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苏教版生物选修一新素养同步练习第一章 第三节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知能演练 轻巧夺冠 Wor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1961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苏教版生物选修一新素养同步练习第一章 第三节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知能演练 轻巧夺冠 Wor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苏教版生物选修一新素养同步练习第一章 第三节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知能演练 轻巧夺冠 Wor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苏教版生物选修一新素养同步练习第一章 第三节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知能演练 轻巧夺冠 Wor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苏教版生物选修一新素养同步练习第一章 第三节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知能演练 轻巧夺冠 Wor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苏教版生物选修一新素养同步练习第一章 第三节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知能演练 轻巧夺冠 Wor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苏教版生物选修一新素养同步练习第一章 第三节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知能演练 轻巧夺冠 Wor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年苏教版生物选修一新素养同步练习第一章 第三节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知能演练 轻巧夺冠 Wor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苏教版生物选修一新素养同步练习第一章 第三节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知能演练 轻巧夺冠 Wor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苏教版生物选修一新素养同步练习第一章 第三节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知能演练 轻巧夺冠 Wor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A.愈伤组织分化成为根、茎和叶的过程叫脱分化

B.培养基中添加IAA可以促进生长和生根

C.只要培养基中添加KT,细胞就能分裂生长

D.培养基中添加的IAA与KT的比值较高时,有利于茎叶的形成

选B。

愈伤组织分化成为根、茎和叶的过程叫再分化,故A错误;

IAA的作用是诱导细胞的分裂、促进根的分化,所以培养基中添加IAA可以促进生长和生根,故B正确;

由表中数据可知:

IAA不添加,KT添加量为0.2时,愈伤组织不生长,可见向培养基中添加KT,细胞不一定能生长,故C错误;

IAA添加量为0.03,KT添加量为1时,愈伤组织向茎叶分化,即培养基中添加的IAA与KT的比值较低时,有利于茎叶的形成,故D错误。

知识点二 MS培养基与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4.MS培养基与微生物培养基相比,需要提供大量的(  )

A.无机营养      B.有机营养

C.甘氨酸和维生素D.激素

选A。

植物组织培养与微生物的培养不同,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MS培养基需提供大量的无机营养,微生物培养基以有机营养为主。

5.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需要适宜的温度、营养、氧气和pH

B.由外植体形成胚状体的过程中不需要光,但由胚状体发育成植株的过程中却需要光

C.不同植物进行组织培养时,所需的温度有所不同

D.由外植体形成幼苗的过程中,培养基中有机物的总量会减少

植物组织培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pH、渗透压、光照等,光不仅是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条件,同时也是影响细胞分裂和分化的重要条件。

植物的胚状体已分化,需要光照。

6.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在青蒿素方面的研究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菊科植物青蒿中所含的青蒿素是目前治疗疟疾的新型特效药。

研究者做了相关的实验研究如下。

实验一:

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

实验结果:

相关实验数据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生长期

采集时间

青蒿素含量(mg/g)

成苗期

05/13

1.611

06/13

2.933

生长盛期

07/13

4.572

08/13

5.821

花期

09/13

3.821

果期

3.198

表2

采收日期

组织 

7月13日

7月23日

8月13日

根部

0.699(晒干)

1.048(晒干)

1.487(晒干)

0.340(烘干)

0.719(烘干)

0.993(烘干)

茎部

未测得

0.108(晒干)

0.096(晒干)

0.086(烘干)

0.022(烘干)

老叶(叶龄21天)

3.609(晒干)

4.018(晒干)

4.269(晒干)

2.256(烘干)

2.705(烘干)

3.951(烘干)

新叶(叶龄7天)

4.572(晒干)

4.654(晒干)

5.821(晒干)

3.486(烘干)

3.692(烘干)

4.585(烘干)

实验二:

生物工程合成青蒿素

为避免青蒿被过度采集,研究者采用生物工程的方法生产青蒿素。

但直接从愈伤组织和细胞培养提取青蒿素的效果很不理想,因而采取如下图中①~④所示实验流程合成青蒿素。

其中发根农杆菌具有Ri质粒,可促进青蒿愈伤组织生根。

(1)提取青蒿素应选取的最佳青蒿材料是____________。

据表1和表2分析,实验一的实验目的不包括(  )

