其是轻工业逐步在发展D.外来经济压力逐步减轻促进民族工业发展

45.下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据此判断正确的(  )

A.A理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B.B理论崇尚自由放任政策

C.罗斯福新政是在B理论指导下进行的D.A理论在1980年后复苏的重要原因是“滞胀”

5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5分)

材料一

传统家训是家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唐人刘禹锡在《名子说》中说:

“夫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岂候余易哉”。

宋代学者倪思在《经锄堂杂志》中说:

“富家有富家计,贫家有贫家计,量入为出,则不至乏用矣。

明人姚舜牧在《药言》中说“士、农、工、商各居一艺,士为贵,农次之,工商又次之。

清人张英《恒产琐言》有:

“人家富贵两字,暂时之荣宠耳。

所恃以长子孙者,毕竟是耕与读两字。

——摘编自徐少锦《中国家训史》

材料二

晚清家训已经出现革新思想的变化,如左宗棠在给儿子孝威的信中说:

“近来时事日坏,都由人才不佳。

人才日少,由于专心做时下科名之学者多,留心本原之学者少……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

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见庸下。

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

“年来国事日非……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

岂知世界文明,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

张之洞在《与子书》中说:

“方今国事扰攘,外寇纷来,边境累失,腹地亦危。

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因送汝东渡。

当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

勿忘!

梁启超给梁思成(建筑大师)的家信中说:

“我替你们打算,到英国后折往瑞典、挪威一行,因北欧市容极严整有新意,必须一往……回头折入瑞士看些天然美,再入意大利,把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彻底研究了解。

——摘编自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家训内容的主要特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评述近代家训内容的变化并简要评论。

(13分)

51、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

阅读下列材料:

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

”。

此后,太宗提出: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

“何谓为明君?

”魏征说: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

”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

贞观期间,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谔谔(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

贞观六年,太宗对侍臣说:

“‘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就“明君”执政概括唐太宗的“

君道”内涵。

(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君道”产生的客观因素。

(4分)

(3)以帝王政治为视角,综合评价唐太宗的“君道”。

(5分)

历史答案

31.【答案】D【解析】周的宗法制是基于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实现了家与国的相结合。

经济的发展是推动宗法制退出历史舞台的根源,并未维持家国同构观念维系,故A项错误;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秦朝确立,并非沿袭西周的宗法制,故B项错误;

三公九卿体现的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逐步确立,并非宗族观念,故C项错误;

材料中“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物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体现秦和汉初,中央管制受到宗法制的影响,而且以政府机构为切入点,考察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秦汉确立和发展的,故D项正确。

32.【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的能力。

通过对图表的解读,故选A。

33.【答案】D【解析】儒家思想发展不会导致孔庙礼仪正式融入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故A项错误;

从“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下诏“州县以下皆立孔庙””可知,隋唐时期国家已经推崇孔庙礼仪,故B项错误;

儒学独尊是指儒学的地位高于其他思想学派,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

从“孔庙完全脱离家庙而正式融入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对孔子的纪念亦由弟子的自发活动升格为国家仪式”可知,儒学地位被官方强化,体现出儒学正统的地位加强,故D项正确。

34.【答案】D【解析】第一个分句反映了百家姓,子女跟随父姓,姓氏本身体现了宗法传承,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第二个分句涉及到《道德经》,它保留了老子的道家思想,含有朴素辩证法,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第三个分句李白的《将进酒》是唐诗的典范,唐朝科举制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文人,促进了唐诗的繁荣,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词的出现反映了北宋市井生活,出现的原因是文学的一进步发展、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生活丰富,但其出现不是为了北宋市井生活的需要,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35.【答案】C【解析】儒家学说自汉武帝以来一直未失去过正统地位,故A项错误;

九品中正制重视门第高低,故B项错误;

题干中“玄学家以《老子》《庄子》和《周易》为依据表达思想和寄托精神”说明老庄学说符合当时士人的精神追求,故C项正确;

魏晋时期门阀政治正是鼎盛时期,故D项错误。

36.【答案】A【解析】程朱理学求“理”的途径是“格物致知”,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陆九渊心学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发明本心”就可得到天理,这就是“鹅湖之会”争论的核心问题,故A项正确;

两者分歧在于求“理”的途径不同,不存在谁有决定性地位,故B项错误;

两者都是明清官方哲学的理论基础,故C项错误;

“鹅湖之会”争论的实质是“格物致知”和“发明本心”的区别,故D项错误。

37.【答案】A【解析】从“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o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可知,作者认为黄宗羲思想具有近代思想色彩,故A项正确;

黄宗羲虽有反封建的近代思想内容,但没有摆脱儒学思想,没有提出先进的政治制度,不能称之为近代制度的典范,故B项错误;

C项表述没有体现出材料的主旨内容,故C项错误;

D项与材料“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不符,故D项错误。

38.【答案】B【解析】根据教材知识,李贽的主张包括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追求物质享受是人的自然权利,提倡个性自由发展,否定“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故①项正确,黄宗羲主张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故②项正确,顾炎武主张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了“众治”的主张,故③项正确,王夫之主张世界是物质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的,其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意义,代表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故④项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39.【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没有反映出两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也就无从谈起两汉政治制度对明代百姓的吸引力,故A项错误;

