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探伤安全管理文档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1995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射线探伤安全管理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射线探伤安全管理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射线探伤安全管理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射线探伤安全管理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射线探伤安全管理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射线探伤安全管理文档文档格式.docx

《射线探伤安全管理文档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射线探伤安全管理文档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射线探伤安全管理文档文档格式.docx

15.现场进行射线检测,必须用剂量仪测定工作场所的射线照射量。

在安全区范围设置安全线,安全线上应有明显的标志。

夜间应设置红灯,在安全区外应有专人进行警戒。

在非检测人员易于到达安全线的通道上应设置警告牌以免在开机时误入造成伤害。

16.对造成操作人员或公众人员误照时,应及时将照射人员送医疗机构检查治疗,并向上级部门和向当地卫生主管部门报告。

17.射线操作人员进入现场检测应采取减少射线透照时间、增大距射线源的距离以及利用现场地形、设备等屏蔽物进行有效的射线安全防护。

18.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仪器设备,做好维护保养。

发现故障应及时排除或向负责人反映,保证仪器设备使用安全。

19.现场检测的环境要求检测项目负责人在制定检测实施方案时应根据受检产品所用检测标准(检测规程)对检测环境的要求及所用仪器设备使用条件制定出现场检测时的环境条件和条件保障措施。

如:

A.人员和仪器设备的安全保障;

B.水、电、通风的条件及保障;

C.温湿度条件;

D.粉尘、烟雾、噪声震动、光线、电弧光、电磁干扰等;

E.其他特殊条件和保障。

20.进行现场检测时,检测项目负责人应组织携带有关环境监测设备对检测环境进行监测并对检测环境条件是否达到要求作出评价。

21.在确认检测环境符合检测要求后,检测项目负责人向委托人提出要求配合并对各种条件保障进行核查。

当确认各种环境和条件已满足检测要求后,即可组织实施现场检测。

22、检测中应注意观察和记录环境条件的变化情况。

当检测条件超出了规定的要求时,检测项目负责人应责令停止检测作业,直至环境条件恢复到符合要求。

23、对难以控制的环境条件,检测活动应考虑在时间和地域上实施隔离,以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24、当现场环境条件持续达不到检测要求时,应停止现场检测计划的实施,并请委托人考虑可否改变检测方法。

射线探伤安全管理制度

1.为保障从事射线检测工作人员及其后代的健康与安全,提高放射防护措施的效益,加强辐射防护,控制辐射对人体的照射,使之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保证个人所受到的剂量当量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确保射线检测作业安全,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金属监督室从事的射线检测的安全管理工作。

3管理职责:

3.1金属监督室负责人负责射线检测安全管理工作。

3.2金属监督室负责射线检测作业安全管理的执行和实施。

4安全作业管理

4.1从事射线探伤人员必须参加卫生部门组织的放射防护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考核,领取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放射工作人员证》方可上岗操作。

4.2进入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必须穿好工作服,佩带好劳动保护用具及辐射防护用具,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

4.3进入容器内部作业,必须使用安全电压照明,具有良好的通风换气系统,并有专人监护,在容器检测时,容器内的气体必须经过置换分析合格后方可作业。

4.4严禁穿化纤衣服和火种进入容器内部探伤。

4.5检测操作前,仪器接地线应可靠接地,并检查仪器有无漏电,电缆有无破损情况。

操作时严格执行《X射线机操作规程》,确保仪器的安全使用。

4.6射线探伤操作时,应在安全距离以外设置安全警戒线,安全警戒线上应设立醒目的警示标志,并设立辐射警示标识牌,夜间作业应用红灯警示标志。

4.7射线探伤作业前,应通知现场无关人员撤离至警戒线以外,必要时设专人巡视,防止无关人员误入透照现场。

4.8射线操作人员进入现场应佩带个人剂量监测设备和防护用品,并采取减少在透照现场时间、增大距射线源的距离以及利用现场地形、设备等屏蔽物进行有效的射线安全防护。

5.工作场所辐射监测

5.1周围环境剂量场分布测定

5.1.1周围环境剂量场:

主要是测定透照室的门、窗、四周与其它相邻房屋、楼上楼下及周围环境的照射量率。

5.1.2目的是为改善防护条件,保证环境剂量水平符合放射防护要求。

5.2控制区和监督区剂量场分布测定

5.2.1控制区:

是指在射线检测辐射工作场所划分的一种区域。

现行标准规定该区域内该区域内其空气比释动能率应低于40μGy·

h-1,并以此值作为控制区的边界。

该区域内要求采取专门防护和安全措施,以便有效的控制照射剂量和防止潜在照射。

5.2.2管理区(监督区):