A.不同生长期青蒿中的青蒿素含量

B.不同青蒿组织中的青蒿素含量

C.不同干燥方式对青蒿素提取的影响

D.不同日照时长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

(2)实验二图中青蒿组织培养通常用的培养基名称是________培养基。

步骤③青蒿叶片组织加入抗生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二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多选)。

A.未分化的青蒿组织中青蒿素含量高

B.该实验是从青蒿根中提取青蒿素

C.Ri质粒转化青蒿属于微生物基因工程

D.利用此生物工程方法可大量生产青蒿素

实验三:

植物激素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

萘乙酸(NAA)是最常用来调控发根生长及代谢中间产物形成的一种激素。

研究者假设NAA能促进青蒿愈伤组织发根,并能提高青蒿发根后产生青蒿素的含量。

实验结果见表3。

表3:

NAA对青蒿组织发根和产生青蒿素的影响

组别

NAA浓度

(mg/L)

发根生长比

青蒿素含量

(mg/g)

A

0.025

34.457

0.080

B

0.050

33.500

0.166

C

0.100

29.400

0.128

D

0.250

15.813

0.000

E

0.500

13.059

F

0.750

8.706

G

27.101

1.480

注:

发根生长比指的是:

收获时鲜重/接种量。

(4)实验三培养时影响青蒿素含量的可能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写出2种即可)。

表3中①表示的数值是________。

(5)根据实验三结果,请画出发根生长比与NAA浓度的关系曲线图。

(6)由实验三可得出的结论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生长盛期的新叶中含青蒿素多,试验一中,没有反映出不同日照时长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故D错误。

(2)植物的组织培养,常用MS培养基。

抗生素可以杀死细菌,对真菌没有影响,因此加抗生素可以杀死发根农杆菌及其他细菌。

(3)发根农杆菌具有Ri质粒,可促进青蒿愈伤组织生根,可以从根中提取青蒿素,B正确;

利用此生物工程方法可大量生产青蒿素,D正确。

(4)MS培养基的营养成分都会影响青蒿素含量,因此可能因素有无机盐浓度、蔗糖浓度、植物激素的种类和含量等。

NAA浓度越高,青蒿素的含量越低,因此表6中G为对照组,①表示的数值是不加NAA。

(5)NAA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发根生长比增加,超过一定浓度范围,发根生长比减少。

(6)由实验三可得出:

低浓度的萘乙酸能促进愈伤组织发根,超过一定浓度抑制发根,萘乙酸减少了青蒿发根后产生青蒿素的含量。

答案:

(1)生长盛期的新叶 D

(2)MS 杀死发根农杆菌及其他细菌

(3)BD

(4)光照强度、光照时间长度、pH、无机盐浓度、蔗糖浓度、植物激素的种类和含量等 0

(5)如图

(6)①低浓度的萘乙酸能促进愈伤组织发根,超过一定浓度抑制发根;

②萘乙酸减少了青蒿发根后产生青蒿素的含量

[课时作业][学生用书P67(单独成册)]

一、选择题

1.植物组织培养是指(  )

A.离体的植物器官或细胞培育成愈伤组织

B.愈伤组织培育成植株

C.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培养成完整植物体

D.愈伤组织形成高度液泡化组织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培养成完整植物体的过程,C项正确,A、B、D项错误。

2.在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条件不是都需要的(  )

A.消毒灭菌     B.适宜的温度

C.充足的光照D.适宜的养料和激素

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的过程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在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的诱导,但一般不需要光照,愈伤组织再分化时才需要光照。

3.目前组织培养已经获得成功的植物,几乎包括了植物体的各个部分,在提供了适宜条件时,下列植物组织细胞最易表达的是(  )

A.筛管细胞B.薄壁细胞

C.茎尖分生区细胞D.表皮细胞

筛管细胞、薄壁细胞、表皮细胞均为成熟细胞,由分生组织衍生的细胞发展而成,脱分化比较难,不易表达;

茎尖分生区细胞分裂能力强,脱分化比较容易,易表达。

4.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中植物激素使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关键激素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B.先使用生长素,后使用细胞分裂素,有利于细胞分裂和分化

C.先使用细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长素,细胞既分裂也分化

D.同时使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时,两者用量的比例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先使用生长素,后使用细胞分裂素,有利于细胞分裂,但细胞不分化;