明代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反映下层人民情感需求的文化作品不断出现,材料中“明代”“通俗演义”“村哥里妇”“老翁”“童子”“详其姓氏里居”等信息综合体现了这一时代特征,故B项正确;

材料虽然反映了明代通俗文化的兴起,但是具体内容并没有上升到民众对政治的关注,故C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出现明朝政府对通俗文化的支持,故D项错误。

40.【答案】B【解析】材料不是说古雅典不存在民主政治,而是在于强调其民主的泛滥,故A项错误;

雅典的民主政治已经到了可以决定法律的有效与否,体现了其民主政治具有强烈的人治色彩,故B项正确;

材料的主旨不在于强调法律能否贯彻,故C项错误;

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总称。

统治阶级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方式管理国家事务,并且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也是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权力建立的用以维护本阶级专政的法律和制度,材料不在于强调民主是否有法制精神,故D项错误。

41.【答案】C【解析】17世纪末到18世纪后叶,英国进行了殖民扩张,并开始了工业革命,各国之间的联系加强,英国可以消费世界各地的商品,故①项正确;

在18世纪,英国通过英法战争,打败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地位,其可以掠夺世界各地的廉价产品,故②项正确;

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开展,使物质财富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故③项正确;

历经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人文主义得到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追求享乐,故④项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42.【答案】C【解析】工业资产阶级是18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时出现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英国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是在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故B项错误;

英国议会上院由世袭贵族和教士组成,下院由市民、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组成,材料中国王允许大量资产阶级、新贵族进入下院,扩大议会下院的人数和权力,体现出国王利用下院对抗上院,故C项正确;

下院有新兴资产阶级代表,与国王维护封建统治的政治取向不能一致,故D项错误。

_

43.【答案】B【解析】依据题意,西方思想启蒙以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为基础,故A项错误;

近代中国思想启蒙的首要任务是国家的救亡图存,因此“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忽略了个体的启蒙,故B项正确;

从材料没法判断造成中西思想启蒙差异的原因是否与工业化程度有关,故C项错误;

也无法批判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思想界是否加强了对个体的重视,故D项错误。

44.【答案】C【解析】从表格中“生产资料”的进口一栏可见,其比重未超过30%,进口商品未占据绝对优势,故A项错误;

表格中的年份是1893,1910,1930,未体现30年代经济大危机,

故B项错误;

表格中“消费资料”进口的比重从91.6%下降到73.1%,说明国产的消费资料比重提高,中国的轻工业在发展,故C项正确;

表格中时间是从1983年到1930年,此阶段外来经济压力并不是逐步减轻,而且表格也看不出来,故D项错误。

45.【答案】D【解析】根据图像判断,A理论是自由主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故A项错误;

根据图像判断,B理论是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它反对自由放任,故B项错误;

罗斯福新政在1932年上台之后开始了,图上所示B理论的起止时间是1936年,故C项错误;

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传统国家干预失效,于是自由主义被提用来指导国家政策,故D项正确。

50、

(1)特点:

注重自身道德修养;

突出灌输忠孝观念(或树立社会责任感);

强调治家理财;

重视耕读立业传家。

(6分,任意三点即可)

影响:

有利于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有利于形成符合儒家道德规范的家风,维护家族团结;

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和社会的稳定;

有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承发展;

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2)变化:

强调经世致用;

重视工商业发展;

注重培养世界视野。

(6分)

评论:

近代家训为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带来一股“新风”;

爱国救亡意识的感召、近代经济的发展、西学的传播、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影响都使家训增加了新的符合时代精神的内容;

家训内容的变化体现了当时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寻求强国御辱之道,挽救民族危机的愿望,顺应了历史潮流,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

(7分)

51、【解析】

(1)据材料中“太宗令……修定法律”,并说“不可任情以轻重”、“法令严肃,谁敢为非?

”得出严肃法令,遵守法律,据材料“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得出减少独断,广任贤良,据材料“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谔谔(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得出兼听纳谏,激励直言,结合所学概括回答。

(2)据材料中“天子者,……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并结合所学,得出隋朝无道而亡(农民战争的威力),据材料“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并结合所学,得出传统儒家的民本、仁政思想,结合所学,从唐初大乱初定,经济凋敝的角度回答。

(3)从正反两个方面回答即可,据材料“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结合所学得出一方面:

唐太宗的“君道”是古代开明政治的典范,促成了封建治世的出现,成为古代统治者的“明君”理想,结合所学得出另一方面:

唐太宗的“君道”是为了维护李唐王朝的统治,其实施有赖于帝王的个人品质,唐太宗晚年背离了自己的这一“君道”。

【答案】

(1)内涵:

严肃法令,遵守法律;

减少独断,广任贤良;

兼听纳谏,激励直言。

(6分,任意两点即可)

(2)因素:

隋朝无道而亡(农民战争的威力);

传统儒家的民本、仁政思想;

大乱初定,经济凋敝。

(4分,任意两点即可)

(3)评价:

唐太宗的“君道”是古代开明政治的典范,促成了封建治世的出现,成为古代统治者的“明君”理想。

但唐太宗的“君道”是为了维护李唐王朝的统治,其实施有赖于帝王的个人品质,唐太宗晚年背离了自己的这一“君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