进行透照检查时,控制区边界外空气比释动能率在1.5μGy·

h-1以上的范围内可划为管理区,(γ透照时,控制区边界外空气比释动能率在2.5μGy·

h-1以上范围可划为监督区)在其边界上必须设警示标识,如信号灯、铃、警戒绳,并悬挂清晰可见的“无关人员禁止入内”警告牌,必要时设专人警戒。

尚应注意控制在管理区边界附近不应有经常停留的公众成员。

6.个人剂量监测

6.1个人剂量监测是测量被射线照射的个人所接受的剂量,这是一种控制性的测量。

是为了监视检测人员的照射量或吸收剂量,确保检测人员健康安全,并有助于分析超剂量的原因,为医生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数据。

6.2现场检测操作时,应配备射线剂量仪进行剂量监测,操作者应佩戴个人剂量仪,以控制个人累计吸收剂量。

6.3射线剂量仪及个人剂量仪必须经鉴定合格方可使用。

7.事故的处理

引起异常的或未预料到的辐射危害的任何情况,都属放射事故。

如X射线透照时,人在容器内贴片还未撤离,就送高压曝光,或是高压还未切断人就前往机头布置等;

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制定事故处理方案,其处理程序应包括如下内容:

7.1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应立即通知同工作场所的工作人员离开,并报告防护负责人及单位领导。

7.2由单位领导组织专业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制定事故处理方案。

7.3根据现场辐射强度以确定工作人员在现场的工作时间、辐射防护措施及监护装置。

进入辐射现场所有人员,都必须佩戴防护用具及个人剂量仪,确保现场工作人员安全。

7.4对严重剂量事故的,应将事故中受照射损伤严重的人员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7.5事故处理后,必须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分析事故发生原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制定纠正预防措施,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7.6凡属重大事故或特大事故,应在24小时内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暗室管理制度

1暗室工作人员工作前应检查暗室是否漏光,安全红灯亮度是否合适以及显定影液温度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1.增感屏应经常检查并保持整洁、干燥、无划痕、折叠,检查暗袋(黑纸)是否漏光。

保持工作平台清洁,以免装片时污染胶片。

2.未用胶片应竖直存放,保持干应保持清洁,不得触摸胶燥,用前检查检验胶片是否在有效期内。

3.裁切及拆、装暗袋时双手片药膜面,以防留下指纹、划伤胶片。

4.按所用胶片推荐配方配制显、定影药液,静置24小时后投入使用,使用过程中出现老化现象时,应及时更换或添加补充药液。

5.按照显影、停影(或水洗)、定影、水洗、干燥的程序处理胶片,保证显、定影药液的温度。

6.显、定影操作过程中应使胶片上下移动,以使显、定影均匀。

并防止胶片之间互相粘连和划伤。

7.按规定的显、定影时间处理胶片,显影过程中根据显影液的老化程度,注意胶片显影程度,防止显影不足或显影过度,保证底片黑度。

8.将水洗后的底片,挂在铁丝上自然干燥或用不高于50℃的烘箱进行干燥。

10.干燥后的底片应分类整理,交评片人员进行评定。

11.暗室应经常打扫,保持干净整洁,胶片和其他器材、药品等摆放整齐。

12.失效的显、定影液应作废弃处理,废液排放前暗室处理人员应将显影液、定影液两者中和,充分稀释后才可将废液进行排放。

13.射线检测中所产生的废弃胶片、底片,工程现场试验室应按“可回收”固体废弃物而负责日常收集,定点贮存,待项目工程结束后,由胶片供应商统一回收,并办理相应见证手续。

14.暗室所有器材应妥善保管,非正常损坏或丢失者,责任者应承担全部责任,并处以一定的罚款。

检测操作管理制度

1.检测人员进入检测现场必须遵守单位有关安全管理规定,正确佩带安全防护用品。

2.检测仪器运输途中要做好防震措施,并按仪器操作规程正确操作仪器。

3.高处作业应系好安全带,检查跳板是否牢固,并将仪器安全可靠的固定在检测工作部位,防止人员、设备高空坠落事故。

4.做好安全用电工作,保证来源压与仪电器额定电压相符,容器内作业照明应使用电压。

5.核对被检工件是否与委托内容相符以及工件表面质量是否符合检测要求,对不符合要求者应要求委托单位进行整改。

6.严格按照委托检测工件、检测部位和检测方法进行检测,不得随意更改检测工件或检测部位,否则将予以严肃处理。

7.严格按检测检测作业指导书规定的工艺参数进行检测操作。

认真做好检测原始记录,按检测标准评定检测结果。

8.X射线作业时,应按《射线探伤安全管理制度》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9.做好现场检测标识工作,绘制检测部位示意图。

10.做好现场检测器材的维护保养和保管工作,对仪器的非正常损坏或丢失仪器材料的将予责任者以严肃处理,必要时给予一定数额的罚款。

标准试块(片)管理制度

1.金属监督室负责标准试块的具体管理。

2.金属监督室负责标准试块(片)的使用管理。

3.标准试块(片)应在专门的场所存放,各类标准试块(片)应存放在符合规定要求的环境里,严防锈蚀,并有明显标记(如渗透检测试块应封闭浸于丙酮或酒精的容器内)。

4.试块(片)使用时要小心轻放,严禁碰撞、挤压、弯曲,严防损伤,使用后要清洗干净,做好防锈处理。

5.试块(片)由金属监督室设备管理员以刻字机在试块(片)上统一编号。

6.为便于标准试块(片)维护保养及将标准试块按类型分别由标准试块(片)专管人负责管理。

长期不用标准试块(片)专管人的工作受设备管理员指导、监督。

7.标准试块(片)使用前,使用人员应仔细核查,有无异常(如锈蚀等),使用后应叫标准试块(片)专官人妥善保管,并进行登记。

8.如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检测人员应及时书面向部门负责人及设备管理员汇报,以及时更换。