先使用细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长素,对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均有利。

5.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所需营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MS培养基既含硝态氮又含铵态氮

B.维生素以辅酶的形式参与生物催化剂酶系活动

C.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包括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

D.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无需从外部添加糖类

通常植物本身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糖类,不需从外部供给糖,但是植物组织培养在进行异养的状况下,大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糖类,因此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糖类,作为碳素来源和能量来源。

6.草莓主要利用其植株的茎进行无性繁殖,种植的世代多了往往会因病毒的积累而减产,为此农户都希望得到无病毒的幼苗进行种植。

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无病毒幼苗的最佳方法是(  )

A.花药离体培养

B.选取成熟组织进行培养

C.利用茎尖进行组织培养

D.人工诱导基因突变

进行植物微型繁殖时常采用茎尖或根尖作为外植体,原因是茎尖或根尖病毒极少,因此切取一定大小的茎尖或根尖进行组织培养,再生的植株就可能不带病毒。

7.将无根的非洲菊幼苗转入无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应出现的现象是(  )

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的生芽和生根,此题中虽然培养基中没有植物激素,但是植物幼苗叶片本身可以产生生长素,而细胞分裂素的产生部位主要在根尖,所以细胞分裂素不能产生,所以植物能够在一段时间后长出少量的根而没有生芽。

8.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使用会影响实验结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激素用量的比例影响实验结果

B.两种激素使用的先后顺序影响实验结果

C.两种激素使用时的浓度影响实验结果

D.以上说法全部正确

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例、使用的先后顺序、使用时的浓度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9.下面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肉细胞脱分化后可形成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

B.叶肉细胞经再分化过程可形成愈伤组织

C.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可培育出性状更优良的品种

D.植物体的任何一个体细胞经离体培养都表现出全能性

叶肉细胞脱分化后可形成具有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的愈伤组织,再分化后可形成根、芽或胚状体。

植物组织培养可保持亲本优良性状。

没有细胞核的细胞不能表现全能性。

10.某生物兴趣小组用芦荟新鲜茎的一部分作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愈伤组织能正常形成且继续长大,正常根和芽却迟迟不能长成。

导致上述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葡萄糖、氨基酸等有机营养供应不足

B.培养环境、光照、温度、pH或氧气浓度不适宜

C.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比例不协调

D.无菌条件没有控制好

因为“愈伤组织能正常形成且继续长大”,说明培养基营养充足、环境条件适宜且没有受到杂菌污染;

当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达到一定值的时候,才能使愈伤组织分化出根和芽。

11.某兴趣小组拟用组织培养繁殖一种名贵花卉,其技术路线为“取材→消毒→愈伤组织培养→出芽→生根→移栽”。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消毒的原则是既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

B.植物的每个细胞在植物体内和体外都能表现出细胞的全能性

C.出芽是细胞再分化的结果,受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调控

D.生根时,培养基通常应含α萘乙酸等生长素类调节剂

消毒主要是为了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同时要注意减少消毒剂对植物细胞的伤害,A项正确;

植物细胞只有在离体、一定营养和植物激素等条件下才能表现出全能性,B项错误;

出芽从细胞水平上看,是细胞分化的结果,从分子水平上看,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项正确;

生长素类调节剂可促进愈伤组织生根,因此生根时,培养基中应含有生长素类调节剂,D项正确。

12.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

B.

C.

D.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是离体植物组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再分化形成丛芽,再由丛芽生根,A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为了探究6BA和IAA对某菊花品种茎尖外植体再生丛芽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MS培养基中加入6BA和IAA,配制成四种培养基(见下表),灭菌后分别接种数量相同、生长状态一致、消毒后的茎尖外植体,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m),以及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n),结果如下表。

培养基编号

浓度/mg·

L-1

m/%

n/个

6BA

0.5

76.7

3.1

2

0.1

77.4

6.1

66.7

5.3

4

60.0

5.0

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植物的需求量,培养基中无机盐的元素可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类。

上述培养基中,6BA属于________类生长调节剂。

(2)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3)从实验结果可知,诱导丛芽总数最少的培养基是________号培养基。

(4)为了诱导该菊花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中一般不加入______(填“6BA”或“IAA”)。