评片管理制度

1.评片室应保持干净整洁,室内光线应柔和暗淡,其照明灯不应在底片表面产生发射。

2.保证观片灯亮度符合标准要求,发现灯管老化或损坏应及时更换。

3.严把底片质量关,对底片的各项技术指标逐项检查和测定。

凡底片质量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不进行焊缝质量评定,应通知操作人员重新拍片。

4.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焊缝质量评定,准确对缺陷进行定性、定量、定级、定位。

5.认真填写射线探伤原始记录,详细记录被检测工件的技术条件,探伤工艺参数,缺陷情况,评定级别等。

6.底片评定采取复评制,复评人员应对评片结果及检测记录数据的正确性进行检查。

评片和复评人员均应在检测记录上签字,并对评定结果准确性负责。

7.评定结果应及时通知委托单位,对返修片应按1:

1尺寸画出缺陷平面位置示意图,必要时到现场协助焊接人员确定返修位置。

8.及时签发检测报告,检测报告须经检测责任师审核,授权技术负责代理人签发,并加盖检测专用章后方为有效。

9.建立检测报告发放台帐,领取检测报告时领取人应在检测报告发放台帐上签字。

10.所有检测报告资料妥善保管,工程完工上交统一保管。

检测资料归档管理制度

1.检测资料归档范围:

检测委托单、检测工艺文件(无损检测施工方案、无损检测工艺卡)、检测原始记录、射线底片、检测部位图、检测报告、报告发放台帐。

2.归档要求

2.1检测委托单:

各户的检测委托单应保持完整,不得随意涂改。

2.2检测工艺文件(工艺卡):

内容完整、填写正确,审批手续齐全。

2.3检测原始记录与检测报告:

内容完整、填写正确和检测委托要求相符,签字齐全。

2.4检测部位图:

在排版图或单线图上标示清楚检测部位及返修部位,绘制、审核人员签字齐全。

2.5射线底片:

射线底片袋上标明工程名称、工件名称、编号等,射线底片与报告相符。

3.归档时间:

检测工程结束后一个月内交综合办公室档案室存档。

4.档案管理源员应对归档检测资料应进行验收,并办理手续。

5.归档资料整理装订立卷归档,对射线底片放入底片当柜存放,编制分类目录,并建立台帐,以便检查与查阅。

6.资料室应配制专柜存放档案资料,资料柜存放地点应具备良好的卫生环境,应具有防盗、防火、防潮、防蛀等措施。

7.档案管理员应经常检查档案保存状况,如发现破损、变质,应及时报告综合试验室主任,并采取补救措施或作技术处理。

8.档案资料的借阅:

借阅档案必须办理借阅手续,阅后按期归还,时间一般不超过半个月,特殊情况须经综合试验室主任批准。

9.借阅档案者必须维护档案资料的安全、完整,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复制、摘录、转借他人。

严禁撕毁、涂改、划圈、丢失。

10.档案室的检验报告、原始记录、射线底片等应至少保存七年,并办理有关登记手续。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部门领用仪器设备后由技术负责人建立部门的“设备台帐”(见附录A),确定每台仪器设备使用保管员。

保管员负责仪器设备的日常保养,按校准程序对设备校准等工作,确保仪器设备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按其操作规程或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使用。

2.专业人员必须掌握本专业主要仪器设备的使用操作方法,对不熟悉设备的专业人员,应尽快通过学习和培训,达到熟知其原理、结构和能熟练操作的程度,未经过任何形式的培训的人员不得随意动用设备。

3.使用仪器设备时应严格依据操作规程执行,并且在移动及使用时应尽量避免仪器设备的碰损,不可恶意损坏或野蛮使用仪器设备。

4.射线探伤机等设备应有良好接地。

5.使用设备后检查设备附件是否齐全,擦拭干净后妥善存放。

计量器具使用后依其性能做好防护保存工作,以保证其准确度。

6.部门负责人要监督做好仪器设备的定期保养及日常除尘、防腐等工作。

7.操作人员在使用或保养过程中发现故障或损坏的仪器设备,须及时向金属监督室综合办公室设备管理员报告,设备管理员视其具体情况,向金属监督室负责人反映后做现场修复或统一回收修理。

8.根据工作变化对工作中不再需要使用的设备应及时通知金属监督室综合办公室统一调回存放。

9.仪器设备不得随意外借,确有需要经金属监督室领导批准后需派专人跟随使用。

1、检测项目仪器的校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