(1)根据植物的需求量,培养基中的元素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6BA属于细胞分裂素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2)实验中的自变量是IAA的浓度,因变量是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和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在0~0.5mg/L之间。

(3)诱导丛芽的总数量为m与n的乘积,所以1号培养基最少。

(4)6BA属于细胞分裂素,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

(1)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 细胞分裂素

(2)IAA浓度 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m)和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n) 0~0.5mg·

(3)1 (4)6BA

14.草莓在生产上传统的繁殖方式易将所感染的病毒传播给后代,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差。

运用微型繁殖技术可以培育出无病毒幼苗。

草莓微型繁殖的基本过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微型繁殖培育无病毒草莓时,一般选取________作为外植体,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过程①中,常用的MS培养基主要成分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________,在配制好的培养基中,常常需要添加________,有利于外植体启动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

接种后2~5d,若发现外植体边缘局部污染,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3)在过程②中,愈伤组织在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中未形成根,但分化出了芽,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植物组织培养时常采用根尖或茎尖部位,原因是该部位含病毒极少。

(2)MS培养基的成分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有机物,在配制好的培养基中,常需要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

植物组织培养也应注意无菌操作。

(3)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例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

(1)茎尖(或根尖) 茎尖(或根尖)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

(2)有机物 植物激素 外植体消毒不彻底

(3)培养基中生长素类物质用量与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用量的比值偏低

15.如图表示花药离体培养及单倍体育种的大致过程。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是把幼小的花药分离出来,在无菌条件下放在MS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配制该培养基时,需要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三种)。

(2)过程②是花药在MS培养基所提供的特定条件下脱分化,发生多次细胞分裂,形成__________,此过程进行细胞分裂的方式是________。

(3)过程③是诱导再分化出芽和根,最后长成植株,长成的植株(不考虑核与核的融合)是________植株,特点是植株弱小且高度不育,生产上没有推广的价值,若要使其结子、结果,可在移栽后在幼苗________滴加适宜浓度的B物质,通常用到的B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4)过程②与过程③所用培养基有差异,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差异。

配制MS培养基需要水、大量元素、微量元素、蔗糖、琼脂、植物激素、有机物等。

花药离体培养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在此过程中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花药离体培养长成的植株是单倍体,植株弱小且高度不育,若要使其能应用于生产,还需在幼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

在组织培养的脱分化和再分化阶段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的浓度、配比不同。

(1)水、大量元素、微量元素、蔗糖、琼脂、植物激素、有机物等

(2)愈伤组织 有丝分裂

(3)单倍体 茎尖 秋水仙素

(4)植物激素浓度和配比

16.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繁殖、生产药物及培育无病毒的植物等。

据图甲、表乙回答问题:

胚状体

植物体

图甲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表乙:

植物的花芽分别在含有不同比例的吲哚乙酸和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吲哚乙

酸/ppm

细胞

分裂

素/ppm

0.002

1.0

花芽

生长

状况

仍是组

织切块

形成愈

伤组织

愈伤组

织分化

出根

愈伤组织分化出嫩芽

稍生

(1)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能够被培养成新的植物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诱导离体的植物组织形成具有生根发芽能力的胚状体结构,若包裹上人造种皮,制成人工种子,可能解决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力差、结子困难或发芽率低等问题。

胚状体来源于离体的植物体细胞,其形成过程中要经过的生理变化大体上是图甲中[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过程,在此过程中被培养的细胞始终受________的调节([ ]内填序号)。

(3)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茎尖或根尖组织可获得无病毒植株,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表乙的实验结果可看出:

吲哚乙酸和细胞分裂素是实验中的两种重要物质。

其中,新芽形成必须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在培养形成完整新个体过程中,对它们的调控关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是细胞全能性,应用于快速繁殖、作物脱毒、制备神奇的人工种子等方面。

茎尖或根尖组织很少被病毒感染,甚至无病毒,常作为培养脱毒苗的材料。

胚状体来源于离体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在这些过程中被培养的细胞始终受植物激素的调控,当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大于吲哚乙酸的浓度时有助于诱导植物组织再分化和芽原基的形成。

(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① 脱分化 ② 再分化 植物激素

(3)植物的茎尖或根尖很少被病毒感染,甚至无病毒

(4)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大于吲哚乙酸的浓度 适当调控好不同培养期的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与吲哚乙酸的浓度和它们的比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